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战隋 第六百七十一章 韦福嗣来访

《战隋》第六百七十一章 韦福嗣来访

作者:猛子 字数:2723 书籍:战隋

  八月十二,巨马河南岸,联盟大营。 .

  李云接到郝孝德报讯,联盟右路大军在其指挥下,已顺利撤进博陵郡,正在联盟第三军统军岳高的接应下,向常山关撤退,因为携带辎重太多,裹挟人口也不少,行军度较慢,为此郝孝德恳请李风云在巨马河一线尽可能坚持更长时间。

  李风云尚未完成此战目标,联盟中路大军在上谷战场亦占有微弱优势,豪帅们亦未表达出强烈的撤军意愿,所以李风云当即回书郝孝德,中路大军会克服一切困难在巨马河一线坚持更长时间,以保证右路大军安全撤进常山关。同时李风云要求郝孝德,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对博陵郡府鲜虞及其周边城镇保持威胁,以进一步紧张翼北之局势。

  李风云简略阐述了一下推动翼北局势紧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虽然没有透露隐藏其中的机密,但现在联盟大军抢占了先机,形势对联盟暂时有利,当然要在这段时间内竭尽所能争取利益最大化。

  八月十二,黄昏,韦福嗣突然出现在易水河边,风尘仆仆,秘密与李风云、李子雄会晤。

  齐王和韦福嗣都有私密渠道获知中枢机密,是以当齐王接到圣主要求他火赴上谷剿贼的命令后,有关八月初八夜中枢决策的主要内容也放到了他的案头上。

  黄门侍郎裴世矩突然改变对齐王的态度,让齐王和韦福嗣惊喜之余,也是倍感疑惑。关键时刻裴世矩力荐齐王戍边,还主动要求招抚白贼,这里面所包含的讯息纷繁复杂,为避免误读做出误判,韦福嗣十万火急赶赴上谷,以便与李风云沟通交流,共谋对策。

  韦福嗣对李风云的态度有了一些微妙变化,这源于李风云对局势展的影响已越来越大。

  现在联盟北上三路同攻之计已获得成功,其对圣主和中枢造成的震动之大,远远过了齐王的设想和预料。李风云明显做得太过火,一旦适得其反,不但帮了齐王的倒忙,还会直接危及到齐王的生命安全,假如圣主和中枢震怒之下,决定以雷霆之势铲楸隐患,则大事去矣。哪料到裴世矩主动出手相助,力挽狂澜,这足以证明之前对李风云其人及其背后隐藏势力的推测都是正确的,李风云的背后肯定站着裴世矩。

  由此推及,裴世矩及其所代表的政治势力正在下一盘大棋,齐王也是棋子之一,那么问题来了,裴世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裴世矩出自河东裴氏,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鼎柱,又是高齐旧臣,与山东贵族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赢得南北战争肯定不是他的终极目标,最多也就是他的一个重大阶段性目标。

  如此推测,不难现齐王还是有据北疆而称霸,继而夺取皇统的可能性,当然前提是齐王要有足够大的实力,而在这个实力当中,李风云显然占据了重要一席,不可或缺,因为他的背后不仅有山东豪门,还有裴世矩这位权势倾天的大权贵。这就是韦福嗣飞奔而来的原因所在,不但要搞清楚裴世矩突然“支持”齐王的目的何在,还要加强与李风云之间的合作,把李风云这股力量抓牢在手以为己用。

  韦福嗣开门见山,直言不讳,把齐王北上高阳途中所接到的两份圣主诏令,以及由私密渠道打探到的行宫机密和东都消息,以及齐王对未来政局展和北疆形势走向的分析推演,娓娓道出,其言辞之间清晰透露出了加强三方讯息共享和三方合作的诚意。

  李子雄、李风云对韦福嗣所表达出来的合作诚意不屑一顾。三方信任基础太单薄,利益冲突太大,即便有诚意也是暂时的,也是冲着眼前危机去的,尤其韦福嗣态度转变较大,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居心险恶。不过当务之急是齐王北上,这是三方共同利益所在,只要齐王成功戍边,三方才有可能谋取到更大利益,否则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齐王是否已经进入上谷境内?”李风云开口问道。

  韦福嗣摇头,“形势不明,齐王不敢贸然进入,正徐徐而行等待某的消息,尔后再做决断。”&1t;>

  “如此甚好。”李风云笑道,“翼北形势变化太快,我们要调整一下既定之策。”

  “愿闻其详。”韦福嗣抚须叹道,“某日夜兼程而来,便是为此。”

  李风云抬头望向李子雄,目露征询之色。

  李子雄微微颌,缓缓开口,“某到了巨马河后,很快便与段达见面。”接看他把段达开出的“合作”条件说了一下,“估计段达很快就有第三次密约,再谈条件。”

  韦福嗣脸色凝重。段达名义上是驱虎吞狼,借刀杀人,实际上就以灭亡李风云来遏制和打击齐王,由此不难看到,未来北疆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奕非常激烈,齐王称霸之路异常艰难。

  “你们是否马上撤离上谷?”韦福嗣问道,“齐王来了,形势对你们不利,段达的条件会越来越苛刻,你们有何可谈?”

  “形势有变,我们要维持对翼北的威胁,决定暂时不撤。”李风云解释道。

  韦福嗣颇为疑惑。

  “博陵有人阴谋利用无遮大会袭击圣主车驾,行刺圣主。”

  韦福嗣骇然变色。此事一旦成真,冀北豪门就成了众矢之的,当其冲遭到打击,圣主和河北人反目成仇,关陇人和山东人大打出手,北疆镇戍形势一片大乱,内忧外患同时加剧,后果可想而知。

  “建昌公和某的建议是,我们持续威胁冀北,齐王则果断进入博陵剿贼,配合冀北豪门解决这场危机,如此可一举多得,大获其利。”

  李风云此言一出,韦福嗣心领神会,当即表示接受。这趟辛亏自己来得早,否则齐王进了上谷,再想移师博陵就很困难了。齐王完全可以利用这场危机来赢得冀北豪门的合作,同时又能讨好圣主,而更重要的是博陵到临朔宫有数百里之遥,圣主鞭长莫及,另外与段达的军队也拉开了适当距离,可以确保自身安全,这给了齐王更大的腾挪余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齐王可以翻过太行山进入北疆,迅抢占先机。

  “杨玄感已亡,东都危机已解,圣主必须马上返回京师。在圣主返京之前你们尚可应对,但之后卫府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你们如何应对?”韦福嗣关心地问道,“如果圣主决心剿灭你们,那不论有没有第三次东征,你们的处境都十分危险,困守飞狐肯定难逃覆灭之祸。”

  李风云苦笑摇头,“事实上我们已经不能困守飞狐了。”

  韦福嗣惊讶了,“何故?粮食严重不足?”

  李子雄摇摇手,“昨日,黄门侍郎裴世矩途经巨马,渡河西去。”

  韦福嗣顿时心惊,果然,裴世矩留有后手,只是不知道目标是谁,又有何神机妙算,“闻喜公可有滞留?”

  面对韦福嗣的试探,李风云无意隐瞒,实话实说,“闻喜公疾驰而去,未有滞留,但之前裴宣机曾秘密现身。”

  接着李风云便把“东进出塞”之策合盘托出,把这一计策的利弊也做了深入分析。

  从裴世矩的立场来说,在“榨干”齐王和李风云价值的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减少他们所带来的风险,所以他需要齐王戍边,同时要遏制齐王实力的膨胀,而最好办法莫过于把李风云驱逐塞外,他需要李风云在塞外烧杀掳掠以混乱塞外形势,同时借刀杀人,借塞外诸虏之力铲除李风云这个隐患。

  从齐王和李风云的立场来说,“东进出塞”之策也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一旦成功了,在松漠立足了,横扫弱洛水两岸,在大漠、东北疆和远东之间牢牢插下一个榫头,那么北疆局势、南北关系乃至中外大势都会生变化,中土亦会在南北战争中取得一定优势。接下来,如果中土打赢了这场战争,齐王和李风云在长城内外遥相呼应,密切合作,齐王不但可以称霸北疆,更有可能借助开疆拓土之功夺取皇统。

  所以裴世矩抛出的这个“诱饵”的确很诱人,画饼充饥的“饼”画得太好,只要奇迹出现,假的就能变成真的,而尤其令人“怦然心动”的是,李风云手上握有一些“筹码”,这些“筹码”具备创造奇迹的可能,只是它缺少一个最最关键的条件,那就是粮草武器,足够多的粮草武器。

  韦福嗣陷入沉思之中。

  这就是裴世矩的终极目标?夺回安州故地,征服远东诸虏,打赢南北战争,最后封狼居胥,建下盖世武功。

  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齐王功勋彪炳,实力也会随之膨胀,称霸北疆轻而易举,夺取皇统的机会大大增加。

  “当阳公,此计如何?”李风云打断了韦福嗣的沉思,主动询问他对东进之策的看法。

  “九死一生,生机渺茫。”韦福嗣摇头苦笑,“某不赞成你们东进出塞,此计既置你们于死地,亦陷齐王于困境,几无可取之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