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香江大亨传奇 第五六五章 开先例

《香江大亨传奇》第五六五章 开先例

作者:周老怪 字数:3645 书籍:香江大亨传奇

  最初来港的沪上人,仅仅把香港当作避风港。

  有的想方设法去欧美等国;有的想等内地局势安稳后,重返内地。

  像包照龙这样遭遇的人不少,有的一去不回。

  这样,想回内地做生意是无望了,只有把香港做永久根据地。那么,该做什么好呢?

  公司离海边不远,包王刚喜欢工作之余到海滨散步。望着进进出出的海船,包玉钢想起幼年第一次看海萌发的航海梦想,不由想起来香港投身航运而发迹的沪上人,一个念头从他脑海划过:对,从事航运业!

  包玉钢的构想在家中掀起轩然大波,包照龙坚决反对,连朋友也觉得不可思议。

  朋友劝阻他,航运虽然盈利丰厚,但正如古人所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海上风浪无常,风险极大。

  父亲说,生意场有句警世明言:“不熟不做”。你对航运了解多少?香港的航运公司有几十家,有的从祖辈起就是搞航运的,财大船众,经验丰富,你竞争得过他们吗?一条船动辄数百上千万元钱,一遇不测,钱就白白丢进水里。哪里有做陆上的房地产生意牢靠?

  包玉钢的理由是:船是可以行走的水上物业,而陆上物业是死的。大平盛世,船可运货赚钱;遇到局势动荡,可起锚远走。

  我们到英国保险公司投保,即使没赚到钱,也不致于血本无回。

  根据权威杂志对经济形势的预测,战后经济迅速恢复,至少而是年不再会有世界性的战争,世界经济将会有大的发展与繁荣。

  船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船东若赚不到钱,只能怪自己无能。

  现在内地搞自给自足的经济,连沪上这个远东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都封港,香港的地位将分外突出,世界来远东的货物都将云集香港,只要有船,就不愁没生意做。

  并且,不一定走与香港相连的航线,有海的地方,都可以走船。

  包玉钢摆出种种理由,终于说服了父亲。这一年,包玉钢三十七岁。

  包玉钢通过他人的介绍,飞往伦敦,会见会德丰公司总裁马登,期望得到马登的支持,借一笔款买船。

  身材魁梧的马登先生,把眼前这位身材矮小、不知天高地厚的东方人,大大地奚落了一番。

  “我一定得买到船!”碰壁后的包玉钢,坐在飞机上暗暗发誓。没有不动产作抵押,也找不到财力雄厚的人担保,唯有一条路是自筹资金买船。

  包兆尤对儿子从事航运业顾虑重重,但又为儿子的决心所感动,全力支持儿子买船。包氏父子经多方等措,筹集了二十万英镑,折合美金七十七万现金。

  还差两万英镑,怎么办?家中连稍值一点钱的东两全变卖了,亲戚朋友中,稍有一点财力的,都出了钱集资,才凑齐这二十万英镑。

  包玉钢走头无路之际,猛一想,价码是经纪公司开的,难免会煲些水,如直接与威廉逊公司打交道,或许会便宜些。

  包王刚急忙飞赴伦敦,果然以二十万英镑的代价,谈妥并买下这艘二手船。

  这艘燃煤旧货轮,造于1927年格拉斯哥船厂,载重八千七百吨,原名英宣纳。威廉逊公司按照协议,将船维修油漆一遍。

  包氏为“新船”的命名颇费一番心事。最后定名金安号,“金”字的含义,表示财源广进;“安”则表示行船时人货平安。全安号的英文名为golden alpha。

  1955年7月30日,雾都伦敦晴空万里,外港海风徐徐,阳光明媚,包玉钢目送金安号缓缓离开码头,消失在海平面,即先乘机回来。

  当金安号停泊在香港的外海,包玉钢已跟日本山下汽船公司谈妥租船合约。注册登记,检船领照,然后全员租船给山下公司。

  港窄船多的香港航运界又冒出一家新户。同业并不感到是威胁,而是觉得好笑。

  包玉钢没做过船长大副,也没在船务公司做过职员。他懂得旗语灯语吗?懂得航速、航线、耗煤、运价之间的微妙关系吗?

  不过,这旱鸭子还算有自知之明,不懂船索性把船以低于市面运费的固定价格,长期包租给精明过度的日本人。吃这么大的亏,未免也太愚蠢了。

  然而,几年后,同业再也不敢小觑包玉钢了,包氏虽不会驾船,但他懂船,他把他的船队打理得有条不紊。

  再过了许多年后,同业对包氏刮目相看,他那长期租船的笨办法,却使他船队急剧膨胀,其势直逼老船王董浩芸。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对自己的能力胆识再自信的人,也不会忽略运气对一个人事业的重要作用。

  1956年,也就是金安号租出的半年之后,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对全球航运业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

  埃及总统纳赛尔挥师占领苏伊士运河,非友好国家的船只,不得通过运河。

  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列入非友好国家,而世界商船的八成都为这些国家所拥有。

  悬挂英国米字旗的香港船只也在其列。这对船东不是灾难,而是福音。欧亚航线的船只,大都须绕道非洲好望角,船只紧缺,运费暴涨。

  正在这时,日本山下公司的租船期届满。山下公司出数倍于原价的租金,为金安号续了约。

  包玉钢拿到这笔保证金,立即加上自筹资金购入一艘二手船,又与一家货运公司签下四年的租约,拿到钱再想方设法去买船。

  短短的几年时间,包玉钢拥有7艘二手船,组建环球航运公司。“环球”二字,足显包玉钢汪洋般的宽广胸怀。

  包玉钢开创了长期租船的经营方式。其方式又分两种:一是全员租船,租期3年到10年不等,船的开支由环球航运负担,并分期收租金;二是光船出租,环球航运不管船的开支,按月收取租金,这种方法比较省事,但租金较低,船的本金利息收回时间较长,却风险较小。

  包玉钢发展这么迅速,与银行的支持分不开。包氏是银行家出身,深谙银行的作用。靠自有资金,发展缓慢;负债经营,反倒能获得长时期的惊人发展。

  包玉钢做进出口贸易时,结识了汇丰银行信贷部主管桑达士。涉足航运,便把一艘船抵押给汇丰,以取得小额贷款,作流动资金。

  包氏不再满足做二手船船东,他渴望拥有新船。新船造价昂贵,排水量7千吨的船,需一百万美元——这已是相当便宜了,日本的造船价比欧要低一半多。

  包玉钢再次找到桑达士,狮子开大口,要借七十五万美元。

  桑达士明明白白告诉包玉钢,所有银行都不会投资航运、航空和电影,船只资本集中,风险极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但桑达士又没完全拒绝包玉钢,给了他一个机会,只要租户的开户银行能够开出lc信用证,汇丰是可以考虑贷款给环球航运的。

  桑达士知道日本人精明刁钻,包氏是不可能拿到日本银行的lc,因此,先让包玉钢高兴高兴也无妨。

  包玉钢也知道开信用证很难,但他还是全力以赴,即飞往日本,找到租他船的日本经理。包玉钢用英语说明来意,日本经理假装听不懂,闪烁其词。

  包氏洞悉出对方的心理,于是说:“我的船在管理方面,十分妥善,这个你大可放心。另外,假如我的船失事了,保险赔偿金,全部归你,我直接让保险公司把钱拨进你的银行帐号,我一分不拿。”

  日本租户经理终于带包氏去开户银行——神户银行,经反复谈判,包氏如愿以偿。

  这份银行信困证成了包玉钢迈上船王之路的敲门砖。

  当包氏拿着这份lc 走进汇丰银行桑达士的办公室,桑达士惊愕之极,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包玉钢打破了汇丰银行不贷款给航运业购船的“行规”,并且开了香港银行参股投资购船的先河。

  包氏有了订造新船的实绩,轻而易举获得日本银行的支持。日本政策把造船列为重点扶植的产业,为吸引外国船商来日本订造新船,日本银行提供给外商的贷款利息比提供给本国人的低得多。

  日本的这项产业政策,为包氏造船提供了便利,又造成日本航运界宁可租船、不愿订造新船的奇怪现状——这又为包氏将新造船只租出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借鸡生蛋——1962年12月,包玉钢第一艘一万六千吨的新船东樱号在日本函馆市船厂下水。

  到1968年底,包氏旗下拥有轮船五十艘,其中二十三艘新船,排水量达三百五十万吨,总值三亿美元。

  包氏不仅把航运巨子曹文锦、赵从衍远远抛到后面,而且与老船王董浩芸不相伯仲。

  包氏购入四艘二手油轮,吨级1.5万至1.6万吨,属小字号。包氏资金有限,只能买小油轮。

  不过,小有小的优点:航速快,适宜在中小型码头泊位停靠。

  当时油轮数希腊、挪威船王所拥有的最多,他们待价而沽,价高者得,单程租给石油公司,一艘大型抽轮,从波斯湾跑一趟欧洲,进项就达几百万美元。

  包玉钢仍采取保守稳健的低价长租方式,他飞赴纽约,来到埃克森石油公司大楼,会见运输部经理牛登先生。

  包氏追忆道:“那个人说:‘啊,你是谁?’我说我是香港来的,跟着自我介绍一下,我说我来向你们提供4条小油船,是1.5万吨和1.6万吨的小油船,你们需要不需要?他看着我,这个人是戴夫·牛登。他说:‘我看不到有很低的租价哩。’我说:‘好,你可以有很低的租价。’于是他们就租了船。”

  石油的提炼销售,都由欧美的石油公司垄断。欧美石油大亨,不相信东方人管理的油轮。

  包玉钢以价格优势打入欧美石油公司,打入后仍坚持低价。埃克森是最老的石油公司,创始人是美国第一位亿万富翁洛克菲勒。

  埃克森牵了个好头,蚬壳、德士古、美孚等石油公司,相继成为包氏油船队的长期租户。

  1969年6月,包氏第一艘巨型油轮21.9万吨世丰号在日本下水。这之后至今,环球先后订造二十万吨级以上的巨型油轮达五十艘,总吨位达一千万吨以上,另有二十余艘中小型油轮和混合油轮。油轮成为环球航运的重点发展项目。

  五十年代初,来自沪上的商人就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买办均力粤省人的天下。姑且不论地域感情,沪上人与粤省人在语言上就形成隔阂。

  就外资银行来说,他们歧视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只与何东等少数华人巨商交往。当时流行一句话:“要想获得外国银行磅水(贷款),最好先叫何董爵士干爹。”

  银行家出身的包王刚,对香港外资银行歧视华人,尤其是歧视沪籍华人的做法强烈不满,他更下会卑躬屈膝去做何董的干儿子。

  包玉钢当时主持沪上四人贸易公司,韩战爆发,他急需资金购买内地奇缺的物资。

  包玉钢绕过粤省人这一关,直闯最大的外资银行汇丰,包玉钢声称原是内地一家国家银行的要员,居然如入无人之境,进入汇丰进口部办公室,进口部的正副经理,是盖伊·塞耶和桑达士。他们都即将升迁,塞那将任汇丰主席,桑达士将任项目经理。

  包玉钢是个默默无闻,并且在香港毫无商业实绩与不动产的商人,受到这两位英国人的冷遇在意料之中。也许他们为包氏的不俗气字所吸引,都耐着性子听完包玉钢的英语陈情。

  来了,桑达士说:“我佩服你的胆识,你不用讲明,我们也能猜出进口这批物资的用途,它们将会转运到中国去,因此,我们不能贷款给你。

  你也许会认为我们出于zz的考虑,这完全错了,战争是危险的,战争风险,就是保险公司也拒之门外。”

  桑达士回忆道:“在1952年,包玉钢的公司不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公司,看不到发迹的迹象。公司的帐目管理并不规范,而且贸易额也太少了。”

  包玉钢做过银行,深知谨慎是银行家的职业“通病”,他很理解桑达士,也力能与桑达士交上朋友而欣慰。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