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超级声望系统 第 368 章:西游不为传经?

《超级声望系统》第 368 章:西游不为传经?

作者:地坤势 字数:1761 书籍:超级声望系统

  佛门诸人很膈应玉真观,更讨厌金顶大仙,但是,他们却不能翻脸。

  不仅不能翻脸,还得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友好。

  金顶大仙是‘奉旨问话’,他们还不能信口胡诌。

  所以,当金顶大仙第一次出场,询问观音要去做什么的时候,观音老老实实的说了:“奉佛旨寻找取经人。”

  不过,观音菩萨也不是没脾气的,能说的说了,不能说的坚决不说,能忽悠的尽量忽悠。

  例如:她曾告诉金顶大仙,‘取经人两三年便至’,这句话,就纯粹是忽悠了。

  既然菩萨要求唐僧脚踏实地的走到灵神,唐僧怎么可能两三年便到呢?

  若是两三年便到,唐僧每年就要走四五万里的路,平均下来,每天都要走一二百里?

  莫说唐僧这一路西来要经历无数妖魔鬼怪,就算没有妖魔鬼怪,也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怎么可能每日前进一二百里?

  若都是一马平川的大路还差不多。

  金顶大仙怎么信了呢?

  只因为,凡人若是骑马,若走的是一马平川的大陆,就算一日赶路三五百里,也很正常,是以,他上了观音一个小当。

  观音或者佛门其他人,也只能在这些模棱两可的小节上,无伤大雅的蒙一下金顶大仙,他们并不敢真的触怒金顶大仙。

  别人不说,就算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的道场在南海,若她不给玉帝面子,打了玉帝的脸皮,玉帝会不会把道场建到南海呢?

  或者,直接派两个阐教弟子驻守?

  观音算是阐教的叛徒,玉帝若要制裁观音,阐教弟子肯定有人愿意效劳。

  佛门有很多的人希望金顶大仙消失,却没有人敢出手。

  金顶大仙若在灵山脚下出了意外,佛们会非常的被动。

  就算不是佛门干的,世人也会以为是佛门干的,否则,偌大的佛门,高阶修士无数,山脚下的人出了事你们会不知道?

  届时,佛门难辞其咎,玉帝也不会善罢甘休,定会派遣更多的神仙,更厉害的神仙驻守于此。

  玉帝的手下并不是没有人,关键要看做的是什么事,若玉帝想在灵山脚下驻兵,定会有无数的金仙、太乙金仙、甚至是大罗金仙踊跃报名。

  其他人不说,单是上了封神榜,在天庭为官的截教弟子,绝对会蜂拥而来。

  唐僧来到玉真观,标志着他的十万八千里取经之路走完,既然走完了,周鼎不打算跟着西游队伍继续前进。

  一来,只要唐僧把经书带回大唐,周鼎就能得到天降功德,没有必要非上灵山。

  二来,唐僧过凌云渡的时候,会遇到佛门的接引佛祖。

  这个世界,除道祖之外的六个圣人,修炼的都是斩三尸成圣之法,接引虽说是许愿成圣,成圣之前却已经是斩过一尸,是以,周鼎猜测,这位接引佛祖,就是接引圣人的斩尸分身。

  否则的话,他怎敢用接引之名?

  周鼎不用想也知道,既然和通天教主的关系不错,那么,他和佛教圣人之间肯定不会友好,就算没仇没怨,就算关系没有敌对,周鼎也不想接近毫无底线的接引。

  万一接引来一句:“小友,你与我佛门有缘!”周鼎就要苦逼了!

  所以,除非不得已,周鼎绝不会主动出现在佛门圣人的面前,包括圣人分身。

  既然不打算继续和西游队伍搀和,周鼎也没有和金顶大仙见面,直接收起祥云,驾驭起飞剑,直奔南瞻部洲,东土大唐而去。

  唐僧就快回来了,周鼎要给唐王报个信。

  原著中,唐僧回到东土后,受限于时间限制,并没有讲完经书,便到了一藏之数的时间,时间既到,取经之事完成,上天降下功德。

  功德临身,唐僧证道成仙,受如来召唤返回佛门。

  而这一次,周鼎打算提前召集众僧,做好传道的准备,等唐僧回到大唐,便开始为众僧讲经。

  节省出事先准备的时间,唐僧一定能一藏数之前讲完经书,这样的话,周鼎等人的功德也许会多一点。

  为什么周鼎会这样想呢?

  因为,周鼎感觉,唐僧在灵山取经的时候,佛门的态度很奇怪。

  怎么个奇怪法呢?

  且说:唐僧上了接引佛祖的渡舟,抵达佛门,拜了又拜,也不知拜了多少下,终于来到了如来佛祖的面前,又拜道:

  “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如来说道:“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

  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

  如来说的真是东土大唐吗?相比大唐而言,西贺牛州才是这样的情形吧,否则的话,西贺牛州的人,怎会以托生到大唐为最终理想呢?

  佛祖接着道:“我有经书三藏,可以超脱苦恼: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

  三藏共计三十五部,合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

  说道这里,佛祖对两个僧人道:“阿傩、伽叶,你两个引唐僧等人,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佛祖的话,就是奇怪之处:佛门大张旗鼓的搞西游,唐僧历尽险阻,好不容易到了西天,竟然只给他各捡几部给他带回东土。

  由此可见,传经,并不是佛门的目的。

  更甚至,佛门并不想把经书传到东土,搞西游的目的,就是为了占领东土地盘,同时清理沿路的妖怪,彰显佛教的威风。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