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 第五零一章:豁然开朗

《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第五零一章:豁然开朗

作者:叶家十二 字数:2371 书籍: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

  像翻江鏊这种人,虽说已经退出江湖,但不可能与江湖断绝往来,经常接待知交好友,把臂言欢。

  他年过半百,闯了半甲子江湖,有各式各样的朋友,退隐八载,豪气不减当年。

  曹世奇受到热烈欢迎,被安顿在东厢房贵宾室。

  掌灯时分,主人在客院的花厅置宴款待贵宾,仆人皆被遣开,只留一位小侍女伺候。

  酒是徐沛高粱烧一锅头,酒香满室。

  酒过三巡,曹世奇将入京的经过简要地说了。

  东乡那位大农庄的主人,是翻江鏊的朋友,共有四家人的亲友被移徙到京师,到底被安置在何处,数年来音讯全无,翻江鏊朋友众多,答应请人上京替他们查访亲友的下落。

  翻江鏊有朋友认识曹世奇,就这样辗转请托,由曹世奇跑一趟京师,幸不辱命守完满达成委托,取得亲友的书柬信物,功德完满。

  翻江鏊并不完全了解曹世奇的底细,反正是一见如故的朋友,不需盘根究底。江湖好汉一言不合可能打破头,话一投机便是好朋友,不需盘三代履历,谁也不计较朋友的身份地位高低。

  回到南京,曹世奇已经不是曹世奇,叫曹不文,意思是一文不名,也有粗野不文的意思。当然,这也不是他的本名,嘲世意味极浓。

  南京,指京城。应天府,指京城外的行政辖区,知府大人管不了京城的事,应天府下分两县,东北,是上元县;西南,是江宁。

  上元县江边有一座栖霞镇,栖霞山是南京东北四十余里的名胜区,佛门弟子的盛地,栖霞红叶是南京八景之一。

  栖霞镇有一间小小的不文斋,是一家小小的艺品店,当时称为四宝坊,经营小规模的琴棋书画买卖交换,出售文房四宝。主要的收入,是替栖霞寺的施主大德抄经。

  曹不文就是不文斋的小店东,由一位老秀才主持店务,有四个伙计三个徒弟,负责抄经,生意不错。

  曹不文很少在家,不务正业,不时替亲朋好友,至外地寻亲,经常远赴京都,与失散的亲友取得联系。

  翻江鏊朋友众多,与曹小东主攀上良好的交情。这次远走京都替朋友寻亲,就是翻江鏊促成的。

  “回程有些小波折,多耽搁了几天。”曹世奇不便将所发生的意外说出,以免惊世骇俗,“兄弟打算在贵地逗留三五天,如何?”

  “老弟,你这是甚么话?”翻江鏊大笑,“哈哈!你如果不文斋那边还丢得下,在我这里住三年五载,保证你乐不思蜀,老哥我求之不得,欢迎你留下。”“兄弟不是在你这里享福的,我准备把琅琊山的一些碑拓带回去。尤其是醉翁亭丰乐亭碑记真迹,已经禁拓了多年。老哥,能设法吗?”

  “哈哈!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交给我啦!保证满意。这几天我空闲得很,粮已进仓,今年粮绅不是我,一身轻松。我陪你游丰山琅琊山。你要办的事,我派人替你办妥,不必操心。”

  “那我就先谢啦!敬你。”曹世奇欣然敬酒。

  两人喝了一坛一锅头,宾主尽欢。

  在陌生的地方,有热心的朋友代辨事务,是极感欣慰的事。曹世奇不需费心,可以放心畅游琅琊名胜了。

  翻江鏊是热诚的主人,而且人也不俗,对本地的名胜十分熟悉,谈起来如数家珍。

  第一天,带了他畅游庄院附近的名胜。

  庄院后面的丰山与五里外的琅琊山,是连成一线的风景区。丰山也叫丰亭山,山上有汉高祖庙。

  山北是幽谷,四周山势合围,庄院迤北遍西,叫柏子龙坑,也叫龙潭。山西北的双燕洞,能出云雨,俗语说:丰山着帽,丰年之兆。天欲雨,云气发弥漫像巾帽。

  在读书人来说,丰山的盛名,源自大文豪欧阳修所建的丰乐亭,所传世的丰乐亭记出于他的大手笔。而书碑的又是大文豪苏轼,文与书世称一时瑜亮。

  欧阳修在琅琊山,所游的醉翁亭,所传世的醉翁亭让,更是脍炙人口,也是由苏轼题跋。亭后有一座二贤祠,祀的就是他们两人。

  由于各地前来拓石的人甚多,年深日久,碑文必定腐蚀,因此已禁止拓石。后来天启年间,在亭内加建了宝宋斋,严密保护碑石,只有那些有特权的人,才能获得特准拓墨真迹了。

  次日一早,由两名庄丁挑了食篮先走。翻江鏊是本地人,游程皆胸有成竹,预作安排,准备作琅琊山一日游,踏着朝曦就道。

  琅琊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列小山峰,俗称摩陀岭。南面地石屏门和丫头山,山虽不高,却是著名的风景区。信绅的人,可以到开化寺(琅琊寺)礼佛,四十余座殿阁,足以供一日游。

  文人逸士,则游醉翁亭,刻有百十处摩崖碑刻,集各代名家之大成。

  那时的醉翁亭,还维持原始风貌,不曾扩建成楼,宝宋斋也是后人所建。附近的几座小型八角亭也没命名,九曲流觞也仅具雏型,游客们用树叶权充流杯。

  他们先游归云洞,登南天门,在醉翁亭午膳,向居民买了两坛酿泉(亭东南的玻璃泉或六一泉)酿制的佳酿,占了小丘的小亭开怀畅饮。

  游客甚多,皆在醉翁亭流连,偶或有三两个游客,从这座小亭经过。

  翻江鏊不曾行脚京都,少不了问及京华胜迹。曹世奇三度往来京都,谈及京华见闻头头是道。

  “那地方真的不好。”谈起风土人情,曹世奇的批评颇为苛刻,“四四方方的高大城墙,围住低低矮矮的宅院,除了皇城的宫殿顶,你在城外甚么都看不见。秋风一起满城飞沙,走在大街上,你像是到了异邦外国,每一个人说一种你听不懂的语言,每个人穿的衣裤也各式各样。说难听些,那简直就是一个四十里巨大的兽槛,囚禁着各色各样的飞禽走兽,日子真难过。”

  京都城高三丈五尺五,建宫殿建了十三年。那时,完全以兵垒的形式筑城,防备蒙古人反攻。

  城内除了宫殿之外,不许百姓建造楼房。各城门的雄伟城楼还没兴建,光秃秃的巨大城墙上只有九座小形的城门楼。

  天下富裕的富户,以及各地的贫民,不断往京师强迫移徙,贫富的差距愈拉愈大。各地的方言在这里大集合,掺杂有凤阳腔的官话刚成型,推行还有待努力。

  新的朝代建立不久,你还奢望甚么?曹世奇以一个山明水秀的江南人目光看京师,难怪愈看愈生气。

  京都自唐代的范阳郡沦亡之后,便一直成为异域。然后经过辽的南京、金的中都、元的大都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地盘。

  尤其是蒙古人在这里建大都,把这一带所谓幽燕之地,以及山东、河南,所有的百姓杀掉十之九,走上百里不见人烟。

  元未群雄并起,刘逼通大宋旗下的猛将关先生,从河南打入山西,进入察哈尔逼大漠,杀入大元帝国的上都(库伦)。然后东进辽阳,打进朝鲜半岛,占领高丽皇都,最后死在那里。这期间,他的兵马纵横万里,沿途除了追杀蒙人、辽人、金人的部队之外,城堡只有极少的人烟,如入无人之境。

  可知大明皇朝往北(以及西北)移民,实在有其迫切的需要,有皇帝,有皇城,而没有人民,像话吗?

  这就是当年大明皇朝的帝都,百废待举。一个从江南花花世界,突然踏入京都的人,唯一的念头,是赶快回江南快活去也,此地留不了爷。

  “听你所说,咱们家乡被迫迁徙的,生活岂不是很苦?”翻江鏊似乎有点不相信。

  “那能不苦?”曹世奇不住摇头苦笑,“迁徙的人有两种:富人和穷人。富人坐吃山空,穷人永远从事低下的行业苦熬。”

  “那就铤而走险呀!”

  “铤而走险?兵比人多,如何走险?我在真定府,兵的人数比百姓多两三倍。咱们一些江湖朋友,三三两两往北走,到京都看风色,结果一个个败兴而返,那里不是江湖朋友发展的猎食场。”

  他想到幻剑飞仙,想到一剑三奇欧阳虹。这些人都是失望地离开京都的,途中如果没有他插手于预,这些人恐怕尸骨早寒了。

  至于西山双剑客,他们是军籍人员,生活的范围有发展的空间,可以适合京都的环境。

  想起幻剑飞仙,眼前突然出现幻剑飞仙的倩影。

  “兄弟,你怎么了?”翻江鏊发觉他的神态有异。

  “哦!没甚么。”他定下神,收回目光。

  一位明眸皓齿的美丽女郎,正微笑着沿小径接近小亭,面庞与五官轮廓,的确有七八分神似幻剑飞仙尚绿云姑娘。

  女郎的年纪与健美的身材,也与幻剑飞仙相像,穿的是绿衣绿裙。

  仔细留意察看,他知道看错了人,这位女郎不是幻剑飞仙,而是他一时产生错觉,也表示他心中,对幻剑飞仙有相当浓厚的关切和怀念。

  在后期的接触中,他对幻剑飞仙的好感与时俱增。他终于明白,他对幻剑飞仙的第一印象是错误的,幻剑飞仙不是骄傲自负的女人,反而是善体人意的可爱小姑娘。

  也可能是俏皮泼辣的杜琴出现,衬托出幻剑飞仙的善体人意优点,加强了他对幻剑飞仙的了解,产生情投意合的融洽感觉。

  翻江鏊是背向绿衣女郎的,本能地转首回顾。曹世奇的刹那间失神,老江湖知道必定事出有因。

  看到绿衣女郎,翻江鏊脸色大变。

  女郎脚下轻盈,明眸紧吸住翻江鏊的眼神。

  “你知道我是谁,是吗?”女郎站在亭栏外笑问,没流露丝毫敌意,落落大方的明媚笑容,任何人看了觉得可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