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之凤还巢 153 完结了,不容易啊,撒花!希望大家喜欢啊

《红楼之凤还巢》153 完结了,不容易啊,撒花!希望大家喜欢啊

作者:香溪河畔草 字数:6256 书籍:红楼之凤还巢

  [烽火ap站:ap.] ()却说青儿已经出嫁,这一日闻听哥哥中了状元订了婚,抽空归宁回家探视,当晚与姥姥同睡,睡梦里忽听姥姥呵呵直乐,只道姥姥还没睡着,便道:“姥姥睡吧,今后有您笑得,也不急在这一刻。”

  却没听见姥姥回话,只道老人睡熟了,青儿闹了一天,为是累的慌,便也睡了。

  隔天早起,青儿先起身,帮着娘亲做早饭,回头来叫刘姥姥起身过早。谁知叫了几声,混没反应。以为姥姥瞌睡大,便再出去了。

  她母亲一听这话,这很不是母亲作风,姥姥这人不管春夏秋冬,必定黎明之前起身忙碌,说睡多了骨头疼,复又想起姥姥路上之言,遂多个心眼,忙与青儿反身回头再去喊叫,不见应声,她女儿走近身去,发觉刘姥姥笑微微的,还当她故意耍子,伸手推那姥姥胳膊笑道:“娘啊,你外甥女儿做好饭了,起来尝尝呢!”

  忽觉得手感不对,姥姥浑身已经冰凉僵硬了。狗儿媳妇慌了,伸手去探鼻息,已经鼻息全无。顿时五内摧伤,一声悲啼:“娘啊?你怎么呢?这才刚有好日子,如何就这般撒手了啊?”,姥姥浑身冰冰凉凉,顿时母女哭作一团。狗儿坐在桌上等着吃饭,久不见母女们出去,正要毛躁,想要开口骂人,忽听哭声震天,忙着进屋,却是姥姥去了。

  狗儿倒底男人,知道她们那母女伤心,不哭一哭难以发泄,也不强劝,自己忙着召集人手办丧事,一边请人给板儿与贾府捎信去。

  凤姐听了虽不觉得意外,却也悲痛难忍,落了一会泪,平儿好歹劝住了。凤姐要去祭奠刘姥姥,忙着吩咐打点启程,又思及蔻姐儿已经与板儿订婚,合该上门祭奠一番才是,凤姐想着女儿同行,把出行婆子由增加到八个,又添加十几个装男丁,与平儿蔻姐儿王郊外王家村而来。

  却说刘姥姥既死,她女儿方想起姥姥一路所说,姥姥那时笑着交代她女儿,死后丧事简办,只须停放三天即可,也不许大做法事。又交代女儿,若真有孝心,今后但凡有所节余,要舍僧布道,接济乡邻。

  思及姥姥劳碌一生,她女儿倒底不忍心只停三天,遂决定过了头七再出殡。

  却说凤姐一行陪着板儿到了王家村,板儿换了孝袍子,一头点地哭了一场,跪在灵前当孝子。

  凤姐板儿在灵前焚烧纸钱,大声哭诉一场,众人好歹劝住了。闻听说只放七天,遂遣得力婆子将平儿蔻姐儿送回,嘱他们回去好好理家,自己留下陪送姥姥最后一程,要等出殡再去。

  却说刘姥姥停灵七日,灵前祭拜哭诉之人络绎不绝,每人哭诉一折,都快赶上说故事了。倒也没什么惊天东地之举,无不是受了刘姥姥一粥一饭,或是赠衣施药,或是提别家排忧解难,劝说家事。

  要知道,刘姥姥这人一生并不富裕,活了这接近九十年,大多时候处于吃不饱穿不暖之饥寒状况。在所有人有了一个铜想来十个,有了白银想黄金的时代,刘姥姥能够在饿死冻死人的当口,省下一碗稀粥,一件衣衫活命与人,委实难得。

  七日后,刘姥姥出殡,哎哟,那可真是感人至深。抬丧,这项农村最是让人厌恶觉得不吉利的食物,成了枪手的活计。棺木也不用抬杠,一茬人换一茬人,只用肩膀把刘姥姥四平八稳送到了福宝地。

  凤姐总算明白,刘姥姥当初肯卖田卖地帮助自己巧姐儿,并非只是知恩图报,而是她本良善使然。

  刘姥姥仙逝,上折子祈求丁忧,圣上感念他孝顺,丁忧夺情,准了板儿百日假期治。板儿虽不丁忧,却有一年孝期,蔻姐儿婚事须得推后一年。

  说起来蔻姐儿原本也不大,今年方才整十四岁,先时板儿十九有些急,如今也急不得了,正好及笄再出嫁。

  凤姐正可以在这之前将贾葳婚事办妥。

  备办婚事说起来不过一句话,也有一年时间,可是贾葳要娶一房好媳妇,可不是那么简单,首先须得仔细探听,要人品好,家世好,岁数相当方好,这个方好了,也不定能成。

  你道为何呢?

  贾葳乃是未来爵爷,所娶媳妇就是当家主母,凤姐意思求嫡不求庶。倒不是凤姐瞧不起庶女出身,而是京中大多人家庶女,因为妻妾争斗,大都被嫡母压制得跟迎春先前差不多。

  像凤姐这样想通了,把蔻姐儿当成嫡女培养之家,委实难寻。而清贵之家,世家大族嫡出小姐,且轮不到贾葳先挑,须得等皇帝老儿与他的龙子龙孙,还有宗室子弟们挑剩下了,才归贾葳这些公府大臣们挑媳妇。

  皇帝女儿,王爷宗室女儿倒不用选秀,可是也轮不到贾葳挑选,如何呢,贾葳级别不够呢!你想娶宗室郡主,总得有个爵位相衬罢,贾琏方才三十郎当岁,贾葳要袭爵,且得等些年。

  凤姐如今到处看,迎春探春也帮着瞧。不过,估计大都是白看白瞧。一来,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淡泊名利,愿意自己女儿撂牌子。二来,就算人家父母愿意免选,也得人家皇帝老儿肯答应。

  却说那凤姐倒是看上了两家女儿,一是陈家,也是公府出身,他爹与贾琏一般的二世祖,姑娘模样不错,杀伐决断甚是了得。

  一家姓杜,她老子科举出身,与杜梁栋因为同乡同姓三分亲,认了本家,那父亲是吏部侍郎四品京官,女儿知书达理,管家也在行。此乃是迎春搭桥,凤姐瞧上了,她母亲也乐意。

  只可惜,无论陈家小姐杜家女儿,都是三年大选在册,最快得等到后年春季。

  凤姐目下不敢明求,人家也不干明着答应,只能两下里含含糊糊彼此心照不宣。一起巴望着皇帝肯放手,大家再谈。

  这一看,蔻姐儿若要按照哥哥妹妹先后次序来,且得等到大后年,大后年贾葳媳妇能不能到手还两说。

  凤姐一想啊,嗳哟,这蔻姐儿大后年也才十六,等得起,知不知道板儿那小子肯不肯,毕竟再过二年板儿二十一了,这可是大龄了。自己二十一岁巧姐儿四岁满地跑了,葳哥儿也出世了。

  把这话跟平儿一说,平儿倒想把蔻姐儿多留两年,忙道:“我看那孩子知书达理,对开口,他未必不肯。”

  凤姐一笑:“你这说得好像我们欺负人似的。”最是公平了,何曾欺负过人呢!”

  凤姐咯咯一笑:“你就哄我吧,不过这话我爱听。”又道:“这话也不急,等他明年出孝上门论亲再说不迟,现在孩子正伤心呢。”

  平儿点头道:‘这话倒是。“

  话虽这般说法,凤姐该准备的嫁妆还是加紧备办着,以防板儿到时候软磨硬泡,凤姐心软,说不得就答应了。

  闲话无论,却说这年九月,巧姐儿足月产下一子。嗳哟,把凤姐简直喜眯了。老王妃安王妃更是欢喜不尽,大肆庆贺一番。就是安王也乐得胡子翘翘的,写了满纸的名字让老王妃挑选。

  据说,安王此后对几个爱饶舌的偏妃侍妾不那么纵容了,可是架不过她们年轻貌美,王妃乃年老色衰又心慈手软立不起。巧姐儿再能,管不得公爹房中事。唉,这可是个大麻烦,也是巧姐儿在王府致命的弱点。

  因此上,巧姐儿虽然一举得男,站稳脚跟,可是要想儿子健康长大,自己顺利成为安王妃,还有得磨难有得熬。

  正是,后宅如战场兮,你死我活矣!

  却说翻年三月,板儿孝满,他倒没急,她娘老子急了,急吼吼来到贾府与凤姐商议两下婚事。

  凤姐便把哥哥没成婚,妹妹不好抢得先这话说了,再者,姑娘岁数还小呢,且再等一年。

  狗儿两口子便霉悔了脸色,还以为姥姥去了凤姐要悔婚呢。这话当着凤姐面也不敢说,只是背后当着板儿嘀嘀咕咕:“你岳丈家不是想反悔吧?”开尊口,无论如何,也再等等。

  狗儿夫妻虽不乐意,架不住亲家来头大,儿子倒做官,又说了不急,狗儿说也惹不起,只得回家去了。

  不过,凤姐做得很漂亮,见狗儿夫妻准许推迟婚期,把两口子打扮的一身光鲜,临行又雇了车架,给她们带了满满一车架东西返乡享用去了。

  狗儿夫妻见此情景,方才信服儿子所料,贾府并非要悔婚,只是要等哥哥先成婚而已。闱,排排站着任凭皇帝老儿筛选,皇帝老儿也算仗义,把一些求了免选人家女儿,只要不是家世特别显贵,才华十分出众者,朱笔一点放行了。

  这其中刚巧有杜家又有陈家。嗳哟,皇帝老儿这一大方,凤姐这又作了难。

  陈家杜家这两家,当初都有意贾府这门亲,如今若应了这家必定得罪那家,且这两家都不好得罪,陈家乃是世交,几辈子的交情。杜家碍着迎春情面,实在不好拒绝。凤姐左右为难,只得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心里呕得要命,觉得皇帝老儿专爱跟自己作对,你好歹收一个去,我也不作难呢。

  却说凤姐虽然不明白答应哪家,还得两家走动,稍后发觉,陈家跟石家也搭着关系,对石家小公子也有意思,且石家夫人比凤姐级别高些,人家乃是宗亲,石家小子中了举了,进士虽没过,这在行伍人家已经难得。反之,贾葳呢,如今还是个纨绔少年。

  陈家偏向石家儿子,碍着贾府也不好先开口,凤姐也憋着等信儿。

  其实凤姐已经把心思偏向了杜侍郎女儿,因为这杜侍郎君子作风,人家只等着贾府,没找二家。另外,杜家大儿子已经中了进士,二儿子也也过了童生试。

  俗话说,外甥多像舅。

  凤姐以为,舅舅聪明能干,外甥必定差不离儿。贾葳不大会读书,屡屡败白,再过几年再不中,只得学他老爹,捐出身了。且他又是最末一次袭爵,他生得儿子必定要科举才能出仕。

  好在当初心照不宣,没有明说,凤姐有了这一番心思,便渐渐淡出陈家视线。世家大族,一举一动都有含义,陈家见了凤姐姿态,知道这是回避了,本有些恼怒,碍着他们自己先有不对,只把贾葳当退路,也就不好责怪,双方又是心照不宣,各自按下不表。

  五月,京都传出了消息,陈石两家联姻成功。凤姐第一时间上门祝贺,陈家石家也是热情相待,因为三家原本世交,没得因此疏远了。

  随后凤姐请迎春夫妻为媒,正式是向杜家求亲,因为之前有了默契,婚事进行很是顺利。

  凤姐与对方明言相求,后面压着闺女,闺女虽不急,女婿年岁大了有些急,赶着成亲,所以儿子成婚要快些。

  杜家也是养女之家,且男家催婚,这也是女家的面子。双方很快谈妥,小定日期定在五月十八。婚期定在腊月初八,这个意思很明确了,贾葳今年有媳妇儿过年了。

  王家狗儿随即与凤姐碰头,狗儿想正月娶亲,凤姐且说不急在一时,凤姐做主,蔻姐儿婚期定在来年三月初三,贾府也有个缓冲的时间。狗儿乃是求门之户,只得依从。板儿只要有媳妇,也不急在一时间,乐呵呵的答应了。

  婚期讲定,双方开始忙碌,很快到了贾葳婚期,一时高朋满座,唔哩哇啦吹喇叭,一顶大红花轿,热热闹闹把杜家女儿抬进门。

  十七岁的贾葳成了新郎官,媳妇儿杜氏十六岁。

  接下来,三朝回门,满月住了对月,贾葳两口子落了听。

  紧跟着就快三月初三了,蔻姐儿该出嫁。王家家资匾乏,凤姐想把娘家大宅子给蔻姐儿两口子居住,平儿拦了,请求凤姐给蔻姐儿两口子寻一座不带花园子小院子做新房。

  凤姐倒不明白了,因道:“这倒奇了,人家巴不得大院子住着,你倒来作兴!”想啊,那狗儿夫妻虽朴实,到底是乡下人,不爱收拾又邋遢,蔻姐儿被我们养的娇滴滴的,这时刚成亲,两口儿还没什么情分,倘若婆婆进来掺和,蔻姐儿就得天天在婆婆面前立规矩。您想啊,蔻姐儿那脾气可不消停,倘若一个不对,与婆婆争执,板儿偏向谁呢,必定偏向生养母亲,那时蔻姐儿岂不遭罪呢!”

  凤姐叹道:“这倒也是啊,这若有了大房子不接婆婆进城,人家肯定要议论,对板儿官声不好,房子小些,是他们自己没本事替儿子买宅子,怪不得我们。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呢,板儿终究要赡养父母的,没得把父母搁在乡下遭罪,自己个享福道理,这也会被人诟病,更与官声有碍。”说的,我岂是那不懂道理的,只是想着碍个一年半载,等小两口情分好了,或是有了一男半女,那时,蔻姐儿子也磨平些了,婆婆看着孙子也肯宽容些了,再与他们个大宅子,那时再接父母进城也不迟。我这虽是私心,也是为了她们好。”

  凤姐笑道:“你这倒比我想的周全,就这么着吧。”

  板儿先是不肯住蔻姐儿陪嫁房子,说翰林院有公房可以居住,不过小些,却便宜。却被凤姐这个丈母娘骂了一顿:“我跟姥姥情分,你不是不知道,如今倒敢跟我生分了,你要避嫌,干脆别娶我家女儿呢!”

  板儿这方老实了。

  三月初三,蔻姐儿板儿两人欢欢喜喜拜了天地君亲师,成了夫妻。

  也别说,平儿所料不差,狗儿两口子倒也想过进城享福来着,可是看了那新婚房子三开间,板儿两口子住了正房,两边厢耳房,住着媳妇带来的陪房陪嫁丫头还要打挤,东西多了没处放的,儿子又做官,总不好连个会客场所也没得吧,实在没得落脚之地。又一想,这房子乃是亲家所置,自己娶媳妇原该卖座大宅子,自己没钱,怪得谁来。

  不过蔻姐儿虽没开口留公婆同住,却是礼物大包小包奉送,除送了一户陪房回乡伺候公婆,还送公婆一架马车,言说公婆何时想来便来住几日。结果,狗儿夫妻有人伺候,好吃好喝,在村子里过得优哉游哉,又有优越感,倒不想进城了,这是后话不提。

  却说这一日蔻姐儿夫妻回家住对月满期,凤姐、黛玉、平儿、葳哥儿媳妇杜氏,一起拉着手送出二门去。

  看着蔻姐儿夫妻走远,凤姐黛玉平儿贾葳媳妇翻身回房。

  此时四月天,春暖花开日,凤姐却无端端打个寒战,一阵晕天雾地只要呕吐,险些摔倒。

  平儿就在身边忙扶住了。与威哥媳妇一起把凤姐搀扶回房。葳哥儿媳妇要请太医,凤姐拦了,说估计是春季乍暖咋寒,有些不适宜,躺躺就行了。

  平儿便问凤姐想吃点什么,凤姐想了想,却说嘴里没滋味,想吃梅子茶。平儿想着这些日子忙忙碌碌,定是累着了,忙活去泡了梅子茶,凤姐喝了蛮对味。

  晚上喝粥,凤姐又说想吃脆脆得姜辣萝卜。平儿依言做了,凤姐吃了整整一碟儿才罢休。

  平儿见了这样儿,顿时有些意动,当着贾琏葳哥儿夫妻却没动声色。

  翌日一早,等贾琏上朝,贾葳上学,平儿悄悄请了鲍太医进府给凤姐号脉。凤姐初时不肯,平儿好歹劝说,她方才应了。结果,鲍太医号脉,凝神一刻,顿时笑了,起身作揖:“恭喜非是病症,乃是有了两月身孕。””孩子啊?“

  凤姐一时愣住,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只觉得不好意思。

  平儿却欢天喜地封了红包,打发太医去了。

  要说,凤姐也怀疑过,不过之前这些年,凤姐老是月信不准,次次以为有孕,次次失望,这次遂没深究,不想老了老了,媳妇进门,女儿有了外甥了,倒怀上了,这叫自己对着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如何说得出口?真是纠结万分。

  却说平儿喜盈盈要给贾琏送信,却被凤姐拦着了,把脸一红:“平儿别嚷,等晚上我自己说。”

  结果晚上贾琏回家,凤姐嘴唇蠕动多次,混没说出口。隔天一早,平儿见贾琏没得反响,便悄悄动问:“二爷可欢喜呢?”凤姐却说忘了。

  平儿猜到缘故,不觉莞尔。

  却说贾葳媳妇送了贾葳出门,来给婆婆请早安,伺候婆婆用餐。

  这是做媳妇规矩,凤姐怕媳妇误会,不好推辞,遂在杜氏伺候下匆匆用了早餐,忙着要打发她去。无奈葳哥媳妇定要守礼,一旁伺候立规矩。

  平儿怕凤姐露了马脚羞臊,悄悄塞了一颗梅子在凤姐嘴里含着止吐。

  结果凤姐还是闻不惯得媳妇身上玫瑰香气,呕了两口,露了马脚,匆匆进房躺下了。

  因为叔子七八岁了,葳哥媳妇倒没多想,只道凤姐身子有碍,张罗要请太医,凤姐只不准,只叫她别管。

  杜氏有些惶然,无所适从。平儿安慰他一番,杜氏方才去了,只觉得婆婆难伺候。

  当晚,贾葳媳妇来请晚安,凤姐没见。隔天一早,贾葳媳妇再要求见凤姐,凤姐也推辞了她。

  如此三天,贾葳媳妇只委屈,仔细回想,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这日下午,贾葳回家,杜氏便悄悄跟贾葳说了:“婆婆不知如何,三天也不见我,问了夏青,说饭量也减了。我心里直发慌,夫君且去探探去。”

  贾葳闻言想起,这几天自己次次探望,平姨总说母亲睡着了,难不成病了,慌忙来探。

  凤姐这事儿怎好说的,只是解释说没病很好,让儿子放心。贾葳只是不信,杵在屋子里啰啰嗦嗦询问究竟,只把凤姐恼得不行,失了耐心,发怒赶走了贾葳。

  贾葳见母亲讳疾忌医,还道凤姐生了什么了不得大病,是不是瞧不好了,才这般呢心里一急,忙着去外书房求见贾琏拿主意。

  贾琏闻听,这还了得,凤姐可是贾府顶梁柱,且病不得。忙着进来探问,又急火火要请太医。

  凤姐瞒哄不过,只得说了,自己没病,只是怀孕了。

  ,太能干了,我还说我不成了,原来雄风不减啊!”

  凤姐心里正不是滋味,顿时恼了:“你还笑呢,都是你,老不正经害我。如今让我有何面目见媳妇,不行,平儿,快些收拾东西,我要回金陵探亲去。”

  平儿见凤姐闹脾气,只是乐呵。

  贾琏闻言吓了一跳,这怀着孩子岂能长途跋涉,慌忙搂着凤姐好言宽慰。凤姐只是不依,回头看见贾琏平儿一个个抿嘴乐了,顿时恼羞成怒:“不许笑!”

  平儿贾琏忙着忍耐,都说再不笑了。任是两人如何保证不外泄,要保密,凤姐还是要回金陵去。推拉劝慰之间,一时措手,茶杯子咣当一声落地开了花。

  贾葳正在外面候消息,闻听响动,忙着一撩帘子进屋来询问。

  贾琏忙着撒手放开凤姐,摆手说:“无事,无事,只是你母亲要回金陵去。”

  贾葳见母亲先赶了媳妇,又赶了自己,这会儿又说要回故乡。还道自己媳妇杜氏得罪了母亲,母亲恼了。忙作揖道:“是不是您媳妇得罪您了,儿子我替她给您道声恼,请您看儿子面上,好歹原谅则个。”

  凤姐越是解释说没事儿,不关媳妇事儿,媳妇很好很孝顺。贾葳越是往身上揽责任。又是自责,又是作揖打拱,请求凤姐来谅解。

  贾琏平儿笑盈盈的,凤姐眼睛一瞪,她两个忙着忍耐,可是这情景儿又实在好笑,两人嘴角是翘了又翘。

  凤姐又害口,心里发毛不安生,又被贾葳啰嗦得心烦,忍不住要作呕,忙喝令贾葳,道:“出去,出去,与你不相干呢,掺和什么!”

  贾葳一听这话,心道,坏事了,只怕我媳妇把母亲得罪惨了。生怕气坏了母亲,又道:“母亲勿恼,儿子这就去叫那杜氏来,当面给母亲赔不是,母亲好歹别回金陵去。”

  凤姐越急越说不清楚,平儿贾琏两个又不帮着圆谎,还只是抿嘴偷笑。凤姐一急一怒,越发忍不住,当即呕了几口酸水。

  平儿忙着奉上酸梅茶水漱口。

  贾葳没见过这动静,还当凤姐真的病了,拔腿就跑:“我去请太医。”

  凤姐贾琏这回异口同声:“回来!”

  贾葳只的停住,脸色十分委屈:“父亲,母亲?”

  心里直晃悠,只怕母亲要我休妻不成?这他可舍不得,两口儿正蜜里调油,没好够呢!

  凤姐贾琏又是同声,不过这次说不通。

  一个说:“我真没事!”心家务事,累着你母亲,我跟你没完啊。”

  凤姐闻言,顿时羞臊要命,把被子往头上一蒙:“好你个贾老二,你混蛋,我不活啦,我……”

  贾葳初时一愣,随即嘿嘿,嘿嘿笑起来,这老两口儿还真有意思。

  却说葳哥儿媳妇杜氏跟外面候着呢,也不知道婆婆再闹什么,想着传闻,自己婆婆外号凤辣子,是个铁腕人物,也不知道自己这回错在哪里,正在诚惶诚恐。

  陡然见了贾葳傻愣愣嘿嘿笑着出来了,忙动问:“夫君,婆婆倒是怎的了?”

  贾葳忍不住好笑,嘿嘿直乐:“哦,没事儿,不是,好事儿,也不是,乃是出了,嗯嗯嗯,出了人命了!”

  杜氏一愣:“啊?”

  贾葳忙着捂住媳妇嘴巴托着走:“嘘!快走,母亲正恼呢!”

  哈哈哈哈……………… 阿甘[记住我们:烽火ap站:a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