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世龙腾 第70章

《乱世龙腾》第70章

作者:堕落的狼崽 字数:3023 书籍:乱世龙腾

  待退出了大帐,多尔衮原本满面春风的笑脸,变的十分阴沉可怕,眼睛里闪烁的尽是阴毒之色,扑扇般的手掌握了又握。

  望着多尔衮的背影,有看着在大帐里得意的豪格,皇太极摇了摇头,“两者之间的距离还是那么大,自己的长子还是远远的不如他的叔叔,不管自己是怎样的扶持他。日后的江山是不是真的要传给他,传给了他,他能守的住吗?不管怎么样,多尔衮,你绝不能活在世上。要是再给朕十年时间,朕肯定能培养一个合格的大清皇帝来,只可惜啊!”皇太极狠狠的把这个念头驱逐出去。

  崇祯十四年,炎黄四年九月十八日,皇太极将大军部署于松山、杏山之间,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横绝了洪承畴的归路;后又派兵进攻塔山,夺取明军存于笔架山的储备粮十二垛,又从锦州西向南,穿松杏大道,直至海口挖长壕三道,深八尺,宽丈余,将明军围困其中。

  “大帅,如今该如何是好?”明军的大营内愁云笼罩着整个中军大帐,众将领也都是皱着眉头,连平日里喜欢指手话脚,四处充当自己军事大家的曹化淳也十分识相的闭上了嘴巴,生怕被那些心里极度烦恼的武夫们当作出气桶给杀了。

  在皇太极兵进松山的时候,老到的吴三桂就意识到时局的不妙,就劝说洪承畴撤兵于塔山一线,凭借充足的粮草来拖跨后金大军,然而胆小怕事的洪承畴一方面担心皇太极于半路伏击,或者有什么阴谋;另一方面有害怕自己轻易的撤出松山,崇祯皇帝要是怪罪下来,恐怕自己也会走上袁崇焕的老路了,就在着犹豫的时间里,终于让皇太极完成了对洪承畴的全面围困,洪承畴就是想撤退也是不可能的了,逼迫洪承畴真的要遇皇太极决一死战了。

  上首的洪承畴虽然一身锦袍,但是由于连日的劳累,原本红润的脸庞也现出一丝疲劳,乌纱帽下一根白色的头发也冒了出来,没想到洪承畴也苍老如此。

  “有死而已,何惧之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我大明江山而死,死得其所。”说话的正是辽东巡抚邱民仰。

  洪承畴深深的叹了口气,伸手拿了拿令箭,又放了下来,又拿了起来,道:“五更造饭,明日与皇太极决战于松山之下。”于是乎,明王朝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对后金作战就这样的拉开了序幕。

  督师蓟辽 第九十四回 战 (一)

  寒风吹动着旌旗哗哗做响,轻雾笼罩着松山之上,一片萧条之色,冬季的东北早就是冰雪世界,肃杀之气弥漫着天地间,连林中的鸟儿也仿佛预感到什么似的,根本就没有出来唱歌的打算。

  松山与杏山之间,是一个开阔的大平原,中间毫无阻隔,而又因为是隆冬季节,原先茂盛的绿草也枯萎了,可以说是上天给予的优良的战场。

  一大清早,洪承畴与皇太极两人不约而同的把各自的军队列队于松山与杏山之下,双方都知道这是一场决斗,不但关系两人的生死,更重要的关系到两个政权的胜利,天地为棋盘,数十万的生灵为棋子,双方在棋盘上不断的撕杀着,你歌唱罢我登场,每人都想作为棋盘上的胜利者,但又有谁知道到底谁是下棋的人。洪承畴不知道,皇太极不知道,多尔衮也不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想做棋盘上的胜利者,但是却不知道,旁观者清,也只有自己跳出了棋盘之外,才能用人于自己的手,清晰无比。

  洪承畴望了望左右的吴三桂、杨国柱、马科等六总兵,又望了望对面的那伟岸的身躯,洪承畴一阵叹息,他想到了如今生死不明的李无庸,他在感叹自己,也许有可能再一次选择的话,他可能会按照李无庸的计策去做的,只可惜他没有,同样他也已经失去了机会。

  骑在骏马上的皇太极,微闭的眼睛中不时的闪烁着精光,他很敬重汉人,尤其是有着才能的汉人,毫无疑问洪承畴就是个非常有才能的汉人,皇太极很欣赏,在满族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勇士,满族人好象天生就是战士,体形剽悍,善骑射,而且打起仗来十分的勇敢,这也是为什么有句话说“后金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原因,但是同样,后金缺少的就是有智谋的统帅和汉文人,皇太极是一位军事家,但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要想战胜对方,就必须了解对方,要想统一中原,凭借只有几十万的后金显然不足,汉族有多少人,一兆黎民足足可以把后金灭个好几次的,但为什么汉人的王朝更替十分的迅速,而奇怪的是中原的汉人百姓很快的接受了新的王朝,而在明朝以前的元朝,仅仅只有九十多年就被不断的起义给推翻了,关键还是排外,我堂堂的汉人怎么可以接受一个只有数十万的蛮夷的统治呢?

  皇太极不断的思索着这个问题,重视汉人不但可以提升后金的实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原,以汉人来对付汉人,更快、更好的夺取汉家天下。

  洪承畴不但是个杰出的统帅,最重要的是他在汉人中威望甚高,有了洪承畴就如同有了十万兵马,招降洪承畴是皇太极梦寐以求的事情。

  想到这里,皇太极打马上前,在洪承畴一箭之地停了下来,拱手道:“洪先生,皇太极有礼了。”

  一个皇帝做到如此,对洪承畴并没有称其官位,而是以“先生”这个尊称,可见洪承畴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哪知洪承畴并没有理睬,只是说道:“你要战,我便战。何必多言。”

  皇太极并没有介意洪承畴,只是微笑道:“崇祯无道,先生乃天下奇才,朕期盼以久,先生在明朝可以说是明珠暗投...”

  “皇太极,你也不必多说,吾皇圣明,我想就算抓到了你,陛下也会饶了尔等性命的。”洪承畴大笑道:“到时候在北京,我请你吃酒。”旁边的吴三桂等人皆哈哈大笑,对面的多尔衮脸色皆羞的通红。

  “弓箭手准备,射。”洪承畴猛的拔除腰间的长剑,大声命令道。顿时天空中顿时划过一片乌云。对面的后金军队促不急防之下,被打的措手不及,连皇太极要不是坐骑跑的飞快,又在众人的护卫下,早就被射的象刺猬一样了,饶是如此,手臂上还没箭支划过,没想到洪承畴居然偷袭,皇太极脸皮发红,连忙令多尔衮反击。

  战场上顿时厉啸大作,天边的乌云仿佛遮住光明,你来我往,战场上惨叫声一片。

  “众将士,随我杀敌。”吴三桂见后金大军一片混乱,猛的拔出长刀,率先冲了过去,跟在他后面的就是著名的关宁铁骑了,一支洪流绕过飞舞的箭支,从侧翼朝后金的左翼扑了过去。洪承畴是个文臣,这冲锋陷阵的任务当然是落在吴三桂等六总兵的身上了。

  而对方的皇太极也不是吃素的,他当然不会允许数万关宁铁骑冲击自己的左翼了,右手的黄旗挥舞,就有一只蓝色精锐如疾风般的划过,为首的大将满面落腮,手中一柄金色的长刀,正是后金第一勇将螯拜,黑色洪流与蓝色洪流霎时间碰撞在一起,巨大的冲击力,不断的使双方的士兵落马,但很快的又被后来的战马践踏,消失在战斗的队列中。战争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死就在一瞬间,双方的将领显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小的情况,如同一朵浪花消失在大海里,双方都在不断的撕杀着。

  洪承畴望着撕杀的两支大军,眉头皱了皱,又向旁边的杨国柱望去,杨国柱点了点头,一挥动,又是一支数万人离了中军朝皇太极的右翼扑了过去,但很快的被多铎接住了,双方又是一阵撕杀。

  “陛下,该冲阵了。”多尔衮在旁边催促道。

  皇太极望了望天空,又望了望双方的撕杀,最后朝对面的洪承畴望去,见对方也朝自己望来,当下微微一笑:“再等一等。”形势越是危急,越要沉住气,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则动,给予对方致命的一击。

  督师蓟辽 第九十五回 战 (二)

  松山下的洪承畴同样在关注着战场上的形势,其实作为双方的统帅,他们都知道最后的起决定作用的并非两翼的战场,而是如今尚未出动的庞大的中军,谁后出动中军,就意味着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谁的手中。

  当然两翼战场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军,影响着战场的最后的结果。奇正相合,以正为主,以奇辅之。

  洪承畴看了看两翼,见抢先出动的吴三桂已经有些不支的现象,心中叹了口气,转身大吼道:“将士们,如今决战的时候到了,拔出你们的刀,用刀尖插向敌人的心脏,用刀锋割断敌人的脖子,关宁无敌。”

  “关宁无敌。”后面的数万关宁铁骑一声大吼。他们确实有这个资格,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过去的辽东战事,明朝往往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部队增援。除了少数特别精锐的部队外,这些客兵往往战斗力很弱。一方面万里来援,不适应辽东的环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来没有一种保家卫国的意识,净想着怎么溜回家。而且,南方兵也不适于骑兵作战。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最适于守辽土。因此,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