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九百一十八章:有此殊荣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九百一十八章:有此殊荣

作者:荣誉与忠诚 字数:3627 书籍:大秦之帝国再起

  徐志招呼韩信一块出了中军大帐,一出来就笑着问:“看到了吧?”

  “看到了。”韩信知道徐志说的是什么,只是略略有些疑惑:“他们已经能够上战场了吗?”

  “训练周期三个月,三个月火器部队就应该能够作战,这一次带过来是校检训练成果,这是陛下的意思。”徐志本来不用特意解释,但他还是解释:“许多将校都在看着,想看看火器兵是不是真的能够在三个月之内成军。如果三个月的训练周期无法让火器兵成军……”

  火器兵的出现在一些高级将领那里不是什么秘密,他们其实也对火器兵不抱太大的好感,一切只因为建设一支火器兵远要比建设一支普通的部队耗资多得多。另外,火器兵还没有经过实战检验,无论火器兵在演习中表现再怎么突出,仍然是有人认为那不过是一支看上去作战动静很大,表演性质多过于实战用处的部队。

  “他们排斥的不是火炮,任何一个见识过火炮发射的军人,没有人会排斥火炮。”徐志脸上的笑容有点玩味,嘴角勾了勾,笑说:“他们排斥的是燧发枪兵,认为只是一些排队轮流放一团团烟雾的……杂兵?”

  韩信呐呐地问:“为什么?”

  “燧发枪无法打穿重甲。”徐志说的是好几次的演习,他简略挑一些说:“几次演习,燧发枪的对手将持盾重步兵安排在前,利用持盾重步兵的强悍防御力缓缓靠近,等待推进到一定距离,轻兵掩杀而上,燧发枪兵一旦发生近战就会难以招架。”

  的的确确是的,燧发枪的威力并不像是现代枪械,哪怕是现代步枪发射的子弹都不好打穿钢板,帝国重步兵身上的甲胄就是铁甲,甲胄部分要害位置是钢片,他们的盾牌是铁盾,金属弹丸尚且很难击穿,燧发枪发射出去的铅弹就更难穿透了。

  “演习的时候,没有搭配骑兵吗?”韩信问了一个关键。

  “毫无意外,燧发枪兵搭配骑兵的时候胜得比较艰难,没有搭配骑兵只是胜了二场,是惨胜。”徐志脸上有着一种骄傲,那是骑兵出身的将领,对骑兵为战场之王的一种骄傲。他看着韩信,说道:“每一个新兵种的出现总是会受到排斥,就好像骑兵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传统步兵将领不信任骑兵的战斗力。我说的,你明白吗?”

  韩信完全明白,那是一些保守派的保守思想在作祟,他们不了解燧发枪兵,多次的演习中燧发枪兵也发挥得不尽人意,然后就产生了排斥心理。那种排斥心理大概就是觉得,既然现有兵种并不落后,为什么还要研究出燧发枪兵这种极度耗钱和极度依赖后勤的兵种。

  “陛下想用事实来告诉那些思想陈旧的将校,但是他不能直接出面。一旦由陛下出面指挥,我们都知道没人敢在任何场合与之交锋。”徐志相当认真地看着韩信,语气也相对严肃地说道:“太尉向陛下建议,这一次除了八万骑兵会与你们随行之外,应该再加上一校火器部队。”

  现任的太尉已经不是蒯通,是本来南征军团的最高指挥官骆摇,蒯通卸任太尉的职位后被调到倭列岛当总督去了。

  骆摇是帝国七大侯爵之一的三等侯爵,他一直指挥南征军团在西南作战,为帝国开拓了无比辽阔的疆土,军功评定下来作为一名三等侯爵没人有任何的意见。

  太尉在帝国是武官第一人,但得说一句实话,太尉在帝国并没有太多的实权,与身为一支军团的中郎将军团长相比只是身份变得殊荣、地位变高,但是太尉更像是后世的总参谋长,没有直接指挥一支军队的实权。

  “一校五千人?是三千五百燧发枪兵和一千五百炮兵?火器部队的建制,依然是三千五百燧发枪兵搭配五十门不同口径的火炮?”

  “一百零四毫米炮三十门,一百一十五毫米火炮二十门,全部都是步兵炮。”

  其实就是九磅炮和十二磅炮,一门九磅炮需要六人操作,一门十二磅炮需要十人操作,除开操作火炮的三百八十名炮兵,另外的一千一百二十个人则是后勤性质。这一千一百二十人不但要运输火炮的弹丸,还要负责运输火药和燧发枪兵的步枪弹丸。

  “火器部队没有辅兵,那么有搭配与之协同作战的兵种吗?”

  “两个千人队的步卒,一校的骑兵。”

  “信明白了,国防军不会进行搭配,需要职从使节团来进行合理调配。”

  “就是这样。”

  使节团的护卫队成员是来自于禁军,建制就是两千步兵和五千骑兵,韩信可以认为会有这样的配置,那是在出发前中枢已经决定会将火器部队调过来进行实战实验,使节团的护卫队才会进行这样的安排。

  徐志在前面走着,看着像是有目的性地在朝着某个地方走去,事实也证明是有针对性的来到一个地方。

  “打开。”

  “诺!”

  不是让韩信打开,是来到一个特意被安排在空旷处的帐篷,进去后徐志指着一大堆整齐摆放的箱子,让随行的亲兵小心抬下来一个,然后打开。

  木箱子是长形状,用铆钉固定着木板,上面的木板被撬开之后,露出来的是一堆稻草,稻草的空隙能够看见一些像是木棍一般长条状的东西。

  “陛下称呼这个叫‘木柄手榴弹’,全长二十二厘米,木柄结构是十七厘米,前段的装置是五厘米。看见没有?这东西的身子是呈现滚圆模样,木柄也易于抓握。在木柄的一端,拧一拧会拧下一个盖子……”

  徐志拿起一颗木柄手榴弹拧下盖子,一条白色的线垂了下来,摆了一个投掷的姿势。

  “拉下这条线,木柄里面的硝和硫磺会燃烧,引燃火药引信,所以木柄的后端会冒烟。从拉线到引信燃烧到手榴弹的爆发装置,过程大概是七秒到九秒,一旦手榴弹在冒烟,就需要将手榴弹投掷出去,然后它就会‘轰隆’一声,前端的金属部位会爆炸,向四周激射弹丸。”

  韩信其实不笨,他在脑海里面想象着木柄手榴弹的内部构造,能理解木柄其实就是中空构造,里面有拉扯式的点火装置,然后一条火药引信连接着前段的爆炸结构。

  利用硝和硫磺来制造摩擦起火是化学知识的其中一部分,韩信可是在皇宫生活过的人,他不止一次见过火柴摩擦起火,对稍微拉扯一下就能引燃某些东西并不感到难以理解。

  事实上是什么?成品火柴的出现远要早于军用火药,要是韩信没有记错,四五年前宫城就在使用火柴,随后的一两年之内南陵最先普及火柴,然后向全国各地蔓延开来,现在只有极为偏僻的地方,才会还是在使用火折子和火镰(就是打火石)来生火。

  徐志指着帐篷内的箱子:“每箱五十枚木柄手榴弹,一共有一百箱。我会安排十名老手,你要准备一下,五天之内让你麾下的五百人熟悉这种新式武器。”

  韩信在重重地点头,他说:“我会挑选出臂力好的士卒。”

  “是的。”徐志笑了,说道:“陛下称呼投掷手榴弹的兵种叫掷弹兵。陛下说西方也有掷弹兵这一兵种存在,不过他们是用皮筋来甩动石块。掷弹兵是一种很古老的兵种,而这个兵种将会由我们来革新,并震撼整个世界!”

  韩信比较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要专门划分出掷弹兵这一兵种,他认为只要学会怎么来使用手榴弹,任何人都能够使用这项新武器,似乎并不需要专门划拨出一个新式兵种出来。

  “任何新的兵器出现,总是需要一批先驱者来摸索它们的使用方法,总结出一套经验,然后再进行全面的普及。”徐志似乎是能看出韩信在思考什么,继续说:“而你,将会是第一个统率燧发枪兵和掷弹兵的军官,你的责任很大。”

  韩信感受到了一种压力,他深呼吸一口气,重重地说道:“我会的,会用事实来证明,新武器、新战法是未来的潮流,不会辜负陛下!”

  “很好!”徐志吩咐亲兵将木柄手榴弹放回箱子,并重新钉死铆钉,一边迈步走出帐篷,一边说道:“牢记一点,不要将任何与火药有关的东西,它们的储藏点太过靠近营盘,三号火药作坊是前车之鉴。另外,不要让火药潮湿,一旦火药不能用,火器兵等于是废掉。”

  韩信精神恍惚了一下,位于长江南岸的三号火药作坊发生事故的时候,他并不在南陵,只是后面听人描述,说是震天的轰隆巨响中,南陵都能感受到明显的震动。事后他也专门到南岸看了一下,事故发生现场那些巨大的坑洼十分触目惊心,可以想象当时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你可以回去了。”徐志停顿下来,转身看着还是一脸思考的韩信,说道:“尽快挑选五百人过来,他们只有五天的时间。”

  韩信本来是想要问,说是要不要将装有木柄手榴弹的箱子派人来搬回去,也想问是不是让那一校火器兵移动营盘。现在他不用问了,很显然的事情,一直到出发之前,包括木柄手榴弹和火器兵都不会离开国防军的营盘。

  沃野并不是徐志的最后一站,他之所以来到沃野,估计是专门带着新式兵器和火器兵过来,要交到韩信手里。

  河套的国防军主大营是在朔方,那里是沙戈壁边沿又临近黄河的一处平原,位于黄河的南岸,周边除了范围很广的戈壁地带之外,过到北岸就是一片沙漠。

  那片沙漠在现代有一个叫乌梁素海的名字,现在它没有被取名,远在公元前二零八年的现在,它的面积也远没有后世占地范围那么大。

  朔方的主大营那边驻扎着五个军团,分别是三支骑兵军团和一支混编军团,再加上相应的辅兵、二线部队、民伕,整个朔方大概有四十万人。

  “那边在建城,是建立在黄河北岸,南岸也会建立屯堡,然后利用铁索建立浮空桥连接两岸。”

  “嗯。”

  “除了朔方那边,靠近云中郡的位置也会建立城池,官方将那个座命名为九原。”

  “嗯。”

  “云中郡那边也会建造云中城……,你在想什么?”

  韩信抬头看向余樊君,拿起自己在看的册子递了过去。

  “什么东西?”余樊君翻了翻,看到的是用炭笔书写的文字和图案:“作战守则,波段式射击平面图……”

  那本册子并不是韩信写的,是吕哲给韩信的课本,上面是一些关于火器兵的指挥知识。也是出于吕哲的手笔才会是用炭笔来书写,也会出现写实类的图画。那是因为吕哲用不惯毛笔,更别谈用毛笔来画画了。

  “陛下赐的?”余樊君虽然是在问,但口气很确定。他眼睛死死盯着册子,呼吸也有些急促:“陛下亲笔写的兵书!?”

  能算是兵书吗?应该能算吧。册子里面没有涉及其它兵种,只是写了一些燧发枪兵的阵列方式,然后罗列了一些战法,配上插图看上去倒是显得十分易懂。

  “嗯,是师傅给的。你也应该看看。”韩信能看出余樊君十分激动,也理解余樊君为什么会那么激动:“接下来我们的护卫队里面会增加一校火器兵,你身为护卫队的副指挥,需要了解相关的知识。”

  “火器兵?”余樊君多多少少听到一些消息,讶异道:“就是陛下下令新编练的火枪兵?”

  “就是火枪兵。接下来我们的行程中会增加新式兵种,目前还不确定是跟随我们前往遥远的地中海,还是只抵达乌孙那边。”韩信更加倾向于只跟到乌孙地界,他太清楚火器兵种对后勤的需要了,相对起冷兵器部队只要有足够的食物就能作战,火器部队一旦没有火药和弹丸就失去作战能力。

  余樊君眼睛就没有从册子上离开过,后面也没有再说话,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