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西藏禁书 第55章

《西藏禁书》第55章

作者:灵侠 字数:2199 书籍:西藏禁书

  蚩尤的‘东夷部族’是远远早于炎黄族的上古华夏第一大势力。相比蚩尤势力,兀突骨的力量较为单薄,只能偏安一隅,凭借控制热带丛林瘴气猛兽的力量,亦能雄踞一方。”

  卐(10-2)

  张星超不以为然,毕竟神话传说都是人们以讹传讹主观臆造而成的迷信之谈。

  伊娜一言切入正题:“丹巴上师,西藏安魂教是怎么回事?”

  “安魂教真身为‘黑教’,这是古将臣国的邪教,中古时期被格萨尔王的光明力量所灭。但黑教之中也有死里逃生之人,千年以来他们秘密活动于青藏高原,从事极为诡秘的宗教活动,他们膜拜召唤地下的恶灵。数个世纪以来,以佛教为主导的青藏政教权力中心从未松懈过对邪教的追剿,但阴险的黑教徒们纷纷更名换姓加入佛教和本教,他们中不少人甚至控制了本教寺院。黑教徒行踪诡秘,为历代达赖和班禅之心腹大患。”

  张星超道:“奇门遁甲是什么东西?”

  丹巴上师慈目微闭,笑道:“奇门遁甲是华夏文明的文化、哲学、军事、天文地理学、以及科学之祖。华夏本土宗教及阴阳五行对立哲学观,皆源于遁甲奇书,中国是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大国,历朝历代都以农为本,中国人自己的历法,阴历,皆以奇门遁甲九宫八卦阴阳五行立体时空观为理论指导,将天地变数以十天干十二地支配以五行来分化,从而制定出世界上最为准确的‘阴历’,把握天道变化规律,分划二十四个节气,这套历法至今都被中国民间广为运用,因为它远比公历还要科学和精准,春分秋分雨水寒露,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存发展之本、农业,皆离不开这套把握气候变化的历法,就算在今天,农村和老人们都习惯用阴历,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天气何时会变;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也不过是掌握了奇门遁甲九宫八卦八门的天地中三盘的布局变化,由而推断天象。至于军事,奇门遁甲最初就是一部兵书,‘九天之上利于屯兵’‘军胜气火云不可克’。最玄乎的还是科学,据《山海经》所载,黄帝得此奇书,可发明指南车等军事装备、鲁班窥其一二乃著《鲁班经》、中华千年建筑风水格局学,皆按奇门遁甲五行八门生克而布、诸葛亮习奇门而发明连弩木牛流马与孔明灯、占星师张衡依奇门二十八宿九宫推演图而制造出‘浑天仪’与‘地动仪’。中国道教法术与哲学,皆出于遁甲奇书。乃至医学,也传承遁甲阴阳五行术,老中医必懂阴阳五行,研究针灸学之人更懂‘子午演数’,即‘子午针灸法’。与遁甲相比,周易不过是入门之学而已。”

  张星超和伊娜面面相觑哭笑不得,今天怎么遇到这么个和尚,本以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长者,哪知他满口迷信玄学。

  “想不到丹巴上师不仅精通佛学,对道学的研究造诣也如此之高。”张星超客套几句,不想再与这神棍多谈。

  这时伊娜手机响了。她对张星超使了个眼色,张星超立刻会意。

  “非常感谢您丹巴上师。您的指导对我们的研究工作很有意义。”张星超和伊娜起身鞠躬,辞别丹巴上师:“打扰您清修了,改日一定拜谢。”

  不知不觉已到黄昏,夕阳下的布达拉宫祥和而神秘,高越百丈,紫气笼罩,群殿金顶映粉霞,气象万千。

  “刚才是谁给你打电话?”张星超问道。

  “龙司令。”

  “什么事?”

  “他也到了拉萨。”

  “他来拉萨做什么?”

  “不知道。他在八角街等我们。”

  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而建,街道平坦,这里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康藏风情。街道两旁民居高矮不齐,远道而来的康巴汉子们在街道白墙边搭起帐篷,有的传经积德,有的易货,在这里可以买到西藏风情的手工品,色泽艳丽的江孜卡垫,精致的日喀则金花帽,晶莹剔透的仁布手镯。

  龙司令在一家斋店等候张星超。

  “首……”张星超习惯性的正要敬礼,他还没说出“首长”二字,龙司令微微摇头示意,暗示他不要暴露身份。张星超和伊娜会意,挑了两张凳子坐下。

  “小张,多时不见,近来可好啊?”龙司令摘下墨镜,浓密的剑眉之下两眼炯然有神。

  “好行,死不了。您老怎么亲自来拉萨了?”张星超一见龙司令心里就不爽,只要被这老狐狸叫过去就准没好事,这次他亲自来了,肯定有什么要命的事。

  龙司令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封装文件递给张星超,笑道:“你自己拿回去看,记住,给我看仔细了。”

  简直莫名其妙,张星超讪笑道:“您老一人出来活动,就不怕被绑走了?”

  龙司令笑而不答,起身出门。此刻,坐在邻桌的四个壮汉同时起身,紧随龙司令。

  张星超一面笑送龙司令,心里却暗骂:“靠,老狐狸果然有保镖。老狐狸装黑帮老大啊。”

  夜21点35分,西藏宾馆303房。

  张星超和伊娜取出那份文件,拆开装线。

  文件代号“甲003”,机要字号“国安部三处20040409”。这份文件应该是国安部转交给军方的机密调查档案,保密等级“甲级”。

  *************************************************

  [甲003]档案:世界血库血液的去向

  来源:截取日本防务厅密电

  “Theaverageproportionof“therelativelackofblood”throughouttheworldis91.3957%,totally100%ofthehospitalsincludingtheRedCrossareexperiencingorhaveexperiencedthelackofblood.Averagely,thevolumeofbloodstoragecanjustofferlessthan9peopleofevery100patientswhoneedbloodtransfusion……

  ……

  PartXII.World’sblooddonationrunswellintherecent25years:

  1.Numberofblooddonorsisover0.9billion,especiallyinAsianandAfricancountries.

  2.Numberofvocationaldonorsanddealerscollectandcontrol65%shareofthebloodmarket.

  3.Theblood-filteringpatientsjustrepresent0.017%ofevery100patients.

  ……

  ……

  73.Thus,thecurrentbloodvolumesshouldbeabletoofferatleastthedemandof50millionblood-filteringpatients.Infact,nomorethan0.9%ofthemaregotserved.”

  ……

  ……

  (略)

  当前全世界所有的医院、医疗机构包括红十字会都缺少大量的血库血液(比例:100%)。平均来说每一百需要输血的患者中有71.3957%无法得到足量的血库血液。全世界各国医疗机构现有库存血液只能供应100个需血患者中的大约30人。

  事实上,二十五年来世界各国的献血捐血事业运作良好(血液来源绝对充足),全世界献血者超过9亿人。前苏联和中国的义务献血制度很完善,大部分公务员、军人,警察都要献血。不少职业卖血人实际上供应的血液相当于65%的总献血量(中国以卖血为生的人很多)。总的说来,无论是亚洲还是全世界,血库血液数量应该充足,每年的义务献血及血液收购数量很大;而实际上真正需要输血的人却占了相当小的比例:伤患者中,需要输血的都是失血过多者,而重伤失血者在每五十万人中只有一人;按理说,各国医院血库存血量绰绰有余,即使虚血者的比例提高三十倍,按照献血量和购血量来说也能够满足血市需要。宏观来说,国际血量每年可满足5000万人输血400毫升,但实际上的血量只能满足他们其中0.9%的需要。

  前苏联鼎盛时期4亿人口中,18岁以上60岁以下的人无论男女都需每8年一次义务献血,军人则每两年。前苏联血库容量居世界第一,总血量达每年200亿毫升。

  苏联医院却有个最奇怪的现象:缺血。每当患者需要输血时却拿不出血,不但输血价格高昂,甚至还要经多个医院联合调用血液。前苏联重伤患者比例很少,每年血液总需求量按照需血患者比例不到400万毫升。相比每年200亿毫升的储血量,只是五千分之一。另外五千分之四千九百九十九的血液哪里去了?

  血液黑市!

  每个国家都有着前苏联那样的血液黑洞,每个国家的血液永远都不够用,无论它的存血量再多再大。

  血液黑市,大量的血液暗中被一个庞大的市场消费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