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决战朝鲜之高大全 第八十二节风云再起4

《决战朝鲜之高大全》第八十二节风云再起4

作者:大头风 字数:1954 书籍:决战朝鲜之高大全

  由于前线的进展快速,于是高大全很快的就进驻了刚刚架设好的前进指挥所,在这个位于道乐山脚下的小山村里,忙碌的电话兵迅速的架设好了和前线两个团炮兵团的电话线,“叮铃铃的电话铃声还有忙碌进出的参谋人员将这个小小的院落显得十分繁忙。

  高大全仔细看着参谋不断按着前线最新战报修改的形势图,不断前进的红色箭头将英军二十九旅的的阵地不断压缩着,虽然英军二十九旅的旅部和所属的四个步兵营两个炮营3000多人已经退到了佛国山一带防守,可是沿公路包抄的三团和不断正面强攻的二团,已经从北西南三面对英军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若有所思的高大全在众人有意识的闪避中,慢慢走出了忙碌中的指挥部小院。“老高怎么了?”政治部主任杜义泉看着有些莫名的高大全,有些奇怪的对着身边的师参谋长张全海问道。“大概又是在想什么作战计划吧!老高一般只要有心事都会这样恍恍惚惚的,最近他一直这样!”看着慢慢消失在光亮中的高大全,有些感叹的张全海在说完之后,就迅速的转过身去,去研究独立一师此后的作战部署的大略。

  站在山岗上的高大全全神贯注的看着不时划破天空的炮弹,看着远处不时因为爆炸而升起的火团,在这个十分明亮的夜晚,不知又有多少战士军官将倒在这片青山绿水当中,而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啊!

  无数这样的士兵的鲜血怎么能够,仅仅换来轻飘飘的一纸停战书,而没有让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一些利益呢?山下的公路上一队汽车正在飞驰而过,大开的车灯将道路照的明晃晃的,想着车上运输的前线所需的弹药油料,将被运送到它所需的地方去,自己不也是在尽量付出着,在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了打出中国的国威和军威而努力着吗,不正是在尽量想把无数年轻的战士带回家吗?想到这些不由心中战意无限。

  封贵带领的突击营的三连四连,在渗透过英军下属的比利时营的阵地后,迅速的潜入到英军皇家诺森伯兰榴弹炮兵团的周围,在旧冬长长枯草的掩护下,一双双黝黑贼亮的眼睛露了出来。借助了一团团巨大的炮口火焰,我军的炮兵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不断的修正着自己的弹道,很快那些勤劳的澳大利亚炮兵们就为自己的辛勤汗水付出了代价。

  在炮位边上不断爆炸的密集弹雨,让这个原本充满经久不散的硝烟味的谷地,又平添了许多支离破碎的肢体和不断殉爆弹药的“火花”。在压制住英军的炮火过后,独立一师直属的坦克团自行火炮营a3火箭炮连,伴随着六十四军的一八九师,势如破竹一般,冲破英军在路上设置的重重阻碍,向着议政府的美三师师部和所属的三个营攻击前进。

  空中不时飞过“嗡嗡”的美军夜航飞机,投下的照明弹将保卫炮团的比利时营的XYZW的阵地照得雪白一片,看着挂着降落伞“吁吁”的照明弹,封贵不由将头深深的埋进了深草丛中。暴露在光亮中的英军炮兵阵地此时凄惨一片,还在燃烧的微弱火焰不断的炙烤这烧焦的人体“零部件”,焦臭的橡胶味集聚在这个低矮的谷地中,久久难以散去,相比之下的脂肪烧烤的香味和浓烈的硝烟味,在此映衬之下似乎也淡了不少。

  在接到炮兵阵地被毁的消息后,布罗迪准将呆呆的看着地图,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虽然此刻通往议政府的主干道及其周围的高地,已经被独立一师的部队占领,可是二十九旅据守的这条此要的通道也可以撤退,不过前提是后面没有追兵,要不然在这么狭小的公路上,英军二十九旅肯定难以避免全军覆没的命运。

  要是守住了,即使独立一师的三面包围也无所谓。当封贵在躲过数队的比利时巡逻队后,准备撤出这个已经没有价值的英军炮兵阵地时,轰隆隆的坦克履带声由远及近而来,而在公路两侧英军士兵也开始了修筑环形工事,一辆辆开到筑垒中的轻型坦克,一门门被拖入掩体中的76.2毫米高速反坦克炮,还有那一队队赶来的士兵和大量的机枪。

  独立一师炮兵团的一部在道乐山一线展开后,迅速的开始修筑炮兵阵地,特别是由于最新出战的a3火箭炮(国产的最早火箭炮,鼎鼎有名的107前身,48年开始研究,51年入朝参战),对于这么一个制造火焰和飞尘的大家伙,不仅要多多的准备预备炮兵阵地,打一枪换一炮,而且还有有充分的高射炮和机枪的掩护,本来还打算大显身手的火箭炮连连长,看着忙前忙后的师部炮兵指挥所的参谋,高射炮营的刘连长,不由万分感叹,没有空军支援的日子还是真难熬,连一次炮击都要做这么多准备工作,这对于万分紧急的战事来说,对于还在前线不断流血的战士们来说,宝贵的炮火支援居然在这些事情当中被拖后了。

  在二团三团的士兵进入攻击位置后,一团团“呜呜”的火焰夹杂着大量的飞尘,划破天空。160重型迫击炮也借助着吊斗向粗宽的炮膛装填着炮弹,本来十分平静的英军伏击阵地,顿时血肉横飞,成了炼狱一般的火海。于是在英军的战史中曾这样描述到当时的战况,“**军队使用了曾经在斯大林格勒让德军闻风丧胆的102毫米的喀秋莎火箭炮袭击我军,损失惨重的我军很快的就被**军队突破”

  于是后来战史研究者一直迷惑着这个问题,喀秋莎是132毫米,苏军也并没有装备和研究102毫米的火箭炮,那么这种威力巨大的102毫米火箭炮是从那里出来的呢?有说是缴获美军火箭炮在适应了中国军人体型后的改进型,有说是二战德军的秘密武器的图纸被李的手下获得了,有说是苏军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支援而做的改进,总说纷云的谜团直到越南解密了一些文档,其中就提到了越南在抗美援朝后接受了一些中国产的102毫米火箭炮,这才真相大白于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