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24 别有隐情

《一代权臣》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24 别有隐情

作者:笔讷 字数:2932 书籍:一代权臣

  秋仪之轻叹口气道:“说起来在下同先生也是一样的脾性,最不适合在朝中做官的。可我义父皇上却不舍得让我布衣终老,便赐了我伯爵身份和知县官位,所谓‘中隐’起来,这才有缘同林先生在此相见呢!”

  林叔寒闻言,还在回味之中,一旁坐着的吴若非却已是把持不住,起身跪倒在地,仰天长叹道:“爹爹,妈妈,女儿终有出头之日了!”说罢,两行热泪已顺着她面庞完美的曲线流了下来。

  林叔寒见状,赶忙走到吴若非身边,掏出手帕,亲自为她拭泪,又在耳边喃喃安慰。

  秋仪之见他二人正有数不清的话要说,不愿在旁边搅扰,便硬拖着尉迟霁明离开酒席,到一旁赏景。

  林叔寒和吴若非两人说了好一会儿话,这才又邀请秋仪之、尉迟霁明两人入席。

  只听林叔寒说道:“大人能帮若非了却这样一段心愿,便是我林叔寒莫大的恩人。今后若有林某若有什么能帮到大人的,大人只管吩咐,我便是万死也无以为报啊!”

  秋仪之却摆摆手,笑道:“我这边都是些小事,能有什么可以劳烦到林先生的?”

  他夹了一口菜,突然想起自己县里头,还积压着一桩“十三命奇案”没有了结,立刻愁上眉头,艰难地将美味佳肴吞下,这才说道:“要说难事,我这边倒还真有一件,不知先生能否为我指点迷津?”

  “但说无妨,林某才疏学浅,只求能为大人帮点小忙,就心满意足了。”林叔寒答到。

  于是秋仪之便将这桩奇案的经过详细道出——从他初到山阴县便接下诉状;又夜半拿获意图杀人灭口的原知县李慎实;按图索骥,冒了极大风险赴“了尘宫”擒拿妙真居士;又在“了尘宫”中发现十二具陈尸;一直讲到妙真对修道杀人之事供认不讳——原想着案子办到这里,也算是人赃俱获、严丝合缝了,却没想到居然在送交州道衙门审核的时候,卡在蔡敏和殷承良两人手里,至今迟迟不能断案。

  林叔寒极认真地听秋仪之把话说完,方蹙眉道:“原来事情出在这‘了尘宫’中,那就难怪大人办不下这件案子了。”

  “嗯?”秋仪之疑惑道,“我看这‘了尘宫’平平无奇,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先生为何能出此言呢?”

  林叔寒呷了口酒,面无表情地说道:“大人可别小瞧了这处道宫,这里头的是非曲直,可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尽的。”

  林叔寒这样卖关子,立即将秋仪之的好奇心调动起来。

  只见秋仪之敬了林叔寒一杯酒,态度极为诚恳地说道:“此事不仅关乎这十三桩人命的冤屈,更牵连到朝廷在江南道的威信。因此还请先生知无不言,也算是为我义父分忧了,为我山阴一县百姓造福了!”

  林叔寒点点头,说道:“大人初来乍到,又是光明正大之人,也难怪不知道这里头那些龌蹉事情了。我虽孑然世外,却也不免同江南文坛官场有些应酬,这才对此事略知一二,且听林某为大人细细道来——”

  原来这事,要从先帝郑雍那边讲起。

  郑雍晚年怠政,痴迷于修道成仙之术。于是上行下效,各地修道之风便也随之大盛。江南乃是物华天宝之地,自然不甘人后,这处“了尘宫”便是一处修道的所在。

  原本“了尘宫”中不过只有一个老道姑主持,平时里受些香火捐赠之类的,也没什么稀奇的。然而自十年前,不知从何处来了个“妙真居士”,认那老道姑做徒弟之后不久,老道姑便飞升了,这处“了尘宫”也就成了妙真的道场。

  林叔寒边吃边说:“据说这妙真有驻颜秘术,初来‘了尘宫’时已是二十多岁,今年已经将近四十,容貌却依旧同少女一般。因此江南道各处达官显贵,无不趋之若鹜。”

  秋仪之听得极为仔细,听他说到这里,便似有所悟道:“在下也曾同这‘妙真居士’见过几面,见她容貌不失美丽,却是说不出的奇怪,原来真相却是如此。也难怪这‘了尘宫’修建得别有气象,原来竟是用江南道各级官吏的银子砸出来的!”

  林叔寒点头道:“大人说的没错。又可否知道这妙真居士,又是用何种手段维持容颜不老的呢?”

  秋仪之斟字酌句道:“我也曾问过她,据说用的是道家滋阴补阳之法,也不知真假。”

  “什么叫滋阴补阳之法?”一旁的尉迟霁明立即插嘴道。

  “对啊,对啊,什么叫滋阴补阳之法?”就连矜持如吴若非也轻声附和。

  林叔寒冷笑一声,说道:“你们女子的心思全在这上头了。秋大人说得其实已是十分温雅了。说到底,不过是用了道家的所谓‘房中术’,同男子交 媾之时,尽取男子元阳而闭锁元阴外泄,实实在在是个损人利己之法。”

  林叔寒说得虽不露骨,却也让席中两个女子脸上泛起一片红晕来。

  于是他继续说道:“女子之美,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逆天而行,不仅谈不上一个‘美’字,更有损阴鸷。这妙真居士不就被秋大人抓起来,眼看就要遭到灭顶之灾了吗?”

  秋仪之听林叔寒将话题越扯越远,忙接着上面的话题,继续道:“没想到这妙真居士,在江南官场之中居然有这样的名气。那就难怪在下报送上去的案子,久拖不决了。”

  林叔寒却道:“这其实只是其中一个极小的原因,至于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么……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秋仪之同林叔寒说了一下午的话,知道他最喜欢卖关子,便赶忙敬了他一杯酒,说道:“在下同林先生引为知己,怕也是称不上是什么外人了吧?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林叔寒这才点头道:“这是江南官场之中最最龌龊不堪的所在了,在下好歹也是士林中人,实在是羞于启齿。”

  他顿了顿,整理一下辞藻,这才继续说道:“这长生不老、容颜永驻,但凡是人,都是梦寐以求的,便是江南官场中的几个大佬也不能免俗,也去追求这虚无缥缈的玩意儿来了。对了,大人是不是也将那‘了尘宫’中那几个道姑一并羁押了?大人不妨回去找个稳婆勘验一下,若其中有一个半个处女,就请挖了我这舌头去!”

  秋仪之听了,脑子“嗡”地一声,惊道:“难道‘了尘宫’中小道姑都是供江南官员采阴补阳的工具不成?”

  林叔寒摇摇头,说道:“何止是山阴县中的‘了尘宫’?江南有头有脸的道宫都是这样一副德行。只不过这个妙真自恃容貌出众,行事太过大胆了些罢了。”

  “唉!”秋仪之不由长叹一声,说道,“江南乃是文明开化之地,每届科举中的举人、进士都名列全国之首,甚至要占据半壁江山。却没想到官场之中居然拆烂污到这种程度,诚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林叔寒苦笑道:“大人还是高看了这群腌臜官员一眼了。后来江南几处道观里的道士,也看样学样,打着求子、祈福的名号,在官员家眷里头乱窜,淫 乱得不成样子,真真是让斯文扫地啊!也就是因为这样,蔡敏、殷承良才不得不捂住这床遮羞的被子不肯掀开,否则里头必然是一副入不得天下人眼的烂摊子!”

  秋仪之听林叔寒讲到这里,已然是坐不住了,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便“倏”地站起身来,绕着那半棵松树不住地转圈,口中不知喃喃自语些什么。

  只听林叔寒继续说道:“因此秋大人明面上办的不过是‘了尘宫’妙真居士这一件案子,其实牵扯到江南上上下下几十家道宫、道观,更关乎无数官员的荣辱脸面。要说秋大人是同整个江南官场为敌,也是毫不夸张啊!更何况,江南历代进士及第的甚多,朝廷六部中枢之中江南道出身的官员也是数不胜数。他们同江南地方官或多或少都有同乡、同年之谊,此案即便是闹到刑部,都未必能办的下来呢!”

  听到这里,秋仪之停住脚步,直直地望着林叔寒,问道:“难道江南官场就是这样铁板一块,只能任由它烂下去了吗?”

  林叔寒喝了口酒,润了润已说得燥热的嗓子,说道:“江南官场这样污浊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其中也不乏血气方刚的有识之士,想要捅一捅这烂摊子。然而这些人既无权势,又无谋略,一来二去之下——有些骨气的便索性辞官不做,骨气差些的也只能独善其身,最下作的便和光同尘、同流合污了。”

  秋仪之摇摇头,仰天长叹道:“在下跟着皇上,北击突厥、南灭邪教,又投身讨逆大业之中,期间几度出生入死。原以为天下再没有难办之事了,却没想到官场沉浮,竟然要比沙场厮杀复杂艰难了千倍、万倍……”

  林叔寒却笑道:“秋大人不要灰心,我看要彻底惩治江南这群龌龊官员,怕是还都要仰仗在秋大人身上呢?”

  秋仪之带着满脸的疑惑,看着林叔寒道:“我秋仪之何德何能?不过是小小一个知县,凭什么搅动江南官场?”

  林叔寒又复笑道:“大人这就不懂了,在官场之上,职位大小还在其次,关键是看你关系硬不硬。同样两个知县,在州府、道府衙门之中能不能说上话,那他们施政起来就大不相同。就拿秋大人来说,大人是皇上的至亲,是本事通天的人,莫说是搅一搅江南官场了,就是闹他个翻天覆地也是举手之劳!”

  秋仪之听林叔寒说得热血沸腾,眼中不由地燃起希望的火光来,却又随之熄灭,淡淡地说道:“记得我离京之前,师傅钟离匡曾同我说过,当今皇上登极得位并非顺理成章,最怕时局不稳。我看义父也未必肯下这个决心,将江南彻底梳理一遍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