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3191 书籍:抗日之我为战神

  虽说王效明的反应速度绝对不慢,但第三军主力撤退的决心和速度,依旧超过了王效明的判断。早就有了一定准备中山惇中将,撤退行动虽然显得仓促了一些,在整体的行动上却是慌而不乱。

  尽管承受着抗联巨大的压力,但第三军所属各部日军,并未一窝蜂的全部向东撤退。而是采取了交替掩护,并以两个旅团的兵力,加上所有无法携带的炮兵,加强到凤城南北两个方向各个要点,全力掩护第三军主力撤退。

  王效明组织的第七次迂回穿插,尽管更靠东一些。旦依旧遭遇到凤城以北一线日军顽强抵抗,迟迟无法突破日军防线。被当面之配备了超编炮兵的日军一个旅团,阻击在八道河与草河之间。

  凤城以北地区日军准确而又凶悍的交叉炮火,将迂回部队每一条进攻路线,都彻底的封锁住。即便是迂回部队不断的变化穿插位置,但面对占据所有地形优势的日军,顽强的抵抗依旧是进展缓慢。

  这里不是开原东部的浅山区,而是长白山区向着辽东地区延伸部分。不仅仅是山高林密那么简单,地形复杂多变,山势也显得很陡峭。最关键的是因为人烟稀少,很多地方就连最简易的山区道路都没有。

  这一带在后世是驴友探险的好地方,以及很有名的旅游区。但是对于一个战场来说,却是太过于陡峭。而日军在从宽甸撤退之前,为了阻止抗联的追击,又炸掉了其修建在鸭绿江上的水丰水电站,位于宽甸境内碑碣的副坝。

  这道副坝是这个日本人三七年修建水丰水电站的时候,专门为确保电站安全,为这座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修建的泄洪通道。宽甸境内是整个东北的暴雨中心,每年夏季虽说只有一个月,但是这雨量却是相当的大,年降水量平均在一千至两千毫米左右。

  在山区地形又处在多雨地带的情况之下,所以日本人在面对中国境内方向,专门修建了用于泄洪的副坝以确保电站的安全。尽管眼下宽甸已经进入冬季,但整个水丰电站因为发电的原因,整个库区水面尚未结冰。

  而且关东军在炸毁副坝之前,还关闭了整个发电站,停止了全部水量的下泄以尽可能多的蓄水。关东军这个时候炸掉了这座副坝,不仅给沿库区的中国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也在王效明的迂回部队面前,制造了一片人工洪水。

  好在这个时候,宽甸的雨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漫长的冬季。整个水丰水库虽然还没有开始结冰,但整个水库的库容量远还没有到最高峰。这片关东军制造出来的人工洪水,虽说战前关东军便已经关闭电站蓄水,但冬季的水量远无法与夏季相比。

  关东军炸掉副坝,人工制造的泛滥区域面积还不算太大。但问题是尽管泛滥区不算大,可也让王效明的迂回部队,只能在宽甸县城以西行动。不仅无法直接向凤城穿插,而且进攻的区域显得过窄。几乎所有的进攻路线都暴露在日军炮火之下,也是造成进攻进展不畅的主要原因。

  反倒是南线陶净非向凤城方向投入的一个师,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连续夺取了高里寨哈达岭两个战略要点,从南面逼近了凤城方向。不过主力两个师正沿着岫岩至安东公路,全力向安东攻击前进的陶净非,在凤城方向投入一个师的兵力明显不足。

  在攻占哈达岭一线后,向凤城方向的后续进攻,被日军顽强阻击在凤城以南的最后一道屏障,凤凰山西麓至鸡冠山一线。凤城以南的日军一部,依托凤城南部的凤凰山鸡冠山险峻地形。死死的将陶净非的这个师,挡在了距离凤城不过几公里的地区。

  该部虽说不顾伤亡多次突击,终因地形过于险峻,而迟迟无法取得突破。特别是凤凰山西麓以及鸡冠山正面,因为山势过于陡峭,而攻坚作战进行的异常吃力。凤城南北战场以及安东战场的日军顽强抵抗,在草河与凤凰山之间,为第三军主力突围保留了一个宽达十余公里的缺口。

  中山惇中将利用这个迟迟无法彻底封闭的十余公里缺口,组织部队拼命的东撤。而在他们身后的抗联追击部队,却被其留下来断后的部队依托地形节节抗击,死死的缠在安奉铁路沿线的崇山峻岭之中。

  王效明多次组织超越追击,虽说也截断了为数不少的日军撤退部队。但是因为地形过于复杂,日军撤退的又相当突然。同时一线作战部队,与被留下掩护的日军纠缠过紧。后续增援兵力,尚未赶到造成兵力使用上的不足。

  凤城以西的日军大部,却还是沿着安奉铁路以北山区,快速的向着始终无法完成合围的那个缺口涌去。整个从连山关到凤城一线的安奉铁路沿线,到处都在激战之中。但王效明的围追堵截,却因为多种原因而始终无法奏效。尤其是东线的迂回部队,迟迟无法完成对合围圈的最后十余公里的封锁。

  就在王效明集中兵力,对第三军展开围追堵截之际。在他南面直插安东的陶净非所部主力两个师,也在安东外围与朝鲜军增援的一个**混成旅团遭遇。并在安东外围各个要先,随即展开了全线激战。

  与陶净非主力两个师遭遇的这个**混成旅团,连同关东军司令部周边警卫部队在内的日军。为了掩护身后的关东军司令部,以及保住第三军主力撤退最后一条通道,不计伤亡的与陶净非所部展开激战。

  而在接到王效明的报告后,杨震立即命令南满整个战场上,此时除了一部战斗机留在大连鞍山沈阳几个机场,担任防空掩护任务之外,几乎所有作战机群已经全部调往辽东战场的航空兵全部出动,对第三军撤退的行动给与最猛烈的打击。

  同时命令王效明与凤城南线陶净非所部一个师,在始终无法堵住凤城方向最后一个缺口,完成最后合围情况之下。立即组织远程炮火,尤其是一二二火箭炮群,在航空兵的全力配合之下,对这个缺口实施火力封锁,以火力封锁代替始终无法完成的合围圈。

  给航空兵以及王效明下达完毕命令后,看着地图上的凤城以东这个宽十余公里,始终未能彻底封闭的缺口,杨震脸上淡淡的笑了笑。很多的时候缺口可不等于就是生路,看起来的生路未必就真的是生路。

  这种另外的一种围三厥一的战术,对于眼下辽东战场南北两个集群,在最后阶段进展不畅的情况之下,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虽说要多消耗一些弹药,可整体的性价比,还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除了新民战场之外,其他基本上已经落幕的战场,已经用不到这些航空兵了。就算是眼下已经进入尾声的新民战场,航空兵的作用完全可以用炮兵代替。眼下这些航空兵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好好的练习一下这种空中火力追击战术。

  接到杨震的命令,调往辽东战场的航空兵部队,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立刻倾巢出动。并按照参战飞机的作战航程,划分了整个作战区域。航程短载弹量小的伊尔二攻击机,与英制布伦海姆式轻轰炸机,配合地面追击部队对关东军第三军各部的撤退序列,展开全线的追击轰炸。

  集中了载弹量大,航程略远的b二十五轰炸机群a二零攻击机群,甚至出动了抗联最后一个装备伊尔四轰炸机的中队,以及一个炮艇机中队,对凤城以东的缺口处实施地毯式的轰炸。

  配合王效明地面炮火,采取火海战术彻底封死这个缺口。为了保持对缺口处有足够的火力密度,甚至就连担负辽东空中掩护的战斗机群,主要是p四零战斗机,也全部挂上炸弹参与到攻击之中。

  倾巢出动的抗联攻击机和轰炸机群,不断的将炸弹凝固汽油弹火箭弹,以及机载机枪和火炮的弹药,倾泻到正在急速撤退的第三军头上。而在凤城以东的那个始终无法完成最后封锁的缺口处,抗联的轰炸机群与王效明所部的一二二火箭炮群配合,构筑了一道密集的火网。

  第三军的撤退部队,在地面上面临王效明倾尽全力的追击,与地面远程火力不断杀伤。但对于第三军全力撤退的各个部队来说,而更具威胁的是来自空中的打击。一枚枚的高爆炸弹与凝固汽油弹,密集的火箭弹与枪炮弹药,组成了一道道火网扣在日军的头上。

  尽管第三军在撤退的时候,丢掉了所有能够丢掉包括各种装备在内的物资。尽可能的轻装,以最快的速度拼命向东逃窜,但一路上依旧被抗联航空兵炸的伤亡惨重。第三军的撤退路线上,到处都是被来自空中打击,击毙的成片日军尸体。

  但虽说在抗联航空兵的火力打击之下损失惨重,可生怕被敌军追击上来,将自己彻底吃掉的第三军撤退各部,却是依旧不敢稍作停留,更不敢等到夜间在行动。宁愿冒着抗联密集的空中打击强行撤退,也不敢寻找隐蔽区域躲避,这几乎是没玩没了的空袭。

  同时在王效明严厉督促之下,抗联各部追击部队不顾日军阻击,不断采取浅纵深超越追击战术,也不断的从第三军身上撕咬下来一块块肉。从连山关到凤城一线不过八十多公里的路程,让第三军损失了一半的兵力。

  只是还没有等在中山惇中将连番督促之下,好不容易挣扎着撤到凤城的第三军,所属各个师团旅团松一口气。却愕然的发现前面那道抗联合围圈的缺口,在天上抗联飞机与地面两翼抗联远程炮火组成的交叉火网之下,却并不是那么好通过的。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一个缺口。

  当第三军所属各部,在试图通过缺口向安东方向撤退之际,却发现这个缺口简直就像是地狱一般。一**的抗联轰炸机群,就像是炸弹不要钱一样,将成吨的炸弹和凝固汽油弹,投掷在这个缺口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