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十章 关东军最佳的选择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十章 关东军最佳的选择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3230 书籍:抗日之我为战神

  吉本贞一的态度很明确,与其现在死打硬拼,付出巨大的代价与抗联争夺西满,消灭抗联在西满的兵力.还不如用维持西满驻军所需的巨大消耗,以及交通限制,来一点点的拖垮他们。

  西满地区的整体情况,他吉本贞一还是了解的。绝大部分为蒙古族游牧地区为主的西满整个粮食产量,除了通辽和开鲁之外,还不如满洲境内产粮区一个县的产量。大部队作战不算弹药,单单就粮食问题,就够每一个指挥官头疼的了。

  而对于眼下的关东军来说,在林西战场的两个师团目前处境越来越艰难,形势也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之下。面对关东军却又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增援林西战场的现实,还是将两个师团撤到赤峰至建平一线为好。

  只要不被他们打通与关内战场的直接联系,就是困也将他们困死了。拼消耗,地广人稀的北满,能拼过南满吗?就算在正常的年份,北满的粮食和其他物资还需要南满支援。眼下在加上西满,他们还能支撑多久?

  如果之前苏联人和德国人的战争没有爆发,或是在苏德战争之中苏联人获胜,关东军倒是可以急一些。但是现在,苏联人已经自顾不暇,德国人连苏联第二大城市基辅都攻占了。基辅一战,合围了近百万的苏军。只要德~一~本~读~ ybdu..军在拿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山穷水尽的苏联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没有了苏联的支援,就他们搞出的那个什么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地广人稀的北满,他们还能支持多久?即便是他们现在在战场上获胜,但是一场战争的结局,不是靠着一场、两场战役获胜取得的。比拼的是国力和资源,比起这个他们差的远了。

  如果说关内战场,支那政府还可以靠着支那内地丰富的人力支持下去。那么在地广人稀的北满,他们攻占的几个省加在一起,总人数还没有关内支那一个省多。现在关东军别怕抗联控制的地域大,只要控制住南满和热河,就可以控制住获得真正发展的空间。

  更何况吉本贞一并不认为调动第五师团支援林西战场,是一个更好的决策。在他看来,这个时候第五师团最佳的作用,更多的是威慑而不是实际投入到一线。如果将第五师团投向林西战场,那么等于实际上给在通辽一线的抗联打开一条南下热河的通道。

  眼下热河境内的挺进军已经让热河独立守备队难以支撑,没有华北派遣军的配合,恐怕热河全境已丢失。如果抗联在热河在增加部分兵力,热河守军将更加难以支撑。而丢掉了热河,抗联就等于打通与关内的直接联系。

  一旦让他们获得关内充足的人力补充,大规模的扩编实力,迅速的膨胀起来。这对于关东军来说,才是灭顶之灾。既然兵员,已经成为阻止抗联壮大的最关键的问题,那么关东军在总体战略上,完全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那么他们占领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对关东军也就越有利。关东军不是多次吃过这方面的亏了吗?现在风水轮流转,对于关东军来说不见得是坏事。而且抗联占领西满地区,需要的不单单是驻军,还有百余万老百姓需要养活。

  而这百余万老百姓之中,还有几十万是不会种耕种,只会游牧生活,但是却是需要吃粮食,还有穿衣服。同时关东军可以有大量文章可做,在抗联控制区内部做一些文章,让他们自乱阵脚的蒙古族。外蒙不是一直对内蒙地区有野心吗?这都是关东军可以插手的地方。

  关东军只要控制住人力资源丰富的南满和吉林中部地区,以及对整个热河境内严密的封锁,堵住其南下的道路,不让他们打通与关内的联系。那么对于关东军来说,当抗联手伸到极致,内部也出现不稳的时候,就是关东军最佳的实际。

  这是从战略角度考虑,其余眼下的战场上,抗联如果将一直暗中潜藏的两个师,以及从东满战场调过来的兵力,全部投入到通辽至梨树一线,那么通辽的抗联机械化部队腾出手来,随时可以或是向南直插北宁铁路,或是向东插向中长铁路。

  一旦自己判断被印证,那么出现在通辽、梨树、科尔沁左翼中旗、后旗,甚至是梨树和康平一线的抗联部队,需要几个师团来拦截?几百辆有着空中支援的坦克和装甲车,外加大量重炮部队组成的装甲集群。关东军现在有这么多的兵力和装备,来全线拦截和攻击吗?

  通辽向东、向南,甚至是向北,可都是一马平川的松辽平原。这种地形之下,面对敌军的坦克冲击,关东军需要集中多少兵力,才能在战场取得优势?谁敢保证,眼下投入战场的兵力和火力,已经足够了?

  至于在通辽一线身后孤军深入的十八师团,吉本贞一更是认为现在必须立即撤回。如果再不撤回的话,按照现在的战场局面,一旦其陷入四面合围,关东军甚至连救援的兵力都抽调不出来。此战关东军损失已经够多了,就不要再增加一个十八师团了。

  现在抗联从新京一线抽调兵力向西扑向十八师团侧翼,再加上抗联在十八师团周边部署的阻击部队,以及大量的炮兵和航空兵组成的火网,十八师团现在自保已经出现问题。而一旦通辽地区已经摆出北进态势的抗联抽调部分装甲集群北上,十八师团将处于被合围的境地。

  别看抗联可以从新京战场抽调兵力用到西线,围攻十八师团。但是关东军,却无法一样从新京战场上抽调兵力西进支援十八师团。原因很简单就是抗联一直暗中潜伏的两个师的兵力始终不露面,搞的关东军在新京相当投鼠忌器。

  就算没有这两个随时可以威胁新京的师,但抗联在新京战场上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兵力,目前还足以对新京方向给予相当大的压力。从眼下十八师团周边的情况来看,如果关东军想要从新京战场上,就近抽调兵力支援十八师团,这抽调的兵力至少需要两个联队。

  而抽调出两个联队的兵力对新京战场来说,将会毁灭性的。通辽现在已经失守,那里腾出手来的抗联,会不会以坦克集群为先导,直插中长铁路沿线,这谁又能保证?中长铁路沿线原来准备用于新京战场预备队的师团,现在为了保证中长铁路的安全,谁又敢调往其他的方向?

  新京对关东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家可以不攻,可关东军却是不能不守。抗联可以在新京只留下一部分兵力牵制,但是关东军却就是不敢从新京抽调一兵一卒,调往任何的战场。当面的抗联恐怕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敢如此的放手施为。

  关东军哪怕早就明知道,人家有意摆出这个阵型,对新京的攻势,只是整个战场上佯攻的一部分,却就是无可奈何。因为抗联在新京战场上摆出的一溜大口径重炮,鬼知道他们会不会在他们认为需要或是合适的时候,将他们的佯攻变成实打实的进攻?

  新京是满洲国的首都,是整个中满地区的交通枢纽,是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如果新京丢了,对整个帝国的士气之杀伤力绝对不是哈尔滨丢失可以相比的。明知道对手在新京极有可能是虚晃一枪,但是关东军就是不敢从新京抽调兵力。

  而最让吉本贞一恼火的是,抗联在新京战场上使用超级重炮,都是日本自己制造,原来准备用于东满地区满苏边境要塞群与苏军作战的,现在却砸到了自己的脑袋上。再坚固的工事,也扛不住一发二百四十毫米榴弹炮的轰炸。

  除了战术和战略两方面,都认为关东军已经到了非撤军不可的时候之外。为了说服当面的这些关东军高级军官,吉本贞一还相当高屋建瓴的从维持战争所需资源方面,以及当前整个国际形势方面,分析了放弃西满的好处。

  在吉本贞一看来不单单是汽车,大量公路运输所需的油料也是抗联根本就无力承担的。除非美国人不惜一切代价的援助抗联,否则自身根本就不产任何一滴石油的抗联,根本就无力承担大量汽车所需的油料。

  而苏联如果被自己的盟友德国人战败,美国人就算不惜代价向抗联提供大量的援助,可能运到四面无出海口的抗联?从眼下苏德战场上几乎成一边倒的战局来看,苏联人的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

  没有了外来的援助,他们的飞机、坦克、汽车,就是一堆废铁。而且在自身无法制造的情况之下,打掉一辆少一辆。在苏联人失败后,只要关东军卡住抗联通向关内的通道。再加上结束南下作战的帝国陆军,可以重新将重点转回满洲,那么解决抗联还是问题吗?

  吉本贞一相信一旦进入长时间的消耗,要么抗联削减在西满的兵力,要么自己被巨大的运输成本给拖垮。而如果抗联想要打通与关内的联系,西满又是其必争之地。这样一来,抗联只能一点点的被拖垮。

  只是让这位自认为关东军都承担不起在西满大量驻军的消耗,抗联更是无法承担这种消耗。抗联如果在西满大量驻军,只能被巨大的消耗拖垮自己。如果不大量的驻军,西满随时可以在拿回来的吉本贞一没有想到的是。

  为了保证对西满驻军供应,以及为了保证今后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此次会战结束之后,抗联不惜削弱野战部队,专门抽调部分干部、战士,并抽调一千辆卡车,二十辆大马力轨链拖拉机组建了一个铁道兵纵队。

  在十月份抵达的郭邴勋父亲这位中国老资格铁路专家等一些铁路专家、各个交通大学铁路专业毕业生的协助之下,利用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缴获的日军囤积,以及美国在四二年援助的几千吨铁轨和枕木。

  在军区司令员杨震掌握大局,兼任铁道纵队司令员的副司令杨靖宇亲自指挥之下。采取在两头同时开工,边勘测、边施工,完成勘测一段便开工一段,多路同时施工办法。在四二年中硬是将原本只是向西只通到通辽的铁路,硬生生的延伸到了林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