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孔门学渣 第929章 宰我刁难孔子

《孔门学渣》第929章 宰我刁难孔子

作者:我说那个谁 字数:1908 书籍:孔门学渣

  曾参解读道:“齐国原为太公封地,所以民风教化很好。先生的意思是,只要稍加调教,就可以改变过来。鲁国为周公之子伯禽封地。鲁国重视民俗礼教,崇信义。所以!只要引导一番,就可以改变过来。”

  “哦?”乐歌应道。

  “先生觉得齐国和鲁国的民众,民风还是很纯朴的,保持以前的民众风俗。虽然现在世道乱了,好像完全变了。但是!还是有基础的!”

  “哦?”

  “因此!我先生才有如此一说!”

  “哦?”乐歌点点头,说道:“你先生还是猜测的!并不完全是这样!”

  曾参争辩道:“怎么是猜测呢?我先生去过齐国,在齐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是猜测的,他亲眼见过,是事实。”

  乐歌笑道:“大周已经延续几百年了,从鼎盛时期走过来的。我告诉你!不仅鲁国和齐国保持自己的民风,整个大周的子民,都保留着鼎盛时期的记忆!”

  “这个?”

  “这不争辩了!争辩没有意义!继续往下读吧!你这篇‘雍也篇’还有哪些内容?往下读!”见曾参又想争辩,乐歌赶紧打断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了一声。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什么意思?什么觚不觚,觚哉!觚哉!”乐歌问道。

  曾参解释道:“先生说:觚不像个盛酒的器具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哦?”

  曾参怕乐歌还是不明白,进而解释道:“觚:音gū,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你看现在市场上卖的?哪里还是这个样子?”

  “你先生真的没事找事啊?这个他也能挑剔?”乐歌道。

  “这个?”曾参解释道:“先生认为:周礼是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才有此感叹!感叹而已!”

  “你为什么把他编排在这里?不废话了!你继续往下读,我想看看下面的文!”

  “是!乐伯伯!”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有一位仁人掉到井里去啦,他会跳下去救人吗?先生回答他说:为什么一定要跳下去救人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想一个可行的办法去救人。不一定非要亲自跳下去救人,让自己也陷入井中成为被救的对象。君子有时可能会被人欺骗,但不可能被人迷惑一辈子。”

  “呵呵呵!”乐歌笑道:“这个宰我!牛比啊!他哪里是朽木不可雕?”

  “就是!先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不能看人的表面。这个宰我!唉!他提出的是个两难问题啊!”

  “君子有时可能会被人欺骗,但不可能被人迷惑一辈子!”

  曾参道:“是啊!用这种语言上的伎俩,迷惑得了别人一时,迷惑不了别人一辈子。”

  “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能够以礼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做到知书达礼,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嗯!”乐歌应道:“你先生的教育目的:就是希望要用周礼来约束自我,让世人做一个知情达理的文明人。”乾坤听书网

  “然也!”曾参点头应道。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嘿嘿!”乐歌听了,很感兴趣。

  曾参解读道:“先生去见卫国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知道了不高兴。卫国灵公的夫人南子是一个喜欢`淫`乱的女人,而且还左右着卫国的政权。先生发誓说:如果我做出你们所想象的那些不正当的事,就让所有人都来谴责我吧!就让上天谴责我吧!”

  “这件事他能说得清楚么?”乐歌笑道。

  “乐伯伯!我先生是那种人么?”

  “他就不应该去!”

  “乐伯伯!他是卫灵公的夫人,她召见了你,你能不去?再则!我先生是报着传道的想法去的。他想通过这次见面,教化对方……”

  “得了吧!他知道南子美貌,难道他不想美女?再则!南子是什么女人?你去了她那里,她还不拉你先生去睡觉?嘿嘿嘿!”乐歌说完,得意地大笑起来。

  “乐伯伯!乐伯伯!我先生不是那种人!乐伯伯!”见乐歌乐伯伯认定了他的先生跟南子睡了,曾参着急得要跟乐歌打架。

  真的!要是能打架的话?他一定是要爬起来打架的。可惜!他是个文人,不会打架。再则!乐歌虽然是个老头子了,可人家的武功搁在那边,一般人还是动不了他的。

  “好了!好了!哈哈哈!不笑了!不笑了!继续往下读吧!”乐歌见曾参是真的急了,只得忍着笑,对他说道。

  “是!乐伯伯!”曾参答应一声。他努力地克制着自己,不让自己发作。

  克制了好一会儿,才能继续往下读书《论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中庸思想作为一种德行,无过无不及。在处理世事中能够起到调和的作用,不激化矛盾,让社会稳定和谐。这种德行该是最高的了吧!可惜!人们不懂得这种德行已经为时很久了。”

  “中庸?你先生提及中庸了?”

  “是!乐伯伯!”

  “嗯!”乐歌哼了一声,说道:“你先生的中庸思想,应该来源于占卜吧?来源于《易》吧?”

  “这个?”

  “凡事取其中!”

  “这个?”

  “凡事有一个度,不能过分,但也不能保守,取其中间,谓之‘中庸’。难道?这不是来源于《易》文化?”

  “这个?”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带来很多好处又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周济众人,怎么样?可以说他算是仁人了吗?先生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自己想要怎样,也先考虑别人是不是也这样想的。想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也先考虑别人是不是也这样想的。帮助别人也达到这个目的!凡事能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好!”乐歌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