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贞观文宗系统 第一百七十八章 长安两议征突厥

《贞观文宗系统》第一百七十八章 长安两议征突厥

作者:悟道娑婆 字数:2740 书籍:贞观文宗系统

  李世民在刚七月出头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突厥内部斗争激烈的的密报。不过,毕竟当时的斗争只是局限在牙帐中的争吵,还没有到大打出手的程度,因此李世民也没有放在心上。谁知道又过了几天,就传来了突厥内乱的消息。

  当李世民在朝堂上宣布了这个消息以后,和幽州都督府一样,百官先是惊愕,随后便一脸惊喜。突厥乃是大唐最大的敌人,带给大唐的屈辱是在是太多了。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口号,这些年不知道喊了多少遍。尤其是渭水之后,看着李世民带着罗彦和尉迟敬德,跟颉利在那里讨价还价。好些忠心的臣子到现在回想起来脸色都是通红的。

  没想到还没等自己雪耻,这些人就先内乱了。这可是个好消息。随即就有人想到,既然这些家伙斗的这么凶,何不让自己得那渔翁之利。

  尉迟恭趁着大家还在乐呵的时候,站出来拜了一拜,就说道:“陛下,依我看,我等尽起北方的府兵,趁着这些蛮夷内斗不休,一举将他们攻破。到时候将那颉利绑来长安,让他好好当当阶下之囚。”

  听得尉迟敬德这番话,不仅是那些武将,便是很多文官,也是赞同地点点头。

  更有几员年轻的将领,想着那功勋,心头一阵火热:“想当年封狼居胥,汉武帝便名传千古。而今有如此机会,末将定为陛下开疆拓土,把那一片草原夺来做我大唐的放马场。”

  文治武功,是每个有责任心的皇帝毕生追求的东西。李世民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大家其实心里都很清楚。此刻李世民便是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做出一番事情来,让更多人认同自己,不再寻思那些不堪的过往。

  要真是打下突厥,那武功这一块先能振奋百姓。

  更别提当初数次和颉利突利这俩人打交道,那种牛羊身上的腥臊味道暂且不说,言谈粗鲁毫无礼貌,贪得无厌更是想让他上去扇几个耳光。偏生自己又处于弱势,还得低三下四。从大唐建国到如今十年,李世民这样耻辱的事情经历了四五回。这口气可是憋得太久了。

  听闻这些武将说话如此贴心,李世民简直感动的想哭。

  然而仅仅是武将们话,好多身居高位的文臣们此时却是低头不语。

  只有那年事已高的宇文士及,此时站出来对着李世民就是一阵泼冷水:“陛下莫要忘了,当初在渭水的时候,我等和突厥订立了盟约。此时悍然出兵,不仅师出无名,还会落下背信弃义的骂名。”

  宇文士及的话倒是让好些饱读诗书的文官一阵点头,这订立盟约还没有一年呢。大唐向来自称是礼仪之邦,可不能像突厥那般,不把盟誓当回事。因此不过片刻,就出来一大片附议的,让李世民刚刚才火热起来的心瞬间就凉了。

  这些文官的话,倒是激起好些武将不满。还没等被打脸的尉迟敬德火呢,程知节站出来就是一顿臭骂:“娘的,当初那些蛮子打进来的时候,怎的不见你等半声屁响。若是唐尚书几个说这话,某忍忍也便罢了。你等几个奶娃娃,连突厥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要敢在这里胡言乱语。”

  程知节嘴里的唐尚书,指的是礼部尚书唐俭。这位从武德朝以来,数次出使突厥。甚至有以自己的一张嘴说退突厥大军的光辉历史,因此即便唐俭是个文官,程知节这些武将对他也是颇为敬佩。至于那些一开始就在京中为官,连战争都没见过的,这些人自然想怎么骂便怎么骂。

  那些武将好像把朝堂争议当作了骂架,听得程知节这么一说,居然纷纷喊一个好字。倒是让好些个文官脸色都有些难看。

  此时那些御史就开始挥作用了,不停地检举着武将们的无礼行为,反而把好好的议论变成了弹劾。等到李世民听了几句听得脑子都疼的时候,一怒之下吼了一声:“好了,你等下去好好思量,等明日再行商议此事。”说完袖子一甩,走向殿外。

  于是乎第一次朝议就成了一场笑话。

  随后的几天也是如此,文臣和武将之间相互扯皮,谈了好几天也每个定论。直到北地各折冲府的将领们纷纷上了请战的奏疏,朝堂上居然破天荒武将们用讲道理占据了一点点上风。

  作为几个大都督府的幽州和并州都督府的奏疏份量那是相当的重。幽州王君廓,代表幽燕一地请战。并州李世勣,代表并州下辖的折冲府请战。天下也不过六处大都督府,直面突厥的两处居然同时请战,这让很多朝臣有些无法反驳。

  这几天武将们一直拿文官向少上战场说事,而文臣们翻来覆去只能说什么仁义道德。被那些武将们依照程知节的话,喷了个灰头土脸。现今又有地方府兵求战,一时间好些反对出兵的文官们居然不知道怎么反驳为好了。

  这天在中书省,马周拿着一封奏疏,走到房玄龄面前拜道:“房中书,你看这份奏疏。”

  原来马周从新丰镇得到了罗彦的荐书,便来到长安,直接找到了长孙无忌的门上。得知是罗彦写的荐书,长孙无忌很是大方就派人将马周接进了吏部。待看过罗彦的荐书以后,确认是罗彦字迹无疑,长孙无忌是一脸的惊奇。

  罗彦是什么人,他心里很清楚。这货那种懒散,在长安估计找不到另一个来。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根本就不会主动去做。也不知道这马周有什么本事,值得罗彦将他推荐到李世民面前。

  因此长孙无忌饶有兴致地跟着马周闲谈了很久。这一谈之下,还真是有点佩服罗彦,没想到这马周还真是有才。佩服之余,长孙无忌问起罗彦和马周相识的过程。当得知其实两人不过就是在新丰镇喝了一顿劣酒的交情,长孙无忌瞬间有些想哭。

  这也太欺负人了吧,这等人才能喝顿酒就现一个,罗彦到底是走了什么****运。

  一脸郁闷的长孙无忌将罗彦的荐书送到了李世民面前。当李世民和马周整整聊了一个下午,第二天马周就被李世民安排到了中书省当个小官。不过,头一日的起居舍人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帝闻马与罗相识之因,一时失仪,将口中茶水悉数喷出。”

  中书令正是此时坐着不停翻阅奏疏的房玄龄。马周凭借自己的才华,仅仅是一个月便在中书省站稳了脚跟,更是获得了房玄龄的赞赏,因此有了将某些奏疏亲自递到房玄龄面前的资格。此时见房玄龄头也不抬,问马周道:“谁的奏疏,写的什么事情?”

  唯有正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将自己的奏疏直接送到李世民面前,而其他人只能送到中书省,重要一点的,中书省给出意见送给李世民查阅;不重要的,直接写意见然后下交由尚书省执行。

  因此房玄龄能够抽出精力来问马周,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幽州都督府罗司马的,写反对出兵突厥。”马周很是恭敬地回复。

  听马周这么说,房玄龄倒是来了兴趣:“哦,你那位伯乐的?来,我看看。”

  自从罗彦给马周的荐书传出去以后,熟识马周的人都开玩笑说他是千里驹。当然了,现马周的罗彦,自然被冠上了伯乐的称号。像房玄龄这样开马周和罗彦的玩笑,也不止第一次了,因此马周也不过脸色羞赧一下,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真正让房玄龄感兴趣的是罗彦反对出兵突厥的原因。这段时间外官参与出兵讨论的,极少表达反对意见,加上文官系统的好多人也赞同出兵,这开战的呼声越来越高。房玄龄担任着中书令,同时又是户部尚书,仗怎么打他不知道,但是打仗需要的东西他心里有数。

  因此,他也是坚决反对出兵的一员。

  翻开罗彦的奏疏,看着上边简单的两条理由,房玄龄笑了。

  他是见过罗彦胡闹的,原本以为罗彦会怂恿着李世民出兵。因为罗彦这一年以来的行事作风和那些武将基本上没两样。前些时候有人还说,罗彦要是在,恐怕更让自己头疼,没想到这次罗彦居然没有冲动。

  看完罗彦的奏疏,房玄龄叫来一个小吏,让他前去户部调取府库钱粮的存储情况。

  因为关中饥荒的关系,户部早就每隔一月统计一次各大粮仓的存粮,同时检校一遍府库。小吏前去也不过是个把时辰,就抱来一叠簿册,其中的数据居然能详细到各州的仓储。待房玄龄放下手中的奏疏,将那些簿册大致翻阅一遍以后,抄录了部分数字,就带着罗彦的奏疏前去找李世民。

  罗彦虽然说得简略,不过理由已经说明白了。剩下的就是自己这些反对党的事情。以前老是拿礼仪说事,既然说服不了这些人,那就拿大唐的底子说话好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