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亲王 第一百二十二章 京察启

《大明亲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京察启

作者:宗辰 字数:1804 书籍:大明亲王

  这种情况,若是在下面的州府县,朝廷可以下令责罚等,可若是在京城出现,你怎么责罚?怕是要引起民间非议的。

  “陛下,现如今咱们京城的粮仓,也并无多少的……。”

  顺天府尹姚启山仍旧在辩解,不过,他说的这些,却是实情,这次大灾,可是把京城也给陷进去了。

  粮仓里储存的粮食,早就赈济完了,根本没用米粮可以下锅了。

  “推诿,自辩罢了。”

  有官员站了出来,曾毅却是看着眼生,并不认识,毕竟,他上朝的日子也就月余罢了,而且,还站在末班,且是官职最低的,刚足够上朝的门槛,朝中的那些大臣们,都懒得搭理他的。

  不说是有些大臣知道皇帝有意培养,是以,会对他亲近些,可这也是有限的,在曾毅没有成长起来以前,那些知道皇帝意图的人,也不会对曾毅有多少的亲热。

  这,其实就是一种实力的区分了,哪怕你有在大的潜力,可是,在你没成长起来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也只是会对你有些稍有提点罢了。

  要知道,哪怕在强大的潜力,在没有成长起来以前,也是随时都有可能夭折的风险的。

  “你什么意思?你这才是污蔑……。”

  “够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弘治的呵斥声打断了顺天府尹姚启山的怒斥。

  “都退下吧。”

  弘治有些疲倦的挥了挥手,春节的气氛虽然喜庆,可却也挡不住他体质的消减,尤其是刚才的一番发怒,更是让他身体疲倦,感觉有些快要撑不住了。

  “陛下……。”

  顺天府尹姚启山还想辩解,却被弘治沉声打断,呵斥道:“退下。”

  任谁都听出了皇帝这两个字当中的不容置疑,是以,姚启山虽然不甘,可也只能是退回了列班当中。

  整个大殿一阵肃穆,能清楚的听到弘治的喘息声音。

  对此,大臣们情绪各异,皇帝的身体一日不让一日,这是他们都清楚的,可是,太子如何,诸位大臣也是清楚的。

  已经有不少正直的大臣开始担心大明朝的未来了。

  不过,也有那些钻心营洞的臣子们,却是根本不在乎大明朝的未来,只在乎能否升官发财。

  “刘先生,宣旨。”

  休息了一会,又积攒了一些力气,弘治勉强直起身子,可就算是离得远的曾毅也能看出,此时的弘治腰躯有些痀偻,分明是没有刚才的笔直了。

  “是。”

  刘健从袖筒里掏出了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双手高举,大步走出列班,站在了大殿内御阶的正下方中央。

  立时,朝臣们全部跪倒,心里更是各自猜测,看这架势,今天这圣旨上的内容,怕要是些大事。

  不过,也有那些聪明的,政治嗅觉灵敏的,猜出了几分。

  “奉天承运……古云,一家之治,在于家规,一国……在于国法……而…………定下……今,……岁……由吏部……都察院及六科廊……对在京大小官员…………。”

  弘治十七年的第一个早朝上,由皇帝亲准,内阁首辅刘健宣读圣旨,六岁一度的京察大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仍和往常一样,京察由吏部为主,都察院和六科廊监督,北京和南京,两京一同进行,却也互不干涉。

  当然,其中最为主要的,却是北京城内的京察了,至于南京城,虽然为京,可却实际上都是被排挤过去的朝廷官员们任职的,根本就没什么权利,只是一个品级罢了。

  或者说,南京,可以说是一套备用的朝廷班子。

  而京察,对朝廷和京官来说,却也是最重要的,京城,是大明朝的中心,所有的决策旨意都是由此传达天下的。

  是以,对朝廷而言,必须要掌控在京官员们的优劣。

  而对在京官员们来说,京察则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了,被最后列为一等记名的,则是有优先升任外官的权利,这是对于那些官职品级不高的闲职官员来说。

  对于手中有权的,若是能列一等记名,各项评为一等,或许京察之后,品级就要往上升一升了。

  而对于京察凭为劣,列为三等的,等京察的结果上奏以后,可以直接收拾铺盖回京了,最起码,也是要连降数级的。

  这,都已经是旧历了,只要是在京察当中得了个劣、三等评级的,哪怕是内阁首辅,都不能保住你的官职。

  这也算是官场上的一种如铁一般的规则了,任何大臣,哪怕你手中权力在重,也不能打破,若不然,就会被其他各方势力群起攻之,哪怕是内阁首辅,若是受到满朝文武的攻击,怕也是要辞朝回乡的吧。

  而这京察,却也不是真正的就铁面无私了,换句话说,京察,其实也可以说是朝堂内各个势力见平衡实力、打压对方的战场。

  一旦京察开始,一般而言,吏部尚书所属的势力,等京察结束后,肯定会被评无数优、位列一等的。

  甚至,连一个劣,位列三等都不会出现。

  而其他的各势力之间,就要看其所能造成的压力大小和各种妥协而决定的。

  这,也是唯一一种可以干涉京察评定结果的办法,但是,这必须要在京察评定结果出具之前进行,若是晚了,一旦京察的评定结果上报皇帝,就什么都晚了。

  而皇帝收到京察结果,一般情况下,只是会大概的浏览一遍,如无重大特殊情况,一般而言,是不会更改京察结果的。

  若不然,就是皇帝嫌耳根太清净了,想要招致都察院和六科廊的官员们一齐上奏炮轰的。

  是以,只要京察的评价抄录在奏折上,由于京察的特殊性,其奏折可经内阁司礼监送至皇帝手中,可却也可不经内阁司礼监,直接由负责京察的大臣送至皇帝手中。

  而皇帝,收到京察结果的奏折以后,一般,都会直接按照旧历,凡是评阶为中,位列二等的全部原职留用,位列三等,凭劣的,直接罢官,或者降级使用,位列一等,评优的,若有空缺,品级相差不大,直接补上,若无,则遇缺补缺,当然,这里的遇缺补缺是指比官员自身品级高的那种,而非是低于本身品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