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十年 第24章 骄傲

《重生之十年》第24章 骄傲

作者:木子蓝色 字数:2617 书籍:重生之十年

  第24章 骄傲

  “昨天上午,1999上海书展在烈日中拉开序幕,入场2万人次,销售309万元。这些数字再一次显示了全国各地爱书者对上海书展的热情,神秘作者木子的作品《品三国(上)》单日销售6349册,成为销售冠军。而《品三国(下)》也有5000多册。”

  当第二天李晨新看电视时发现,居然大多数电视里都有放关于《品三国》的新闻。

  “迂回曲折的队伍塞满了整个中心活动区。据现场保安推算,人数不会少于三千人,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根本无暇统计已销售数量,不停地向柜台补充新书。

  记者发现在一位张先生的购书车里堆放着十几本《品三国》,他告诉记者,这已是他今天第二次排队。“我自己已经买过了,这些都是帮同事和朋友代购的。”望着厚厚的一摞新书,张先生有些担心:“我一个人就买这么多书,不知回去时要怎么拿回去呢?”

  销售成绩一出来一时间如平地一声雷啊。不知道多少的中国出版界,新闻界,以及文学界与网络媒体给震住了。看着这销售成绩许多人都觉得相当无语。用他们的观点来看,这不过是一本像是说书先生一样的而已,怎么会有那么好的成绩呢?

  而上海文艺出版社此时更是全体上下都喜气洋溢,书卖的火他们可也是会有奖金的。地中海主编此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啊,要知道这可是自己跑到江西去签下来的。而过万的销售也还只是在书展一天的销量而已。此时成绩一出,那么早就向各地书店备好货的出版社,将取得更好的成绩,卖出更多的书。

  现在地中海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加印,全力加印。随着这个决定,整个出版社更是忙得鸡飞狗跳。

  而一向就追逐新闻焦点的媒体们,更不会放过这一次的新闻大热点了。一时间那真是火热无比啊。

  东方网就发表评论说:“神秘木子的《品三国》,只是一次如同是香港小姐选秀那样子,靠用着神秘作者这个卖点来包装出来的好成绩。其作者也不过是有点文化知识的单田芳。”

  最让中国理论家们不平衡的是,他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来的大部头、大块文章,报纸上宣传,电视里讲座,可就是深不下去,别说是一般老百姓,就是相当一级的干部也往往是一头雾水。

  要说那些理论不精采,那可是没良心,那是多少精英多少个日日夜夜“爬坡”、“翻山”才整出来的呀!有一位理论家曾就一篇得意之作发表感想:这篇文章有许多创新的东西,其中有些话非常经典,很快就会流传开的。可文章发表了几个月,经典并没有流传开来。

  反而是这次的《品三国》中的许多句子却一下子给火了。很多看过书的人都对采访的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喜欢的句子。

  而对于这些特别火的句子,在刚创立没多久的天涯社区论坛里也给汇总起来,编了一个《木子语录》的贴子,而那语录在论坛上的点击,更是短短时间就一路飚升,突破了十万点击的大关,而且随着网上的流传向着更高的点击冲去。

  “诺,相当于现在的ok。”

  “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夜-b夜,我换一个老板。”

  “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

  这时电视里一位扎着马尾的记者手持话筒介绍道:“现在我们在一家书店的门口,时间已经是晚上的十点多了,可是在书店的门前如今却排满了队伍。现在我们随机采访几个群众。”

  “你好,请问你是来买《品三国》的吗?”女记者走到一个差不多20左右的男孩子面前问道。

  那男孩子看到镜头对着自己有点不大好意思,不过听到这个问题时还是很高兴的回答了她。“是的,我和好几个同学一起来的。”

  女记者又问道:“那为什么这么晚了还要在这排队啊,明天不是也能买的吗?”

  男孩子看着镜头还是不大放的开,忙把和自己在一起的同学给拉了过来。而那同学看来却是个十分喜欢出风头的人。

  “我们也是在网上看到《木子语录》后,才十分的喜欢这书的,原来我还以为是本和历史书一样的呢,那样的我可没兴趣,不过后来很多朋友都说那书是非常的好看,而我们在看了语录后才决定来买的,只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如果今天不买的话,那我估计明天就更买不到了,那样子不是很没面子不是吗?”

  说完还对着镜头挥手:“嗨,宝贝看到了吗。是我,陈小贝,我永远爱你。”

  而当李晨新再换到别的台时,却是记者对几个国内知名的学者的采访。

  著名经济学家吴劲连说道:“我觉得很有特色。木子可以把自己对事情的观察、自己的心得和读者交流。从《品三国》中,也讨论了怎么吸取精粹,怎么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性结合起来,创建一个现代文化体系,来支撑现代中国建设,那是会很有意义的。”

  接着又说道“而且,他下了很大功夫把传统文化来做现代表达,这样就使人们喜闻乐见,更容易从中吸取营养。虽然他的独立见解和他的表达方式都是引起很多争论,向木子祝贺,也是向我们的出版界祝贺,也是值得向我们的读书界祝贺和推荐的。

  而接下来对武汉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长刘到玉,著名经济学家何迪,批评家五岳等人也对这本书以及木子进行了肯定和表扬。

  本来看到前面的采访还没有觉得什么,只是当看到这么多的名人出场后,李晨新知道这些肯定就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动作了。那么昨天地中海主编所说的,今天等着看好戏的事应当就是这些了。

  不过对于这些事情李晨新并不觉得这些有什么,在后世,对于商品的包装和炒作那都是必须的。

  正想着呢,结果地中海电话就到了,还真是说不得啊。

  “怎么看电视报纸了没?”地中海的声音有点沙哑,估计这几天忙坏了。

  “哦,电视刚正在看,不过报纸没有看,我这不大方便,你知道的。”

  “那可惜了啊,今天很多报纸可都是关于我们这本书的呢,现在可是和你说的一样的,不管是电视,报纸,还是网路上,《品三国》可是火热的不得了呢。”

  “那好啊,书火了,你们多卖点,大家不是一起可以多赚点钱嘛。”

  “我已经让他们开始加印了,我觉得我们再加印20万册也问题的。”

  “我觉得你还是有点保守了啊,要是我我会直接再印50万,省得一次次加印啊。”对于这书的火爆李晨新可是很清楚的。

  李晨新坐在小店里,一只手拿着电话,一只手不停的抄着头发。靠在那柜台上,说不出的一种懒散的味道。

  “哦,你真的这么有信心,要知道我们可是已经印了二十万了?”听到李晨新居然说加印50万,地中海主编可是没有什么底了,他也知道其实现在很大部分成绩也是炒作的,那些名人什么的,也都是出版社出面去请他们发表对书的看法的。

  李晨新大笑着对电话里的地中海说道“上次不是和你们说过嘛,到时卖到差不多降下温时,我们可以拿作者再炒起来啊,到时我出来露下脸,就我这年纪,肯定又会成为一阵风潮的,我们不是又可以大卖嘛。”

  ……

  她老妈听着李晨新在那里打电话,听的可是是一愣愣的,刚才看到很多电视里很多人都在讲自己儿子的书。现在又听他在那里说直接印50万册书。对于这50万册书她可是知道那是个什么概念的。

  一全册就是五十块,李晨新能拿到十块,那一共就是500万了,再加上前面还有二十万册。那也有两百万,加起来可就是七百万。一想到这个数字李晨新老妈不禁感觉一阵目眩。

  连忙扶着柜台坐下来,七百万啊,以往家里全年的收入除去生活开支后,基本上那也是没有什么剩余的。现在自己自己儿子才十六岁就已经快要成为千万富翁了。

  她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成为了那山窝里飞起的金凤凰,已经注定不会再留在这山里了,他的天空在外面的世界。

  想到这里,她的心里不禁也是骄傲万分,这就是我的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