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25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一代权臣》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25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作者:笔讷 字数:3064 书籍:一代权臣

  “呵呵。”林叔寒干笑几声,说道,“皇上的帝王心术,秋大人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呢!”

  秋仪之听了一愣,心想:要说皇上心思,这普天之下,除了几个至亲及钟离先生之外,怕再也没有比自己更熟悉的了——林叔寒这话说得未免有些太过轻浮了吧?

  然而他现在正是有求于人的时候,不便当面驳斥,只笑道:“在下陪伴皇上近十年,皇上的心思虽不敢妄自揣测,却也略知一二。不知先生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又从何说起呢?”

  酒过三巡,林叔寒已是有些微醺,举杯对着渐渐从东边升起的月亮半是自言自语道:“我林叔寒自小学的就是屠龙之术,原想着今生就此蹉跎虚度,却没想到居然也有用武之地!好!那今日我便一展身手,让天下人也知道我‘半松先生’并非浪得虚名!”

  说罢,林叔寒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带着风发的意气说道:“皇上现在想的当然是一个‘稳’字,可这‘稳’字背后还有一个变字!大人请恕我狂悖,我大汉神宗、穆宗两位皇帝都是庸懦之主,大汉江山在这两位手中四十四年,已是病入膏肓,到了非大刀阔斧改革不可的地步了。当今皇上乃是一代英主,身边有真才实学的谋士又极多,这点点弊端又怎会看不出来?”

  林叔寒酒喝得身上燥热,便起身一面踱步,一面说道:“然而皇上碍于得位不正,眼下登极不过数月功夫,根基尚不稳定。若在此时无缘无故就大刀阔斧地肃清吏治,未免寒了天下士子百官之心,那他这皇帝也就当不舒服了。”

  “先生的意思是——皇上并非不想整顿吏治,而是缺乏一个能够名正言顺搅动官场的理由?”秋仪之对林叔寒的意思有些明白了。

  林叔寒闻言,高兴地点点头,赞道:“大人果然是聪明才俊,怪不得能帮皇上立下汗马功劳了!”

  于是秋仪之接着说道:“也就是说,林先生想要让我将这‘十三命奇案’的案情通报给皇上,让皇上正好以此事为由头,扫一扫江南官场这处腌臜角落?”

  林叔寒带着欣慰的微笑感慨道:“唉!同知己说话,真是如饮美酒啊!真是恨不能早十年认识大人啊!”

  他话锋一转,又说道:“除整顿吏治之外,皇上处置此案,还另有一番用处,不知秋大人想到了没有?”

  秋仪之也是脑筋清灵之人,却猜不透林叔寒话中真正深意,便道:“还请先生指教!”

  “皇上当过幽燕王,又长期领军抵御突厥,在大汉北方势力极大,在南方却鲜有插足。仅就在江南士林官场之中,对皇上这讨逆之役,就未必人人心服口服。更何况,在江南道更南边,还有一个同样领兵的岭南王,江南道既是隔离岭南王的屏障,又是天下税赋的要地,若皇上没有彻底此处,这皇位又如何能安心坐下去呢?”

  诚如其言。

  岭南王郑贵是皇帝郑荣眼中的一颗钉子,奈何这颗钉子离自己太远,伸手也够不着,又何况是将他拔除了。因此郑荣攻下洛阳之后,第一时间便派手下两员心腹爱将崔楠韦护兵分两路南下,就是为了敲山震虎,吓唬一下自己这位手握重兵的皇弟。

  这件事情,秋仪之是知道的,可他却没料到林叔寒这样一个放荡书生,仅凭猜测便能推理出这样的内情来——对他的敬佩不禁又多了几分,便继续噤声细听。

  林叔寒越说越是兴起,滔滔不绝道:“依我看,皇上其实也在翘首以盼,就盼着江南官场能出点事情,也好趁此机会撸掉一批旧官、以便安插亲信过来呢!秋大人若是能以此事上奏皇上,这份功劳,恐怕比讨逆之役也差不到哪里去!”

  林叔寒的意思,秋仪之其实多多少少也猜中一些,却没有这位“半松先生”说得这么透彻,确实有醍醐灌顶之效。

  于是秋仪之敬佩地说道:“林先生这般见识,真的是鞭辟入里,让在下耳目一新。下一步在下应当如何动作,还请先生明示。”

  林叔寒已是喝得半醉,也不管什么尊卑礼仪,好似教育学生一般口气说道:“首先,就是要将已经抓到的罪犯严加看管。”

  秋仪之颔首道:“这些人都被我关押在县衙牢房之中,派了专人看守。”

  “还不够!”林叔寒道,“那‘了尘宫’里的道姑还有李慎实,必须由大人放心得下的亲信看守,旁的人一律不准接触。此外还要下一条明令,凡是没有大人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准将人犯提出,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

  秋仪之见他说得严肃,便也认真答道:“在下赴任之时,跟着十八个我亲自从云梦山上招安下来的土匪亲兵,都是信得过的人,正好派上用场。我看今日已晚,明天就派我手下的王老五去传信,他是个飞毛腿,一早出发,当天中午就能赶到的。”

  林叔寒说道:“这样正好。大人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件事情。妙真和李慎实都是不容小觑的人物,死到临头难免狗急跳墙,若是串通了外边的什么人,临时翻供,那这件案子便是说破大天也是办不下来的!”

  林叔寒又道:“第二件事,乃是请大人这就亲自赴京,向皇上通报案情,并将办理这件案子的意义面呈圣上。”

  秋仪之看了一眼林叔寒,说道:“这怕有些不妥吧?在下刚刚接任知县职位,便擅离职守,难道不会给对头留下弹劾在下的口实吗?”

  “哈哈哈哈!”林叔寒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笑了好一阵才道,“难道秋大人不离开金陵,就没有口实给别人了吗?”

  秋仪之不解道:“在下自问站得正、走得直,又有什么可以被别人攻谀的呢?”

  “大人下午出入青楼妓院,有伤朝廷体面,值不值得弹劾呢?”林叔寒笑着问道。

  “我这可是为救吴姑娘才不得不暂到‘绛云楼’之中避难啊!”秋仪之急忙辩解道。

  “哼!”林叔寒冷笑一声,“真相如何,并不重要。只要有哪个官员将弹劾文书上呈至刺史殷承良处,他立即就能以此为借口,将大人暂时扣押起来,先拖延个一年半载再说。至于实情到底如何,到查明之时,大人手上的这件案子也都已经烂了!”

  秋仪之听到这里,不禁惊出一身冷汗,额手道:“这样的事情,江南官员还真能做得出来!幸亏先生提醒,否则在下必然名誉扫地,便是在皇上跟前,也是交代不过去的。”

  林叔寒点头道:“大人此去确实是有辟祸的意思在内,然而更紧要的是要将事情利害面呈圣上。我刚才已说了,要想荡涤江南官场,就必须有大人这样的人不可!须知,在皇上身边江南出身的官员不知凡几,若是寻常人递上去的寻常奏章,还未送到皇上跟前,便被扣下来了。即便皇上想要以此大做文章,身边反对声浪也必然此起彼伏,恐怕到时天心又变,事情便难以成功了啊!”

  秋仪之静静听林叔寒说罢,沉默了许久,这才长舒一口气说道:“古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时常以为不过是客气寒暄之辞罢了,今日却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其中三味啊!”

  “不敢,我不过是读了几本闲书,纸上谈兵罢了。”林叔寒这番谦逊,听起来反倒是傲气十足。

  若在别人耳中,不免觉得他有些拿大,然而秋仪之本就是个不拘常理之人,反而觉得这林叔寒身负大才,又是性情中人,比起那些只知道生搬硬套圣贤语录的腐儒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于是他心中暗暗生出一股敬佩之情,又想着自己初入官场,若没有个能够出谋划策之士在身边也是万万不能的,何不将他羁縻在身边?

  因此秋仪之便试探着说道:“在下曾在皇上麾下领兵打仗,也常以足智多谋自诩,却没想到宦海之中暗流涌动,一不小心便是灭顶之灾。若没有林先生这样的高人指点,在下怕是在江南一天官都当不下去呢!”

  林叔寒带着几分酒意摆摆手,说道:“大人能帮若非脱去贱籍,便是我天大的恩人了。我这一点点阴谋诡计,又何足挂齿呢?”

  于是秋仪之顺势说道:“若是先生能在在下身边,供在下随时咨询,那就好了!”

  林叔寒正是酒酣之时,听不出秋仪之话中涵义,顺口答道:“我就住在此处,大人要是有什么事情,尽管过来问便是了。我再孤傲,也不会给大人吃闭门羹的!”

  原来是这林叔寒的书法绘画在江南极有名气,不知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要到他这里来求上片纸之字。他若心情好,便从丢弃的草稿之中随手捡起一两张给了就算打发了;若是心情不好,那便是连他的面都见不着的。因此在他看来,能够随时随地会见秋仪之,已是给了天大的面子了。

  秋仪之本来也是心高气傲之人,却没想到眼前这个“半松先生”居然比自己还狂傲了十倍不止。然而他现在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只好厚起脸皮把话挑明,说道:“在下的意思是,先生能不能暂别此处,到我山阴县中居住,也好让在下时时瞻仰先生风采……”

  “哈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大人是想让我去贵县当个师爷啊!”林叔寒突然抚掌笑道。

  秋仪之忙道:“在下岂敢?就是把我这知县位置让给先生,怕也是委屈了先生,更何况是一个幕宾呢?”他灵机一动,说道,“在下的意思是,你我意气相投,何不就此结拜为异姓兄弟,百年千年之后,也是一段佳话?”

  林叔寒听了一愣,酒意似乎清醒了些,沉思片刻却道:“这样怕是有些不妥吧?大人毕竟是当今圣上的义子,同几位王爷都是称兄道弟的,我若同大人结拜,岂不是乱了皇家规矩?到时定我个大不敬之罪,不光是我,就是我林家上下百余口人也都承受不起啊!”

  秋仪之笑道:“不妨事的,此事早有先例,皇上对此也是别有恩旨的。同在下结拜的,只与在下兄弟相称,同我几个哥哥都没有关系。”他指着尉迟霁明说道,“喏,这位尉迟姑娘的父亲,乃是武林之中执牛耳者,便是在下结义兄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