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种仙医 第七百九十六章 这是第二次警告了

《特种仙医》第七百九十六章 这是第二次警告了

作者:大黑马 字数:2022 书籍:特种仙医

  “友人?”裴慎勒停马匹,冷声问道:“她哪里来的友人?”

  那禀报的小旗尴尬道:“是当地杨氏一族的公子,名唤杨惟学,年约十九,本在外求学,回返苏州乡试。”

  裴慎猛地紧攥马鞭,冷笑一声,正欲扬鞭赶去石湖,却突然顿住。

  他熟读舆图,自然知道,苏州石湖连通八百里太湖,而太湖途经两省三州。

  “你去寻些小船,载几个人去石湖连通太湖的水道上等我号令。”

  潭英一愣:“大人,她一个弱女子,总不敢从石湖孤身入太湖罢?”八百里太湖,岛屿暗礁,遍地都是。若不谙熟水道,进去了,只怕有死无生。

  “以防万一罢了。”裴慎道。语罢,扬鞭策马,直奔石湖。

  此刻,杨惟学小厮寻来的船妓已至,士大夫狎妓本是寻常,见那小厮带着两个妓子来,罗平志浑不在意。

  夜色渐渐蔓延开来,沈澜和杨惟学上了那船妓的小舟。

  “公子,儿名唤皎娘。”生得个子稍高的这个,颔首低眉道。

  沈澜轻笑一声,笑问道:“你叫皎娘,那撑船的那个叫什么?”

  皎娘便怯声怯气道:“她叫锦娘,是儿阿姐。”

  沈澜便与她调笑几句,亦不曾动手动脚,那皎娘便渐渐安心下来。

  见她神色舒缓,沈澜又望望夜色,漆黑似墨,唯窄月朦朦胧胧,她心知时辰差不多了,便开口道:“你个子高,这身形倒与我相似。”

  那皎娘微微一怔,只以为她嘲笑自己身量,便低下头去,不语。

  沈澜只冲着她笑道:“你身旁的这位是杨家公子,可听过?”

  皎娘羞涩点头道:“自是听过的。”杨家是大族,杨惟学自小便有神童之名,苏州城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杨惟学一听她提及自己,便知道已到了开口的时机:“我与览弟打了个赌,赌若有人扮她,可能蒙骗过旁人?你且将你的衣物与她换一换,你来扮我览弟,若扮得好,重重有赏。”

  那皎娘微怔,便一口应下。无需卖皮肉,不过是扮个人罢了,又有何难?

  沈澜便叫锦娘往行春桥下驶去。黑漆漆的桥洞里,沈澜快速与皎娘换了衣衫。

  待船只驶离行春桥,沈澜已娇声去到船头:“姐姐,杨公子唤你,我来撑船罢。”

  那锦娘正惊异,沈澜只低声道:“我与旁人打赌,你可莫要拆穿我。”

  锦娘便吃吃笑起来,只顽笑道:“自然不会拆穿公子。公子若有吩咐,尽管说便是。”

  沈澜便接过她手中竹篙,笑道:“一会儿你妹妹和杨公子下船去,你便待在船上,我稍后自会放你下船。你下船后只管回家便是。”

  “是。”那锦娘一口应下,又迟疑道:“那我妹妹……”

  “且安心,天一亮,她自然会回去。”语罢,沈澜望了眼船舱里稍显不安,却还在矫正皎娘步态、体态的杨惟学,心中难免愧疚。

  这里的所有人,包括杨惟学,人人都是被她蒙骗的。便是被发现了,也不会有人将罪责怪在杨惟学身上。

  这是她对杨惟学最后一点保护了。

  夜色越来越深,湖面上清雾四起,盯梢的罗平志纳闷道:“快酉时末了吧,怎么还不回去?”

  话音刚落,但见那船停在了岸边,杨惟学与沈澜说说笑笑,上了一辆马车。

  罗平志即刻吩咐停船靠岸,远远的缀上那辆马车。

  马车辚辚作响,碾过青石板路,极快就到了如京桥,停在了沈澜家门口。

  杨惟学掀开车帘,对着下了马车,正低头掏钥匙的王览笑道:“览弟,我明日来接你去香山墓,拜见一番名妓苏小小。”

  王览低低应了一声,推开门径自回家去了。

  车夫再度扬鞭,马匹鼻息轻吐,径自返回杨府去了。

  此刻,弯月朦胧,夜色清寒,沈澜早已寻了个岸边放下锦娘,撑着船直奔太湖而去。

  而裴慎快马加鞭,赶往石湖的路上途经如京桥。

  一到乌木门前,见对面屋檐下躺着两个闲汉,潭英打马道:“可是罗平志?”

  罗平志猛地蹿起来,低声道:“正是!敢问是哪一位?”

  潭英笑道:“可是此地?”说罢,遥遥一指那乌木门。

  罗平志点头:“正是,那人刚刚游湖回来,正好与诸位大人前后脚的功夫。”

  裴慎下马,冷着脸,一脚踹裂了半扇乌木门,唬得众人心里一跳。

  刚走到庭中的皎娘闻声,难免骇得面色发白,只以为是哪里的强人破门而入,惊得回身望去,竟是个锦衣玉带的公子哥。

  两人只隔着几步远,四目相对,裴慎本就冷冽的脸色越发难看,竟看也不看皎娘,飞身上马,直奔石湖而去。

  跟在裴慎后头,脸色难看至极的潭英斥骂道:“干什么吃的!竟叫一弱女子逃了去!”

  罗平志脸色发白,继而勃然大怒道:“贼卵个鸟人!敢骗你爷 爷我!”说罢,便要去捉拿皎娘。

  潭英骂道:“你与她置什么气!还不快想想人是什么时候丢的?”语罢,顾不上罗平志,只打马去追裴慎。

  素月清寒,霜风烈烈,裴慎快马加鞭,只消一柱香便赶到了石湖。

  石湖四寂,清雾弥漫,唯见桥影残荷,再不闻半点人声。

  裴慎冷笑一声,只吩咐身侧亲卫去寻只小船来,再去寻个常年在太湖中捕鱼的疍民做向导。

  不消半个时辰,人船均到。

  裴慎上了小舟,那疍民被人从船上抓起来,人还懵着,又见抓他的人都是锦衣佩刀,心里发怵,自然问什么答什么。

  “石湖入太湖最近的一个口子?”疍民颤颤巍巍,“那得往庞家塘去。”

  “你来引路。”裴慎只示意亲卫取了二十两银票递给那疍民。

  疍民穷苦,骤然得了二十两银票,竟宛如做梦一般,一时愣在原地,不敢相信。

  等他缓过神来,只一叠声说着苏州土话,拍拍胸脯表忠心,引着船直往庞家塘去。

  此刻,沈澜已撑着船行了大半个时辰,夜色越发寒凉,沈澜体力隐有不支,全靠一口心气咬牙扛着。

  她本可以在脱离这些盯梢者的视线后,坐杨惟学备好的船只或是马匹,径自赶往城门或是码头。

  可这些人能这么快找到她,必是官面上的人,沈澜生怕城门、码头也有这些人的眼线,故而索性弃了这些地方,只一个人往太湖去。

  既然要往太湖去,自然是从石湖直接出发最好,故而沈澜方才在石湖换装脱身。

  夜风渐凉,玉臂清寒,沈澜搓搓手暖暖身子,只给自己鼓劲儿,继续行船。

  快了快了,只消靠着冷水和馒头熬一熬,顺着河道一路往下,再沿着对面岸边行船,不消两日功夫,便能到达浙江一带,届时随机挑个地方上岸,必比走官府驿站稳妥。

  沈澜心思一定,只咬着牙往下行船,那河道虽窄,可行一艘小舟必是可以的。

  待沈澜又行了一会儿,忽见前方河道口竟也泊着一艘小船。

  怎会有船在此?

  沈澜心里一紧,抚了抚胸口,莫慌,许是入太湖捕鱼的疍民以船为家,停泊在此歇息罢了。

  沈澜握紧竹篙,只佯装若无其事,欲绕过那小船。谁知那舟子上竟走出个佩刀的汉子来,一见沈澜便拔刀大喝道:“速速停船!”

  怎会有佩刀人?沈澜一惊,只佯装无事,弯腰低头:“官爷,我赶着一大早去太湖打渔,前头不让过吗?”

  那锦衣卫只接到命令,截停夜间往庞家塘走的船只,自然不曾见过沈澜,只是见她孤身一人,颇为貌美的样子,心中起疑,便开口道:“你且留下莫动。”

  沈澜心急如焚,自知自己决计打不过船上三个精壮汉子,只好笑道:“官爷,奴家打渔为生,素来是手停口停,若明日打不到鱼,只怕要饿死。劳烦官爷发发善心,放奴家过去罢。”说罢,只取出袖中两文钱,递给那锦衣卫。

  两文钱?那锦衣卫嗤笑,还与身侧人耳语起来。

  沈澜无奈,她这人设,无论如何都不能掏出十两银子的。又怕这些人对着她的容貌起了邪心,便不欲再作纠缠。趁着天还没亮,即刻换条路走。

  那几个锦衣卫觉她可疑,见她要走,犹犹豫豫想追,只其中一个劝道:“咱们接到的任务是守住这口子。若咱们走了,届时上头问罪下来可如何是好?”语罢,这三人方才未追。

  见那几人未追来,沈澜方才松了口气。她生怕这群人与盯梢她的人是一伙的,这意味着走太湖这条路被堵死了。如今来看,应当不是,许是在此地有事要办,她恰好撞上来罢了。

  既然如此,换条路走便是。

  沈澜只调转船头,往回驶去。

  此刻已是丑时,河道两岸山色青黎,影影绰绰,掩于雾中。

  江面上雾色渐浓,沈澜未曾挂灯笼,却见前方似有一点灯火,晃晃悠悠行来。

  沈澜微怔,只攥紧竹篙,心神紧绷。暗道莫不是盯梢人追来了?为何会被发现?

  沈澜心神紧绷,一面思索着,一面扔下竹篙,往船舱里走。任由小舟停泊在河上,只伪装成疍民夜间停歇于此。

  “大人,前方有船!”潭英眼尖,又道:“一动不动,许是个疍民。”以船为家的疍民们白日打渔,夜间便随意停泊于河上。

  裴慎百步穿杨,目力极佳,偏又心细如发,只冷声道:“哪里来的疍民,船上竟没有鱼腥味!”只有船妓们用的船只,为了招徕客人,方要将船弄得干净无味。

  沈澜卧在船舱里,一时间竟心神大震。她跟了裴慎三年,哪里会听不出这是裴慎的声音。

  裴慎怎会在此地?不对,她算过的,裴慎七月底八月初才回京,这才不过大半个月,行船到苏州尚需大半个月,更别提还要算上查她的时间。裴慎怎会如此迅捷?

  “沁芳,你是自己出来,还是我过去?”裴慎负手立于船头,已断定这 船只有异,便敛了怒容,笑盈盈问道。

  沈澜一口银牙几要咬碎,她四处张望一番,奈何此刻在船上,当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沈澜心中大恸,只咬着牙勉力挣扎起身。

  两船相接,裴慎跨上沈澜的船,笑盈盈掀开船上竹帘。

  沈澜已起身,正坐在舱中抬头望他。

  朔朔秋风寒,茫茫江浸月,两岸青山如黛,红蓼丛生,隔着半掩竹帘,四目相对,一个面色发白,一个满面春风。

  裴慎伸手道:“过来。”

  作者有话说:

  1 明代文人很多时候接济朋友,不会直接给钱,会选择送自己的画,让对方拿去换钱,委婉照顾对方自尊心。文征明的弟子陆士仁就采用这种方法“摹衡山《积雪图》以资桂玉——《明代苏州地区书画交易方式探析》

  2船妓大家应该都知道西湖船娘,所以这里的石湖船娘有借鉴西湖船娘。

  3 明代苏州驿附近的确有月洲亭、延宾馆之类的。——《明代苏州的城市建设与管理》

  4 明代□□面对相好,会自称为儿——《明代社会生活史》

  第51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