当前位置 首页 孔门学渣 第934章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门学渣》第934章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者:我说那个谁 字数:1641 书籍:孔门学渣

  “反正一条!要是迷信《易》,那就大错特错了!唉!不多说了!往下读你编排的《论语》吧!”乐歌变得有气无力地说道。

  他也懒得再跟曾参争辩,已经跟曾参争辩多少回了,早已知道曾参的思维模式。

  人家的思维模式就那样,抓住一点不放,跟你教条。不去说整体,不能从整体来分析、考虑问题。你跟他说整体,他说不可能,把一切否定。或者!不接受。然后!他们抓住某个地方不放,跟你教条到底。

  你要是辩论不过他由他说,那么!他就假设一个可能,然后顺着这个假设往下说,说得天花乱坠。并且!陶醉其中。他们说!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实现他们设定的未来美好世界。只要有梦想,未来一定会实现!而不是!我们怎么去面对现实、眼前。

  眼前的事都解决不了,我们哪里还有未来?

  “乐伯伯!我读!”曾参应道。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不外乎《诗》、《书》、礼制,这些都是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什么是‘雅言’?”乐歌问道。

  “雅言?”曾参楞了一下,说道:“高雅之言!”

  “高雅之言?”

  “这是先生对待《诗》、《书》、《礼》、《乐》等书,态度都是很敬畏的。所以!他谈论的时候,都是很严肃的。”

  “哦?”

  “高雅的意思!”曾参解释道。

  “嗯!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他。先生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呢?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常常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像似没有忧愁似的,连自己老了、自己多大年纪都不知道。你就这样对他说。”

  “怎么扯到这个上面来了?”乐歌不解地问道:“一边还说孔子‘雅言’,一面又说到这个上面来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编排?编排这些内容进来?”

  曾参应道:“乐伯伯!这里说的是态度!先生的态度!先生读《诗》、《书》、《礼》,谈论《乐》时的态度。这里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多大年纪都不知道,也是一种态度。”

  “哦?继续往下读!”乐歌应道。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我不是一个生来就具有智慧的人,而是通过后来的勤奋学习得来的。我爱好上古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我是一个勤奋敏捷,从不间断地追求知识的人。”

  “嗯!”乐歌应道。

  “先生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

  “嗯!”

  曾参解读道:“之所以把这些内容编排进来,是为了突出一点:天才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的勤奋得来的!”

  “学习经验!”

  “是!”曾参引申道:“不仅仅如此,更主要是为了本篇的内容主旨!”

  “内容主旨?”

  “乐伯伯之前也说了:这篇‘述而篇’主要是讲学习、学习的目的、学以致用的!是不是?所以!自然是要写学习经验了!”酷

  “哦?好!继续往下读!”乐歌点头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不怎么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讲的多是仁德、礼治等等做人处世的道理。”

  “哦?”

  “敬鬼神而远之!”

  “嗯!”乐歌哼道:“没有根本的事、子虚乌有的事说也说不清楚,所以不说!”

  “是!”

  “其实!”

  “其实什么?”

  乐歌摇头叹道:“其实你先生并非无神论者,只是!听说当年关于祭祀的事,被老子给骂了!”

  “这?”见乐歌又揭先生的短,曾参很是不满。

  “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进化来的,都是由道进化、演变过来的。所以!没有鬼、神。为什么有鬼、神呢?是人类对未知的敬畏。所以!你先生沉溺于周礼特别是祭祀方面的礼仪,被老子给调教了。可你先生跟你一样,就是心里不服。所以!他不愿意接受老子的调教,第二天就从洛邑走了!唉!你们啊!不说了!不说了!往下读吧!”

  说着!乐歌朝着曾参挥舞了一下手臂。

  “是!乐伯伯!”曾参很不高兴地应了一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三个人一起共事,其中必定有一个人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那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向他学习,那些不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好!不过?”

  “不过什么?”

  乐歌想了想,说道:“坏人也能成为坏人的榜样,坏人的坏主意对于坏人来说,也是好的主意,值得他们学习。”

  “这个?”

  “你先生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还真的是好人、坏人都通用啊!”

  “乐伯伯!”曾参争辩道:“先生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不说得明明白白?”

  “没有说明白,只是说‘择其善’。什么叫择其善?善!也就是好的意思!坏人出的坏主意,对于坏人来说,可能就是好主意?是不是?”

  “乐伯伯您这是断章取义!”

  “哈哈哈!”乐歌笑道:“你先生的很多话,都容易让人断章取义!”

  “这个?”曾参争辩道:“哪里能这么读书呢?”

  “好了!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先生。先生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先生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