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每天都在征服情敌 52 51.50.10.3

《每天都在征服情敌》52 51.50.10.3

作者:酥脆饼干 字数:5083 书籍:每天都在征服情敌

  谢斯哲今天临时遇到的事情——说来还是蹊跷,远在国外的一个叔叔,原本约好下个月来造访,昨天却忽然提前预约,来拜会谢家人。

  因为是世交,也不容怠慢,他处理完这边的事情,顾不得休息,又赶往会场。

  计划从打乱的一刻起,他便心如明镜。

  于是,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女孩,接到了他在路上的电话。陆蔓琪语调轻快:“堂叔的拜访确实是临时决定的,我只是提议。”

  谢斯哲笑了:“决赛的情况,你了解吗?”

  “你没有让我帮忙,所以评选的事情,我没有插手,都是组委会自己拿主意。陆家只是股东,并非领导。”她淡淡道。

  我只是想看看,离了你,她们又能做到哪一步罢了。

  谢斯哲与她相识二十年,很了解对方。陆蔓琪说没有插手,那就确实没有管这件事。组委会水深,陆蔓琪又不干涉,她们几个人,在决赛上会遭遇多少困难,可想而知。

  他很少有这样挂念一件事的时候。好在到了会场,这边评选还未结束,正在关键时刻。

  --

  看到谢斯哲赶到时,赵婷心里着实松了口气。

  这群人里只有她看的最清楚,有的人不需要说什么,出现在这里,本身就可以让一些人收敛。

  果然台下那些评委,先前还吵得沸沸扬扬面红耳赤,有的坚持要以【专家评审成绩】作为获奖依据,有的则说重新pk一轮,但当谢斯哲来了以后,有几个认出他的评委噤声了,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tf,也就是说,先前他们压了谢斯哲团队的分?钟老首长知道这个比赛吗?他会不会其实也有关注?

  我屮艸芔茻!

  而且这分压的还不是一般的低,三个纪录片里,《日出的琴声》评委给的是最低分!可是与此相反的是,在100名来自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观众团里,给出的评分却是最高的。

  到底是哪边有猫腻?

  到底是哪边更客观?

  尤其是谢斯哲还【特意】跟一个认出他的评委颔首致意,那潜台词不要更明显了,我和她们是一伙的,您不看僧面看佛面。

  .

  作为承办方的a台,听到有评委私下询问,也有点慌了,因为初选作品报送的时候,只报几个核心主创的名单,真正有后台的都会提前打好招呼,《日出的琴声》则十分低调,他们自然以为是小透明,拿来垫一下咯。

  尼玛啊,有你们这么釜底抽薪的吗,都要决赛完了,来个重磅人物,你一张王牌捏手里不肯打出来,牌都快走完了再亮给我们看,牌输了怪哦咯?

  ……还真怪我_(:3ゝ∠)_。

  内-幕公然做到人家面前,实在太难看,于是组委会赶紧一番讨论,拿了个方案出来。这次是真公平起见——评委专家们和专业观众们全部一人一票,搞不记名投票式推选,谁票数高谁得奖。要比,大家就堂堂正正的比,最简单的道理。

  最原始的民主,这样的处理结果却引发了《旗袍》组主创人员的不满,这一年他们呕心沥血,获奖胜利在望,临到关键环节,组委会竟然再搞个投票出来?《日出的琴声》本来就是专业观众呼声高,人家占了100人的优势呢,我们这边不到20个评委,其中还有三分之一不站队,怎么跟对面比?

  相反是赵婷这边,听到这个评奖方式反而松了口气。

  之前内定了名额的文化机构提出抗议:“对于这个投票方式,我们不愿接受。比赛本来就是以专家意见为重,为什么还要加赛?”

  团队也在后台闹起来了,另外两个组旁观看好戏。

  他们的顾虑确实是没错的,排除了评委意见所占的50%的比重,他们的优势几乎殆尽,可是组委会也没办法,就算谢斯哲一声招呼也不打,只是这样默默看着他们,鸭梨也山大好不好,自己给人家压分,人家心里门儿清呢,能这样嚣张吗?何况广告部还在争取谢家和钟家的一些大项目呢。

  如果不按这样公正的方式处理,组委会有信心第二天就会上媒体被吊打。一个奖项,最关键的是它的公信力,纪录片大赛已经办了十多年了,他们不可能为了一个走后门的机构,就毁掉这个奖。

  于是无论那个团队同意与否,一个小时后,投票结果还是出来了。

  118个投票,76票给了《日出的琴声》,42票给了《旗袍》。

  主持人带着微笑宣布道:“新一届的纪录片全国大奖,最佳纪录片奖出炉了——

  恭喜《日出的琴声》团队,祝贺你们!这一刻,你们的付出和心血,得到了广大专家和观众们的肯定!”

  .

  欢呼声和掌声响起,舞台上是恍惚的灯光。

  从小到大,不是第一次获奖,然而这一次内心却是最澎湃的。许盈沫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她们有的望过来,有的在微笑,欣慰却是发自内心。视线又与谢斯哲对上——

  对方微微一笑,仿佛在为迟到而歉意,又仿佛在说,你们做的很好。

  许盈沫回以一笑,这一刻,忽然有些心灵相通的畅意。

  纪录片大奖赛不说每年都有猫腻,但河边走湿了鞋的也不少见。有哪个像《旗袍》团队这样命运坎坷跌宕的?钱花了,心血付出了,最后只落得了个第二名,不仅主创团队,他们后台也都懵了——这样的绝地逆转没有天理啊!

  被抢走了原本的第一名,他们脸色也特别不好看。然而在一百多双眼睛的注视下,他们不得不保持着风度,上前对许盈沫她们表示祝贺。

  “恭喜你们啊,说起来你们一群女孩儿,能做到这一步真是了不起。”

  容妩为人十分记仇,先前台上那几句交锋,她还耿耿于怀,闻言也不买账,笑了一下:“我们也是运气好,刷了个脸卡罢了。这行里你们是前辈,应该向你们多多学习。”

  这句话说的别提有多堵心,一语四关,偏偏听起来还像是自我调侃。对方也没有办法,默默记住了容妩这只斗鸡……斗鸡不好惹!

  .

  台下也纷纷交头接耳,宋老爷子舒展开眉头,坐着呵呵笑了一会儿,他忽然来了兴致,给孙子发了个短信:“获奖了。我赌赢了~\(≧▽≦)/~”

  孙子:“……虽然赌输了,我还是很为您高兴:)”

  爷爷:“孩儿,爷爷觉得许盈沫那孩子不错(**)~”

  孙子:“……收起颜表情和拉郎配,咱们还能做好爷俩儿。”

  .

  评出了获奖作品后,受组委会之托请来的颁奖嘉宾,也要上台给获奖团队们颁奖了。主持人把老嘉宾请上台,捧着奖杯和证书,走到一众人面前。

  主持人比较有眼色,探问了一眼谢斯哲。这种颁奖及发言,都是团队里最核心的人出面的,她猜测这个男生分量挺重,否则组委会也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

  谢斯哲对她一笑:“最辛苦的,应该是她们。”

  他指向许盈沫和赵婷,主持人走了过去,却听到两个女孩的对话。

  然后她呆了。

  赵婷:“它的立意和主题,是你挖掘出来的,你给了最重要的创意和灵魂,应该是你去领奖。”

  许盈沫:“但是,细节和亮点,是你想到的,你给它填充了筋肉、骨血,使之美好,使之动人。如果没有你,它不可能做的这么好,打动这么多观众评委。你才是最重要的。”

  赵婷有些说不上的感动,是的,她们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对方,这个纪录片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连主持人一旁听着,都有些感动,还有点囧,这两个女孩子,竞相谦让,都认为对方比自己做的更好,委实令人称道,然而——

  老嘉宾70多岁了,捧着奖杯手很酸啊!

  于是,举办了十多年的纪录片大奖赛上,出现了罕见的一幕——

  许盈沫一笑,她拉过何润萱和水兵。

  赵婷也笑了,她举起了容妩的手。

  五个女孩露出会心的笑,一起把奖杯托了起来!

  .

  一个记者眼疾手快地把这一幕拍下,在他眼里,这一幕举动,比获奖的时刻,还要冲击人心。

  朴水正&谢斯哲:直接被妹子们无视了的感觉真是……悲痛不语。

  【1号情敌好感度:617当前好感度等级:5、莫逆之交】

  【2号情敌好感度:593当前好感度等级:5、莫逆之交】

  【3号情敌好感度:142当前好感度等级:2、相见恨晚】

  【4号情敌好感度:116当前好感度等级:2、相见恨晚】

  在托起奖杯的一刹那,伴随着礼堂的音乐,系统好感度也叮叮咚咚的响起来,拍照声、庆祝声夹杂在一起,恍然有种繁华人间的迷醉。

  看到面板上将近1500点的总额,许盈沫忽然有些想知道——“系统,你能够测到她们对彼此的好感度吗?”

  【能的能的,就是有点慢。】可能是因为氛围的喜悦,系统的声音也十分欢快:【我这里有备份,她们原先好感度互相为负,如今根据扫描——】

  【赵婷对水兵的好感度69,对何润萱的好感度58,对容妩的好感度53……】

  【容妩对水兵的好感度63,对何润萱的好感度57,对赵婷的好感度54……】

  【……】

  系统一个个地报数。

  奇怪的是,听到这些好感,许盈沫忽然发自内心笑了出来:“系统,为什么看她们互相欣赏,比我自己得到好感度还要开心呢?”

  不,不仅仅是开心,而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

  看到曾经互相敌视的女孩们,愿意宽容彼此,结交彼此,各自发挥才华,一起努力,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满足。

  【因为~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系统干脆唱了起来。【宿主的后宫必将所向披靡,星辰大海!】

  .

  这样的大奖,自然少不了官方媒体的报道。然而第二天,出现在最权威媒体上的报道,标题却不是谁谁谁拿奖,而是这样的——

  《名利场上的淡泊与礼让》。

  配图是五个女孩(水兵:算你长眼)一起捧过奖杯。

  “她们都认为同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不肯单独享受这份荣誉。这种团队精神,比她们披荆斩棘获得的奖项,更令人动容。

  笔者认为,作者的精神决定了作品的灵魂,这一幕获奖,让人更加肯定——她们的作品,实至名归。这种谦让的美德,也是传统的一部分。”

  .

  门户网站上,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被点赞顶的最高的一条是:【好久没有看到过这么团结的一缕清风了。】

  【这种友情,真令人羡慕啊。果然青春年少的友谊,才是最真心的。】

  【希望她们能一直这样走下去。】

  --

  在全国纪录片大赛获奖的作品,价值自然非同一般。宋老爷子来问许盈沫她们的意见,想要推送给央-视时,许盈沫爽快地点头:“您对我们大家有知遇之恩,况且我们拍出来,就是为了给更多人看的。”

  因为是艺术研究院的选送作品,研究院属于□□直属单位,因此,这部纪录片首先送到了□□。

  对于□□来说,重量级奖项里,出现这样一个极有亮点的文化类纪录片,他们也是非常乐见其成的。一位艺术司官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工作多年,和宋老爷子也是多年相识,坦率道:

  “这个纪录片,我们可以作为部里选送的作品,在国家对海外交流时,派上用场。也可以推荐到国外进行播放。今年我们国家在外面建立了几个孔子学院,并且也开始了好几个c国文化交流年,咱们部里是大头。这个纪录片出现的正是时候!”

  .

  由此,当元旦新年的钟声,敲响全球各国,央视的文化频道上,中午的专题时间,播放了一个纪录片——

  《日出的琴声》。

  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人,通过电视,注意到了民间老艺人这样的群体,不少人第一次认识了古琴,甚至透过镜头,感受到了那些人的信仰。

  有人在网上上传了这部纪录片,一向挑剔的网友,对它的评价还算一致,弹幕反映也不错。

  【谭爷爷说我死了就把琴留给他的地方,戳泪点了。】

  【看哭了】

  【同,心里酸酸的,以后再也不会不理那些老艺人了】

  【是啊,每个坚持信仰的人都很不容易】

  【郭嘉的社保体系应该完善】

  【前方高能!!!!!!!友情提示速度退散】

  【妹子们捂好你们的眼】

  【卧槽!杀马特现身!我瞎了】

  【杀马特就算了还是个直男癌啊,这乡村青年没救了】

  【想想杀马特抱着古琴的画面,也是醉了】

  【导演真会抓细节,这个地方看了真心感触,杀马特够我回味一天233333】

  【我决定明天就去找找我们这里的培训机构,我要学古琴,不能看着咱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断代,从我做起!】

  【泼盆冷水给你,现在古琴专业只有部分音乐学院开设,非常少。】

  【我们这边学二胡的都没几个,古筝琵琶多点吧,绝大部分是钢琴小提琴】

  【坐标d省,这边也是】

  【我们国家的文化保护就不能给力点吗,真是看得急死人啊,又急又气】

  【ls的有这个功夫生气,你还不如身体力行做点事】

  【1身体力行保护文化,不要老是键盘爱国】

  .

  大家都很认真地讨论,当片尾出现主创人员的姓名时,弹幕就激烈了起来。

  【这个是赵婷拍的,国民校花赵婷做的纪录片!】

  【我对赵婷路人黑转粉了】

  【1,我还以为她整天就是装女神呢,现在改观了,多做这种有意义的事情吧。】

  【你们不觉得,她们互相礼让,这一幕挺感人的吗?】

  【话说……那个女孩也有点眼熟……】

  .

  论坛上,也终于有眼尖的网友扒出来了,另外那个女孩,一年前也曾经在网络上小小的火了几天,但是火的不是她的人,而是一番著名的言论“咱们女孩儿本就不容易,何苦为了男人互相为难”……

  卧槽,对哦,曾经赵婷破洞腿袜的照片被捅到网上,在微博大规模转发的时候,这个叫许盈沫的女孩还出面为她解释过。

  竟然她们现在还成了好朋友呀?

  网红的世界,我们凡人果然不懂。

  #处处都有圈子#

  也有网友非常认真的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纪录片,然后认真在博客里写下了观后感:

  【熬夜看了三遍,哭了两次。看一个作品,会很容易感受到制作者有没有带着感情来做它。这确实是一部带有信仰的作品,记录人有信仰,拍摄者也有信仰。并且,他们的信仰能够沟通。谭爷爷和容爷爷说的很多话,都很戳人心窝子。这一点,感谢摄制组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了我们。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西方文明奠基也有一百多年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究竟该何去何从?这个纪录片里,没有明确说这一点,但却处处能够引发人们这样的思考。从这一点来说,我说它是有意义的。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是这样,让你感动,让你反思,让你愿意改变自己。】

  .

  【海外党,放假无聊,和我日本的同学一起看了这个纪录片,上着国内的网站,用着老驴拉破车一样的网速,然而同学还是看哭了。他说拍的很好,没想到c国也能拍出这么感人的传统文化题材的纪录片。

  实话说虽然听了不高兴,但仔细想了想却又无可辩驳。只能说我们曾经确实不够重视,但这个纪录片让我看到了希望,现在努力为时未晚,ps:第一部把外国同学看哭的纪录片,我感觉有点挺光荣的。】

  .

  许母这一年里,一直在做唐代法曲大舞研究,平时也去文化所开设老年人舞蹈班,日子过得很充实。不知不觉的,她已经停药快一年了。

  在她不知道的地方,许盈沫已经用好感度兑换正能量,为她彻底治愈了抑郁症。

  一旦走出了抑郁状态,生活有了激情,作息规律,当年q市文艺圈大美女的风采,又渐渐地恢复了。并且这段时间每个熟人看到她,都会笑着来恭喜,感叹似的说道:“你女儿真出息,才这幺小,就拿了大奖,听说还要拿去国外播放呢,算是给咱们国家都争光了。”

  q市一中出了这么个人才,当然消息也传得纷纷扬扬,很多高二高三的学生,以及毕业的老同学,都被刺激到了——踏上了不同的学校,大家的道路也截然不同,而许盈沫、何润萱、水兵三人,显然已经走在了前面。

  真是难以置信,这一年里,她们一直同行。

  舒茂菁也在电视上看到了女儿拍的纪录片,获得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奖,她别提多欣慰了。

  有时候想想,人生真是柳暗花明,一年前她还生无可恋,一年后,整个世界都仿佛充满了阳光——

  看到女儿和她的朋友们取得的成就,年逾四十的许母更加有了动力,也许她以后,也能帮得上这些孩子们的忙,陪着她们一起成长!

  --

  光华大学虽然不缺人才,不缺获奖,但是捧来了纪录片界的“百花奖”,还是让院方感到了意外之喜。于是,许盈沫刚入学那会儿,和h国人在后台闹事,后来又组织节目打压他们的做法,院方也就不再追究了,处分问题,随着获奖一笔勾销。

  纪录片获奖带来的连锁效应,不止是在官媒播放、接受采访这一些。随着新年的临近,何润萱忽然接到了表演系辅导员带着笑意的电话。

  “明天你到我办公室来,化淡妆就行。有位导演助理在电视上看到你了,和咱们系主任说了一下,想见一见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