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活死人 第七卷 九幽鬼域_第五章 天机盘

《活死人》第七卷 九幽鬼域_第五章 天机盘

作者:雁门关外 字数:2269 书籍:活死人

  且说和至身背沈徽至青松道,众人见道主背得妙龄女子回来,无不暗探其艳福不浅。在青松道内已有个萧二小姐,此番又来个沈徽姑娘,二人可是世上少见美女,一时间羡煞旁人。

  和至嘱咐蒋春荣道:“我与沈姑娘比剑将其误伤,你速去将城内良医请来。只要能三五日内让沈姑娘伤愈的,多少酬金都不在话下。”

  蒋春荣听罢便领命离去。

  和至又对沈徽说道:“沈姑娘,我还需去城东祭拜家母,你自可放心在此养伤。待我祭拜完家母,我再来探望你。”说罢,他便转身离去。

  沈徽看着其离去的背影暗想:想不到朱公子年纪轻轻便已是这青松道的道主,果然是少年英雄。

  再说萧燕然,自上次被萧外宗训斥之后,便来寻找和至。等到了和至屋内,发现和至非但没有在屋内,反而有一女子在其屋内。她心中略有疑问,便问道:“你是何人,怎会在和至大哥屋内?”

  沈徽本欲起身,但腿部无力,无奈便坐着说道:“我是沈徽,与朱公子结识不久。”

  “结识不久怎会在他屋内?”萧燕然问道。

  沈徽听得此话后不由得粉面通红,她低着头说道:“朱大哥带我到此疗伤来着。”

  她本以为萧燕然会接着问,可谁知萧燕然竟说道:“哦。那和至大哥回来的话,麻烦你告诉我一下。”

  “好……可我连姑娘你的姓名都不知道。”

  “我叫萧燕然。”燕然说罢便离去。

  沈徽看着她远去的背影说道:“看来这萧小姐和朱公子的关系非比寻常。”

  待蒋春荣回来后,沈徽便问道:“蒋大哥,方才有一位萧燕然小姐来寻找朱公子。她说若是找到朱公子务必知会她,这萧小姐是朱公子什么人?”

  蒋春荣毕竟是过来人,他听得此言后笑道:“这萧小姐目前呢,就是萧二小姐。可将来是不是朱道主什么人呢,我也不好说。”

  沈徽听后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朱和至按照石鼓寺住持所说的,果然在城东马鞍山土地庙附近寻找到其母之墓。那墓碑上刻着:亡妻朱桂氏之墓。和至见到墓碑后不禁悲从中来,想到自己父母早亡又两地安葬,不禁觉得凄惨。他叩拜着墓碑后说道:“娘,孩儿不孝。我苟活于世二十年,方知自己双亲之墓原来离我如此接近,真是枉为人子。”说罢,他便再次叩拜。

  和至看着眼前的墓碑,不禁觉得有些奇怪,他说道:“一般坟冢只会立碑,为何这座坟前会有一对石砌灯台。若是这对灯台左右两边摆放也就罢了,可它偏偏是同向而放。许是有谁人路过恶作剧罢了。”说罢,他便欲将一只灯台搬到另一边去。

  这灯台看似不大,却十分沉重,连和至这样的习武之人都觉得费力。他举起底座,往另一边走去。眼见此边有凹凸不平处,与那底座正好吻合。于是乎,他便将底座放至此处。

  不料他刚放下灯台,便听见响声,只见两灯台之间石门打开,里面藏有一金盒。和至打开金盒,只见盒子中有金制信件和书籍各一封。

  那书信上写道:世人皆道天阳功乃绝世武学,殊不知天阳功分为天阳武学及天阳心法;练成天阳武学者可得天阳功四成功力,练成天阳心法者亦可得四成功力,然二者皆习之,可得十成功力;本武学本为荆王府嫡传武学,集大成于荆端王之时,历经几世,只可嫡传;无奈国祚倾移,天命将尽,故将心法与武学分而藏之;有缘人若习得此功定不可祸害无辜,否则历代荆王定在三界之中寻之除之。

  和至往后一看,那本金书上写着的是《天阳心法》,他自言:“原来父王将心法与武学分而藏之,世人只道我会天阳功,殊不知我所练的仅是天阳武学而已。”

  于是,他便翻开此书看了起来,只见那书写道:天阳心法将就以气练武,市井凡人练此功需十年有所成,打通任督二脉者需三年有所成,练成天阳武学者三个时辰自可习成……

  和至眼见此景,不由得照书学了起来,这武学所载内容甚是新妙,此前他都未曾见过。

  再说鳌拜,自整顿了几日之后,便率领大部往南而来。他本欲直取湖北,但沿途上正好路过崇义堂属下的宣威道,他便直接率人攻打。那宣威道道主张安龄甚至不能抵挡住鳌拜三招。

  鳌拜道:“这天行逆贼的道主们也不过这般武功,卓布泰怎会被一个青松道道主所杀?”说罢,他便命人将副道主押上前来。

  他厉色问道:“青松道道主是何人你可知晓?”

  “我……我不知道……去总教参会的都是道主,我一个副教主是没有资格去的……”那人哆嗦着回答道。

  “你个废物!看来留你是没有了!”说罢,鳌拜便使出摘叶飞花,只见他直直抓住那道主的头颅抓,另一只手向那道主肩膀劈去。那道主瞬间头身分离,大堂内血洒四方。

  鳌拜部将毕胜说道:“大人,看来卓大人是误中逆贼奸计无疑了。若逆贼都是此等二三流之人,末将自可率领部下剿灭奸逆。”

  “不可轻敌,既然卓布泰已被杀,还是本官亲自前往较为妥当。”鳌拜说道。

  于是,鳌拜命人将宣威道全道上下一律杀死之后继续前行。

  再说萧外宗,至云南后拜过平西王后,说道:“王爷深明大义,如今本教无辜受牵连,幸得王爷出手相助。天行教全教上下无不对王爷感恩戴德。”

  那平西王便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昔日明将今日清臣。吴三桂说道:“当年我错为红颜冲冠一怒,失了理智,引得清兵入关,才会酿成大错。致使无数汉民同胞遭受苦难,华夏之地生灵涂炭,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懊恼不已。”

  萧外宗劝慰道:“王爷既知道悬崖勒马,那便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晩。我天行教全教十万教众愿为牛马,助王爷匡扶汉室。”

  吴三桂含泪说道:“想我大明朝太祖皇帝起身于淮右布衣,却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最终才有那万方玉帛风波会,一统山河日月明之盛况。本王现雄踞西南,手握雄兵,比起太祖皇帝自然是好多了。可现在朝廷兵盛良足,我若如今起事,恐神器难料。所以,这事还得再等等。”

  “王爷果然想得周到。”萧外宗说道,“若有王爷在此,何愁大业不成。待到那时,王爷可就是皇袍加身,开国建元了。”

  吴三桂听后骂道:“混账!你把本王当成什么人了?本王乃前朝重臣,如今有这么多的朱氏子孙尚可寻找,那皇位自然是归还朱氏!”

  见萧外宗听后不语,吴三桂又说道:“只是那福王、唐王等藩王均已被诛杀,这寻找皇族后裔之事,恐一时半会也办不成。”

  萧外宗道:“此事王爷大可放心,得道者自有天助,本教有一位少年是前朝荆王世子,此人年仅二十,初入江湖,若王爷需找前朝皇族,那此人最合适不过了。”

  吴三桂听闻后不禁大喜,说道:“若真是如此,实乃天下之幸,大明之幸。”

  此时,忽悠一人进来向二人禀报。吴三桂骂道:“混账!你没看到我与萧教主有要是在谈?”

  来人说道:“王爷,据探报,鳌拜亲率大军往湖南前来,路上已将天行教的宣威道给灭了。”

  “什么?”萧外宗叫道,“我须速速回教与韩兄弟、常兄弟商量此事。”说罢,他便匆匆拜别吴三桂。

  此时,一旁的吴应期问道:“王爷,我们不去帮助他们?”

  吴三桂冷笑道:“这群乌合之众怎能抵挡朝廷精锐?本王就是想让他们与朝廷斗起来,好让我们坐收渔翁。只不过他刚说的那个荆王世子倒是有些用处,若此人年少无知,拿着他打着匡扶明室的旗号最为合适。你去探一探情况,如若可以,把那少年招过来。”

  吴应期说道:“侄儿这就去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