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一百一十章 日落冀中(三)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一百一十章 日落冀中(三)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3200 书籍:抗日之我为战神

  派遣军的增援速度倒是很快,但是单靠派遣军本身已经伸展到极致的实力,是没有彻底救援河北战场的能力。▲∴,相对于派遣军,大本营的态度就很微妙。虽说始终保持在给中国战场增援,但是增援的速度和力度,显得都过于迟缓了。

  每次都是两个师团、两个师团的增援,这么一点兵力面对着千变万化的战局哪里够用?这么挤奶式的增援,怎么能够满足河北战场这么庞大的需要?敌军来的不是几个师,也是装备很差的几个军。而是铺天盖地的坦克集群和重炮、轰炸机,以及武器装备精良的几十万的部队。

  这样的局面,你每次挤牙膏一样调来的,还是以步兵为主的两个师团,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不是将肉往虎嘴里面送吗?有时候内山英太郎真搞不明白,大本营是真的没有将河北战场当做一回事,还是真的没有看得起对手?

  内山英太郎认为此战大本营犯了几个错误,第一点就是太过于贪婪了。不管山西战场再重要,但是在晋北丢失,整个山西战场已经门户大开。整个山西战场已经是四面受敌,第一军的优势已经是荡然无存。

  而眼下在山西战场无论是兵力还是控制区,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十八集团军部队,在得到东北共军支援之下,整个已经脱胎换骨,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术都有了很大提高。今非昔比,再不是那支除了意志坚定之外,整体却是缺枪少弹的武装了。

  在这种态势之下,却还是死咬着山西战场不放。就为了保持对陕西的攻势态势,搞得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大批的兵力被牵制到山西战场,非但不能脱身无力给与河北战场任何支援,而且还自身都陷入难保境地。

  如果当初河北战场,不应该说平津战场刚一打响。第一军主力立即摆脱周边华北共产军的骚扰与牵制,集中兵力东出太行山,形势也不会恶化的这么快。至少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增援的平津一线,不会丢失的如此快。而平津一线丢失,整个河北的门户全部敞开。

  山西表里山河,战略地位的确重要。可河北和平津一旦有失,第一军就整个成为一支孤军,战略位置再重要又有什么用?到时候非但无法在整个中国战场战略格局之中,起到大本营期待他们起的作用,大本营还要为救援第一军头疼。

  如果去年会战结束,大本营果断放弃山西战场,将山西交给重庆方面第二战区。利用中国人自己内部的矛盾之中渔利,效果肯定要好的多。大本营该舍弃的时候没有舍弃,导致了距离河北战场最近的一支援军,眼下只能坐困孤城。现在同意了,却是已经晚了。

  第二点就是对敌军南下力度的判断不足,总认为在满洲眼下还依旧处在关东军与朝鲜军两面夹击之下,敌军是不敢抽调过多兵力进关南下作战的。结果整个判断失误,造成了一开始华北方面军投入的兵力不足。

  导致此战一开始在全局上,整个华北方面军始终处于被动之中,更是导致了北平的丢失,拱手将整个华北的交通枢纽送给了敌军。这一战华北方面军打的太憋屈了,要是当初北平战场再多三到五个师团,北平战场绝对不会丢的那么快。

  第三点对敌军南下的战术运用,还是做出了整个错误判断。认为以北平周边的地形,乃至整个平津周边地区的地形,不利于敌军大规模的集中坦克集群。对平津战场周边敌军可能会投入的坦克数量,判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尽管在去年晋绥作战的时候,已经出现敌军坦克集群横穿整个阴山,突然插入绥南战场的战例。即便是作为对手,对于抗联采取的这一手,内山英太郎也不得不说一声精彩。可今年对敌军的坦克山地穿插战,大本营甚至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都没有怎么重视。

  只是找了几个当年蒙疆驻屯军的参谋,到平西与平北看了一遍,将北平周边的山区与当年整个阴山做了一定的比较。认为除了几条公路之外,其余的地区敌军无法使用坦克打一场穿插战。

  因为去年敌军横穿阴山,也是利用阴山山脉中的公路和隘口。北平周边的山区,比当年的阴山还要崎岖。几个隘口也都是极其险峻,并不利于坦克行动。只要控制住几条公路,敌军的坦克集群不可能翻越。

  除了对几条公路保持严密的控制之外,对北平周边的山区未做任何的重视。整个防御除了西山之外,将大部分的兵力都放在了平北。结果又是被人家,在还是被认为不可能穿插的地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鬼知道敌军是怎么从平西那么险峻的山区地形之下,将上百辆坦克穿插过来的。但对于大本营来说,之前已经挨了一巴掌,却还是没有长记性,这就是整个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也造成了北平战场过早的崩溃。

  抗联这一手黑虎掏心战术也的确厉害。谁能想到敌军在两翼还处在激战之中,甚至他们还未能掌握平西战区主动权的情况之下。不惜冒着腹背受敌的危险,敢以一个装甲旅的兵力,横穿几乎没有任何公路可以利用的山区直插北平城下。

  将整个平西战场作战的所有日军兵力,与北平城的联系全部切断,并截断了北平与平南之间的联系。这一手也正好打在了整个北平战场,华北方面军所有部署的软肋上,甚至可以说造成整个北平战场彻底崩溃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在这里。

  第四点在敌军主力短时间被牵制在平津一线之时,大本营对战局的判断过于乐观。没有及时抽调兵力,加强河北战场的二线部署。如果当时大本营能将现在调给华北方面军的这四个师团,外加派遣军陆续增援来的兵力,尽早的调拨给华北方面军。

  哪怕是不放在平津地区,暂时先不加强一线以及二线防御。就部署在冀中作为机动力量使用,在平津一线背后形成大纵深,多梯次的完整防御体系,那么整个战局糜烂的速度也不至于如此之快。

  敌军的坦克数量的确多,冀中的地形也的确适合坦克穿插作战。但只要形成完备的大纵深防御,一层层的削弱其突击力量。就算不能将敌军的坦克消耗干净,但敌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进展如此的快。

  第五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无论是大本营还是华北方面军,在敌军投入的坦克数量上的判断,也出现了最严重的失误。还是拿着日军后勤补给眼光,看待自己早就已经今非昔比的对手。

  认为在补给线如此漫长的情况之下,敌军在河北战场投入的坦克数量,绝对不可能太多。因为敌军进入河北之后,所有的油料和弹药等物资,都要从北满转运。这个消耗量,是敌军不可能负担的起的。

  所以大本营一直认为敌军在河北战场,会投入坦克作战。毕竟冀中大平原,是坦克作战的天然最好的战场,但投入的数量绝对不会太多。因为热河与察哈尔的地形,会大大的限制敌军后勤补给线的承受力。

  结果没有想到,人家居然能集中上万辆卡车。不仅保证了在无铁路依托的情况之下,前线的物资补给,还大大的增加了自己部队的机动能力。说实在的当抗联的穿插部队,出现在冀中平原的时候,内山英太郎也吓了一大跳。

  自己的对手,清一色的都是利用卡车机动。不仅保证了部队的机动力,也保证了部队不被长途行军而过大的消耗体力。敌军清一色的美制大载重量卡车,让内山英太郎在郁闷之余,不禁感叹敌军今非昔比了。

  在一个战场上投入上万辆卡车,帝国即便是在当初只是面对国民政府一个对手的时候,也没有这个能力做到。甚至整个中国派遣军,也很难凑出来这么多的卡车。没有这么多的卡车,敌军根本就无法保证在冀中战场如此大的投入。不说别的,单单这么多的坦克所需油料,就将敌军的后勤给压垮了。

  的确大本营也想尽一切办法,给华北方面军调集了大批的坦克。甚至可以说,将整个帝国陆军的大部分装甲实力都调给了华北方面军。但是双方的坦克性能差距实在太大了,战术运用也远不如人家熟练。

  人家的坦克集群,是为了发起进攻准备的。而华北方面军的装甲部队,却是为了防御以及反击准备的。这一点在战术上,就可以说是落了下风。再加上双方对坦克战术运用上的差距,才造成了日军自己的坦克部队根本就没有能发挥出,大本营期待他们发挥的作用。

  一系列的判断失误,造成了整个全局的被动,进而快速的糜烂。大本营的后续决策,又是出现了连续的失误。增援的速度拖拖拉拉,明知道海运现在已经不安全,还不一次性增援足够的兵力,

  手中只有一个师团的援军,内山英太郎简直可以说一筹莫展。这么一个师团,想要恢复冀鲁豫边区治安,保证冀中战场身后安全都不太可能,那还有能力救援冀中战场。华北共产军的那个该死的冀鲁豫军区,简直就是坑人无比。

  大部队通过时除了打几下闷棍,根本不进行大规模的拦截。可等你大部队一通过,除非身后留下大量的兵力保证身后安全,否则他们就好像从地底下钻出来一样。将整个后方,搅和的一个稀巴烂。物资补给上不去,伤病员撤不下来。

  前线各个师团只能依靠自身携带的弹药,以及有限的空中补给。至于粮食,也只能就征发。眼下的六十四师团,几乎从师团长到下边的士兵,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二十二师团更糟糕,有的中队甚至三天都无法得到任何的补充。

  整个河北战场帝国陆军,现在是顾此失彼。顾得了前边,就管不了后方。而如果在后方投入太多的兵力,那么前线本就不够的兵力,会更加的不足。前线的战局打的糟糕,后面的情况一样不容乐观。这种战局在维持下去,不用打自己就把自己饿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