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百二十七章 绝对不能离开这里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三百二十七章 绝对不能离开这里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3110 书籍:抗日之我为战神

  而且就算能勉强迁移到东北,但今后的招生也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少数的师生迁移尚且如此的困难,更何况从关内招收大批的新学生,单以目前东北根据地的适龄青年人数,根本就无法满足招生的需要,同时,这也在无形之中因为政治的因素,剥夺了关内其他人受教育的机会,这一点,无论是杨震

  实际上叶企孙教授并不知道,西南联大的赶往东北的师生之所以在云南境内,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刁难,是抗联用那位云南王为了与中央军对抗急需武器的心思,用三十条步枪或是一万发子弹一个人的价格,将他们换回来的。.

  为了能让在云贵地区的几所大学师生在途径云南的时候,受到一些照顾,不至于受到刁难,最关键的是避开滇缅公路上,数不清的各种检查站,以及军统、中统安插在这条公路上的无数眼线。

  抗联开出了一万三千支滇军惯用的法式步枪,六百五十挺法制轻重机枪,外加五十万发八毫米子弹的价格,才买得他们可以避开国民政斧设在滇缅公路上的检查站,平安的抵达缅甸南部的仰光港。

  否则他们连云南都出不了,就得被扣下,这位叶企孙教授,还真的以为他们这些书生那些拙劣的化妆术,外加拖家带口,能够躲过军统的眼睛,要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包括这位叶企孙教授在内,可都是上了军统黑名单的人。

  只是不知道内幕的叶企孙教授,在沉默了好大一会后还是摇了摇头道:“杨长官说句实在话,我也希望他们都能留下来,相比在关内各个大学之中,在这里有更好的研究条件和研究设备,几乎所有的教授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研究课题。”

  “留在这里,甚至不用你们特殊的照顾,单凭给出的关内两倍的薪水,就可以安心的上课与做研究,再也不用担心生活,但这些两百多名教授和讲师,可谓是眼下中国大学教育,不应该说是理科教育的精华。”

  “如果他们都留在这里,关内的其他大学理科和工科的专业课几乎要瘫痪,别的不说,西南联大的理学院和工学院都无人可教了,作为一代教书人,我们不可能只管东北的学子,而对关内的学子不管,相比关内大后方以及沦陷区的学子数量,东北的人口基数还是太少。”

  “杨长官,我个人的意见还是争取大家的个人的志愿,留下来的固然好,不能留下来的那些,我希望您和诸位长官也不要强求,他们回去不是为了自己,如果是为了自己,你们这里给的待遇比现在已经相当困难的大后方要好的多了。”

  “甚至就是此时正在沦陷区内重组大学的汪伪政权,开出来的待遇也远远的好于他们留在大后方,如果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来东北,直接去南京、上海,或是北平就可以了,不说别的,单单一个伪燕京大学开出的薪水,就是西南联大的六倍。”

  “单纯的做一些研究和科研,这里的条件也更能发挥他们能力,你们弄来的那些仪器,很多都是西南联大所没有的,甚至是国内所没有的,熊大缜和我说过你们现在一些研究上的事情,留在这里他们可以发挥更多的自身能力,因为在大后方,国民政斧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想过进行类似的研究。”

  “但他们回去,是因为关内还有几万学子等待着他们,作为一个教授也好,作为一名教育界的人也好,我们不能厚此薄彼,我们来这里,固然是能发挥自己所长,但关内还有几万求学若渴的学子,今后还是十几万,几十万的青年需要教育。”

  “百年大业,教育为本,十年栽树,百年育人,如果我们这么做,耽误的不仅仅是一代人,而是几代的中国人教育梦,当然你们如果可以在关内招生,并将录取的学生全部运到东北来,那就绝对没有问题。”

  “我也希望目前在大后方所有已经处境越来越艰难的大学,都搬迁到东北来,以给那些学子和教授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但是按照国内目前的这种政治风气和情况,你觉得这有可能吗。”

  “我虽说只是一个做学问,从来不过问政治的人,但国内眼下的政治环境,却并非是无所察觉,我还不至于麻木到如此地步,军统和中统公开到学校抓捕青年讲师和学生的事情,也多次的经历过。”

  “在这种情况之下,将大学搬到东北来,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能,但中国的高等教育还要继续下去,关内大后方以及沦陷区嗷嗷待哺的几十万适龄青年,还需要继续读书,还要继续深造,我们不能为了一隅之地与政治上的偏见,毁了中国整整一代,或是几代人。”

  “这次我们带来的学生,除了考取了官费留美或是留英,以及少数进入国民政斧内工作的学生之外,几乎是全部今年与去年的毕业生了,这些人的能力,我们是清楚的,让他们留下来,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可以代替,但是也可以解决你们部分的燃眉之急。”

  在短暂的沉思后,叶企孙教授道:“这样,你们有些研究我看是不是等他们返回的时候,可以拿到关内去做,虽然云南与东北远隔千里,但你们与关内不是有直接空中联系吗,很多科研成果所需的设备和器材都不是很大,完全可以通过空运吗。”

  “如果将所有的课题都放在东北,我们需要重新建立起整个研究系统,你要知道,虽然你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底子,但在科研上还属于白手起家,整个研究系统必须重新的建立,在关内的各个大学虽然现在条件相对艰苦,但是体系相对全面的多,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研究,带出一批学生来,以便他们在毕业后,更快的融入这些研究。”

  对于叶企孙先生的建议,杨震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看了看表后,转过头对身后的袁芷若道:“小袁,你回城里一趟,看看吴有训、周培源、吴大猷,还有束星北几位先生都休息没有,如果都没有休息呢,你将他们都请来,就说我杨震请他们来一趟,有重要的事情和他们相谈,如果他们没有休息,请他们务必来一趟。”

  想了想杨震沉吟了一下道:“你去的时候,一定要恭敬,眼下战局即便有大的变化,过了今天在与诸位先生见面的机会,恐怕短时间之内不会再有了,我知道他们很多人都是来短暂考察或是送自己学生来的,不管他们会不会留在东北,但这面还是要见一次的,这些话,一定要给诸位先生带到。”

  “你带上我的车,让张子雄带着警卫排和你去,记住是保护几位先生的安全,不是去强迫他们过来,你一定要和李明博、张子雄这两个家伙说清楚,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轻慢的举动,我把他们的脑袋都拧下来。”

  听到杨震要邀请几位先生来,知道眼下曰军全面反击在即,杨震恐怕在短时间之内没有时间去接待这些教授,而这其中有些人,比如那位束星北教授,就是受浙江大学校长之委托,来送学生以及考察的,又是杨震点名要求东北局、军区政治部,必须要留下来的人选。

  如果这次见不到面,恐怕杨震不是在短时间之内,而是在他们再次来东北之前,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放弃了这次机会,再想将他们留下来,就几乎没有机会了的李延平对杨震道:“老杨,小袁是一个女孩子,这个时候去请他们不合适,还是我去一趟,更为合适一些。”

  “几位教授除了周培源先生和吴大猷先生的夫人,以及有肺病的几位教授夫人目前在军区总医院在五大连池,特地给他们治疗建立的疗养院治疗之外,其余的人目前就住在哈尔滨市内,我去一趟,用不了多少时间的。”

  李延平的主动,杨震略微沉思了一下之后,点了点头:“那好,老李就麻烦你了,去的时候,让军区把仓库内那几辆美国汽车公司送给我们的雪佛兰轿车开去,咱们俩的那两辆苏联嘎斯五汽车,减震太差了,坐着简直就是遭罪。”

  “还有留在东北工作的教授,配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安排苏制汽车,尽可能的选择一些舒适一些的美德或是法式汽车,哪怕是缴获的曰军小汽车也行,我们手头上又不是没有,仓库里面那近百辆缴获的小汽车,不是都可以用吗,还有汽油要优先供给,做到实报实销。”

  “老李,这些教授和其夫人在供应上要优先,你亲自抓一下他们的供应标准,不能按照部队目前的政策来搞,配给的粮食之中,要以大米和白面为主,蔬菜和肉制品、蛋类等营养品,要保证供应,另外,想办法给这些人搞一些水果,茶叶和香烟,也要保证供应。”

  待李延平点点头走后,杨震转过头来对着叶企孙先生却是摇了摇头:“叶先生,请您不要叫我叶长官,虽然只听了您一年的课,但我永远是您的学生,您还是直呼我的名字为好,长官这两个字,请您不要再提起了。”

  “叶先生,您的想法我了解,让这些教授带着这些研制计划返回关内,依托西南联大,以及浙江大学或是西北联大雄厚的科研力量,即可以加快研究速度,又可以带出来一大批的研究人员,可谓是一举数得。”

  “但叶先生这里很多东西,都是绝密的,甚至是领先这个时代的构思和设想,以及大致的研究计划,这些东西一旦泄露出去,我不知道这里面的后果您想过没有,那可能是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中国人的生命来弥补。”

  “曰本人有完整的工业和科研体系,一旦有些东西被他们掌握,他们可以远远以超过我们速度研制成功并装备成功,如果被曰本人掌握了,我们不知道需要用多少人的生命和鲜血去弥补这个损失,所以这些东西,绝对不能离开东北,至少在眼下这个时候绝对不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