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墙 第四十二章 兄弟断义

《汉墙》第四十二章 兄弟断义

作者:炮王 字数:4259 书籍:汉墙

  “你是谁?何事找我?”****义狐疑的看着眼前这个一身家丁装扮的陌生人问道。来人自己并不认识,可他却对上了只有自己内部成员才知晓的接头暗号。

  “想必阁下就是****义,在下奉我家少爷之命来传一个口信,还请马大哥让无关人等先行退下。”

  “你家少爷是谁?”****义沉声问道。

  “蔡家庄刘福。”

  “……”****义沉默了片刻,挥手让手下退出房间,这才开口说道:“好啦,不知刘兄弟让你带什么口信与我?”

  “那在下就说了。”来人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马大哥,多日不见,小弟甚是想念,有意请马大哥明日正午来蔡家庄一叙,还望马大哥莫要推辞。”

  “……你是如何知道怎么找到我的?”****义盯着来人问道。

  “马大哥明日到了庄上自会有人为马大哥解惑,请恕在下不能回答。”

  “……好吧,回复你家少爷,明日正午****义必到。”

  让人送走了来送口信的家丁,****义陷入了沉思,刘福的邀请让****义感到了一丝不安。对于蔡家庄,****义一向心存好感,并且有意等将来大事已定后把天下的农庄都经营的像蔡家庄那样。可现在刘福忽然对自己发出邀请,最让****义感到不安的,就是刘福是如何知晓自己太平道内部的接头方式。

  莫非刘福也加入了太平道?如果真是这样,****义会感到很开心,可如果不是……心中有事,****义失眠了,一整个晚上,****义想了无数种可能,却唯独没有想到刘福会借机暗算自己这种可能。

  就如先前****义答复送信人那样,在次日临近正午之时,****义单人独骑的来到了蔡家庄,看着蔡家庄里那些如同往常一样过活的人们,****义的心里稍稍平静了一些。

  刘福亲自将****义迎进了自己的小院,一桌酒席刚刚上完,刘福将闲杂人等都赶了出去,就留下典家兄弟作陪。看着站在典循旁边的典韦,****义不无羡慕的对刘福说道:“贤弟,这趟远游看来收获不小啊。”

  “是啊,的确收获不小。马大哥,说来也是缘分,这是典循的兄弟典韦,我们一行人在经过一座山林的时候碰巧遇上,这不就一起带回来了嘛。马大哥,快来尝尝,这是庄子里新酿的老酒,味道很不错。”刘福边说边替****义满上了一碗酒,笑着说道。

  ****义不疑有他,端起酒碗尝了一口,两眼顿时一亮,点头赞道:“果然是好酒。”

  “马大哥喜欢就好。”刘福笑嘻嘻的说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义放下酒碗,看着坐在他对面的刘福说道:“贤弟,愚兄心中有一事不解,还望贤弟能替愚兄解惑。”

  “马大哥请说。”

  “……贤弟是从何处知晓如何找到愚兄的?”

  刘福知道这是到了说正事的时候,同样放下酒碗看着****义反问道:“……马大哥,你知道唐周这个人吗?”

  “唐周!”****义心里一惊,故作镇定的答道:“这人倒是有所耳闻,听人说是个落魄的读书人,品行似乎不佳。”

  “……马大哥是否想要见见此人?”刘福又问道。

  “……你知道了多少?”****义沉默了片刻,看着刘福问道。

  “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小弟都知道了不少,不知道马大哥觉得小弟应该知道什么,不该知道什么?”

  “贤弟,你准备告发我?”

  “如果要告发,马大哥现在就不该是坐在这里喝酒了。”

  刘福的话让****义心里一松,不过紧跟着刘福的话又叫****义的心提了起来,“小弟虽然不会告发马大哥,但也绝不会任凭马大哥胡来。”

  “胡来?”

  “马大哥,太平道不可能成功的,张角三兄弟只会令天下大乱,让百姓更加困苦,你……”刘福一脸诚恳的劝说道。

  只是不等刘福把话说完,****义就挥手打断刘福的话道:“贤弟,借用你以前所说的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与谋。如果你想要劝愚兄反水,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倒是愚兄想要劝贤弟一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贤弟短短几年就置办下如此家业,虽有你的老师替你遮蔽风雨,但这并非长远之计,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权贵,迟早会对你下手……”

  “……马大哥,看来我们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了。”

  “贤弟,愚兄对你说的那些是肺腑之言,你年纪尚幼,不识人心险恶……”

  “如果我爹是皇帝呢?”

  “啊?”

  “我说,如果我爹是皇帝呢?马大哥觉得这世上会有哪个权贵敢找我的麻烦?”

  “你,你爹是……皇帝?”****义不敢相信的看着刘福问道。一旁作陪的典家兄弟也是惊愕的看着刘福。

  刘福轻叹一声,直视****义,一字一句的说道:“马大哥,你没听错,我刚才说我爹是当今皇帝,而我是皇长子,姓刘名辨,小名史候。因为出生时身体虚弱,所以被寄养在乘风观内。只是在乘风观中也并不安全,在连续遇险之后才使了个李代桃僵之计,更名刘福在蔡家庄长大。马大哥,如今朝廷虽然虚弱,但却也不是张角之流就可以推翻的。你们的起事不仅不可能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反而会让无数人流离失所……”

  “没想到,你竟然是皇帝的儿子……”

  “……马大哥是否后悔当初在乘风观救了小弟?”

  “后悔?是啊,是后悔,真是后悔……”

  听到****义的话,一旁作陪的典家兄弟不由暗暗提防,以便应对****义随时可能出现的突然发难。而****义却像是根本没有注意到典家兄弟的小动作,自言自语的好一会,忽然看着刘福问道:“不知你打算如何处置我?”

  “……我原本想要今日劝说你放弃,可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刘福苦笑一声道。对于刘福的话,****义也是摇头苦笑,不知该说些什么。

  “马大哥,这是我最后一次喊你马大哥。你走吧,离开洛阳,不要再回来。”

  “离开?”

  “你对我有救命之恩,当年若非你舍命相救,也就没了今日的刘福。刘福不想做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不过今日放走你,也算是还了你当年的那份人情,日后再有相见之时,便是你我兄弟各为其主之时。”

  “你……”

  “不要心存侥幸,唐周已经反水,对于你们太平道在洛阳的布置,在朝中收买了哪些人,我都已知道的一清二楚。在洛阳,你们是没有胜算的。”刘福打断****义的话道。

  听到刘福这话,****义不由后背发凉,头皮发麻,惊骇莫名的盯着刘福,犹自不信的问道:“唐周真的都说了?”

  “那就是一个小人,为了求活,又有什么不能出卖的。****义,你们以为收买了十常侍里的封谞就可以堵塞皇帝的视听,为你们的起事争取时间?你们太小瞧人了。”

  刘福的话就如同一柄重锤,彻底将****义还心存侥幸的心思给砸没了。沉默了半晌,****义低声对刘福请求道:“可以把唐周那个小人交给我一并带走吗?”

  “不可能,我需要一个足够份量的人证。”刘福断然拒绝道。

  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个是准备造反的,一个是要被造反的,两个人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共同语言。当一切都摆上台面的时候,****义清楚的知道,自己跟刘福之间的朋友关系算是到头了。

  刘福亲自将****义送出了门,看着****义翻身上马,在****义准备催马离开的时候,刘福轻声说道:“但愿我们没有再相见的一天。”

  ****义身子一僵,随即一语未发的催马而去。

  目送****义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刘福知道不管是自己还是****义,都没有时间去感慨一份珍贵的友谊就此结束,需要他们去做的事情很多,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

  刘福让典韦去把在家照顾老母的太史慈找来,自己则带着典循回到了小院,等待典韦带着太史慈赶过来。既然已经叫典家兄弟知晓了自己的身份,那作为另一个被自己看重的太史慈,那就没必要隐瞒。

  等到典韦带着太史慈匆匆赶来,太史慈进门就问刘福道:“公子有何吩咐?”

  “大家都坐吧。子义,叫你来是有事要安排你去做,不过在说这件事之前,我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告诉你。这件事典大典二都已经知道,我觉得不应该瞒着你,所以也应该叫你知晓。”

  “公子请说。”太史慈笑着说道。

  ……

  听完刘福的自我介绍,太史慈也是吃惊不已,万没想到眼前的刘福竟然会是当今皇帝的儿子,那自己投靠其门下,真是应了那句话,前途无量。是个人都有建功立业的想法,尤其是像太史慈这种十八九的年轻人,那种想法更是强烈。

  “子义,我视你为心腹,所以庄子里的事情我也不瞒你。相信你也猜到,太平道的祸事已经不远,这事虽然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但对你跟典大典二来说却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我也不瞒你,庄子里的力量是有的,而我也想要在将来平定太平道的时候出一把力。可你也看到了,就凭我如今这副身板,上战场杀敌是开玩笑,能够依仗的就是你们了。”

  “公子只需坐阵后方,冲锋陷阵之事只需交由子义跟典家兄弟即可。”太史慈沉声答道。

  刘福微微一笑,点头笑道:“好,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蔡家庄经过刘福这几年的经营,潜在实力着实积蓄了不少。不过刘福也不打算全部暴露,凡事总要留有余地,以便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刘福打算在庄子里挑选出一千人作为乡勇响应朝廷不久以后的诏令。

  这一千人,其中骑兵二百,剩下的八百人皆为步卒。刘福有意将二百骑兵交由太史慈率领,而八百步卒则交给典韦率领。至于典循则带着五十人充当刘福的亲卫,保护刘福的安全。

  “公子,你也要去?”太史慈有些犹豫的问道。

  “当然要去,我要是不去,你们被人欺负了谁来替你们出头?”

  “可是战场凶险,万一……”典循出声劝道。

  “那也只能怪我自己命不好。此事你们不用再劝,我意已决。与其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你们倒不如想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手下人拧成一股绳。”刘福打断典循的话道。

  “子义,典二,我不妨跟你们明说,交到你们手上的兵卒那个顶个都是好汉,你们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他们的认同,到时候我可是要换将的。”

  听到刘福这么说,典韦跟太史慈的心里顿时警觉了起来。等刘福离开以后,典韦小声问典循道:“大哥,不知道那些人比起公子的亲卫如何?”

  “亲卫都是从那些人里挑选出来的,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挑选一次。公子的选人原则就是强者上,弱者下。二弟,子义,你们也不用太担心,庄子里的护院讲究强者为尊,只要你够强,他们就会服你。你俩上任以后只要能用拳头让他们服气就行了。”

  “……多谢大哥提醒。”

  等到太史慈跟典韦见到了刘福准备交给他们率领的兵卒,不由暗暗咋舌,就算不亲手试试,只要看看那些人彪悍的气质,就知道这些人都不是善茬。而在看到刘福为那些人准备的装备以后,太史慈跟典韦又在为刘福的大手笔惊叹不已。

  八百步卒一水的铁甲,如果不是刚刚知道了刘福的真实身份,太史慈跟典韦都会觉得刘福才是想要造反的人。至于骑兵,身穿皮甲,强弓硬弩,人手一把铁戟,尤其是那些战马,高大健壮,一看就是好马。除了人数少了一点外,几乎就挑不出毛病来。

  “公子,这些人就是我们要带的兵?”太史慈有些激动的低声询问刘福道。

  “没错,就是这些人,不过能不能让他们服气,还要看你们自己的本事。”刘福微笑着答道。

  没有打扰跃跃欲试的太史慈跟典韦,刘福留下典循帮忙,自己则赶往蔡邕跟卢植的住处。关于唐周的处置,刘福还需要再跟两位老师商量一下,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这个小人。

  直接将人交给皇帝,一旦有人从中作梗,说唐周这人是自己安排的,恐怕事情反而容易会有反复。更何况唐周这个人不可信,万一在见到皇帝以后突然反水,这也不是不可能。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尤其是引起朝中那些已经被太平道收买的人的注意,刘福跟蔡邕、卢植最终决定,先把皇帝请来蔡家庄,然后再说明实情比较稳妥。为了增加说服力,刘福更是连夜进洛阳找舅舅何进帮忙。

  刘福相信自己的舅舅不可能参与太平道的谋反,是个可信之人。所以在见到何进以后除了没说自己私放了****义外,其他的事情都告诉了何进。而何进一开始也是不信的,但在见到了那份名单,尤其是在知道蔡邕和卢植也知道这件事以后,这才不得不相信。

  按照何进一开始的想法,自己只要派人去抓了张角三兄弟那就万事大吉,可以阻止太平道的起事,而刘福却不这么认为。

  “舅舅,如今太平道起事已经迫在眉睫,又怎么可能是抓了张角三兄弟就可以平息的。早在一年多前,蔡师就已经将此事告诉了皇帝,可惜皇帝不仅不信,反而因此对蔡师不满。如今太平道又准备了一年多,如果不是外甥在随蔡师返回洛阳的途中遇到了被太平道追杀的金旋,这件事我们至今还会被蒙在鼓里。更何况按照那个唐周的交代,太平道在我大汉分布极广,一旦起事就会是一场遍布天下的大祸,又怎么可能会因为贼首的被擒而中止。”

  “……你说的也有道理,辨儿,那你打算如何说服皇帝?”何进想了想,有些好奇的问道。

  “宫中也有太平道收买的耳目,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外甥想要把皇帝跟皇后请到我的庄子上,然后再对他们说出实情。”

  “宫里也有?”何进闻言一惊,急忙问道:“是谁?”

  “封谞。”

  “……是他?没想到啊没想到,那我这里有没有?”何进感慨到一半,忽然紧张的问道。

  刘福有些哭笑不得,可何进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只好搪塞道:“舅舅,那份名单在蔡师的手里,我也就只是知道在宫里有一个封谞。至于有没有其他人,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听蔡师说,朝中被收买的官员,不少。”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这就进宫,明日就去蔡家庄,你回去好生准备。”

  “如此就有劳舅舅费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