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亲王 第二百五十九章 内阁愁云

《大明亲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内阁愁云

作者:宗辰 字数:4274 书籍:大明亲王

  京城。

  整个京城已经是被刘瑾等一干太监给弄的乌烟瘴气。

  东厂,也彻底成立了起来,东厂的番子,在短短时间内,飞速增长,竟然有超越京城内锦衣卫数量的趋势。

  可以想象,照着这种速度下去,用不了多久,怕是整个大明朝内,如同锦衣卫的影子一般,东厂的番子,将会遍布各处。

  而且,锦衣卫,虽然权重,可是,却是归东厂节制的。

  毕竟,东厂的厂督是太监,是内侍,直接负责皇帝的,而锦衣卫的都指挥使,不管怎么说,也没有皇帝身边的太监们更让皇帝信任。

  太监,和文官及武官可是有大不同的。

  对于太监们来说,主子,就是他们的天,皇帝就是他们的天,一旦皇帝对他们稍有不满,立时,无论他们之前有多少的权贵,也会瞬间烟消云散。

  太监们,可以说是依附于皇帝而活的。

  这种忠心,可想而知,比之什么锦衣卫都指挥使更加可靠。

  只不过,刘瑾,也是精明的人,虽说东厂负责监督锦衣卫,可是,现如今,东厂的架子是搭建起来了。

  可是,东厂并没什么精英的人才。

  是以,对于锦衣卫,刘瑾也不夺权,保持的就是和各自干各自的就是了。

  只不过,锦衣卫刘瑾现在还不好折腾,可是,旁的衙门、官员、商户,却是被东厂的番子给折腾的乌烟瘴气。

  各种杂税,各种名目。

  只要是运货的进京城,各种名目的税收,足有十几种还要多。

  不交,不行,货都到这了,你要是不交银子,东厂的番子可是直接抢东西了。

  这和强盗,等于是没什么区别的。

  朝廷文武百官,对此尽皆痛心疾首,可却又无可奈何。

  自从上次,在金殿上百官联名上奏,要求皇帝处置以刘瑾为首的太监们以后,皇帝和百官们之间,是彻底的闹僵了。

  现如今,皇帝是都懒得和百官们装出一副君臣和睦的样子了。

  想做什么,想要如何,皇帝都是直接下旨,而且,不经内阁,全都是由他身边的太监刘瑾去做的。

  甚至,百官现如今想要见一见皇帝,都是一个难题,都要先经过刘瑾同意才行。

  这倒不是刘瑾软禁皇帝,而是皇帝根本不愿意见百官,是要刘瑾在皇帝跟前说好话才行。

  这世上,永远不缺墙头草,已经有官员朝着刘瑾这个东厂提督,司礼监太监靠近了。

  可以说,上次,百官联名上奏,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原本,皇帝行事,还总是有所顾忌,最起码,和百官之间,还有那么一丝的面子牵着。

  可是现在,皇帝是彻底什么都不管了,整个大明朝的运转,全都靠内阁的几位阁老在支撑着了。

  而以刘瑾为首的几个太监,却是一个个都得到了提拔。

  这其中,以刘瑾为首,提督东厂,掌印司礼监,其余的,御马监,等等,全都是手握大权,可以说,百官的联名上奏,却是无意间,激起了皇帝心里的逆反,竟然是成全了这些个太监。

  原本,这些个太监,做事,虽然讨好皇帝,可是,却也不敢光明正大。

  现在,却是好了,皇帝和百官闹僵了,且,这些太监也知道,百官恨他们入骨,只要有机会,是绝对容不下他们的。

  是以,无论做什么事,也都嚣张了起来,根本就是无视百官。

  甚至,对于那些品级低的官员,东厂的番子还能欺辱一二。

  “在这么下去,咱们大明朝,可就完了啊。”

  内阁当中,内阁次辅谢迁靠在椅子上,脸色呆滞,手里拿着一份奏折,是告东厂的折子,可以说,这几天收到的折子,全都是参奏东厂的。

  而且,上奏这些折子的,都是五品下的官员。

  东厂的番子也是聪明着呢,知道哪些官员敢动,哪些,不能动,亦或者,这是背后宫中的那几个太监的注意,是在报复百官当初的联名上奏。

  只不过,现在,东厂虽然重开,可是,却势力还是不足的,是以,才先拿五品下的官员不时的开刀。

  这是在打满朝文武大臣的脸啊。

  上奏的折子,到了内阁这里,其实,也就等于是到了终点,就是内阁的几位阁老,现在,没有皇帝的召见,也是别想见着皇帝本人的。

  更别提这些参奏刘瑾这个东厂提督的折子了。

  刘瑾提督东厂,又掌管司礼监批红,内阁让人送折子上去,也是要经过司礼监,然后,才会传递到皇帝手中的。

  甚至,若是严谨的论,官员们的折子,是不必经内阁,但是,却必须经司礼监的。

  也就是说,折子,经内阁之手,这道程序,是可有可无的。

  只不过,内阁的诸位大臣们,辅佐皇帝,是以,外放官员们的折子,一般都会先到内阁,然后,内阁大臣们筛选重要的,无法擅自决定的,交由司礼监,然后,呈交皇帝。

  内阁,等于是在替皇帝分忧罢了,这道程序,可以有,但是也可以省略的。

  而司礼监却是不行,所有折子,毕竟是经过司礼监然后,交到皇帝手中的,当然,面圣之时,官员亲自递交的折子,则是例外。

  而有时候,内阁还会接到皇帝命令司礼监转交给内阁的折子,就是这么个缘由了。

  “大明不幸啊。”

  短短些许日子,刘健的脸上,多了一些皱纹,这些日子,朝堂上京城内发生的这一切事情,都足以让刘健这个嫉恶如仇,秉性刚硬的内阁首辅夜不能眠了。

  可以说,自先帝弘治登基起,像是如今的这种情况,就是在没出现过的。

  无论朝廷有什么难处,可最起码,皇帝,是清名的,皇帝,是支持内阁的。

  可是现在,新君当朝,内阁和文武百官,却成了新君厌恶的对象,而霍乱朝廷的内侍太监们,却成了皇帝亲近的对象。

  这岂不是亲小人而远君子?

  “先帝在位,好不容易把一个千疮百孔的朝廷给修生养息到了如此地步,可结果……阉贼祸国。”

  刘健叹气,现在,他心里,对刘健等太监,怕是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了,甚至,羞于与其同姓。

  可刘健虽为内阁首辅,百官之师,可却也管不到宫内去。

  更何况,现如今,刘瑾等宦官已经是大全在握,东厂重开,掌印司礼监、御马监等。

  就算是刘健想要拼一把,动他们一动,也是在没机会了,除非是皇帝开口。

  “那暗中给刘瑾等人报信的,可曾查到了?”

  李东阳在一旁也是愁眉不展,不过,心里却是恨极了那给刘瑾通风报信的官员。

  当日,百官上奏,皇帝明显是早有准备。

  以当今圣上的脾气,自然是不可能关注这种事情了,定然是刘瑾等人提前得知了消息,在皇帝跟前哭诉的。

  而且,这个猜测,在之后,内阁也通过一些渠道得到了证实。

  这也就意味着,百官当中,出了内奸,出了投靠宦官的内奸,才会让原本万无一失的计策失效,才会被反扑一口,以至于形成了如今的情形。

  是以,对这个内奸,内阁的一心要把他揪出来的。

  “还没有。”

  谢迁摇了摇头,道:“这事,怕是难了,这种事情,谁都知道,一旦传出去,就是百官公敌了,且,其的名声,也彻底毁了,定然会遗臭万年。”

  “是以,这事,当初做的时候,定然是小心谨慎,绝对不可能留下什么证据的。”

  “而日后,定然会有不少官员投靠刘瑾,到时候,谁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是谁,当初传递的消息,时间长了,这事情,也就淡了。”

  说起这些,谢迁的脸色就更加阴沉了,刘瑾的崛起,注定了朝堂之上会有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员不顾刘瑾太监的身份,朝着刘瑾靠拢。

  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是以,若是想借助以后哪个官员投靠刘瑾来查今日之事,却也是不可能的了,这件事,到此,怕也就是一桩悬案了。

  “刘瑾。”

  杨廷和一手按在书案上:“真是想不到,太监乱政的祸事,竟然出现在咱们执掌内阁的时候。”

  这种情况,是谁都不愿意遇到的,尤其是内阁的大学士们,遇到现如今的这种情况,日后,史书上指不定怎么记载的,指不定,他们也要被污上一笔的。

  “或许,可以给现如今在南直隶呆着的那位去一封信。”

  李东阳皱了皱眉,脸上带着一丝的恍然,道:“那位,也是忠君之人,且,他的话,想来刘瑾不敢不听的。”

  李东阳这话,虽然没说出那人的名字,可是,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却是都知道李东阳说的尚在南直隶的那位到底是谁。

  “怕是不行。”

  杨廷和微微摇了摇头:“当今陛下尚未太子之时,我二皆在东宫,老夫曾与其也有过不少接触,虽说前几次,他肯帮咱们,可是,这次,到却未必了。”

  “他是不可能同刘瑾同流合污不假,刘瑾,也必然不敢不听他话,这也该是真的。”

  “可是,这次,他跑去南直隶,图的是什么?他身上还揣着陛下的巡查天下的圣旨,这些,为的是什么?”

  “之前,老夫还不大明白,现如今,却是全都明白了。”

  说到这里,杨廷和苦笑着叹了口气,道:“这小子,虽然年幼,可是,眼光却是极为毒辣,怕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他这是在避祸啊。”

  “他的话,刘瑾是不敢不听。”

  “可是,刘瑾在皇帝跟前,也是深受宠信的,若非是真的把一些事情做的太过分了,想来,其也不会真的怎么刘瑾的,不然,怕是会在陛下心里有些芥蒂的。”

  “且,此子看似行事狠辣,可若真是细究其所行之事,却是处处宽容。”

  “是以,此事,此时,咱们就算是给他去信,怕也是没什么作用的。”

  “到时候,他定然会用一些借口打回的。”

  “且,咱们也都敲着呢,曾毅不让刘瑾打那九百万两白银的注意,刘瑾还真就不打了,可是,他却是从别的地方生主意了。”

  “刘瑾对那小子,可是供着呢,那小子又岂会轻易就如何刘瑾了?”

  “且,刘瑾也是精明着的,只怕是南直隶那位来信一封,其立时就能换一种方法,或者收敛一时。”

  “而之后,定然会故态重生,可南直隶的那位,却是绝对不会在此时回京的,只要他不回京,单是书信,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杨廷和对曾毅很了解,同时,也把眼下的局势看的很明白,知道,就算是去信了,也是没用的。

  若不然,曾毅当初何苦讨了巡视天下的圣旨,躲的远远的?

  而且,真细说起来,刘瑾虽然霍乱朝廷,可是,对曾毅,却还真是尊敬的很,且,东厂的番子,什么地方都敢乱来,可是,曾毅的府上,或者说,曾毅府邸周围,却是安分的很。

  而而且,若是真论起来,曾毅和刘瑾的关系,绝对比和内阁的关系要好。

  “这事,不用给他写信了。”

  首辅刘健很是认同杨廷和的话,道:“那小子,既然跑那么远,明摆着,是在躲麻烦。”

  “只不过,当初,老夫还以为他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是内阁和皇帝的一个纷争罢了,过些时日,也就没事了,不必讨要什么巡视天下的圣旨。”

  “可现在看来,那小子,是早就看透了一切,怕是早就料到了会有今日。”

  刘健这话,并不是高看曾毅,而是曾毅现如今在内阁几位大学士的眼里,的确是太过精明了。

  当日,刘瑾前去户部截取银子,这些,竟然都能被曾毅掐死,那,若是推下来,曾毅早就猜到了会有今日,是以,才躲得远远的,也是极有可能的。

  毕竟,这事,看似对曾毅来说不算什么事,可是,却和皇帝牵扯在了一起,而且,刘瑾等太监,又是皇帝身边伺候着的,除非下狠心,把他们能从皇帝身边弄走,或者是处死,若不然,贸然动手,只能会是让其在皇帝跟前说些不中听的话。

  “闹吧。”

  谢迁叹了口气,把跟前的奏折合拢,苦笑道:“那曾毅有先帝钦赐的金牌,都还不管,咱们,何苦操这个心?”

  “等事情闹大了,闹的不可收拾了。”

  “到时候,老夫还就不信了,那曾毅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几个宦官霍乱朝纲。”

  刘健看着谢迁,道:“曾毅,毕竟年幼,有些事,未必会有咱们这些个老家伙想的这么多,或者,他就是不管此事,又能如何?”

  “那刘瑾可是精明着呢,对曾毅恭敬的很,据下面人说,刘瑾还隔三差五的让人送些特色玩意至南京,给曾毅问安的。”

  “若是一直这么下去,怕是曾毅,也会被蒙在鼓里的。”

  “这事,别人可以不管,可咱们这几个老家伙,却不能无动于衷。”

  先帝待咱们不薄:“如今,先帝大行,总不能让咱们几个老家伙,眼睁睁的看着大明朝的江山,毁在几个宦官的手中吧?”

  内阁大学士们的眼光,看的都是长远。

  刘瑾现在虽然还是在京城内祸害不假,可是,其却是东厂提督,而东厂,又有监督锦衣卫的权利。

  现在,刘瑾和锦衣卫相安无事,那是因为东厂刚开。

  可是,在过些时日,东厂的羽翼稍丰的时候,或者,是有了一个锲机,刘瑾是绝对会掌权锦衣卫的。

  而东厂的番子,迟早,会遍布天下的。

  到时候,可就真正的是民不聊生的时候了。

  只是眼下,就能看出刘瑾的作风了。

  锦衣卫虽然名声不好,可好在现任锦衣卫都指挥使牟斌品性不错,可是刘瑾,这个权阉却是不行的。

  到时候,整个大明朝,还不被其给折腾的千疮百孔?

  “要想办法啊。”

  刘健从首辅的位置上站了起来,满脸的忧愁,双眼中,却是不屈的神采。

  这就是一个首辅的气度,面对霍乱朝纲的事情的时候,哪怕忧愁万分,可是,却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屈服或者畏惧。

  “咱们身为内阁大学士,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坐由其发生。”

  刘健的语气从所未有的坚定。

  “其实,倒是可以尝试和锦衣卫商量。”

  李东阳在一旁,道:“锦衣卫定然不甘心被东厂所统治的。”

  “而且,牟斌平日里和咱们内阁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倒是可以趁现在,东厂还未真正的崛起,和其商量一番,暂且利用锦衣卫,给东厂造些麻烦。”

  “至于旁的,只要能拖住东厂的膨胀的速度,咱们总是能想出办法的。”

  李东阳的这个方法,也是可行的,现在没办法,不代表以后没有,只要能够拖住东厂扩张的速度,一切,都好说。

  只不过,锦衣卫的名声,着实不好,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内阁同锦衣卫合作,这消息,若是传了出去,内阁的名声,怕是要立时往下落几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