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百三十三章 辽西之战(一)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三百三十三章 辽西之战(一)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3230 书籍:抗日之我为战神

  . .Co

  辽西战场上,不约而同都采取了同样战术的这两支军队的这一场碰撞,注定会是一场激情四射的激战,而这一场碰撞之后的结局,不仅可以决定在热东与辽西这个局部战区之内,谁究竟更能占据着上风,在某些方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左右到整个战局的走向。

  其实相对其他战场,即便暂时受挫,但都却都有缓和余地来说,在辽西战场上,两方面其实谁都输不起,一旦李明博打了败仗,辽西的鹫津铅平不仅彻底解除了辽西所受到的威胁,还可以威胁察南与西满战场的后路。

  甚至强行进入热河,切断抗联东西两大战场之间的联系,整个西线战场的补给线,都有被切断的危险,一旦晋北战场抗联参战各部的补给线被切断,那么就连粮食都需要东北提供并的晋北战场,就随时有彻底崩溃的危险。

  而对于关东军来说,在辽西、热东战场这次反击战,一旦全线失利,那么失去的不仅仅是目前仅有的阜新和北票两大煤矿,整个辽西丢失,更加危险的是,抗联进入辽西之后,向南可以威胁锦州,切断北宁铁路。

  向东直接可以直插奉天,配合四平正面战场,彻底的完成对四平战场关东军的合围,如果他们的胆子再大一些,甚至可以威胁到营口,整个辽宁战场,也有彻底瓦解和崩溃的危险。

  尽管此刻在辽西战场之上,双方投入的兵力是所有战场之中最少的一个,但这个并不大的战场,在整个战局之中位置却很关键,无论是抗联一方的李明博,还是关东军的鹫津铅平都输不起。

  这一仗无论是对于大校军衔的李明博,还是对于中将军衔的鹫津铅平来说,不是公平不公平的事情,都是只能赢不能输,因为输了,输掉的不单单是他们自己,还是各自方面的整个战局。

  当初杨震将李明博这个纵队副司令,放在热河战场上,这个节点位置上,可谓是下了一番苦心的,这个家伙虽说表面上大大咧咧的,但是却是胆大而不草率,仔细、谨慎,而不过于犹豫。

  将李明博放在这个位置上,杨震就是要利用他的这个特点,牢牢的牵制住辽西战场的这两个师团的日军,甚至杨震在一直很注意维护挺进军两位老帅指挥权完整,从不干涉两位老帅指挥,也从来不擅自调动挺进军部队的情况之下。

  在热河战场大局已定之后,一改之前的作风,将挺进军留守热河的两个旅也划归李明博统一指挥,负责对辽西日军作战,将手伸向挺进军主动要指挥权限,在此次战役之中这还是仅有的一次。

  不过在这场虽说目标各异,但在战术运用上却是纯属雷同的战斗之中,优势和劣势都相当明显的两支军队,谁能最终笑到最后,那只能看战场上那支军队的指挥员,把握战机的能力更强一些了,谁的行动更加隐蔽了。

  在行动的隐蔽性上,李明博却是明显占了便宜,拜去年日军在热河战场,尤其是热东山区大面积强行归屯并户所赐,整个建平北部的努鲁儿虎山区,除了集团部落之外通常都是几十里之内都无人烟。

  在此次战役之中又是两军对峙地区,仅有的稀少老百姓,也早就逃离了战场,抗联是动员他们撤离,或是干脆对集团部落采取整体搬迁至北满的办法,而日军则干脆用刺刀作为威逼手段,将所有的百姓强行迁移到辽西地带。

  除了少数逃入深山区的老百姓之外,本就人口不多的努鲁儿虎山区,眼下已经成了大片、大片的空白,这种态势虽说给双方的补给,都带来相当的影响,但也无疑给敌我双方的兵力调动,带来了一定的便利,至少不用担心部队调动的消息泄露出去。

  日军的归屯并户政策,虽说在去年给挺进军在热河的行动,带来极大的麻烦,但大量因为归屯并户而撤销乡村地方伪政权,也给自己的情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其建立的特务组织,活动范围缩水的很严重。

  毕竟那些特务也是要吃饭的,一旦活动范围超过集团部落一定的距离,根本就无法坚持长时间的活动,而且谁都不是傻子,在被清理的这么干净的山区,突然冒出一个老百姓来,恐怕第一时间就会被当成特务。

  日军在派出大量的便衣特务,试图深入到抗联防线后面,但都有去无回之后,也只能学习抗联,派出大量的侦察部队来获取所需的情报,这样做效率却是并不高,并无法满足日军情报的需要,尤其是在收缩兵力的情况之下,更无法满足情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去年关东军在热河采取的封锁政策,却没有想到在今年反倒是锁住了自己的手脚,自己把自己的情报体系,给打了一个五折,深入这一带的少量抗联的侦察部队,的确可以因为无法补给而站不住脚,但也变相的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但在眼下其在建平北部制造的大量无人区,却给李明博的行动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他可以从容的调动部队,穿越日军制造的无人区到达指定部署部位,而不用担心行踪被日本特务盯上泄密。

  同时配属李明博指挥的挺进军,本身又是山地隐蔽行军作战的高手,这种在两军对峙地带,向敌军背后穿插的行动可谓熟能生巧,当年的几次经典伏击战都是这么打的,李明博很注意发挥挺进军的这一点长处,将设伏和北面防御交给了抗联。

  对敌军纵深的穿插任务和机动设伏的任务,则交给了挺进军的两个旅,他就是要利用挺进军自身的优势,在日军防线纵深搞出一点事情来,打乱敌军的部署,给北面抗联的作战创造战机,李明博这个部署,可谓是发挥了两支建制不同的部队,各自的最大优势。

  而日军为了集中兵力准备此次进攻,又在当地不断收缩的态势,也给了李明博很大的可乘之机,实际上在战役最后准备阶段,为了集中兵力鹫津铅平实际已经放弃了整个建平地区,除了建平县城与四道营子大山两个相互策应的要点之外大部分的据点。

  到两军发起进攻之前,除了两军对峙的要点周边之外,其余的地方大部分已经形成了兵力的空白,在鹫津铅平看来,只要拿下控制住这两个点,就算暂时放弃建平一线的山区地带,换来新惠县城这个威胁整个热东和兴安地区桥头堡,对日军来说也是合适的。

  再加上虽说努鲁儿虎山区,在成为抗联与日军对峙地带之后,但日军本身重点布防地区,还是叶柏寿、朝阳一线,在最前沿的整个山区防线以建平县城为中心,东北方向以四道营子大山为转折线与北票相连、向南则与叶柏寿成直线相连,形成一个近似乎直角三角形的防御体系。

  在西面的叶柏寿、建平县城与四道营子大山则成为一条直线,成为这个三角形防御态势的一个边,其整体个防御态势,沿努鲁儿虎山东麓展开,而建平县城则正好这个三角形底边的一个中心点上,在日军在努鲁儿虎山整体防御态势之中,看起来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但日军兵力有限,防御重点又是放在了阜新至北票一线,在努鲁儿虎山战区,则是防御重点放在了四道营子大山、叶柏寿、北票这三个点上,位于这个三角形底边中间点的建平县城虽说位置重要,但连同两翼山区防御兵力并不是很多。

  鹫津铅平当初搞出这么一个部署的意图是,一旦建平县城受到危险,两翼重点布放的兵力,随时可以快速的增援,而如果他对面的抗联,想要施展迂回穿插战术,无论是从两翼那个方向行动,都要受到两面夹击。

  这个部署是鹫津铅平中将,在苦心研究抗联战术之后,在还要重点保证阜新、彰武、北票一线安全,仅有两个师团兵力多少有些捉襟见肘态势之下,苦心琢磨出来的,按道理说,鹫津铅平中将的这个部署,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在但兵力不足以防备这么大区域的鹫津铅平中将,只能采取点和面相结合的部署,他的这个面放在了纵深部位的叶柏寿与朝阳,朝阳与北票之间的锦承铁路沿线,整个兵力部署,还是采取了更侧重身后的特点。

  至于除了县城进山向北走十余公里,就是抗联控制区的建平县城,则与东北方向的四道营子大山,形成两个可以交替掩护的点状部署,在这个方向上鹫津铅平中将,最初的主要是希望以点带面,在兵力难以为继的情况之下,最大可能的保证纵深的安全。

  但他为了发起攻势,将建平与四道营子大山身后叶柏寿与朝阳之间的面部署的兵力,也抽调走大部,将原本建平县城身后,叶柏寿至朝阳之间原本的面也变成了点,整个防线留下了大量的防御空白,可供李明博利用。

  他的这个部署,其实倒也不算有什么太大的毛病,只要对抗联的行动,有一个相当及时的掌握和了解,也就是说对敌情掌握的速度要快,也可以及时应对敌军的渗透性攻击,只要反应速度及时,可以节省大量的兵力。

  在战术上其实采取手中掌握一支机动兵力,采取后发制人这不是问题,敌人一动自己的部署自然就拉开了给自己反击可以利用的空档,这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以有限的兵力防御地域广大地区的一个恰当手段。

  但这个部署的前提是对敌人的部署和行动的判断和掌握,一定要做到尽可能的精确,没有这个前提,他的这个部署,就等于只能固守建平县城与四道营子大山两个点,而将对峙地区的最前沿彻底的放弃了。

  结果去年关东军在热东地区的归屯并户,再加上鹫津铅平中将到任之后,在自己控制区内强化治安,也就是再来一次彻底的归屯并户,却是将自己的耳目限制在集团部落周边,反倒是变相的削弱了自己的情报收集能力,在派出的侦察和警戒部队,提供的情报有限的情况之下,这无疑给鹫津铅平组织的此次反击行动,首先蒙上了一层阴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