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100分卷版) 第1019章

  有

  时候也写作“识途老马”,意思是一样的。

  老当益壮

  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曾在北方经营畜牧业,因为管理得法,发展很快,

  许多人都来投奔他。

  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他周围的人说:“大丈夫立志,越是穷困,越要坚

  强;越是年纪大,越要不服老(原文是‘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人们听了,都很佩服他。

  马援有几千头牛和羊,还有大批粮食,但是他不看重这些财物,常把经

  营得来的钱分给大家,自己却过着比较朴素的生活。他说:“积累资财,就

  在于用它来帮助别人,否则,只不过是一个守财奴罢了!”

  马援在这里说的“老当益壮”,后来被引用,成了成语。“当”是应当;

  “益”是更加;“壮”是雄壮、强壮。常用来形容年岁越老,志气越壮,干

  劲越足。

  死灰复燃

  西汉时候,有个大臣叫韩安国,因犯罪,被关进监狱。狱官田甲常常侮

  辱他。有一次,韩安国气愤地对田甲说:“烧过的炭火灰难道就不会再燃烧

  起来吗(原文是‘死灰独不复燃乎’)?”意思是难道我会永远坐监牢,就

  没有出头之日了吗?田甲听后冷笑一声道:“如果能再燃烧起来,我就撒泡

  尿浇灭它!”

  后来,韩安国果然出了狱,并且担任梁孝王的内史。侮辱过韩安国的田

  甲怕遭到报复,就偷偷地逃跑了。韩安国扬言说:“田甲要是不回来,我就

  要灭他整个家族!”田甲无计可施,只好回来战战兢兢地向韩安国请罪。韩

  安国看到田甲这副模样,幽默地说:“你现在可以撒尿了啊!”田甲羞得满

  脸通红。最后韩安国还是原谅了他。

  韩安国说的“死灰独不复燃乎”,后来经过简化成了成语“死灰复燃”。

  “死灰”是烧完后剩下的灰烬;“复燃”是重新燃烧起来。这成语现在一般

  用来比喻已经被打倒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说明失势后又重新得势的还有个有成语叫“东山再起”。是指东晋时谢

  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的事。“东山再起”一般只用于人。

  因势利导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后来庞

  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干不如孙膑,就假意邀

  请孙膑来到魏国,设毒计挖掉了孙膑的两只膝盖骨。

  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国的信任。

  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

  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队前去帮助韩国。孙膑和田忌一进军,就直

  指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兵回国。

  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魏国军队强悍,看不起齐国,

  总以为咱们的军队胆子小。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

  面来引导(原话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现在我们可以假装败退,

  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于是田忌命令部队修灶做饭,

  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大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了大半,便

  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

  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

  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

  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

  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

  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

  势;“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

  地加以引导。

  自相矛盾

  矛与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长矛用来进攻,可以刺杀敌人;盾牌用来防

  御,可以保护自己。

  楚国有个出售武器的人,带着他制造的矛和盾到处推销。逢人就说他的

  矛和盾是用最坚硬的材料制成的。他一会指着盾牌对人夸口:“我的盾是特

  制的,最坚硬,任何武器也刺不透!”一会儿又举着长矛吹嘘:“我的长矛

  是最锋利的!能刺透任何东西!”

  有个人问:“那么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又会怎样呢(原话是‘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问得他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成语“自相矛盾”就来自这个故事。它用来比喻那种办事、说话前后抵

  触、互相对立的情况。

  后来居上

  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大臣叫汲黯。他为人正直,对皇帝也敢当面提出意

  见,所以汉武帝虽然不太喜欢他,但又不得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的职位就比较高了,可是后来

  他再也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这

  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终于忍耐不住,对汉武帝说:“你任用大臣的办法,就像堆

  放柴禾一样,越是后来的就越放在上边呀!”(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积

  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知道他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也就默默地

  听了。

  “后来者居上”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后来居上”这句成语。“居”

  是在的意思。汲黯的原话是对汉武帝的批评、讽刺,意思是资格浅的、后来

  的人尽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过了资格老的人。现在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

  化,而是用来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芒刺在背

  汉武帝晚年,大臣霍光很受信任,被封为大将军。汉武帝死后,他又辅

  佐年幼的汉昭帝。朝廷里的大事都由霍光决定。

  汉昭帝死后,由昌邑王继位。他不干正事,霍光因此极为不满,就把他

  废掉了,迎立了汉宣帝。

  由于霍光地位高、权力大,汉宣帝也很怕他。

  一次,汉宣帝要去祭祀。霍光陪同,与宣帝同乘一辆车,宣帝非常紧张,

  感到如同有细小的芒刺扎在背上一样不舒服(原文是“若有芒刺在背”)。

  “芒”是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芒刺”就是细小的刺。现在成语“芒

  刺在背”一般用来形容因为恐惧,或有某种心事而坐立不安的心情。

  与“芒刺在背”相近似的还有成语“如坐针毡”。意思是好像坐在插了

  针的毯子上,用来比喻心神不安。

  危如累卵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享乐,下令修建一座九层高台,引起了人民的强

  烈不满。一些大臣也劝晋灵公,不要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可是晋灵公执意

  不听,还说:“谁再来提意见,就杀谁。”

  有个大臣叫荀息,他来求见晋灵公说:“大王,我会一个小戏,表演给

  您看。”

  晋灵公听了,自然很高兴。

  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颗棋子一颗一颗地先平摆在地上,然后又拿

  出九个鸡蛋,一个一个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摆了五个,第二层再摆三

  个,第三层摆一个。晋灵公看着摆在堆尖上那个勉强搁住的鸡蛋,紧张得直

  叫“太危险啦!太危险啦!”荀息这时意味深长地说:“这不算危险,还有

  比这更危险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层高台,刚动工三年就闹得民不聊生,国库

  空虚,如果遭到外来侵略,咱们国家不就像这累起的鸡蛋一样危险吗?”

  晋灵公听了,吓了一大跳,连忙下令停止筑台。这就是成语“危如累卵”

  的来由,“累”是堆积;“卵”是蛋。常用来比喻那种极危险的情况。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几次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被提拔为上

  卿(相当于丞相),地位在有名的老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

  言说,如果见到蔺相如,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避免与廉颇见面,如果在路上遇见廉颇,也悄悄地掉

  转车子躲开。

  蔺相如手下的人埋怨他不该这样胆小。蔺相如说:“秦王那样厉害,我

  尚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是因为我们文臣、

  武将团结一心,如果我和廉将军不和,只能对秦国有利。我们要考虑国家利

  益,不能计较个人恩怨啊!”

  这番话传到廉颇耳里,他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光着身子,背

  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赔礼道歉。

  从此,他们结为至交好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