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十七章 能拔脓就是好膏药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三十七章 能拔脓就是好膏药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3185 书籍:抗日之我为战神

  美英军事代表团参观战俘营,以及侨民集中居住区的时候。(.23[x]. 曾经就这些日本战俘从事体力劳动提出过抗议,认为抗联此举是违反《日内瓦公约》。并要求抗联就战俘待遇的问题上,接受国际红十字监督。

  对于美英的抗议,杨震只有一句话等待着他们。杨震明确的告诉他们,现在还处在发展期的抗联,没有那么多的闲置资源,来养活这些吃闲饭的战俘。他们需要以劳动,换取他们必要的生活物资。

  至于国际红十字会监督的事情,只要日军同样接收该组织对被日军俘虏的中国战俘监督,抗联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如果日军拒绝红十字会监督,那么抗联也没有义务单方面同意接受。

  而且按照这些日军战俘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罪行来说,没有像他们在南京那样对待中国被俘军人,能让他们从事体力劳动已经是优待了。杨震的回答,那些爱操闲心的美英军事代表自然很是不满意。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仅仅距离不到两三个月时间之后,珍珠港事变爆发日军对南洋发起的攻势中,被俘的几十万美英荷战俘受到的日军虐待残酷程度,远远超过他们眼中抗联所谓对待日军战俘有虐待倾向的标准。

  日军在进攻印度和澳大利亚本土的时候,多次出现将英军战俘当做人体盾牌。逼着英军战俘为他们趟雷区,挡枪林弹雨。至于练刺刀、劈杀,饥饿、殴打、以及重体力劳动,更是家常便饭。

  单单为了修建一条缅甸到印度的铁路,因为生活条件恶劣,粮食和医药奇缺,长期重体力劳动。被强迫参加修路的八万多美英荷战俘,死亡率就高达百分之七十。剩余的部分,也在工程完毕之后为了掩盖工程上的一些秘密,集体被屠杀。

  在某些黑手的搅合之下,太平洋战争远比原来的历史要残酷的多,也血腥的多。美英两军在承受了巨大的伤亡,以及被俘人员受到日军极端虐待的情况之下。对日军战俘以及各自管辖区内的日本侨民,也采取了对等报复手段。

  相对于抗联将俘获的日本妇女,只是下放到服装厂和编织厂进行劳动改造。孕妇可以不从事体力劳动,还额外配给一些营养品。也组建了一批日本人学校,接受侨民之中的适龄儿童入学,他们的随身财产还可以保留的战俘政策来说。

  美国人最终走的,要更加极端的多。在珍珠港事变之后,美国立即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日本侨民扒的只剩一条裤衩后赶入集中营。美军看守人员以及集中营附近的居民,殴打这些侨民已经是家常便饭。

  侨民中的妇女上到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下到十二三的孩子,也大多遭遇到强奸。甚至出现集中营管理人员,从妇女之中挑选出一部分来开办妓院。以极低的价格,以及某些方面特殊玩法,来吸引某些具有强烈爱国心,却又不能上战场的美国人来报复他们口中猪狗不如的矮畜生。

  也就是说在战场上打不过日本人,你可以到妓院报复日本女人。虽说这种情况只是一个不公开的秘密,但是这种事情,在美国各地的所谓日本人监护区很普遍。而且这些妓院,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相当的生意兴隆。这倒是与日本人将俘获的美英荷澳等国的妇女和女兵,充当军队慰安妇异曲同工。

  其实相对于日本人对待战俘的手段,以及几个月之后美英为了报复日本人,而对日本战俘和本土的日本侨民实施的种种报复手段,杨震一向认为自己现在对待战俘的做法,几乎快要和圣人一样了。

  当然这些事情,对于现在还在口口声声维持正义的美英一方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对于抗联来说,更是八竿子打不到的题外话。美英对待日本侨民和战俘的手段,杨震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操那个闲心。至于现在,他更关心的是补充兵员的问题。

  在老根据地兵员潜力已经挖掘余烬,实在无力承担大规模扩军。而新根据地目前尚在动员,如果不强行征集,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新补充大量的新兵。同时可供动员的人口数量,一样相当的有限。

  在自身补充兵员,也相当困难的情况之下。在此次热河作战,挺进军近万人的伤亡数字,他实在有些难以满足。可不解决,搞不好又被人扣上本位主义的帽子。现在很是有些人打仗不行,可是扣帽子很在行的。

  现在还好说,要是在十几年后为了某些原因,某些人翻起旧帐来。一顶本位主义或是山头主义的大帽子扣下来,杨震和总指挥他们,这日子恐怕要不太好过。杨震倒是无所谓,可总指挥他们可没有自己的那些先知先觉。要是因为被这样在几年后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眼下却是困难的事情给牵连进去,那就实在犯不上了。

  而现在挺进军居然自己解决了,这在他看来可是一件大好事。尽管眼下的他还不知道,挺进军这次动员给东北局捅了多大的麻烦。但在他看来不管什么办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好办法。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

  有了这个消息,杨震在减轻了一定的压力情况之下,也开起了玩笑。毕竟装备对于他来说,就算挺进军再换一边装,此次会战缴获的武器,也足够满足大部分的需要了。即便剩下的还有少量的缺口,他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但是对于补充兵员来说,他自己都头疼之极。

  对于杨震以玩笑式的话语,表明了他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两位老帅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他说的没有错,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抓紧时间提升部队的军事素质,为下一步作战和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至于分拆部队的事情还是等到战役全部结束再说。

  说实在的,对于两位老帅来说,现在编入挺进军的几乎是两大军区的精华。一下子全部被调走编入抗联,要说不心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知道,这些都是两大军区真正的精华,都是老骨头部队和拳头部队。很多部队,甚至都是东渡黄河之后第一批组建的老部队。

  虽说如今背靠抗联的支援,武器装备方面不用再犯愁,但是那些久经锻炼出来的指挥员,还有百战余生的老兵,可是一时半会没有地方去补充的。新编成的部队,要想达到老部队的战斗力,是需要时间来调整的。

  如果杨震能够与中央商议,让两大军区能带回去部分老部队。对于在反扫荡战斗之中,损失惨重的两大军区元气的恢复,将会是一件相当有利的事情。至少对加速新部队的战斗力形成,以及为今后部队的扩编,都会有相当大的好处。

  倒不是两位老帅有什么利己主义和山头主义,而是晋察冀和太行两大军区,在这次华北日军倾巢出动的大扫荡之中,损失太过于惨重。留守不多的老部队,在残酷的反扫荡战斗之中基本上被打残了,短时间之内恢复元气相当的困难。

  一旦编入挺进军的两大军区精华,全部就地编入抗联,那么对于眼下本就元气打伤的两大军区,无异于是雪上加霜。这对两大军区尽早恢复元气,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情。正像杨震说的那样,你连锅都端走了,这还怎么开饭?

  如果杨震真的能与中央交涉,留下部分部队,哪怕是带回去一半的兵力,对两大根据地元气恢复也有相当大的好处。有了这些经过抗联培训后,战斗素质进步很快的老部队作为骨干,两大军区恢复并发展,会有相当大的好处。

  对于杨震的想法,两位老帅以沉默的方式表示了接受。不过说到部队的改装与训练,司令员的兴趣倒是来了。杨震提出的更换武器装备,将挺进军目前的两种武器口径,全部更换为统一的或是日械或是七九口径。

  司令员倒是不可置否,对于他来说只要是部队齐装满员、弹药充足,那就心满意足了。有什么锅吃什么饭,这是这位老帅的想法。况且这几万挺进军部队,在会战全部结束之后,还不知道究竟归到那一边,司令员也不好太深说。

  对于这位原则性极强的老帅来说,不管杨震会和中央争取来一个什么结果,但是他现在必须得执行中央的命令。这就是他这一带军人的本色所在。一日没有确切的命令,他就一日不会改变。而且这种伸手的事,即便是在他这个老部下面前,他也是不愿意张口的。

  尽管对于杨震将挺进军的武器装备,先做到口径统一化,改变目前两种口径不利于补给的想法。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老帅也自然很赞同。口径越是复杂,战术补给也就越容易出现问题。

  之前部队弹药少,在弹药方面一直处于饥渴的状态。除了决定生死的战斗之外,平均一场战斗只发给最多二十发子弹,这倒还没有那么多问题。但在现在弹药匮乏的局面已经得到改变的情况之下,弹药口径过多就很容易出事。

  虽说部队眼下武器口径已经精简到两种,与之前口径繁多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依旧很容易出问题,也很麻烦。此次热河作战,就不止一次出现过将七九步枪子弹,送到全日械装备部队手中的情况。

  说心里话将部队所使用的装备全部更换统一口径,哪怕是先将步枪子弹口径全部统一了,这位老帅打心底举手赞成。作为军事大家的司令员,那里不明白全军统一弹药口径的好处?

  之前是无奈,想统一没有办法和来源。连一个团的枪支都不能保证统一,有什么用什么,能做到人手一枪了,就算相当不错了,那里还有这么多的挑头?现在有了机会和条件,老帅自然求之不得。

  但眼下抗联明显也要扩编,才能应对杨震口中的下一步作战需求,自身对武器装备需求肯定也很大的情况之下,这个时候伸手老帅也感觉到有些不太好。尽管作为一名军事统帅,他比任何人都渴求那些精良的装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