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孔门学渣 第928章 文质彬彬才是君子形象

《孔门学渣》第928章 文质彬彬才是君子形象

作者:我说那个谁 字数:1654 书籍:孔门学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什么意思啊?”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道:“先生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能够走出去呢?谁说没有礼制的约束、规定,人们会懂得礼呢?不去推广礼制,宣扬仁德,怎么能够挽救这‘礼崩乐坏’的局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宣扬的德治、礼制,没有人重视,他内心感到很不理解。所以,他发出了这样地感叹!”

  “为什么把先生的感叹放在这里?”乐歌问。

  “这个?”曾参道:“为了行文的需要,为了提醒世人!”

  “哦?”乐歌应了一声,说道:“继续往下感叹!感叹吧!感叹有毛用?”

  “乐伯伯!”曾参应了一声,继续往下读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给人有粗俗的感觉。文采多于质朴,就会给人虚伪的感觉。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文质彬彬,才是君子的形象。”

  “嗯!好!”乐歌应道:“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好!”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什么意思?”

  曾参应道:“先生说:做人的根本是正直,正直的人敢于面对虚伪、奸诈。只有正直的人才能保持社会的公正、合理。不正直的人即便现在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过是一时侥幸地避免了灾祸而已。”

  “好!”乐歌应道:“说到点子上了!”

  “是!乐伯伯!”

  “不过!也有怨恨的成分在内吧?”

  “这个?”

  “只有正直的人才能保持社会的公正、合理。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下来,甚至活得更好。但是!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是维护社会公正、合理的主要力量!是保证‘人人都向往的那种公正的生活’的力量源泉!”

  “是!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已经知道什么的人,不如那些想知道什么的人;想知道什么的人,又不如那些以知道为乐趣的人。”

  “什么意思?有些绕口啊?”

  “是!乐伯伯!”曾参解释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先生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哦?”乐歌点头应道。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因为他们可以听得懂。处下中等水平以下的人,给他讲高深的学问等于对牛弹琴,因为他们听不懂。”

  “呵呵呵!”乐歌听了,笑了起来。

  《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先生因才施教,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乾坤听书网

  “呵呵!牛比了!牛比了!”乐歌笑道。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樊迟问先生:一个人怎样做才算得上是智。先生说:尽自己的能力去推广礼制、道德,让更多的人遵从礼制、道德,让更多的人懂得礼制、道德。尊敬鬼神,祭祀鬼神,但又不迷信鬼神,不被鬼神束缚。这样做就可以说算是智了。樊迟又问先生:一个人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仁。孔子说:仁者勇于承担别人不愿意承担的事,在论功劳面前总是把自己的功劳放在别人的后面。也就是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吃苦放在第一位,享受放在后面。这可以说是仁了。”

  “傻啊?呵呵!”乐歌问道:“这个樊迟是什么人?”

  “他?”曾参回答道:“樊须:字子迟,亦称樊迟,齐国人,比先生小三十六岁。”

  “哦?”

  “他是个农民出身,不过很好学。”

  “哦?”

  “他曾向先生问种田种菜的事,先生答以‘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

  “呵呵呵!”乐歌笑道:“你先生五谷不分!”

  “先生骂他:小人哉,樊须也。”

  “哈哈哈!”乐歌听了,大笑。

  “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智者喜爱水的柔静,仁者喜爱山的沉稳;智者喜欢动中有静,仁者喜欢静中有动。智者能够从生活中得到快乐,仁者永远存在于别人的心中。”

  “什么意思?”

  “先生说智者与仁者的不同,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具备这些品德。”

  “什么意思?”

  曾参又解释道:“先生的意思是:智者生活得很快乐,为自己而活。而仁者,为别人而活。所以!仁者寿!”

  “何谓‘仁者寿’?”

  “也就是!别人永远记得仁者的恩德。”

  “哦?”乐歌应道:“你先生希望天下人都是仁者,有仁心。这样!天下人才会有幸福地生活。都自私的话?天下大乱。”

  “然也!”

  “可是?唉!”乐歌想说又不想说了。

  “乐伯伯?”

  “那只是希望、梦想而已!在乱世中,在现实生活中,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我们要是过于无私了,我们生活得就不会太好!唉!不跟你跟争了,你继续往下读吧!”

  “是!乐伯伯!”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齐国通过礼制、德治的教化,可以达到鲁国现在的这个样子,鲁国通过礼制、德治的教化,就可以达到先王周朝的礼制之道了。”

  “什么意思?”乐歌追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