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伐魔录 第二十五章 一触即溃

《伐魔录》第二十五章 一触即溃

作者:东晖 字数:3346 书籍:伐魔录

  下午,陆言从护国寺回来,回到了自个的刻碑铺。

  也许是魏公公意识到自己刨坟掘墓的行为欠妥,也可能是手拿长剑硬劈墓碑没劈碎导致的脸烧。

  临开工前,魏忠吾命令身后的侍卫,把后花园的游人,有一个算一个,全给赶出来了。

  陆言也不例外,被赶出来之后,又在寺院其他地方转悠一阵,看着时辰差不多了,这才离开。

  直到离去,他也没再碰见那位卖香的和尚。

  这一趟下来,收获不小,纳气已有八十五载,距离纳气百载,证得炼精之境,也已然不远了。

  但是陆言一趟回来之后,总感觉身心出奇的困乏,于是倒头就睡。

  深夜,一觉醒来,有人叩门。

  只见门口的老吏目缩着脖子弓着腰,后面拉着一辆双轮木车,木车上载着一堆灰黑的碎石。

  “官爷,您这怎么......改行做马夫了?”

  陆言瞧着老吏目这副模样跟做贼似的,以为拉着车跟他这销赃来了。

  “哪跟哪啊!我给你说,这可是大事,不敢外传......”

  老吏目放下车,凑到陆言耳朵跟前,一阵密语,陆言这才明白。

  眼前这车上拉的,正是今天护国寺,被魏忠吾剑劈不碎,后来才用榔头砸烂的墓碑。

  说是这后花园的坟刨了,碑也碎了,魏公公一行心满意足的离开。

  等人都走后,寺院关闭,老和尚也就是护国寺的主持,叫人带着遗骸去城外好生安葬,原本四分五裂的石碑,则派人从后门悄悄拉走,拉到了殡葬司。

  据老吏目所说,一些重大的葬礼,都是护国寺和殡葬司合办,一个负责诵经超度,一个负责挖坑埋人,故而两家私交一直不错。

  老主持想拜托殡葬司的主簿,把这墓碑修好,回头立在城外,希望能找个可靠的人。

  主簿一听是九千岁亲自下的令,再一想朱王爷和九千岁为首的阉党向来不对付,又想到陆言和朱闲走得近,认为他可靠,这才找上门来。

  老吏目放下碎碑就走了,陆言一块块搬进来,关上门,准备修碑。

  点火上灯,灯焰烧得极其平稳。

  也是,若真如老主持所说,这碑存在的时间,是非常久远之前,那里面的怨气阴气也散的差不多了。

  其实除非是异常强大的执念,或者是被人下了咒导致怨气久久不散甚至越来越强,正常人死亡,怨愤不甘存续一般也就百年左右。

  待到灯焰烧的差不多了,陆言开始修补。

  有刻碑真解的理解,加上他又借着继往开来之法,将穿针引线的缝补之术融会贯通,修补碎碑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补好了,碑林图现,生平启。

  ......

  那老和尚说得果真没错,这块碑,或者说这座坟,还真是年代久远的东西。

  具体来说,可能要追溯到前朝的前朝,中间跨过一段乱世,再往前追溯一朝。

  陆言望着生平,万万没想到,墓主竟然是位和尚,且是一位高僧。

  搁别人肯定要问,高僧不是一般圆寂之后都会修筑佛塔吗?可这位怎么和普通人的葬法一样,修坟堆?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这背后的故事了。

  佛家有云:“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不论是在大宣还是往前的朝代,出家人都讲求“六戒”,其中有“戒色”,意为戒除女色。

  可是这位墓主,辩济和尚,偏偏就犯了色戒,也由此被逐出佛门。

  辩济和尚十五岁出家,削发为僧,拜入长安大庄严寺门下,师从当时的主持。

  说是辩济年少之时,可谓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容貌俊秀英飒,且主持夸他才思敏捷,颇具佛缘,潜心修行数十年,深谙佛法。

  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当时远近闻名的高僧、大德,以至于后来有贵人西行归来,在当时的长安城开设译场,召高僧谙解大小乘经论。

  当时只选了九名缀文大德,其中却有年仅二十有六的辩机,其佛法经文造诣可见一斑。

  但是后来,他又如何从万人敬仰的高僧,成为佛门弃徒呢?还得从一次巧合说起。

  当时皇帝最宠爱的公主高阳,年芳十六,二八妙龄,且刚与重臣之子皆为秦晋,但她对这位重臣的儿子并不感兴趣。

  要知道,封建时代的许多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天子赐婚,往往都出于一定的政治目的。

  当时的皇帝把高阳许配给了朝中重臣之子,也正是为此。但可惜的是,父亲大才,但这位驸马爷却是荒诞无才,一介莽夫,与自幼学习琴棋书画的高阳公主风格完全不搭。

  用陆言前世的话来说,二人兴趣相悖,压根没有共同话题,也没有感情基础,这夫妻关系自然不好。再加上驸马爷生性是个耙耳朵,在高阳面前唯唯诺诺,使得充满野性的高阳完全没有兴趣,逐渐对这段婚姻郁郁寡欢。

  这天,高阳公主和驸马爷出游,登临大庄严寺祈福,整好看见路过的辩济和尚,见其容貌英俊,就一见钟情。

  这看上之后,高阳公主就三天两头的往寺庙跑,名义上叫学习佛法,实则是找辩济和尚去了。

  辩济也正值青春年少,受不得少女怀春的高阳反复的调戏挑逗,这一来二去,就是干柴遇上烈火,打得火热。

  二人的恋情一直很隐秘,直到有一次辩济外出,一名蟊贼无意间溜进辩济的禅房,偷走了床铺上的金丝玉枕。

  后来这位蟊贼落网,官府一查这些脏物,好家伙,这玉枕不是宫里头的东西么,怎么会在一个小蟊贼手里?不敢擅自决断,于是上达天听。

  消息传到皇帝耳中,再一查,原来这玉枕是高阳公主送给辩济的定情信物,机缘巧合被蟊贼偷出来,这才捅破了二人的奸情。

  皇上自然是勃然大怒,面子上也挂不住,自己女儿和秃驴通奸,传出去岂不是为天下人嗤笑,不行,得严办。

  可自己总不能把自个女儿给严惩吧?于是乎,将辩济拉出来,说是勾引公主,罪恶滔天,给斩首示众了。

  佛门弟子犯戒,自然被驱逐,世人再骂两句“恶僧”“淫僧”;本来这事都算完了,却不料激怒了高阳公主,后来竟然谋反。

  她起兵之后,亲自带着辩济的骸骨,前往燕京,并修建一座寺院,找来一批僧人,专门看守辩济的尸骨,这也就是如今护国寺的前身。

  再往后,高阳公主兵败自杀,后世有人怜悯,有诗云:

  “巫山云雨入禅房,藩篱情深卧鸳鸯。”

  “辩济腰斩刑场日,长歌当哭美娇娘。”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