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42 渡过黄河

《一代权臣》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42 渡过黄河

作者:笔讷 字数:2851 书籍:一代权臣

  作者说:二话不说(那你说根毛?)怒更之!

  ————————————————————————————————————

  忆然和也鲁毕竟是外邦人,久在河南逗留多有不便,因此当夜就跨过浮桥回幽燕道去了。秋仪之亲自送他们过河,却没有再说一句话。

  漫步踱回自己的帐篷,秋仪之却再也睡不着觉,辗转反侧地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方才有些睡意,朦朦胧胧之间,却有士兵进来报告:大殿下、二殿下麾下先头已抵近滹沱河。

  仪之不敢怠慢,打起精神,更衣洗漱一番后,出门迎接。

  这先锋不是别人,正是三王子郑森,奉郑鑫之命,先率五千骑兵过来打探,好到时从容回撤。郑森有一半的番胡血统,长得五大三粗,性格也直率粗暴,原本对秋仪之是有几分成见的,然而经巧夺毓璜顶一战,已是对自己这位义弟极为钦佩了。因此远远瞧见仪之迎出帐外,没有丝毫托大,也翻身下马步行过来。

  兄弟两人不过几日分别,稍微寒暄几句也未多话,秋仪之就领着郑森到河边查看浮桥。

  只见这滹沱河水位已经涨得颇高,水流也变得十分湍急,将几道浮桥冲得弯弯扭扭,木板和木板只见,不断发出“吱吱呀呀”的撞击和摩擦声。秋仪之指着崩流不息的大河说道:“今年滹沱河的菜花汛没有推迟一天,上游已经开始下雨,再过几天雨势大了,这浮桥就再撑不住,要过河恐怕就得绕几百里到上游去了。”

  郑森见这水势同秋仪之介绍的丝毫不差,似乎说话间便又升高了几寸,连忙招呼过身边的亲信,令他速速向大哥报信,叫他尽快赶来,早日渡过河去。

  郑鑫接报,也知道事情紧急,便令大军昼夜赶路,终于在一天一夜之内,赶到了滹沱河边。好在郑鑫带领的西路大军同东路不同,军中只有几千俘虏,数十个天尊教骨干也都被蒙上眼睛关押在囚车之内,其余则都是幽燕道来的精兵。

  于是两万余人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仅用了半天就一路小跑地通过浮桥,进入幽燕道境内。只北方军队不习水战,颇有几个士兵在晃动不已的木板上站立不稳,脚下打滑掉进水里,也立即被几个通水性的同伴救起,算是一段插曲。

  自郑荣执掌幽燕大军以来,历来有主帅亲赴一线指挥作战的传统,每逢撤退也均由主将殿后。因此见大军全数撤往幽燕之后,郑鑫、郑森及秋仪之三兄弟,这才从容收拾起身边精兵,回望一眼身后的中原大地,返回故土去了。

  过了滹沱河,就是幽燕道博州境内。众人原想着博州靠近河南的地面,必然遍地都是降军的营帐,没想到数了又数,拢共才见到七八个大营,收拢难民不过四五万人。

  打听之下,这才知道十余万河南降军一进幽燕,就由专人陆续送往各州,由当地官军看管起来,细细甄别之后,再逐步送往北疆开拓土地。这番处置由钟离匡居中调度,又用了幽燕王府的将令,因此各州军政官员没有一个敢敷衍怠慢的,不几日,已将十余万降军疏散大半,就连目下这四五万暂时滞留在博州境内的难民,不日也将陆续北上。

  三兄弟听了,面面相觑,不住感叹这钟离师傅毕竟大才,不动声色之间就办妥了这样一件大事,怪不得父王对他一向言听计从。

  几人正在说话,却有一人从远处纵马赶来,正是熟人张龙。这张龙是幽燕王亲信的侍卫首领,各地军情均通过他向郑荣递送,是王府中极重要的人物。他虽然身居要职,为人倒很持重,早早下了坐骑,牵马向三位王子走来。

  郑森眼尖,一眼看出张龙身上已是都尉穿戴,便笑道:“我说老张,两个月不见,你已是都尉了,再升个两级就是中郎将,可以叫一声‘张将军’了!”

  张龙听了,忙谦逊道:“哪里哪里。还多亏着几位殿下以及崔将军、韦将军打了几个胜仗,王爷十分见喜。小人我么,不过就是这几天军情繁忙,王爷见我里外张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才赏我官升一级,真是惭愧惭愧……”

  郑森听了,哈哈大小,说道:“你得了吧,快收起这套官话。谁不知道父王越是亲近之人,要求越是严格,跟你一样资历功劳的,要是放在外面管军管马,再不济也是中郎将了,我就不信你心里不犯嘀咕!”

  郑森这话,却是说到站在一边的郑鑫心里去了。这幽燕王开衙建府,中郎将及以下军佐可以自行任命,四镇四征将军也只需同兵部知会一声而已,从来没有驳过。可幽燕道十万大军,除幽燕王统领全局外,也就征北将军崔楠、征东将军韦护两位。自己的几个儿子,无一不是战功显赫、政绩卓著,若在其他地方早就加官进爵了,可在父王郑荣手下,莫说是爵位了,就连官职都没有一个。父王举贤避亲到这个程度,作为长子的郑鑫心中很是不解,口上却说得冠冕堂皇:“父王自然有父王的道理,我等岂能洞悉?二弟在此妄言,难道忘了圣人的忠孝之道了吗?”

  郑森尊敬自己这位大哥向来仅次于父亲,听他这么说一说,顿时没了神气,红着脸缩在一旁。

  张龙见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咂巴了下嘴唇,说道:“王爷现就在博州府衙门,派我来请诸位殿下进去议事,诸位知道了,末将就回去复命了。”说罢,没敢多作一刻停留,转身上马一溜烟就走了。

  秋仪之素来知道郑鑫无论在广阳城中,还是幽燕王府之内都是一副谦谦君子的做派,从未见他这样叱责他人,更何况教训的还是自己的亲兄弟,于是上前打个圆场道:“既义父有令,我等不可耽搁,还请大哥带我兄弟二人前往进见吧!”

  郑鑫听了,用一种极为复杂的眼生看了自己这位足智多谋的义弟一眼,终于点了点头,也不说话,上马就往博州府而去了。

  幽燕王郑荣果然就在博州府衙之内。

  只见府衙正面大旗杆上升起一面用丝线绣着七条五爪金龙的大纛,上面用端端正正写着一排大字“汉幽燕王兵马元帅郑”,这旗号普天之下,除了郑荣以外没有第二个人敢用,真真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郑鑫、郑森、仪之三兄弟知道立起着大旗就是正经办理公务,哪敢大摇大摆从这旗帜底下走过,早早便下马步行。这博州府衙的关防警卫,已被幽燕王府接管,四周守卫巡逻的官兵之中尽有认识这三位殿下的,赶忙上前接过缰绳,牵到马厩里喂食去了。

  兄弟三人整理一下衣冠,恭恭敬敬地在门外通报了姓名,这才依长幼顺序逐个进了府衙。

  府衙之中果然禁卫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兵士之中大多同这几位王子认识,这时也没有一个敢说笑的,仅对了个眼色算是打过招呼。

  三人好不容易走到博州府衙正堂门口,正这时却见忆然从府衙正堂中快步跑出,似乎方才正跟幽燕王说过话。

  忆然同他们是极熟谙的,而且没有王府中那么多的规矩,十分随便地说道:“王爷正在等着你们进去议事呢!郑淼还有两位将军也在里面,还不快去!”说罢,朝走在最后的秋仪之做了一个鬼脸。

  前日夜里忆然同秋仪之说了那一番话,让秋仪之十分不安。今日见了忆然,想说话,却不知说什么好,就连对视一眼的勇气也没有。偷眼看她却好似没事人一样,与往常一般的活泼,竟有些怀疑那日夜里的是真的同忆然说过话,抑或不过是自己的幻觉。可这片刻功夫又不好将忆然拦下细问,只好收拾一下心情,跟着两位兄长进堂见父王去了。

  只见大堂梁上高挂了“明镜高悬”的匾额,匾下是一张偌大的书案、案后是一副用色极为艳丽的“海水朝日图”、两旁“肃静”“回避”等木牌一字排开——正是大汉府衙应有的规制摆设。

  幽燕王郑荣一副天皇贵胄、龙子凤孙气象,天生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岂是这区区府衙能够局限。今日他穿了绛紫色蟒袍、头戴博冠、腰系玉带,一身王爷打扮,坐在这州府衙门大堂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兄弟三人见了也觉得奇怪别扭,却不敢放肆,一齐跪下在青砖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跪直了身体,朗声说道:“孩儿不肖,在此给父王请安了!”

  郑荣看上去心情极好,面带微笑着抬手让三人起身赐座。又叫人去后堂传谋士钟离匡、大将崔楠、韦护及三子郑淼上堂来议事。

  不一刻,几人就上得堂来,二话不说便要磕头行礼。刚在堂上坐了一会儿的兄弟三人哪还坐得住,连忙起身,垂手侍立在一旁。郑荣高坐正中,同样微笑着让众人起身坐下。这样一番折腾下来,众人总算坐定,额头上却已渗出一层滑腻腻的臭汗。

  这时,幽燕王郑荣才道:“在座的,都是本王的得力谋士、心腹爱将,要么就是本王的儿子,都是最亲近的人。本王向来于这些繁文缛节不屑一顾,你们都是知道的。然而圣人设立礼法,就自有其用处,本王今日践行之,也有本王的用意。”

  堂上众人除钟离匡微微颔首外,其余诸人都听得一脸茫然,只好面无表情地作沉思状,听幽燕王继续说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