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世强国梦 第三十六章 历史的荒诞

《乱世强国梦》第三十六章 历史的荒诞

作者:人生逆旅不言败 字数:1746 书籍:乱世强国梦

  1903年5月,邹容的《革命军》由章炳麟作序,华美印书局出资,以伪书局之名出版,立即轰动全国,被视为中国的“人权宣言”。此后陆续翻印二十余版,各地为之纸贵,销售量达一百一十多万册,为当时第一大畅销书。许多青年争相传抄,偏远地区竟卖到十两银子一本。

  同时,章太炎的名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与《革命军》也一起出版,文中点名直斥被康有为称为圣君的光绪皇帝为“载?小丑,不辨菽麦。”。并针对康有为所谓中国国情特殊,“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不能革命的谬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他义正辞严地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此时,与邹容、章太炎一起扬名的还有章士钊作主笔的《苏报》,年少气盛的章士钊以初生牛犊的猛劲,不仅重磅推出《革命军》,还随后发表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两天后,更是刊出《杀人主义》一文,狂歌“杀尽胡儿才罢手”、“借君颈血,购我文明,不斩楼兰死不休,壮哉杀人”之类惊世骇俗的词句。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苏报》的发行量迅速飙升,仅发行点就增加了几十处,令上海滩老牌大报《申报》都黯然失色。

  花厅是一座一通五间的建筑,后壁是一堵粉刷的泥墙,左右两个出口通往后院,前壁是木制格子窗。后壁上悬挂着一幅中堂,中堂两边的条幅是“洞明世故皆经纶”,“练达人情即学问”。红木靠山几两端的瓷筒里,放着拂尘和几束图卷。靠山几正中的雕漆盘子里摆着一座玲珑剔透的假山,左右衬着两盆兰草。八仙桌上,摆着一套紫砂茶具。所有这些摆设衬托得这座花厅分外雅致古朴。

  “陈先生,我真的不是图《苏报》能赚多少钱,只是想分担马上就要袭来的风险。”肖志华恳切地再次重申自己的初衷。

  陈范坐在椅上,捧起一杯浓酽的红茶,轻轻呷着,抬起头,眼光落在阶前,几只麻雀又飞回院子来觅食,它们昂头看着陈范,傲慢而轻蔑。

  “乔森博士,《苏报》声名未起时,你便前来说过此事,当时,范确有误会之处。如今,《苏报》正是如日中天的鼎盛之时,却也正在风口浪尖之上,你只要馆主这个虚名,爱护之心,范又如何不知晓?”陈范放下茶杯,和声细语地说道:“然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面前,个人家产和生命,又有何不可舍弃?《苏报》是吾所办,自当由吾负责,大丈夫没有担当,又如何立于世上。乔森博士的一番好意,范心领了。”

  “可是――”肖志华还欲说服,却见陈范已经起身,只好轻叹了一声,告辞而去。

  难道我的想法与大家有如此深的代沟?肖志华走出陈家,还在苦思冥想,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视死如归,锋芒毕露,不象自己,总是给自己留下退身之路。

  “乔森博士。”身后传来一声女人的招唤。

  肖志华转头一看,原来是陈范的女儿陈撷芬,此女也不是个简单人物,十六岁时就在其父支持下,主编上海最早的妇女刊物《女报》,提倡妇女解放,后改名为《女学报》,该报随《苏报》附送,有“女苏报”、“小苏报”之称。

  “原来是楚南女子,可是陈先生改变了主意。”肖志华带着希翼的语气叫着陈撷芬的笔名。

  “不是。”陈撷芬摇头笑道:“乔森博士,看你奔波辛苦,怕你再来个三顾茅庐,所以我想告诉你一件机密大事,这样你也就死心了。而且,我相信你是个忧国忧民的好人,否则断不会写出那样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歌曲。”

  “我当然是好人,可惜好心却总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肖志华苦笑道。

  陈撷芬对肖志华很有好感,也认为他是个可以相信的怀有革命思想的仁人志士,所以对肖志华的抱怨只是报以一笑,便低声将机密大事告诉了肖志华。

  肖志华越听眼睛瞪得越大,等到听完,他的眼珠子都快掉在地上了,太不可思议了,中国革命史上这样一件庄严的事件,竟以这种近似闹剧式的形式上演,实在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陈范作为报馆的主人,原先并不是激进分子,也不赞成将《苏报》办得那么激烈,但他后来态度发生了转变。转变的契机,就在于孙中山的影响,因为他相信孙中山已经到了《苏报》并指导革命。

  说起来有些让人不敢相信,陈范办报的态度由谨慎小心到壮怀激烈,完全是因为受了一自称是“孙中山”的流氓钱宝仁的革命鼓动。这个钱宝仁,算得上当时上海滩一位有趣人物。他是镇江人,为一流氓,冒充革命党。那时张园时常有集会演说,他也常登台慷慨激昂一番,但水平不高,有些语无伦次。就是在张园,钱宝仁与陈范相识,并诡秘地自称是孙中山,秘密返国“策动革命”,陈范对对此“深信不疑”。钱宝仁曾手示一小瓶,神秘兮兮地对陈范说是绿气(即氯气),“足可抵御捕役”,他还对陈范说某处有金佛,可往取之,一生吃穿受用不尽。对于这些,陈范也都相信了。于是一切革命策略,陈范惟钱宝仁之马首是瞻。并为钱宝仁在苏报馆谋了个办事员的位置。

  历史往往荒诞到让人哭笑不得。因为同情革命,陈范居然相信大名鼎鼎的孙中山不耻下问,“大隐隐于市”,到他的报社来当办事员。而且,革命元首如此垂青,为国家利益、为民族大义,个人财产又何足道哉!常州文人至高追求的精神,此刻在陈范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陈范决定毁小家以纾国难。既然陈范已经豁出去了,苏报聘任的主笔章士钊哪还有什么顾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