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51 逼宫亲征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51 逼宫亲征

作者:笔讷 字数:2850 书籍:一代权臣

  这就是纯属秋仪之扯淡了——他高声招呼以后,随即推门进宫,就算皇帝想要召见,也根本没有时间传旨。

  因此皇后听了秋仪之这近乎胡搅蛮缠的狡辩,立时火气,说道:“好,那哀家这就撤回‘擅自’这两个字。哀家再下一道旨意,要你这就退出宫去,我正有话同皇帝说。”

  秋仪之拱了拱手,却丝毫没有后退的意思,说道:“太皇太后的旨意,臣敢不谨遵?然而臣还有一件极为紧要的事情,要同皇上商议,请皇上这就移驾‘庶黎殿’。”

  太皇太后立即拍案而起:“你这哪里是‘请’?分明是在要挟皇上。哀家就替皇帝做主了,哪都不去,今日就宿在这‘立政宫’内。”

  秋仪之眉头一皱,说道:“太皇太后是看着臣长大的,臣自小到大,可曾做过一件半件有损于郑家利益、有损于皇室尊严的事情么?这‘要挟’二字,臣实在是难以承受啊!”他不知被自己这句话中的哪几个字触动了心肠,眼睛一下湿润起来。

  太皇太后也觉得自己方才的话说得太过了些,一时竟不知如何对答。

  却听秋仪之又道:“不瞒皇上、太皇太后,今日臣进宫而来,所为的并不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皇上勤于政务军事,怕也知道朝廷同逆贼郑鑫的决战已是迫在眉睫。郑鑫气焰汹汹,臣唯恐正面交手或许难以取胜,正要请皇上御驾亲征,亲自领军讨伐逆贼。想必到时候三军将士能够一睹龙颜风采,必然会士气大振、鼎力用命,我军也就不难取胜了。臣这点建议,还请皇上能够俯允。”

  皇帝郑起虽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却也知道兵凶战危,自己上了战场就未必能够全身而退,更何况对面为敌的,还是自己的生生父亲。

  可他也不知道如何拒绝秋仪之这位扶植自己登极的权臣的意思,只好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祖母,口中不断重复着:“这……这……这……”

  太皇太后的心思同皇帝是一样的,便对秋仪之说道:“仪之啊,你的用兵,大行皇帝也是颇为赞赏的,有你领军就足够了,何必非要皇帝舍身冒险呢?”

  秋仪之立即回道:“太皇太后这话就不对了。去年大行皇帝就是亲自领军南下,才能一举平定岭南王府的叛乱。如今我等的才干远远不及大行皇帝,而郑鑫的狡诈险恶又更胜于岭南王爷。臣为大汉长治久安计,怎能不做万全准备?因此,还请皇上效仿大行皇帝的余威,带领臣等发奋讨逆,定然能够一战成功,再造大汉太平盛世。”

  秋仪之摆出这么一套大道理,让太皇太后也无法反驳,只好用亲情的名义,近乎哀求道:“仪之啊,你看皇帝今年才不到十岁。战场上面刀枪无眼,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可如何是好?你是大行皇帝的螟蛉之子,又是从小在我身边长大的,不是亲人也是亲人了。能不能看在这点情分上头,替皇上多担待一点?”

  秋仪之对郑家——尤其是郑荣一系——当然是有亲情情分在的,可是经过郑鑫这样一闹,让他只要抬眼看见郑鑫家的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无论如何也记忆不起当年那份兄弟友情来。

  其实,秋仪之立郑鑫的二儿子郑起为帝,也不过是权宜之举而已。他内心真正的计划,乃是击败郑鑫之后,便为大行皇帝郑荣举办大殓典仪,然后以郑淼为正朔追认他的皇帝之位,最后再为郑起以郑淼儿子的名义办理登基大典,正式立为皇帝。之后,要立即替郑超举办大婚——这皇后人选,自然也是秋仪之指定的——及早生出儿子,再随便寻个什么由头将郑起的帝位废去,立他那个在襁褓之中的婴儿为帝,而这个婴儿会交由小秦夫人教养长大,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何等样的人物。

  只有这样,才能将郑鑫在皇室当中的血缘尽可能地稀释干净,将郑鑫在大汉历史中的地位彻底抹杀干净。

  也正因为此,秋仪之眼下虽然是要保住皇帝郑起的性命,但他性命的重要性,并非排在一切事务的第一位,自然也就没有必要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危,而收回自己要皇帝御驾亲征的请求。

  于是秋仪之眼神一闪,朝“立政宫”外高呼一声:“赵成孝,你把你的兄弟们,都给我带进来!”

  赵成孝在宫殿外面愣了一愣,这才回答道:“得令!”随即领着众人鱼贯而入“立政宫”内。

  赵成孝在大行皇帝赐名“成孝”之前,便有“赵黑子”的俗名,长得又黑又大,好似一根生铁浇筑的大柱子,再加上他这几年出生入死,身上一股煞气更加浓郁,仿佛要从浑身上下黑色的皮肤和结实的肌肉里迸发出来一样。

  而跟在赵成孝身后的尉迟霁明还算面目清朗,另外几个山贼出身的亲兵却一个个长得五大三粗,满脸的戾气。其中颇有几个脸上留下了刀剑造成的疤痕,一道红、一道青的,让人看了就不禁有些害怕。

  太皇太后是跟着大行皇帝一步步从广阳的幽燕王府,搬到洛阳的紫禁城里来的,也算是见过一些大场面,还能稳得住心神。

  可小皇帝郑起却是从小被养在深宫大院之中的皇族子弟,见到这样的场面,早已是失魂落魄,赶忙向祖母的身上靠了靠,就差被吓得晕厥过去了。

  却听秋仪之指着自己这群亲兵说道:“皇上,请你数一数,我手下这群亲兵,一共有几个人?”

  皇帝举起手指数了一遍,又核对了一遍,这才说道:“是十一个人……”

  “没错!皇上英睿,就是十一个人。臣手下这些护卫,原是臣从伏牛山上招安下来的,原本正好是一十八人,随臣灭过天尊邪教、打过倭国贼寇、斗过岭南王府。他们的丰功伟绩,就是大行皇帝,生前对他们也多有褒奖,若是皇上没有忘记,当初大行皇帝南下出征时候的仪仗,便是他们打的头阵。”

  秋仪之顿了一顿,又说道:“可就是这群人,经历了这么许多硬仗、恶仗、险仗,打过倭寇、斗过邪教、还败过岭南王,都没有折损一人。偏偏是在保护我的三哥,也就是你的父亲——郑淼的过程当中,被郑鑫派来的贼寇活活杀死了七个!”

  皇帝郑起听了一愣,半晌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的生父郑鑫已经不是自己法理上的父亲了……只好回答了一个“是”字。

  秋仪之点了点头,又下令对手下的亲兵下令道:“都给我把上衣脱了!”

  众人得令,想都不想,便将身上的衣衫褪了去,露出一身结实健壮,仿佛一块一块顽石一般的肌肉,而在肌肉之上,却是一道道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的伤疤,看得人心惊胆战。

  太皇太后见了慌忙说道:“仪之你这是做什么?哀家是个女人,你这样似乎有些太失仪了吧?”

  秋仪之却冷笑道:“太皇太后乃是国母,大汉百姓都是你的子民,儿子在母亲面前还有什么可以避讳的呢?”

  他这两句话又将太皇太后说了个哑口无言。

  只听秋仪之继续说道:“那就请皇上还有太皇太后好好看看这群人身上的伤疤吧!这些伤疤,都是他们替大汉社稷、替郑氏朝廷舍身卖命时候留下的。这一道伤口就是一本书,请两位好好读读。读懂了这一本书,比读了千本、万本圣人语录,都要有用得多!”

  郑起已是吓呆了,连低头回避都不敢,只得呆呆看着秋仪之手下这群山贼亲兵此起彼伏的胸膛。

  秋仪之又指了指尉迟霁明,说道:“这位女侠,皇上认识吗?见识过她的手段吗?”

  皇帝郑起赶紧摇了摇头。

  秋仪之“哼”地一笑,随手拿过桌上一个铜壶,塞到尉迟霁明手中,说道:“霁明,你露一手给皇上看看。”

  尉迟霁明默然点了点头,接过铜壶,好似捏一块面团一般,将铜壶揉成一团,又在手中搓|弄起来,不过片刻时候,便将好端端一个由外藩精心制作了上贡到皇宫里的铜壶,揉成了一颗铜球。

  即便是颇有见识之人,一般也都想不到尉迟霁明这样看起来柔柔弱弱一个女子,竟然会有这样一手超群绝逸的硬功夫。

  皇帝郑起更是吓得呆若木鸡,只听秋仪之说道:“这位尉迟姑娘乃是朝廷承认的‘武林盟主’,手上功夫当然高强。可他父亲尉迟良鸿的功夫一点不比她弱,却依旧横死于战场之上——而害得尉迟良鸿死于非命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又是逆贼郑鑫!”

  尉迟霁明听了秋仪之这话,潼关之下父亲重伤而死的场面又浮现在自己眼前,顿时被激起悲愤之情,忍不住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那铜壶化成的铜丸往地上一掼。这颗铜丸被注上了尉迟霁明的无上内功,将“立政宫”用极坚硬的汉白玉铺就而成的地面砸出了一个深达尺许的深坑,铜丸就深深嵌在洞口之下,砸出的又灰又白的尘埃,还在从洞口出袅袅扬起。

  这下连太皇太后也被震惊了,长大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秋仪之见状忙加油添醋地对尉迟霁明说道:“霁明请稍安勿躁。你这浑身的本事,不会无处发泄的。皇上这就要御驾亲征讨伐郑鑫,到时候你从龙征讨,必然有你用武之地。我保证,若是有谁胆敢阻碍你为父报仇——包括我在内——你自然可以代天行诛!”

  尉迟霁明听了这话,抿着嘴点了两下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