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爹地宠妻太给力 第1588章

《爹地宠妻太给力》第1588章

作者:姜笙司夜爵 字数:1150 书籍:爹地宠妻太给力

  伐郑。

  此言一出,营地陷入短暂寂静。

  风过营内,卷起木炭碎屑,扬起染红的积雪,浓重的血腥味快速弥漫。激烈的情绪在胸腔内碰撞,空气中似有爆音。某一刻化为山呼海啸之声,震撼苍茫大地。

  "伐郑!"

  氏族以佩剑击盾,甲士以矛戈顿地,声音高亢,战意汹涌。

  声浪之中,战马发出嘶鸣,接连人立而起。马奴拼命拉住缰绳,手臂勒出红痕,被带着前冲数步,险些摔倒在地。

  猎杀的虎和熊被抬到帐前。

  因事发突然众人全力搏杀,野兽身上遍布刀痕以及矛戈贯穿的伤口,皮毛破烂无法保存。尤其是虎,头颅被刀锋劈烂,脖颈只连着一层皮,被抬出时来回晃动,随时将要扯断。

  "烹煮,犒赏诸君。"

  林珩命人抬出铜鼎,当众分解虎熊,烹熟后分给众人。

  营内的庖技艺娴熟,剥皮拆骨干脆利落。大块的肉投入鼎内,不多时,鼎口就冒出热气。虎血和熊血倒入瓮中,混合入酒,众人共饮。

  肉汤在鼎中沸腾,变色的肉在水中翻滚。

  林珩接过铜匕,亲自插起一块虎肉,在盘中分割后递给两旁氏族。

  肉块表层变色,内里犹带着血水。鼎中没加任何调料,炖肉的味道实属一般。众人却大口咀嚼,仿佛品尝珍馐美味。

  能得林珩赐肉的氏族不多,勋旧五人,新氏族有三。

  智氏、陶氏、费氏、雍氏、田氏。

  鹿氏、赖氏、吕氏。

  众人默不作声,心中各有计较。

  赐虎肉彰显荣耀,无异于当众拔擢几家地位,着实令人羡慕。这八家必为公子珩看重,只要不行差踏错,日后在朝堂不容小觑。

  赖氏和吕氏最为人侧目。

  两家此前不显,在氏族中平平无奇,不想今日竟能一步登天。

  匕首递到面前,看到扎在刀尖的虎肉,赖白和吕勇心如擂鼓。两人接过虎肉,暗中对视一眼,能看出对方眼中的激动。

  />

  "世事难料,君不忘今日,就不负我当日之举。"赖白点到即止。

  誓言固重,不能全盘采信。

  恩过重则成仇。天子分封四百年,并非没有先例。两人言浅意深,匆匆几句话结束交流。

  众目之下不必多言。牢记今日承诺,言行一致远比舌灿莲花更为重要。

  鼎中持续沸腾,氏族们分过肉,轮到甲士多为肉骨和汤。饶是如此,众人也吃得心满意足。行刺之人全部就戮。

  "刺杀公子大罪,枭首戮尸,头颅悬于杆上,以儆效尤。"马桂背对篝火而立,面庞覆上一层朦胧的暗影,整个人笼罩在阴森之中。

  奴隶忠实执行命令,用钝刀砍断刺客的脖子,剥掉染血的甲胄和衣物,碎裂他们的四肢和躯干。最后用绳子绑住刺客的头颅,全部吊上木杆,任由夜风侵蚀。

  火光跳跃攀高,夜枭的叫声尖锐刺耳。

  夜空下盘旋暗影,十多只渡鸦去而复返,慑于火光和人群不敢降落,却也不肯离去,久久徘徊在营地上空。

  风中传来狼嚎声,是被血腥味吸引来的狼群。

  对危险的警惕使狼群不敢靠近,只在营地外围游荡。见找不出破绽,头狼下达命令,幽绿的光明灭数次,陆续消失在黑暗之中。

  马桂前行两步,踩上刺客的断手,嫌弃地皱了一下眉,在雪地上擦了擦鞋底。

  "扔出营外,丢远些。"

  "诺。"

  奴隶弯腰领命,两人打起火把,其余人铲起破败的尸体,连着泥土一起装上车,拖拽到营地外,倾倒至密林边缘。

  清理车板时,林中传出寒寇窣窣的声响,掺杂着怪异的叫声,令几人心惊胆寒。

  "速走!"

  他们不敢久留,丢掉擦车的雪,打着火把转身飞跑。火光在风中撕扯,风过耳畔呼呼作响。车轮压过路面,辙痕变得扭曲。

  一名奴隶在途中摔倒,爬起时,掌心溢出暗色的血,在寒风中缓慢流淌,快速凝固。

  奴隶回到营地时,缪良一行人早已下马。

  甲士停留在马旁,缪良整理过衣冠,迈步进入大帐。帐内摆放数盏铜灯,火光闪烁

  ,灯下盘绕暗影。香炉萦绕青烟,袅袅香气沁人心脾。药炉刚刚熄灭,熬煮的汤药摆在桌上,散发出浓烈的苦味。

  “参见公子。”

  "起。"

  林珩唤起缪良,试了试杯盏的温度,端起汤药饮下半口,旋即仰头一饮而尽。

  苦涩溢满口腔,继而滑入胃中。他早习惯这种味道,自始至终面不改色,好似饮下的不是苦药,仅是一盏清水。

  "大母遣你来何事?"

  “越公子煜送来书信,言楚有异动。国太夫人担忧您的安危,请您尽快回城。”缪良从背上解下信匣,双手捧着送到林珩面前。

  "公子煜?"

  林珩微感诧异,打开信匣,取出匣中锦囊。信非撰于竹简,而是写在绢布之上。

  林珩解开系绳,取出叠起的绢布,一层层展开,竟覆盖半个桌面。因编织手法巧妙,绢轻且薄,在光下近乎透明。

  持绢移近灯火,上面的字迹仿佛悬于空气之中。

  “越绢。”

  越绢乃是越国独有,每匹价值百金。

  上京好奢华,上行下效,王女和贵族女眷皆以穿着越绢为美。花纹独特的越绢时常被争抢,甚至能卖出天价。仅靠出售绢,越国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年年国库丰盈。

  价值连城的绢竟被用来递送书信,若被上京众人所知,必会捶胸顿足,怒言暴殄天物。林珩展开信件,细读上面的文字。

  看到越侯在冬猎遇刺,刺客使用楚国的铁箭,他不由得挑了一下眉。

  "冬猎,刺客。"

  放下信件,林珩习惯性地敲击指尖,望着落在帐上的暗影陷入沉思。缪良屏息凝神,恭敬立在原地。他很擅长此举,稍不留意就会忽略他的存在。

  马塘守在桌案旁,不着痕迹扫他两眼,其后收回视线,表现得若无其事。

  马桂回来复命,先经通报再掀起帐帘。

  冷风灌入帐内,林珩停止敲击,目光移向缪良,道出心中决定。

  "缪内史,你回宫禀报大母,刺客悉数就戮,我毫发未损。冬猎关系重大,不能中途而废。"

  "诺。&

  #34;

  心知林珩言出必行,缪良十分识时务,没有多嘴劝说。他正准备离开大帐,忽被林珩叫住。

  "且慢。"

  "公子有何吩咐?"

  "越骑仍在城内?"

  "尚在。"

  "公子煜好意拳拳,我理应回信。冬猎尚有四日,令他暂留,待我回城。"林珩斟酌道。

  "诺。"缪良恭身领命。

  又等候片刻,见林珩没有别的吩咐,他才行礼退出大帐,召集随行的甲士,上马出营连夜回城。帐帘落下,末端轻轻摇摆,终归于平稳。

  马塘拨亮灯火,移走杯盏。

  马桂站定在林珩身旁,低声道:“公子,仆查过刺客,没有任何他国私物。甲胄、衣履、腰带皆出晋国,无法辨明身份。"

  "身上也无标记?"林珩侧过头,灯光舔舐眼角,愈显瞳仁漆黑。

  "无烙印,无刺字。伤疤极为常见,乃刀、矛所致。"马桂认真回想,脑中忽然闪过一幕画面,口中道, "一人肩上有厚茧,余者无。"

  "厚茧?”林珩执起笔,倒转笔杆,以末端点上马塘右肩,圈出一个形状,询问马桂, “是这样?"

  “正是。"马桂心生诧异, "公子如何知晓?”"我当然知道。"

  林珩冷嗤一声,随手丢开笔。笔杆触碰桌面,翻滚两圈,撞上信匣发出一声轻响。

  "上京有力士,能扛巨盾,擅用铜矛。列阵时,队前力士持盾,后排持矛。矛以铜铸,前端架于肩,末端抵在地面,能抵挡烈马和战车冲撞。"

  林珩在上京九年,唯一一次见王军列阵,震撼烙-印-心头,迄今记忆犹新。

  倚仗这支强军,天子早年屡屡发起战争,致使国库枯竭,财政入不敷出。实在无钱打仗,他不得不罢兵,才导致日后一系列变故。

  "力士常年操练,肩头必有印痕。"

  马塘和马桂对视一眼,前者神情肃然,后者目光暗沉。

  "公子,真是上京?"

  “是与不是皆无妨。天子视诸侯为患,有机会定然痛下杀手。”林珩靠向桌边,单臂置于桌面,指尖擦过硬木纹理,嘴角微翘,笑意却不达眼底。

  刺客已死,死无对证。

  矛头必须指向郑国。

  至于上京,难为天子大费周章,总要有所回报。

  短暂思量之后,林珩命马塘再移三盏铜灯,命马桂开箱取来竹简,提笔写下奏疏,准备派人送往上京。

  "郑困晋君,行刺杀,卑劣行径,无耻之尤。""破坏冬猎有违礼法,必受天地惩罚,鬼神弃之。""晋举兵讨伐,师出有名。"

  林珩成竹在胸,奏疏内容一气呵成。

  落下最后一笔,他从头至尾浏览一遍,解下金印盖上,交给马桂封入箱内。

  "公子,天子恐会大怒。"

  "怒才好。”林珩轻笑一声,语气森然, "天子不法,就莫怪臣不知礼。规矩既破,索性彻底坍塌。征伐不出天子,自晋起!"

  冷风蹿入帐内,灯芯发出爆响,焰舌瞬间拔高。

  林珩转动金印,摩挲着印上的文字,推断上京收到奏疏的反应,黑眸中溢满冷色,凶戾异常。氏族帐内,此刻都是灯火通明。

  围绕林珩提出的伐郑一事,各家连夜聚集商讨。众人对战事全无异议,唯独在出兵时间上略有担忧。

  "晋郑矛盾已久,迟早有灭国之战。"

  晋国和郑国相邻,围绕边境土地城池屡次发生冲突。矛盾最激烈时,丰、皋两城在五年内三易其主。

  边境烽火连年,耕牧荒废,国人结成死仇。

  "郑国势强时,屡次派兵割粟。兵不战,不伤国人,大举过境夺取粮食,行径令人发指!"

  智氏帐内,智渊回忆起早年事,对郑国的不择手段耿耿于怀。

  智氏在晋阳发迹,该地曾是旧都,距离丰城不远。

  郑侯派人掠夺丰城郊田,晋阳难免受到波及。连续三年损失大量粟麦,城内一度缺粮,甚至有人饿死。

  "大父,公子珩有意提携,当早作决断。"见话题扯远,智陵连忙出声提醒。

  "将公子所言尽数道来,不落一字。"智渊收起回忆,正色道。

  "诺。"

  智陵记忆超群,开口复述林珩之言,一字不错。

  智渊和智弘听到最后,父子俩的神情皆生变化。

  "公子意在兵权。"智渊沉下目光,转动手上的玉环,思量林珩会做到哪一步,智氏是否应该退让。

  “大父,公子言为出兵。”智泽忽然出声。

  "伐郑仅是其一,或可称之手段。”智渊停下动作,目光转向两个孙子,沉声道, "此乃我族良机。”

  "三军有成规,不容轻动。官爵有限,一旦家族儿郎增多,他人定不答应。"智弘皱眉道。

  “未必是三军。"智渊眸光闪动,岁月沉淀智慧,令他想得更深,看得更远, "公子原奉旨给国人造册,尔等未曾深思?"

  此言既出,叔侄三人同时一愣。

  "父亲,你是说公子要建新军?"智弘诧异道。

  “十有八-九。”

  "如何可能?"

  "为何不能?”智渊继续转动手环,感受指尖沁凉,沉声道, "开国之初,晋唯一军。惠公时建三军,后为常例。然军无定数,楚有六军,连战连捷,首为万乘之国。晋建新军未为不可。"

  话至此,智渊不免长叹。

  遥想当日朝会,公子珩处置逆臣家资,众皆以为要归入三军。如今回忆,一切早有苗头。釜底抽薪,当真是算无遗漏。

  "智氏族中儿郎众多,有才者不知凡几。陶氏、田氏等莫不如此。三军无法晋身,若创建新军,何人不想搏上一搏。"

  智弘逐渐明悟,感叹林珩之智。一念闪过脑海,突然倒吸一口凉气。"父亲,公子珩何时定策?"

  "难言。"智渊摇了摇头, "或者不久,或者早有谋略。"

  看十步为聪,观百步

  为智。如公子珩这般,岂非多智近妖?

  "九年前,智氏退居晋阳,公子珩离国,谁能想到今日?"

  智渊取下手环握在掌心,回想林珩归国以来的种种举动,联系诸多线索,不得不承认他此前判断错误。

  所幸还有挽救的机会。

  "智陵,智泽,明日狩猎,你二人不立智氏旗,充随扈为公子掌旗。"

  智渊心智过人,行事果决。一旦拨开迷雾看清前路,当即意识到家族已站到悬崖边上,必须调转方向。

  听到智渊的决定,智弘大吃一惊

  "父亲?"

  "从我之言。"

  智渊抬手止住智弘的话,语重心长道:"固执太久,不知危在旦夕。智氏需有变,嫡支应为表率。"

  智陵和智泽对视一眼,镇定心神,同时叠手俯身。

  “遵大父之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