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张旗鼓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张旗鼓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3195 书籍:抗日之我为战神

  在畅通无阻的通过四女寺河之后,虽说已经是急行军将近一天。但杜开山命令部队不做任何的休整继续向南,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渡过马颊河。四女寺河虽说淤积成为一片平地,但是马颊河可还是还有水的。

  与作为大运河泄洪的四女寺河相比,作为黄河分洪人工河的马颊河无疑是幸运的。津浦铁路的畅通,直接导致了运河河运的衰败。眼下德州以北的运河,因为常年无人维护,已经几近干涸。

  作为运河泄洪人工河道的四女寺河,也随着运河的衰败而衰败。但作为黄河下游分洪河道的马颊河,却一直得到很好的保养。甚至就在七七事变之前,马颊河还得到了地方政府组织人力的大规模疏通。

  虽说七七事变以来因为无人管理,也多少有些淤积。河床宽度只有四米,水深也只有一点五米。此时水量虽说不大,但总归还是有水的马颊河。通过这么多的坦克、汽车以及重炮,不架设舟桥肯定是不行的。

  而对于杜开山来说,架设舟桥无疑是一件耗时的事情。尽管他手中有三套全制式的美制舟桥,一套日制百式舟桥。而且马颊河只有四米的河面,也耗时不用太多。但是对于杜开山来说,渡河依旧太浪费时间,并相当的不安全。

  杜开山清楚自己两个装甲师,加上渤海军区部队两个多师的兵力,几百辆坦克、几千辆卡车、半履带装甲车,以及大量的各种火炮牵引车,同时出动可谓是惊天动地。别说大量车辆通过低劣土质公路时,扬起的漫天灰尘十几公里外都能看的清楚。

  就是部队在通过的时候,道路两侧的老百姓,围观的也是人山人海。再加上为了抢夺战机,此次行动不可能像战前调动时那样,为了保密尽可能的选择夜间行动和分批行动。同时采取多种迷惑的手段,以保证调动部队尽可能的隐蔽行踪。

  为了抢夺先机只能在白天大张旗鼓的行动情况之下,日军那种速度极快的侦察机,很容易就能发现部队行踪。隐藏在老百姓之中的日军间谍和特务,也会将所有的情报,在第一时间转他们的上司。

  对于杜开山来说,他的部队从此次大纵深穿插作战开始,其所有的战略动作都是无密可保的。到了这个时候,自己的战略态势已经是暴露无遗。而渡河时候部队也是最脆弱的,日军的远程炮火和航空兵,都会被部队造成很大的损失。

  所以他一再催促部队加快自己的行进速度,抢在日军调动兵力抵达之前,全部渡过马颊河。就是担心以日军一贯迅速的反应,会给自己来一个半渡而击。尽管只有四米宽的马颊河,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大。可无法容忍任何一点耽搁的杜开山,也要尽可能的避免哪怕是一点点的威胁。

  其实杜开山的行动速度,已经是相当的快了。虽然他一过盐山至高湾一线,就被日本海军的侦察机给发现。但当这封致命的情报,总算到了内山英太郎手中的时候,杜开山所部已经抵达马颊河一线。

  其左翼一的由缺了一个营的装甲二师主力,外加两个步兵团组成的梯队,已经在庆云境内抗联一部的掩护之下,进至马颊河北岸的李营。其右翼的装甲一师并配属的一个步兵师,已经在无棣县境内的车镇开始渡河。

  不过杜开山也真的很佩服,自己同胞爱看热闹的天性。部队在出祁口战场坚壁清野的范围之后,从新海出发一直到无棣境内,整个行军过程被沿途,老百姓来了一个全程围观。整个公路两侧,到处都是自发赶过来的老百姓。

  北面祁口方向几天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外加战区被坚壁清野出来的群众,告诉这些老百姓那边在打一场大仗。而且这些天的仗打下来,日本人的影子始终没有出现在祁口以外的地方。也让这些被战火搞的人心惶惶的老百姓,在情绪安稳了下来的同时,对与日军作战的部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也产生了一定的好奇。

  战前因为保密的需要,所有驻扎抗联部队的地方,都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内外进出通道,被严密的封锁。所有的部队调动,都是在夜间后半夜进行。部队从不进驻任何的村落,都是驻扎在野外。所以很多老百姓,并不清楚抗联究竟是什么样的部队。这次杜开山的南下,倒也也充分的满足了这些老百姓的好奇心。

  也许是第一次见到装备这么精良的中队,也许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坦克和大炮。在杜开山向无棣快速行进的时候,公路两侧居住的老百姓,不用地方政府动员就挤满了公路两侧。甚至夸张到沿途的新海和盐山两个县城,整个县城能够走动的人,也都跑出城看抗联的行军序列。

  如果不是当地的渤海区党委和行署工作人员还算得力,恐怕杜开山的行动速度,会因为公路的拥挤至少下降三分之二。不过公路两侧的老百姓,在看到眼前的坦克和汽车,以及各种口径的大炮之后,欢呼声从祁口一直响到了无棣。

  不用地方政府动员,成筐的鸡蛋、馒头、熟肉,就往汽车上扔。被眼前热情的百姓,搞的有些不知所措的杜开山,只能对配合他此次穿插作战的渤海军区政委摇头苦笑。命令部队拿出一部分罐头,以及换下来的冬装交给沿途的几个地委。

  原本在一出祁口,就发现有被围观的趋势后,杜开山就立即请示杨震。是不是要求渤海区党委、行署,派出干部和地方武装对公路沿线实施警戒。毕竟被这么多的老百姓围观,不利于部队行动不说,还相当的不利于保密。

  但杨震给他的电,并转发渤海军区、渤海区党委、渤海行署上却是只有一句话,只要不影响行军速度,对于沿途百姓的围观,不要做任何的禁止与拦截。就是要大张旗鼓的行动,就是要让老百姓建立起信心。

  让所有华北根据地的老百姓都知道,以前那种敌强我弱的情况,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让他们安心的过日子,不用在为担心日伪军不时进行的大扫荡,不用在担心日军烧杀劫掠。很多时候宣传一万遍,不如让老百姓亲眼看一遍。

  杨震非但没有答应杜开山的要求,反倒是鼓励他大张旗鼓的去行动。虽说摸不清一号究竟是什么心思,但是一号既然已经下了命令,他也就没有进行任何的阻拦。只要不耽误他行军,爱看就随便看吧。

  而就在杜开山所部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一路在沿途百姓围观和欢送之下,抵达庆云、无棣境内,开始渡过马颊河准备实施对德州战场之敌背后穿插的同时。在乐陵、宁津日军当面的抗联部队,也实施了全面的反击,死死的缠住当面的日军,使其无法调动到其他的战线,更无法撤马颊河以南,以策应杜开山所部的行动。

  杜开山所部突然出现在马颊河北岸,打乱了内山英太郎中将的整个撤退计划。接到海军航空兵传来的,敌军大量装甲集群正在快速南下的情报。内山英太郎重复自己那位老同学,在得知第九师团残部被合围,四十四师团被全歼后的表情和举动。

  熟知整个战局的内山英太郎,不用看地图上标示的杜开山所部推进的路线和速度。闭着眼睛就能清楚的知道,一旦被敌军渡过马颊河一线,会给自己整个在冀鲁边战场作战的几个师团,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和结局。

  而这个结局,对于整个德州战场来说,无疑将会是毁灭性的。除非自己能够凭空在变出两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并将他们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投入到马颊河一线,否则眼下的他已经没有任何的力量,来阻止敌军的这场坦克穿插战。

  他部署在乐陵、庆云一线的一百二十师团,几乎已经是处在腹背受敌的态势之下,也根本无力抽调兵力阻击杜开山所部。而一旦让杜开山所部完成强渡马颊河的部署,他在整个德州以东战场投入的所有兵力,将会直接处在被合围态势。

  面对着抗联在东线发起的坦克穿插作战,内山英太郎也顾不得他的封锁线还能不能完成。直接撤销了之前为了应付上月良夫,而给四十八师团下达的命令。而是命令接到他的命令之后,正在集结的四十八师团全部立即就地向北增援。

  不惜一切代价,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渡过黄河,赶往惠民设置防线。为了让四十八师团长北川一夫中将,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在电报上内山英太郎强调了三遍,是全师团成建制的出动,而不是之前的一个联队。

  同时为了加快四十八师团行动速度,内山英太郎将手中所有的卡车,全部调给了四十八师团。至于冈村宁次大将设置的封锁区,让他见鬼去吧。要是整个冀鲁边战场的三个师团,确切的说加上六十五师团,应该说四个师团被包了饺子。

  即便能封锁住胶东半岛内的共产军,又能怎么样?两面都是威胁,只能选择更大一些的来应对。否则根子搞不好都让人挖了,只剩下一些枝叶有个屁用?到时候那个没有兵力可用的狗屁封锁区,不是一样被彻底的打烂?

  眼下既然火已经烧到了屁股上,还管什么脚丫子会不会受伤?保不住这三个师团,还有德州以西战场的六十五师团,整个山东境内就再无兵力可用。敌军的坦克集群,可以顺着津浦路南下直插苏北、皖北。

  一旦整个山东丢失,失去了北面的屏障,甚至整个江淮平原都有可能守不住。整个中国派遣军,只能后撤至长江沿线。他冈村大将这个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到时候恐怕就成了有职务,没有地盘的空头司令。

  对于内山英太郎中将来说,他认为此次会战打到现在这个局面,可以说从大局上帝国陆军已经是输了。眼下最关键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能不能完成大本营之前的作战目标,而是怎么样给华北方面军保留一些元气。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一下,或手机访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