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光熹 第二十一章 终于穿上了新衣服

《大汉光熹》第二十一章 终于穿上了新衣服

作者:独看风起 字数:3450 书籍:大汉光熹

  这时才传来,刘晔姗姗来迟的言语:“子烈兄弟原是庐江松滋人氏【1】,因为豪强逼迫,无奈沦为大江之上水寇。与晔相见言谈甚欢,就成了好友,此兄为人十分仗义,听说我要周游大半个大汉,非要为我保驾护航——”

  “哈哈哈哈!没想到命运之中自有定数,上苍借公子之手,把子烈带到主公面前。”葛玄忽然打断刘晔的言谈,然后给刘谦丢了个眼色。

  在葛玄的提醒之下,刘谦猛然醒悟,看来这个刘晔真是不简单,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透露出两个信息,陈武出身不好,你怕不怕受连累?你要是收留陈武,你把大汉律置于何地?不知是他真心关心陈武,还是别有居心,还是看透了我们天衣无缝的神棍表演?

  刘谦马上跳了起来大吼道:“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靠!又跑题了。兵来将挡水来土遁,谁要是想要我兄弟的命,先要过了我这一关,我就是兄弟的雄关坚城,吃牢饭我去,天大的问题自有我刘谦顶着,头掉了不过碗口那么大个疤,做一天兄弟,就是一生一世的兄弟。”

  转过身来,对着陈武大声吼道:“我们是不是一生一世的兄弟!”

  当刘谦吼出这句话的时候,刘晔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知道,陈武做刘谦小弟的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

  陈武双目噙着泪水,嘴角轻轻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刘谦不知道,他刚才充满匪气的话语正对陈武的胃口,闯荡江湖靠的是什么?义气!出生草莽的兄弟最怕是什么?怕被人看不起自己的身份。出生草莽的兄弟缺少的是什么?理解万岁!啥也不说了,大家眼泪哗哗地。

  &&&&&&&&&&&&&&&&&&&&&&&&&&&&&&&&&&&&&&&

  “叔公的想法没错,天下的读书人也都是这样想的,兴水利、薄徭赋、抓吏治,讲究内圣外王,不得志谨修己身,修身养性以待来势;得志货卖帝王家,封侯拜相一展抱负;无论得志不得志,都要著书立说,使自己的学说广为传播,把希望留在后世。可是谁来真正为,天下贫苦小民想一想?

  是,有一些读书人后来成为良吏,体察百姓疾苦,为小民做了很多事情。南阳郡就流传着‘召父杜母’,可是,谁又从根本上考虑过小民问题?为什么天下方定之时,鲜见小民造反?而江山社稷稳固了,传承年代久远后,小民的反抗会愈演愈烈?当然,这和太平日久朝政松弛,君王不知人间疾苦有关,可是最根本的是,土地兼并的太厉害,小民无所为食,恰逢天灾人祸或兵乱骤起,而天下大乱,从此动摇了社稷的根基。

  小民如果有吃有喝得以生存,大多是不愿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造反闹事,如果小民无所依靠,处于生死的边缘,只有叫着‘发入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而四处造反,理由,只是为了活下去。

  而现实是,大汉人口愈是集中的州郡,土地兼并愈是厉害,不瞒你说,我手中的土地可以养活两三万人,而上报朝廷的有多少?

  我大汉税赋的来源是按人头征收,而各地豪强拥有大汉三分之二强的土地,越来越多的小民破产,投入豪强地主的门下。国家的财政日渐枯竭,不得已,增加赋税,而结果是饮鸩止渴,情况会更加糟糕,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大汉的矛盾,终有一天会为某件突发事件而最终爆发,因为这是现实下,最为正常的发展规律。所以,我的观点是,首先要丈量全国的土地,改变如今实行的授田制度,严厉打击土地兼并,国家明令,最多拥有土地的上限,然后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各级政府购买豪强的土地,然后,寻求一个合理的价格,或卖或租给贫民耕种。”

  “此事确实是势在必行,可是如此一来,恐怕要天下大乱了,光武皇帝当年,为了大汉的安定团结休养生息,度田令就不了了之。”刘晔拖着下巴,一只手按摩着太阳穴,皱着眉头说道。

  “那么我们就看着大汉江河日下,最后——”刘谦禁不住仰天长叹。“土地兼并之患一日不除,中国永无宁日。天下大乱?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让小民尝到好处,有了民心民力的支持,拥有了效忠大汉的军队,一切都是纸老虎。谁也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滚滚洪流!舍得舍得,没有舍怎么得,而我大汉唯一的出路,只有凤凰涅槃破而后立。”

  “如果我有施展抱负的一天,叔父大人会支持我吗?”刘谦终于忍不住,露出了大灰狼的尾巴。

  看到刘晔低头一副,眼观鼻鼻观心沉吟不语的模样,刘谦无奈暗自叹息,自己始终不是身居高位的三公九卿州郡太守,也不是名扬华夏广罗门徒的名士,何况自己的想法太过极端,放在这里实在有点惊世骇俗。

  无奈之下只好说道:“叔父大人,谦只希望一生之中,你我叔侄不会为敌,还有,如果有一丝可能,不要去辅佐旁姓。

  试想,如果您辅佐的那位英雄豪杰,势力庞大到无人克制的状态,那个时候大汉覆灭只在顷刻之间。也许这不是他本人的本意,可是他的后代呢?一定会取而代之。天下除了圣人,只怕谁也逃不了荣登九鼎的诱惑,何况下面还有一群,希望更胜一层楼的臣属,这些为了一己之私的‘大汉臣民’,为了向自己的主子表忠心,自会纷嚣造势以待改朝换代。

  换个位置思考,他不能失去自己手中的权利,如果失去权利,霍光家族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除非他是完人圣人,其家族不会犯上一丁点错误,不然,自会有对他不满之人群起攻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欲加之罪,何患如此’,大汉呀!其实也需要一颗宽广的胸怀。

  而叔父大人其时只怕难以做人,一心侍主,天下人会骂你背宗忘祖,百年以后,您如何有脸去见列祖列宗?表现不如别人,恐怕一生就要遭受怀疑,谁让你是大汉宗亲?身上留着世祖血脉?”

  说完刘谦泠然相视,因为他说的没错,曹操除了采纳了他的霹雳车,和剿灭庐江山贼陈策的建议外,几乎不曾见他展露才华。这和曹操唯才是用的用人方针相差甚远,曹操连贾诩这个与他屡屡作对,甚至干掉他儿子曹昂的仇人都可重用,为什么刘晔不行?

  历史证明,也许当时刘晔的建议和大家相左,可是最终都灵验了,曹操难道没有眼光?偏偏历史记载,曹操是个雄才大略的大人物。最终解释只能说,刘晔是光武之后,比荀彧、崔琰之类和汉室的关系更近,曹氏岂能不怀疑、不防备?至于他心中有没有恢复汉室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可是他在曹魏集团只是一个边缘化人物,却是不争的事实。

  刘晔终于变了脸色,停下手中的动作霍然起身,肃然道:“若是你处于高位当如何自处?”双目目光似箭,好像要看透刘谦的内心世界。

  刘谦傲然而立,用尽自己浑身力量沉声应道:“上不疑,自当呕心沥血,为大汉开创万里疆土,开创超越文景两朝的大汉新盛世;上若疑,自当把手中权利还于天子,心中所思呈于天子,而后携家漂移海外,觅求神仙芳踪。谦句句皆是肺腑之言,刘谦有违此心,天诛地灭!谦之心可昭日月!

  刘晔眼中精光四射,谈谈一笑道:“我就答应与你。”

  刘谦心中感叹连连,费了半天的口水,总算是见到了一点效果,只是曹操大大对不起了,挖哈挖哈!

  而后刘晔在此盘桓了几天,为此,刘谦取消了原来的行程,与他进一步加深感情投资,他显然对刘谦的种种奇思妙想而惊叹不已,而后,当刘谦谦虚的说出只是照搬另一个世界后,不出所想,刘晔对那个世界流露出了浓厚地兴趣。

  刘晔偏爱物理基础知识,可是聪明人也会犯一些常识错误,于是刘谦提出了实践出真知的理论。为了搞定刘晔,刘谦进行了比萨斜塔试验,接着被“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放倒,终于相信刘谦是仙人的徒弟。

  几天后,刘晔一众告辞而去,刘谦硬是又把陈武委派在他的身边,刘晔意味深长地看刘谦半天,而后作别而去,至于陈武当然又被刘谦宽广胸怀感动地眼泪哗哗地。

  眼看刘晔等人将要走出视线,刘谦忽然想起一事,决定将无耻进行到底。当即纵马追去,谆谆嘱托两人,梦中仙人还告知,他还有两个结义兄弟,一个叫赵云赵子龙,一个叫鲁肃鲁子敬,一定要帮他寻找。两人应诺而去。

  &&&&&&&&&&&&&&&&&&&&&&&&&&&&&&&&&&&&&&&

  刘谦也眼泪哗哗嘀,心中呐喊着:“诸位大大,偶容易吗,在穿越到汉末一年又另一个月后,偶终于穿上了新衣服。

  衣服真的很宽大、很肥、很胖,的确不符合刘谦的审美观点,可是,这毕竟是别人没有穿过的——衣服,再也不用穿那一身雪白的孝服,不要对他讲白色衣服的好,没有亲身经历是没有切肤之痛的。衣服虽然不符合审美观点,可是它是真材实料、货真价实的绢制品,不是一般人可以穿戴的。

  短裘、锦袍、纨绔、革履一身崭新行头,据刘贝说,这身行头够普通之家吃上几年。

  什么?你说穿附革履只有朝中大臣才能资格?有没搞错!偶怎么说也是王族不是,不用考到博士、孝廉,只要成年就可以戴两梁的进贤冠嘀,革履也是王族的特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你不知道大汉没有几年好光景了吗?现在不用,等到刘氏下台了偶还敢穿戴吗?

  说偶奢侈?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不好意思说流嘴了。为了标新立异追求大汉美少女,我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刘谦心中冒着泡YY着。

  刘晔走后,刘谦带着葛玄、魏雄、黄翼,四人前往刘谦来到这个世界的处女地——迷谷。猛猛非要闹着跟刘谦前去,刘谦怕累着它,最后用十次烤兔肉收买了它,猛猛这些天没有白混,居然能和刘谦讨价还价到十只兔子。

  一阵奔波之后,到了围困刘谦十个月之久的故地,莫名的,刘谦居然感到一阵阵亲切。刘谦是带着痛恨之心离开的,以为这一生再也不会来到这里了,人生呀!真是看不透。

  橘树林还是那个橘树林,上面已经挂满层层匝匝的橘子,味道依旧是那么甜美,值得兴奋的是,刘谦在穿越而着陆的地方,找到了久违地易拉罐可乐,幸福的感觉瞬间传遍了全身。

  “爸爸妈妈爷爷你们好吗?我在他乡过得很好,大家非常照顾我,可是,可是我为什么还是如此心痛,如此想念你们。”眼前一片水雾遮掩了视线,恍然间以为回到了故乡,回到了亲人的身边,好温馨!

  “大家快来看,这是什么?”

  【1】诸位大大,有谁可以帮偶搞清楚,这个庐江松滋汉末到底在呢?根据大多数的资料显示,松滋是今天湖北松滋县,可是汉代地图上,松滋那时候应该属于南荆州,怎么会属于庐江呢?当时想也许是三国鼎立时期吴国改的名字吧,后来翻资料查地图也找不到一点证据,只有遗憾了,为了这个莫名的问题花费了两个多小时,郁闷的是,仍然一头雾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