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国谍影 第六十六章 四方惊动

《民国谍影》第六十六章 四方惊动

作者:寻青藤 字数:2922 书籍:民国谍影

  孙大人、方公子均是文武全才,不如

  ……”

  金忠正色道:“万公子不必推辞,在下虽然与公子初次见面,但深信法师眼 力不差,此重任唯公子为最佳人选。未来时局一变,凶险万分,公子统率的这批

  死士,便是燕王起事、顺应天意的精锐之师,人数虽少,却勇不可挡。到时以一 当十,以十当百,所向披靡,打出个局面来。只要初战告捷,保住北平府,燕王

  旧部便会来归。总而言之,燕王帝业的成败,最初就看这一批勇士能否效命了。 以万公子之德才,足堪当此大任,望勿推却是幸!”

  道衍接话道:“这批勇士老衲一直藏在城外,密而不宣,只有燕王殿下知晓, 贤侄到任后要严加守密,直到起用之时,以防消息泄漏,被朝廷查知。不知贤侄

  可愿担此重任?”

  万古雷再无推辞之理,于是爽然道:“既然师叔和金前辈信得过晚辈,晚辈 便接此重任。晚辈于危难中蒙殿下收留,此恩此德,晚辈当结草衔环以报,惟愿

  二位前辈多多指教!”

  道衍见他答应,十分高兴,道:“贤侄担此重任,愚师叔也就放心了。”

  金忠笑道:“公子效命,乃应天时,此乃燕王之福、百姓之福也!”

  万古雷忙道:“晚辈惶恐,不敢当此赞誉,惟尽本分、效忠殿下而已!”

  道衍道:“与师侄同来之人,也可带入天豹庄,师侄以为当否?”

  万古雷道:“耿师弟武功高强,郭公子熟读兵书,通晓阵法,罗贤弟忠诚老 实,曹大哥为人刚直,他们都可与小侄共担重任。”

  道衍喜道:“好极好极,有这许多忠勇之士协助贤侄,何愁不能造就一支精 锐之师!”一顿又道:“老衲受燕王殿下之托,有委任天豹卫官职之权。今以贤

  侄为天豹卫指挥使,郭公子、曹壮士为指挥同知,耿、罗二位为指挥佥事,原天 豹队五头目均为百户。待今后天豹卫扩军之后,再酌情论功擢升,贤侄以为如何?”

  万古雷起立行礼:“谨遵台命!”

  道衍道:“今日天黑后各位来此,由老衲送各位入庄。”

  万古雷道:“小侄已在燕山右卫挂职,若是张大人还有季前辈等人问起小侄 行踪,不知该如何回答?”

  道衍道:“天豹庄极为秘密,燕山左右卫头领均不得知晓,他们若问起,就 说老衲将各位招至大庆寿寺,其他不知。”

  万古雷见事已谈完,使告辞回府。

  一到家,便将西门仪等老少请到正房客室,把道衍说的话择其要说了,众人 很惊诧。

  西门仪道:“事已至此,贤侄只管去,家中由老夫照料就是!”

  罗斌之母舒玉琼道:“贤侄、斌儿你们一走,要是徐王妃将我们召去又怎么 办?”

  万古雷道:“婶母和妹妹们自管去,照法师之言,天下不久大乱,正是燕王 用人之际,我们蒙受燕王大恩,只有以诚报效!”

  钟玉桃道:“这样一来,彼此不是分开了吗?万大哥为何不把我们姐妹也带 去?”

  万古雷道:“那儿没有女的,妹妹们去了不便。再说这是一支保王驾的卫队, 燕王起事便以这天豹队打先锋,妹妹们不去为好。”

  舒玉琼道:“贤侄,燕王真要谋反吗?那我们不都成了叛贼?这听起来就叫 人颤栗!”

  罗斌道:“娘,我们都走到这一步了,还管他什么叛贼不叛贼!”

  曹罡道:“反了好!免得俺们尽受气,要是打回京师,俺就宰了锦衣卫那班 兔崽子!”

  万古雷道:“世事难料,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我们走后,不能透露半点风 声,季前辈他们问起,就说道衍法师招去,详情不知。”

  吃午饭时,又对黎成交代了一番。

  天黑后,万古雷等便去了大庆寿寺。

  第四回 血案惊魂

  洪武三十一年,闰月五月十日,太祖皇帝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称惠宗皇帝。

  这日惠宗帝召见太常寺卿黄于澄于御花园亭中秘议,公冶勋站在亭外守卫。

  只听惠宗帝问道:“先生还记得当年在东角门说过的话吗?那时朕请教过先生,若藩王不守法,该如何处置,想来先生没有忘记吧?”

  黄子澄道:“陛下之言,微臣怎敢忘记。先帝在位时,诸臣对封藩一事就有异议,微臣也不以为然。如今陛下登基,削藩势在必行。”

  惠宗帝道:“如何个削藩之法?”

  黄子澄道:“诸王在藩地,多有不法行为,加之人人有觊觎帝位之野心,若不狠加制裁,只怕祸乱由此而生,望陛下决断!”

  惠宗帝叹了口气道:“诸藩王均是朕之王叔,这骨肉相残之事,叫朕如何做得?”

  “陛下崇尚礼教,减轻刑罚,国之福、民之福也,当以社稷江山为重,以万民百姓为重,若不削藩,后果堪忧,望陛下三思!”

  “朕并非不知其中之利害关系,削藩不得已而为之,但手段不必过于激烈,望卿思谋出个良策来,以便实施。”

  “遵旨。臣以为,削藩之举要削之有名,晋王多行不法,野心勃勃,然于今年三月去世。之下是燕王,燕王雄才大略,最具野心,然平日不敢张狂,也未犯过过失,最得先帝之心,若先削其位,未免师出无名。燕王之后是周王,周王与燕王仍同母兄弟,况先帝在时,便屡有不法行为,因此先削周王,一则师出有名,二则也翦除了燕王的手足。周王之后是楚王,暂不动,以削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为好。如此逐一而来,最后只剩燕王,到时他孤立无助,就不足为惧了。”

  “此事须郑重,卿当仔细斟酌。”

  “遵旨。臣今日就与兵部尚书齐大人商议,明日奏禀圣上。微臣这就告退。”

  “为使卿方便出入宫禁,可朝夕与朕谋,朕命你兼任翰林院学士,明日早朝时宣旨。”

  “微臣叩谢隆恩!”

  “平身,卿速去齐爱卿处,商出个好谋略。”

  黄子澄走后,召公冶勋进入亭内。

  “朕与黄爱卿之言,卿必听到,以为然否?”惠宗帝示意公冶勋坐下。

  公冶勋道:“微臣愚鲁,不敢妄言。”

  惠宗帝道:“这又何必,爱卿有话只管说,朕知忠言逆耳,当聆听爱卿之言。”

  公冶勋道:“陛下,微臣以为,削藩势在必行,但观诸王,臣以为燕王最堪虑。燕王雄才大略,精通武事,洪武二十三年,率兵征讨元丞相,出奇制胜,冒雪急进,使元丞相不战而降。况燕王居边塞,手握有重兵,诸王之中以燕王最强。臣以为削藩之举当首削燕王,以免打草惊蛇,留有后患。燕王被削,其余诸王便不敢妄动。任由陛下处置矣!”

  惠宗帝含笑道:“卿所言有理,但燕王从没犯过失,何从处之?这不是师出无名吗?事关重大,待黄爱卿与齐爱卿商议后再作定论。”

  公冶勋不以为然,但不好说。

  惠宗帝又道:“盛经子一伙逃往何处,卿查明了吗?”

  公冶勋道:“尚未查出去向。”

  惠宗帝道:“朕已命锦衣卫不必追查,卿也不必过问此事。盛经子追随先帝日久,他愿出宫就随他去吧!”

  “遵旨!”公冶勋回答。

  惠宗帝站起来:“朕回宫批奏章,卿可自便,不必侍奉左右。”

  公冶勋当即把惠宗帝送到皇宫,然后告诉方宏,由他照料守卫事务,他回家去看看。

  从太祖驾崩到惠宗帝登基,他没日没夜操劳宫内守卫事宜,忙得没回过一次家。

  出了皇城,一路上他都在想削藩的事,对黄子澄的宏论很不以为然。但皇上依重黄子澄与齐泰,事事听他二人的主意,若他们定下先削周王之计,那也无可奈何。想到此,叹了口气,心思又转到盛经子的逃亡上。先帝驾崩的第二天,盛经子、康鹤、张泰与先帝贴身侍卫太监张洛、许贡及数十名太监不知去向。据一些太监、宫女说,盛经子一伙平日敲诈宫娥太监,敛集的财物不少,还盗走了宫内的一些珍宝,到宫外享福去了。他接报后,命苏杰、黄铮率人侦缉,却查不到他们的踪影。苏、黄二人已委派为千户,他至今还未物色到人来充左右臂膀。他最看重的万古雷,据娇娇告诉他,已成为燕王的“带俸差操”千户。一旦朝廷削藩,他只怕又要四处逃亡。本想请求陛下大赦万古雷,召来宫中听用,哪知他投效了燕王,不好再向陛下开口,说了反替他招祸。

  想着心事,不知不觉到了家。

  在书房,他找到了爹爹。娇娇和娘亲也闻讯而来。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都十分高兴。

  公冶娇道:“大哥你好久不归家,再忙也得回家看看呀,你不挂念爹娘和娇娇吗?”

  公冶勋苦笑道:“天天都想哩,怎么不挂念,无奈事太多,脱不开身。”

  公冶子明道:“我儿回来可有事吗?”

  公冶勋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孩儿心中忧虑,趁空回来与爹爹说说。”

  公冶娇嗔道:“看你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就不能扔开朝中事,回来玩玩吗?”

  公冶勋道:“要出大事了,哪有心思玩乐,听我说你就明白了。”

  公冶子明道:“我儿是说削藩之事吗?”

  公冶勋道:“爹爹如何知道?”

  公冶子明道:“朝中大臣早有议论。有的主张更换封地,逐渐削去藩王手中权势,有的主张雷霆手段,但不管如何,削藩势在必行。”

  公冶勋把惠帝与黄子澄的谈话说了,并把自己的主张细说一遍,问爹爹可对。

  公冶子明道:“兵部尚书也持此议。按兄弟顺序,太子、秦王、晋王先后逝去,该轮到燕王继承帝业,只是太祖皇帝先立了皇太孙,燕王无法再坐龙椅。但以他的才干,岂会俯首称臣?诸王中惟他最强,要削藩,当先削燕王,燕王大势去,其他王不足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