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黄河生死书 第170章

《黄河生死书》第170章

作者:慕容关康 字数:3110 书籍:黄河生死书

  二叔道,我觉得庄大侄女说的有道理,倒地那些银毛鼠兵很显然是中毒了,但毒性不足以致命,金毛鼠王就剩下这点鼠兵保驾护航了,不拼了命的去找解药,可就剩下孤家寡人凄惨的苟活于世了。

  庄羽微笑点头道,没错。巫鬼经上就有记载一种神兽,曰药兽,此兽聪明无比,能与人类沟通,凡是巫师有所求,跟药兽沟通一番,药兽就会按照巫师的指示去寻找巫师所需要的治病良药。

  我说,这太神奇了,今天是第一次听说。

  二叔乜斜了我一眼道,这怪你不学无术孤陋寡闻,药兽治病之巫术,传自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神,在古书中就有黄帝师药兽而知医的记载。这药兽治病的巫术具体来说就是巫师对兽使用巫术,使兽获得治病的感应力,从野外衔回药草,人们将药草捣烂服之,病症就解除了。

  我说,照你这般说,咱们中华的中医之学则产生于上古巫术之中了?可是现在对于巫术不都是贬义的吗,一提到巫师就是装神弄鬼的。

  二叔嘿嘿一笑道,现代人对巫师这职业并不了解,又加古代巫术传承下来的极少,现在社会上流窜于民间,基本都是装神弄鬼的骗子,尽搞些封建迷信活动,人们对之嗤之以鼻,没什么奇怪的,就连今天的人类学家们还怀疑究竟有没有巫术存在,就别说普通人了,又加上古代巫医在治病的时候,常常加上其他辅助手段,比如念咒画符、喷水祈祷,这就让人民更不理解了,传到今人这里它更是玄乎的很,所以造成了现代人对巫师职业的误解。

  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如果追溯到上古,人类的文化史几乎就是从巫术发端出来的,巫术是人类探寻顺应天道的原始智慧和原始知识系统的总结,它有着天人合一,驱凶避邪,以神助人等特点,中国文化有五六千的历史,而巫术文化也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证据确凿的刻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巫术至今不绝,如果没点文化底蕴,能传承这许久?

  二叔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之前我曾推断在上古有一个极为发达的巫术文明,而这文明的缔造者不一定是灵山十巫,但很显然和灵山十巫有极大的关系,或许灵山十巫只是传承人。

  二叔这么一说,我更认定这个推断是正确的,不过药兽治病之说,肯定是巫师驯养了自己的宠物,然后教会了它辨别药草的能力,所以才能采药治病,也没什么玄乎的,况且我们此前亲眼所见善本法师有着一手驭兽之术,这更说明药兽之说不是空穴来风,很显然,在过去,或许动物的智慧比我们今人要想象的高的多,在物竞天择,人类主宰世界的情况下,逐渐的退化了。

  这时,二叔又说道,中国最初巫术之目的是战胜大自然,避免灾害,其性本善,是高尚的,是中国祖先生存本能的反应,世人用邪恶的眼光看待中国巫术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必须尊重和理解中国各民族的祖先及巫术文化的创造,现在各民族都流传着从巫术文化中发展出来的民俗文化……

  我说二叔你说的太玄乎了,巫术真有这么重要?民俗文化都是由它生发出来的?

  二叔道,你懂的太少了,我都懒得说你,你可知道我们国家已经将巫术文化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保护了?

  我说,这个我真不知道。

  他笑道,诸如哈尼族阿玛施节,就是祭祀神树的节日民俗,再比如纳西族的祭祖节,土家族的洗神节,畲族的招兵节,羌族的山神节,这些节日都有着不忘祖先,热爱本土的主题思想,是很重要的民俗文化,国家是给予肯定和保护的,是各民族凝聚团结起来的重要文化力量,象这样的从巫术文化延伸出来的民俗文化不胜枚举,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听了二叔的话,我对巫术有个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过去,我心目中一直认为巫术是很玄乎的东西,普通人是不可理解的,但现在忽然发现,巫术原来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

  二叔说的这些节日虽然我不大了解,但是,很显然都是本民族勿忘祖宗,热爱本土的一种精神诉求的表现形式。

  二叔道,忘记过去,忘记祖宗,忘记文化是如何传承的,就等于忘记了自己的根,忘记了自己从何而来,就是彻底的背叛。

  对于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只有将头点的跟磕头虫似的,说二叔说的太有道理了。

  二叔笑道,如果追根溯源,中国文化产生于《易》和殷墟甲骨文记载的卜筮文化,两种文化都属是巫术文化范畴,它们在发展中生发出了神话传说、王宫之学、占星文化、占卜文化、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祭祀文化、引出了战国百家争鸣,流传至今就形成了今天的各民族相互包容的文化现象,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取其中精华而吸收,摒弃其中糟粕,才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广大。

  现今考古学发现,《易》和甲骨文之卜筮文化自始就表现出成熟的文明高度,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个文化是怎么来的呢?这是个疑问,任何事物的生发都有其源头,所以我断定,在史前文明社会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不知什么原因没落了,留给我们的只是毫无头绪的传说和神话。

  咱们中国对外宣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极为含蓄的说法,在我看来,中国文明的摇篮所产生的时间远远高于这个时间,只不过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断代现象,导致更为古老的文明没有传承下来,至今考古学家也没发现古代文明的直接证据,从而人民不相信有史前文明存在,但是,不发现不代表就不存在。

  他顿了一下又道,就拿中医和草药来说,都是在巫术中产生与发展,事实上用发现的眼光来去看的话,神农本身就是具有“魔法力”的巫师。

  传说神农用赤色的鞭子鞭打各种草木,从而了解它们有毒还是无毒,寒热还是温良,以及它们五味所主治的疾病。

  在记载中他没用嘴尝草药,而是用鞭子鞭打,这就很耐人寻味,要是用嘴尝的话,估计尝不到十来种就被毒死了,也说明他不是神人。

  既然用鞭子打就能知草药性质,那说明他的鞭子带有“魔法”的性质,那么他本身就具有了巫师的特性,他不是神谁是神?

  庄羽点头道,二叔说的极为有道理。

  我说,二叔你行啊,神话都能被你这么解读,也算是牛人了,不过鞭子鞭百草知药性,用我的观点来看不一定是魔法性质,因为我是“无神论者”,传说中的神农可能是一个确切存在的人,他手持的鞭子是一种现今我们不知道的能够辨别药草特性的仪器,带有高科技性质,不过当时的老百姓不懂他手中的东西,所以就认为是神鞭,可见在远古时代,文明不像我们现今想象的那么落后。

  二叔冷笑一声道,西方国家由“巫”脱魅,走向科学,而中国则由巫而史,直接过渡到礼和仁的文化塑造,如若不然,中国的科技必然远远领先于世界!

  他顿了一下又道,古代巫术里面有很多科学,带有很强的科学性质。上古时期具有巫师特征的人,都是掌握了天地间奥秘的人,他们的地位是很高的,不是神就是后人所认为的创世或创族祖先,先盘古用巨斧开天辟地是创世神,后有女娲鞭甩泥土而成人、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并创制先天八卦,神农辨草药,燧人钻木取火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没有他们的创造,就没有我们现今的文明……

  第四十三章天神殿(7)

  说实话,我虽然知道二叔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是我最敬重的人,没想到他了解的东西真多,连生僻的巫术文化都了解这么多,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内心的敬仰那是如江水泛滥,滔滔不绝,不可收拾。

  由此我也明白了一件事,现今所谓阴阳之学,风水玄学、相人堪舆之学、五行学说等等被普通人所不理解的学问,如果追根溯源,就落在上古巫术文化和伏羲先天八卦之中,这两门学问经五千年来各封建王朝的有才之士、现今文明社会做学问的教授和知识分子的研究和发展,外加现今科技文明的进步,才有了今天中华文明的枝繁叶茂。

  我不由得感到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和包容之心,如此浩瀚无边的中国文化就是穷极一生也不可能学习完。

  由此来看,谁敢说自己是最有学问的人?

  谁敢说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

  谁敢说自己通天贯地,博通古今?

  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像某些国学大师,一生都在战战兢兢做人,兢兢业业做学问,那是因为他对中华文化研究的越透越不敢说自己有知识,但他们的文化气场却摆在那里,他们的功绩以及对国学文化的贡献显而易见,无需赘言。

  想到这里,我不仅觉得自己在天地之间,芸芸众生当中,当真就是凡夫俗子一名,所学所了解基本是中国文化身上的九牛一毛,不由得有点儿自惭形秽。

  二叔说了一大通,口干舌燥,摸出一瓶矿泉水,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半,见我表情凝重,问道,想什么呢?

  我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他笑道,做人不要妄自菲薄,做自己喜欢做的就够了,考虑那么多干啥。

  我呵呵一笑道,您老教训的是。

  二叔接着他的话头说道,巫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断裂,商汤时候就开始禁止巫术,战国时期更出现重医轻巫的现象,扁鹊就曾说,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到了秦朝的时候对巫术的打击更大,秦始皇来了一手焚书坑儒,烧掉了夏商周春秋战国流传下来的巫书,并且将夏商周流传下来的巫师几乎是杀了一干二净,这个时候,是巫术文化传承大断裂的时代,从这时起,礼坏乐崩,害人巫术层出不穷,人心不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