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立隋 第十二章春天战事(上)

《立隋》第十二章春天战事(上)

作者:牂牁野人 字数:2875 书籍:立隋

  竹炭轻轻的响着,整个屋子里,有着暖意。

  虽然是已经入春,可是天气依旧寒冷,洛阳皇宫又靠近河,就更冷一些。

  此时,已近午时,杨浩瞧着案几上的折子,沉吟着说道:“李渊反贼,还妄想一搏。”

  魏征捧起香茗,喝了一口,说道:“天寒地冻,岂是用兵之时?”在古代,冬天一般不用兵,因为太冷,就是夏日,也会特别避开,多是秋高气爽之时。

  “李渊趁着大河结冰,居然忘李世民为主,李元吉为辅,攻打蒲坂。”杨浩说着,舒展了一下身子。

  “苏将军虽然年轻,可是用兵之道不亚李世民,蒲坂城又高又大,存粮足够两年,只要不犯错误,李世民哪有那么容易得手。”凌敬说着。

  这间书房,就他们三个人,闲谈着。

  “哼,恐怕李世民在不退,就会陷入困境!”杨浩说着。虽然李世民趁着大河结冰从而渡过了大河,翻越了大山到达蒲坂城,但是蒲津关仍在隋军手中,大河一旦解冻,就成了瓮中之鳖,回转关中不能。而此时,洛水的冰层已经开始化了,因此杨浩才如此说着。

  “那李世民不是笨蛋,若是攻打蒲坂无果,必然早就撤退了。”魏征说着,他话音未落,就有太监进来,说道:“陛下,河东快报!”

  凌敬接过,递给了杨浩,说道:“陛下,是苏定方亲笔。”

  杨浩就将火漆挑了,拆开一看,就笑道:“那李世民果然退了,苏定方趁胜追击,缴获粮草无数,击毙唐军五百人。”这个战果,尚可,但是想想击败的是李世民,就不小了。按照本来的历史,李世民用兵,至少是第二,至于第一,如今在杨浩帐下,就是李靖。

  凌敬听了,说道:“陛下,微臣建议可让苏将军整兵,响应攻打潼关之兵。”虽然对潼关用兵,还要等到四月,但是粮草、军情,就需要收集整理了。

  杨浩点头,就又说道:“再等两日,你与朕就去邙山之中,瞧瞧兵器营的成果。”

  “陛下,臣总觉得那东西有些匪夷所思。”魏征说着,心中疑惑。

  杨浩将军文放在一旁,就说道:“成与不成,数日之后,就知分晓。”然后想了一想,又叹口气,说道:“那萧铣还是没有消息么?”

  “陛下,萧铣只是将使者安置在鸿胪寺,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只是不给消息。”凌敬说道。

  魏征想了一想,就说道:“那萧铣恐怕也是心中犹豫,这才难于决断。”

  杨浩听了,就接口说道:“萧铣连斩大将,江陵已经是人心惶惶,朝野一片混乱。”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又说道:“既然萧铣难下决心,那么不如朕就帮他下这个决心!”

  魏征说道:“以李尚书之才,攻打江陵自然不难,只是萧梁地域广阔,若是萧铣南逃岭南,却是要花费不少时日。”

  凌敬微微一笑,说道:“岭南要平,其实并不难。”

  杨浩听了,就微微点头,说道:“凌爱卿说的可是李袭志与那冯盎?”

  凌敬就点头说道:“正是!”

  魏征听了,也是点头,适才他疏忽了这几人。若是能说降此人,岭南就定了。

  这李袭志,是萧梁的工部尚书,检校桂州总管,按照隋制,是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大业末年,任始安郡丞,当时天下大乱,袭志散家产,招募得三千人,以守郡城,后来萧铣、林士宏等人来攻,李袭志以一郡之地,拒敌困守,后来宇文化及弑逆,杨广身死,李袭志集士庶举哀三日。

  后来有人劝他,学那尉佗,却被李袭志厉声拒绝,说:“吾世树忠贞,见危授命,今虽江都陷没,而宗社犹存,当与诸君戮力中原,共雪仇耻,岂可怙乱称兵,以图不义!吾宁蹈忠而死,不为逆节而求生。尉佗愚鄙无识,何足景慕?”

  本要杀那人,却被人劝住,饶了那人一命。只是后来,萧铣攻打两年,始安郡外无援兵,终于被攻陷。当时杨浩虽然已经发迹,可是却在北方,根本就顾不上。

  至于冯盎则是洗夫人的孙子。当初隋平岭南,洗夫人有着大功,文帝仁寿年间死去,有七十五岁,被封为“诚敬夫人”。冯盎掌有苍梧、高凉、珠崖、番禺诸郡,属于苗裔,历代在岭南,有着很高的威望。此人曾经帮隋帝平定岭南战乱,与杨素论贼形势,受到杨素的赞赏。

  岭南一带,虽然还有李光度、宁真长等人,但是说起威望,还是这两人居首。因此可以说,这两人若是投降,岭南就没有大的问题。

  这些情报,杨浩、凌敬、魏征等人自然是知道,实际上,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杨浩想着,就说道:“既然如此,就派人前去招降!”只要这几人一降,江陵又有大兵压境,萧铣就只有投效一途。

  “陛下,虽然是如此,但是恐怕江陵一战,还是免不了。”凌敬说着。不打痛萧铣,就会顽抗。

  “这一战,可以打一打,吓吓萧铣即可!”杨浩说着,吩咐太监送上点心,这个时候,本来该用膳了。

  “不过,朕的心中,有着想法。”杨浩喝了一口茶水,说道。

  “陛下,莫非还想不打仗劝降萧铣?”魏征说着。

  “非也!”杨浩说着,就示意太监出去,这个计划,尚是秘密。稍等了一会,杨浩就说道:“假打江陵,真攻武关!”

  这就是从南阳盆地出发,分别向南、西北。当然,为了取得效果,攻打江陵,就要搞得轰轰烈烈,不仅要吸引萧铣的注意力,更是要吸引李渊的注意力。攻取了武关,就可以经由上洛、蓝天,攻击长安。武关虽然凶险,可是恒温曾攻破之,刘裕曾攻破之。三路并进,取长安就容易,就算长安一战因为各种原因失利,还可以守武关。

  听了杨浩的话语,魏征就沉吟着,说道:“臣觉得此计可行。”

  凌敬也是说着:“微臣认为此计可行,不若让阮将军领兵吧!”他说的是阮君明。

  杨浩听了,点头说道:“朕也有此意!”

  这时,太监送来了点心,三人就吃着,继续说着事情。这次,说的就是江南的战事了。

  “想不到那沈法兴却是守不住京口。”杨浩就说着。

  “哼,此人不识时务,当初陛下招降于他,居然驱逐了使者,正合有此报!”魏征说着。

  “李子通那厮倒也骁勇。”凌敬说着。

  “李子通虽然骁勇,可是还有杜伏威啊!”杨浩笑着说道。历史上,李子通击败沈法兴,而杜伏威却是从后面袭击,攻取丹阳等地。李子通大败,收拢败兵,就去打沈法兴,最后占有余杭,东至会稽,南至千岭,西距宣城,北至太湖,将沈法兴地盘占为己有。而杜伏威却是紧追不舍,步步紧逼,将李子通逼在余杭城下,李子通穷蹙请降,为杜伏威擒获。

  “只是,不知道楚国公如今战事如何?”凌敬说着。前几日传来的消息,杜伏威已经派辅公祏、王雄涏进攻江都。本来杜伏威是楚王,他投降之时,杨浩也有意依旧封他为楚王,只是他后来却是上书,自降为楚国公。杨浩考虑一番,就同意了。毕竟异姓封王太少,那宋金刚投降之后,就是宋国公。

  “杜伏威纵横江淮多年,部将骁勇,‘上募’更是以一敌十。破江都不难!”杨浩说着,就站起身来,说道:“两位卿家,就在宫中用膳吧!”

  “是,陛下!”两人应着。

  就在此时,江都。

  李子通瞧着城外的江淮军,心中就是叹息。

  本来,他夺取了京口,一举拿下了沈法兴的京口、毗陵,那沈法兴匆忙逃回吴郡老家,这对于李子通来说,是个大好的机会,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该死的杜伏威却是领辅公佑与王雄涏领兵来袭,攻打自己刚刚夺取的丹阳。

  这一战,很有喜剧性。当时,因为沈法兴败得太快,李子通得以率领数万大军赶来,两军在丹阳城下一场大战。那辅公祏因为士兵不多,寡不敌众之下,也不知道辅公祏使用了什么办法,江淮军忽然爆发了很强的战斗力,尤其前锋的长刀阵更是有进无退,所经之处,吴军气势大跌,当即败退。

  辅公祏见李子通大败,顿时大喜,反而忘记了自己的士兵不多,就下令追击,结果把李子通逼急了,率军反扑,反而将辅公祏击退,斩杀辅公祏部队一千多人。

  李子通大胜之下,心中暗喜,以为优势巨大,扎营不设防备。却不料王雄涎领了几百人夜袭,在李子通营中大肆纵火,吴军措不及防,大败溃散,几万人一夜间散个干净。李子通在心腹的帮助下,这才逃回了江都。

  可是,现在城外江淮军人多势众,还能守住吗?

  “陛下,不如放弃江都,转而攻打吴郡!”毛文深幽幽的说着,宛如怨妇一般。丹阳一战,他曾经劝李子通注意防备,可是那时李子通大胜,却是不信,终于招来大败。

  “放弃,江都?”李子通的声音带着颤抖。江都,是重镇,若是放弃,岂不是意味着自己的大业毁于一旦?

  “陛下,江都虽富,可是如今却是守不住了!”毛文深说着,就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沈法兴如今身在吴郡,兵少将寡,军心涣散,若是取了吴郡,再南下攻取余杭、会稽两郡,收拢败兵,未必不能重振旗鼓啊陛下!”

  李子通听了,半响默然不语,片刻之后,说道:“毛卿,当初悔不听你之言啊!如今方有此败,这一次,就全靠毛卿策划了!”

  “陛下对臣,恩重如山,臣恨不能以死报之!”毛文深说着。

  “走吧!”李子通说着,在下城墙的一瞬间,李子通喃喃说了些什么。

  毛文深听得很是清楚,李子通说的是:“朕一定会回来的!”

  就在这几人刚下了城墙不久,北方的灯火越加的明亮了,王雄涏瞧着江都城,说道:“兄弟们,李子通已经大败,活捉李子通,大王会有重赏!”他的口中,仍是改不了对杜伏威的称呼。

  江淮军听到王雄涏的喊声,顿时高声喝着,犹如猛虎下山,朝着江都城奔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