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世龙腾 第98章

《乱世龙腾》第98章

作者:堕落的狼崽 字数:2954 书籍:乱世龙腾

  皇后说了这句话,忍不住以袖掩面,痛哭起来。崇祯皇帝也是神色悲苦,国破家亡,世上最悲苦的莫过如此,“你放心,我已经让太子,永安、安王他们趁李自成进城慌乱的时候逃出去的,尚可以留我朱家一丝血脉,至于阿九,阿九她大概去找李无庸去了,他二人情深,李无庸也是个仁义之辈,想来不会亏待她的,弄不好贵妃这个称号是少不了的。”崇祯说完心里一松,李自成,我是不如你,可是我的女婿却比你强,你是不可能取得天下的。

  他又一次用袍袖擦了眼泪,对皇后说道:“内城将破,你赶快去死吧。朕马上也要自尽,身殉社稷,我们夫妻相从于地下。”

  周后突然忍住痛哭,从心中喷发出一句话:“皇上,是的,只看儿于们一眼,我马上就去死。可是有一句话我要说出:我嫁你十七年,对国事不敢说一句话,倘若你听了我一句话,何至今日!”

  崇祯明白她说的是逃往南京的事,长叹说道;“原是诸臣误朕,如今悔恨已迟。你还是赶快死吧!你死我也死,我们夫妻很快就要在地下见面!我们的仇,我们的女婿会替我们报的,虽然他李无庸也窥视着那张龙椅,但是他到底是我们的女婿,李自成是打不过他的。”说完又招过太监道:“你启奏懿安皇后(天启的老婆),皇帝和皇后都要自尽,身殉社稷。如今亡国大祸临头,皇上请她也悬梁自尽,莫坏了祖宗的体面!”

  这时,太子、永王和安王,都被召到了坤宁宫偏殿。周后一手拉着十五岁的太子,一手拉着十一岁的安王,不忍离开他们,哭得更痛。永王十三岁,生母田皇贵妃,于一年半以前病逝。周后是他的嫡母,待他“视如己出”。他现在站在皇后的身边痛哭。皇后用拉过定王的手又拉了永王,撕人心肝地放声大哭。崇祯催促皇后说:“如今事已至此,哭也无用。你快自尽吧,不要再迟误了。”他又向一个宫女说:“速去传旨催袁娘娘自尽,都快死吧,不要耽误到贼人进来,坏了祖宗的脸面。”

  她放开了太子和永王的手,毅然站起,向崇祯说道:“皇上,妾先行一步,在阴间的路上等待圣驾!”

  崇祯黯然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对三子说道:“我们朱家江山快要亡了,你们先到你们的外公家去,然后趁乱到南方去,寻找你姐夫李无庸,让他保存我大明的一丝血脉。”

  “父皇。”太子大声哭喊道。

  “父皇要去见先祖了。”崇祯摸了摸他的头道:“儿啊!你今日还是太子,出了城以后就是庶民百姓了。逃出宫去,流落民间,你要隐姓埋名,万不可露出太子身份。见到年纪老的人,你要称呼爷爷;见到中年人,你要称呼伯伯、叔叔,见到年岁与你相仿的人,你要称呼哥哥……我的儿啊,你要明白!你一出宫就是庶民百姓,就是无家可归的人,比有家可归的庶民还要可怜!你要千万小心,保住你一条性命!找到你的九姐姐,她会保住你的命的。”

  “父皇,李无庸他不是反贼吗?他会留我们的命吗?”太子突然问道。

  崇祯一怔:“只有天知道了。”

  “皇爷,叛军进城了。”王承恩突然闯了进来。

  “走。”崇祯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龙生九子 第一百二十九回 朱由检煤山上吊 李自成箭射承天

  “皇爷,宫中都安排好了,太子和几位王爷也都乔装出宫了。”王承恩走到崇祯身边轻声说道。

  “那就是时辰到了。”崇祯脸色苍白,歪歪的站了起来,朝外面走去。王承恩见状连忙跟了上去。

  “备马,上西山。”身后的王承恩不由的一怔,西山,他当然知道,当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所挖的北海等建筑所遗弃的土壤,就被堆放在紫禁城的旁边,被人称为煤山,又叫做西山。

  七宝的雕鞍,镶金嵌玉的辔头依然,黄丝缰绳搭在鞍上,雪白的照夜狮子头御马停靠在殿外,崇祯皇帝象个毫无神志的跨上马背,在王承恩的引导下,朝西山行去。

  出了玄武门,又走出北上门,过了石桥,越过一条冷清的大路,便进人万岁门,来到煤山的大院中。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此时崇祯眼里,再也没有以前的那样清秀,而且显的是那样的阴森。崇祯来到院中,在西山脚下马。

  “皇爷,时间不早了,李贼大概也快要进城了,还是不要耽误时间的好。”

  “上山。”崇祯冷冷的说道:“前面带路。”

  王承恩见他态度执拗地要去山上,只好走在前面带路。

  引着崇祯从西山脚下,手分树枝,顺着坎坷的小路上山。原本平稳的小道,此时却是荆棘遍布,原来自从崇祯末年,国事日坏,皇帝和后妃们许多年不来煤山,所以上山的道路失修,不仅坎坷,而且道旁荒草和杂树不少。不是的划过两人露在外面的细嫩的肌肤。

  西山在明朝时期,虽然是在紫禁城外,但是由于是北京城的最高处,在这里不但是个游览胜地,可以一览北京盛况,更重要的是的其地理位置决定着它有着重要的兵家要地。明朝的皇帝也把它当作一个皇家园林,煤山上的密林中栖有许多白鹤飞禽种类,刚刚从黎明的残梦中醒来,有几只听见上山的人声,顿时惊起几只飞鹭,立马展翅起飞,飞往北海琼岛,在长空中发出来几声嘹亮的悲鸣。仿佛在意味着什么。悲鸣之声让崇祯帝心情更加悲凉。

  空中布满暗云,所以天色已明,却迟迟不肯大亮,仍然有零星微雨。凉风忽起,松涛汹涌。崇祯在慌乱中右脚被石头绊了一下,冷不防打个前栽,幸好抓住了在前边带路的王承恩,没有跌倒。经过这一踉跄前栽,他的今早不曾梳过的头发更散乱了,略微嫌松的右脚上的靴子失落了。继续走了几步,他感到脚底很疼痛,才明白临时换的一只旧靴子丢失了。但是他没有回头寻找,也没有告诉王承恩。他想,马上就要上吊殉国了,脚掌疼痛一阵算得什么!

  煤山有五峰,峰各有亭。他们上到了煤山的中间主峰,是煤山的最高处,在当时也是全北京城的最高处。这里有一个不到两丈见方的平坦地方,上建一亭,就是清代改建的寿皇亭的前身。倘若是一般庸庸碌碌的亡国之君,到此时一定是惊慌迷乱,或者痛哭流涕,或者妄想逃藏,或者赶快自尽,免得落入敌手。然而崇祯不同。到底是个当初雄心勃勃,一心想做中兴明君的人物,临死的时候反而能保持镇静,他先望一望紫禁城中的各处宫殿,想着这一大片从元朝就开始兴建,到了永乐年间才建成,后经历代祖宗补建和重建的皇宫,真可谓琼楼玉宇,虽然没有见过天宫,但是眼前这一切人间恐怕再也找不到了,从今日以后,再也不属于他的了。他深感愧对祖宗,一阵心如刀割,流出两行眼泪。他又纵目遥望,遍观了西城、东城和外城,想象着“贼兵”此时已经开始在各处抢劫、奸淫。杀人,不禁心中辛酸,叹口气说:“十七年……一切落空!江山再也不是朕的江山了,明王朝也不是万世王朝了,朕有何面目去见朕的了列祖列宗啊!”

  王承恩催促说:“皇上究竟在何处殉国,请速决定,莫再耽误!呆会叛军可要攻过来了。”

  “好吧,不再耽误了。你跟随朕来,跟随朕来!”

  他带着王承恩离开了煤山主峰,往东下山。又过了两个亭子,又走了大约三丈远,下山的路径断了。在崇祯年间,只有崇祯和后妃们偶然在重阳节来此登高,所以登煤山的路径只有西边的一条,已经长久失修,而东边是没有路的,十分幽僻。崇祯命王承恩走在前边,替他用双手分开树枝,往东山脚下走去。半路上,他的黄缎便帽被树枝挂落,头发也被挂得更乱。山脚下,有一棵古槐树,一棵小槐树,相距不远,正在发芽。两棵槐树的周围,几尺以外,有许多杂树,还有去年的枯草混杂着今春的新草。分明,皇家的草木全不管国家兴亡和人间沧桑,到春天依然发芽,依然变绿。

  来到了古槐树下边,他告诉王承恩可以在此处从容自尽,随即解下丝绦,叫王承恩替他绑在槐树枝上,王承恩正在寻找高低合适的横校时候,崇祯忽然说:“向南的枝上就好!”崇祯只是因为向南的一个横枝比较粗壮,只有一人多高,自缢较为方便,并没有别的意思。但他同王承恩都同时想到了“南柯梦”这个典故。王承恩的心中一动,不敢说出。崇祯惨然一笑,叹口气说:“今日亡国,出自天意,非朕之罪。十七年惨淡经营,总想中兴。可是大明气数已尽,处处事与愿违,无法挽回。十七年的中兴之愿只是南柯一梦!”

  王承恩听了这话,对皇帝深为同情,心中十分悲痛,但未做声,赶快从旁边荒草中找来几块砖头垫脚,替皇帝将黄丝绦绑在向南的槐树枝上,又解下自己的腰间青丝绦,在旁边的一棵小槐树枝上绑好另一个上吊的绳套。

  崇祯望着绳套,他摇摇头惨然微笑:“皇后在等着,朕该走了。”

  转身走到古槐树旁,手扶树身,登上了垫脚的砖堆。他拉一拉横枝上的杏黄丝绦,觉得很牢,正要上吊,王承恩叫道:“皇爷,请等一等,让奴婢为皇爷整理一下头发!”

  “算了,让头发这在面上好啦。朕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崇祯索性使更多的长发披散脸上,随即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来,看了半响,又放回怀里,露出黄色一角,显然是为了提示什么。然后将头插进丝综环中,双脚用力蹬倒砖堆,抓着丝绦的双手松开,落了下来,悬挂着的身体猛一晃动,再也不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