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神与魔之战 第178章

《神与魔之战》第178章

作者:匡子忠 字数:3045 书籍:神与魔之战

  小年过去转眼便是除夕,前些日子温雪杏与宁宝珠已经命人将祠堂打扫了出来。

  宁国公府有规矩,女子是不能祭祖的,所以到了当日,温雪杳反倒未有前几日忙碌。

  宁珩祭拜过祖先后,一人留在了家祠。这样的日子,他几乎是不可抑制地想起记忆中的那个女人——国公夫人,他的生母。

  他沉默地又一次擦拭了她的灵牌,寂静的祠堂内,他的声音格外冷清孤寂。“母亲,如今我过得很好。”你一定很失望吧。

  ****

  宁珩祭祖的时候,温雪香也没有闲着。

  她在想上一世发生的事。

  上一世年后边关告战,彼时她刚与宁珩退婚不久,温长青因她的事着急上火,一时间染了风寒半个多月都不见好,于是领兵出征一事最后就落在了盛家长子头上。

  或许就是此刻,官家对温家开始滋生不满。

  这一世许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温雪杳不确定这一次兄长会不会出征,但若可以选,她其实宁愿温长青不要去。

  因为她清楚的记得,盛将军此次带了五万盛家军离京,最后只回来不到一万,而作为主帅的盛将军也在那场战事中牺牲。

  温雪杳在深闺中,不懂战事、更不懂朝堂上的勾心斗角。

  她只觉得盛将军是保家卫国的忠勇之将,就算打了一场败仗,可也献出了自己的性命,理应厚葬。但不知道从前线传回什么消息,最后的结果竟是官家大怒,盛家满门险些因一人而全族获罪。

  所以,她宁愿这一世兄长做出与前世一样的选择,不要上战场。

  温雪杳有些发愁。

  这一世她没整出那些么蛾子,又如何将兄长牵绊在京中呢?与此同时她又有些纠结,若兄长做出的选择与前世一样,那么之后温家的下场是不是依旧不会改变?

  难道就只有她一人的命运改变了么?

  她根本不懂得率兵打仗,若此事能告知兄长与其商榷是最妥当的,可她重生一事,偏偏不能告诉任何人。

  不对。

  也不是任何人,除了元烨,因为他也是重生而来的。

  r />

  温雪杳心中记挂着这件大事,是以晚上的团圆饭也吃的食不知味。迷迷糊糊便熬到了守夜的时辰。

  除夕夜,府里一片灯火通明。宁珩牵着身后的温雪杳,两人在雪地里一深一浅的走着,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雪天的路更加难行,一路从堂厅回到小院,足足比平日多用了一炷香的功夫。等两人行至门前迈上台阶,鞋面的积雪一抖,便簌簌落在两旁。温雪杳一路失神,正下意识掀开帘子准备往屋里走,小臂被人拽住。

  "想什么呢,一路瞧你心不在焉的。"宁珩将人拉回来,抬手拨掉对方肩头与发上的雪,才道:"好了,进去吧。"

  温雪杳张了张嘴,又闺上。

  泄气地转身往屋里钻。

  这是宁珩成婚后的第一个新岁,与以往自是有所不同。

  宁国公府人丁稀少,这样的节日对于曾经的他来说是寡淡的,甚至一想到别人家里的其乐融融,他便觉得这样的冬日尤为的冷。

  但今年不一样,他有了自己的家。

  可当他看到今日频频出神的温雪杳,他的心仿佛又坠入冰窖。

  瞧吧。

  她好像人在宁国公府,可心却不知道飞向了何处。

  方才一路走回来,她甚至没有同自己说半句话。

  是宁国公府冷清的除夕让她忆起以往的热闹了么?是想到了幼时在温府的日子,还是想到了那段在江南路家的时光?

  宁珩忽地有些冷。仿佛暴雪融化成积水又冻结成寒冰。

  但他又如何能怪得了旁人,就算只是如今的日子,也是他万般谋划求来的。

  宁珩自嘲一笑,随手拂去身上的雪,转身往屋内走。

  然而当他踏入门内,随着屋内热浪一同迎来的,却是一声娇俏的喜声。

  "夫君,这是我为你做的新衣。"

  抬眸望去,面上洋溢着笑容的少女手捧一个木托盘,里面摆放着一件素色绣并蒂莲的里衣。她眼角眉梢的笑容仿佛能融化万千风雪,令宁珩一时看呆了眼。

  温雪杳没想到宁珩会是这个反应,她一路都有些失神落魄,方才踏进屋里看到摆在床头的新衣,才恍然想起今日如何也不

  应该愁苦着一张脸。

  纵是来日再多凶险,可伊始这日也应该欢欢喜喜的。

  于是,她迅速整理心情,扬起一抹灿烂的笑。

  宁珩心中又开始纠结。他清楚不应该在此时煞风景,但心里就是忍不住去想,她此前心事重重,是不是在想曾经的旧事与旧人。

  就连看到她捧着新衣到他面前时,欢喜雀跃过后又是忍不住的一阵心里发堵、发酸。

  如今为他所作之事,她是不是也对旁人做过?是不是送礼时也是像如今一般,对那人展露笑颜?

  宁珩深知他不应该纠结于此,是以,这样的情绪也只在他脑海中停留一息,便被他悄无声息地藏进了心底的阴暗处。

  阿杳不会喜欢的,她不会喜欢那样斤斤计较、拈酸吃醋的他。她喜欢的是宽容大度、温润和善的他。

  于是,他很快压下心底的恶意,嘴角扬起一抹浅笑,让此刻的自己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温柔。"这莫非是阿杳亲手所做?"

  宁珩知晓温雪杳女红极为出色,在见她点头应是后便不觉意外。缎面柔滑,似还染有少女触摸时的温度,他的手抚过新衣,不安的心莫名平静下来。

  对面的温雪杳也松了一口气,见宁珩板着脸默不作声,还以为他是不喜欢,现在瞧他的开心的样子,方才恐怕是一时间未反应过来罢。

  宁珩拿起衣裳,在自己肩头比划一下,抬首问道:"为何突然想起要给我做衣裳?"

  温雪杳:“也不是很突然,有一段日子了。”

  这下宁珩更加意外,心像是被填满。

  "府上年关底都会有绣阁的人来为你量体裁衣,但我听宝珠说,她们做的多是外衫。于是我便从库房里自己挑了料子,做了两件里衣。"说到这,温雪杳觉得似乎稍显刻意,欲盖弥彰的补了句,"正好我也要给自己做,就顺手多做了两件罢了..…"

  宁珩轻快一笑,也没有拆穿她, "瞧着倒是很合身,未曾想阿杳竟将我的身量记得如此清楚了。"

  温雪杳长睫一颤:"也不知合不合身,还得你试过才知。"“那我现在试试?”说罢,不待温雪杳回应,人已经开始宽衣解带。

  温雪杳先

  是一愣,继而忍俊不禁上前帮忙,瞧着对方急切的模样,她心里也跟着一并欢喜。如此毛毛躁躁的,倒不像是平日里那个矜贵克制的世子,反倒像得了甜头的稚童。

  温雪杳忍不住打趣他:“阿珩哥哥,你怎么像小孩子一般,一件新衣也值得你这般欢喜。”

  宁珩解带的手顿了顿,沉默须臾,轻声道:“除了绣阁,这是第一次有人亲手为我做衣裳。”

  温雪杳属实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缘由,宁国公府虽是高门大户,可也不至于令国公夫人、也就是宁珩的母亲,那般五指不沾阳春水,从小到大连一件贴身衣裳都未曾给儿子亲手缝制过吧?

  她隐约听宁宝珠提起过,国公夫人是在宁珩十四岁那年过世的。爱子莫若母,她与温长青幼时的衣衫便皆出于母亲之手,宁珩怎会一件都没有呢?

  思及此,温雪杳猛地忆起先前宝珠说国公夫人并不喜欢宁珩,当时她还以为那只是兄妹间的酸话。

  因为母亲在世时,温雪杳就没少同温长青在她面前争宠,所以还以为他们兄妹二人不过是与自己和哥哥一样罢了。

  似是看出温雪杳的疑惑,宁珩温声道:“阿杳不必怀疑,我母亲的确未曾给我做过衣裳,就连宝珠,她也不曾为她做过。"

  温雪杳心脏像是被人狠狠捏住,她愧疚地垂下眼,低声道:“我并非有意……”

  宁珩缓缓摇头, "不是什么大事,阿杳不必与我道歉,再者说这又不是你的错。"温雪杳再看他此时脸上的云淡风轻,只觉得一切都是他故作坚强,在强撑罢了。原来那时宝珠所说的,国公夫人不喜宁珩的话,居然都是真的。

  她软声安慰道:"没有关系的阿珩哥哥,你喜欢什么样式的,日后我来给你做。"

  宁珩抬眸瞧她一眼,点头, "好。"他将新衣换上,柔软的里衣顺着青年矫健的身形垂落。

  他张开双臂在温雪杳面前转了一圈, "刚刚好。"

  温雪杳点头, "合身便好。"

  宁珩只说试一试,但穿上之后,却没有了脱下来的意思。

  屋里燃着暖炉,虽不算冷,但仅穿一件里衣要熬几个时辰守岁,也怕是会染上风寒。宁珩在椅子上坐下,显然没有再穿上

  外衫的打算。温雪杳无奈,只能找了一件大氅给他披上。

  "夜里凉,还是穿得厚实些好。"

  宁珩点了下头,没拒绝,但目光却不由落在远处的雕花铜镜上,铜镜里青年素白的里衣被墨色的大氅包裹,看不清晰。

  他皱了下眉。

  人坐着不动,不一会儿身子骨就愈发觉得寒凉,温雪杳让小暑又抱了两个汤婆子过来。她自己揣一个,另一个塞给宁珩。

  两人一开始是一人倚在美人榻上,一人坐在桌前。不知是不是坐着发困,没一会儿,宁珩也抱着汤婆子坐到了温雪杳旁边。

  坐着坐着,两人便都倚在榻上,宁珩躺在温雪杳身后,长臂将人笼罩在怀中,一件大氅盖在两人身上。

  "也不知如今我兄长他们在做什么。"近些日子不能回门,温雪杳忍不住轻叹一声。宁珩猜到什么,缓声道:"方才阿杳几次出神,莫不是就在想这个?"

  温雪杳点了点头,但她的想应与宁珩所想的不大一样,比起思念,她心中担忧更多几分。"说到舅兄,我忽而想到一件事。"宁珩捏住温雪杳的下颌,让她看向自己。

  "先前几次我便想叮嘱,你最好莫要与路家表兄一家子走得太近,但后来听闻他们主动搬出温府,且你也与他们来往不多,我便未提此事。"

  温雪杳见宁珩神色郑重严肃,稍稍惊讶的同时,疑惑道:“路姨母和表兄并未在温府住?”

  “我陪你回门那日晚上,他们便去路家在城中的别院住了,并未在温府久留。"宁珩道, “我还以为去山庄那日,你兄长或是表兄同你说过。"

  “并未。”温雪杳摇了摇头,心里也猜到估计是念她刚嫁入宁国公府,便不愿让她多操心旁的事。

  可是为什么呢?路姨母与表兄为何要搬出去。

  就算母亲不在了,可以父亲对母亲的情谊,是绝做不出将前来为她操办婚事的路姨母同表兄一家赶出府的,所以应当是他们自己不愿在温府住。

  路姨母因为母亲过世的事,一直对父亲不满,莫非这就是原因?“阿珩哥哥,可你为何要说让我少与路家人来往?”更令她费解的是宁珩方才的这番话。

  "这便是

  我先前想同你说的,也应是你表兄一家不愿在温府住的原因。”宁珩解释道:"这些事舅兄或是岳父应当未同你说过,前朝动荡、与邻国战火不断,彼时先皇将兵权几分,分给了当时朝中的几员大将,命将领率兵征战各方。直至如今官家继位,这几年周围势力已被平定的差不多,也就只有与海国相邻的边关战事依旧未绝。"

  "前朝武将众多,一直延续至今,你可知如今兵权在哪几家手中?"

  温雪杳作为深闺女子,对这些本应是不了解的,可她前世经历过温家败落,不免有所耳闻。但她还是摇了摇头,只道:“我只知道兄长手中是有的。”

  此次温长青回京,便带了一万士兵归京,而这也不是全部。她若装作一无所知,反更显得说不过去。

  宁珩颔首, "你兄长如今手中的这支,其实原是从你外祖手中的路家军分出来的。眼下要论军权,唯有盛家与路家独大,再次便是孙家与王家。"

  “你兄长甫一率兵归京,你表兄又随后入京,虽明面上路家人是为参加你我大婚而入的京,可官家多疑,且你表兄他们似暂时未有离开的打算,所以你可知我为何劝你同你兄长,莫要与路家人走得太近了?"

  "不过你路表兄也是个明白人,自己便主动搬出温府了。"

  温雪杳心中哑然,竟是这样。

  须臾,她猛地想到什么,惊恐出声:“阿珩哥哥,你方才所说的,如今手中兵权最多的是哪家?"

  “盛家。”

  前世年后战死沙场的,可不就是盛将军。温雪杳心中一凉,忽地意识到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