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巨星靠边站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上)

《巨星靠边站》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上)

作者:李尹儿 字数:2936 书籍:巨星靠边站

  巧合的是,前一段时间他在港岛接过一个水泥厂的案子。近几年港岛的水泥厂,被市民投诉的比较多,很多都因为付不起高昂的补偿款,不得不选择关闭或者在内地投资。

  而他认识这个水泥厂的职业经理人,正因如此面临着换工作的选择,这也是他敢和李卫东打保票底气。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郑思京带着一个中年男人来到了齐州。李卫东没有在家里见他,而是在旁边还没有装好的院子里。

  “李先生,这位就是我说的港岛水泥厂的副总经理,现在水泥厂里面最好的一条日产两千顿的水泥生产线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管理经验非常丰富。”郑思京介绍的很卖力,他不得不如此,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干,李卫东给的任务很艰巨。

  5,000万的美金要在半年内花光,你要是觉得很容易,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厂子他投资三四十万美金的话,也需要投资近200个工厂,才能把这些钱花光。

  太大的公司几十万美金不起作用,太小的公司就要考验郑思京的眼力了,你不能选的公司最后都被驳回,一次两次可以,时间久了可能最后驳回的就是你的续签合同。郑思京从来没有想过花钱还会这么难。

  “李先生你好,我叫方学龙,大学的时候就是学的建筑材料,毕业后一直在水泥厂工作了二十年,这是我的简历!”方学龙不敢马虎,赶紧递过自己的简历,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他不敢想象这个年轻的先生以后将会是他的老板。

  李卫东很客气地接过方学龙的简历,对于人才就要尊重,他们能给他创造价值。

  “方先生请坐,喝茶!”李卫东装模作样的拿起简历看了起来,就凭一页纸来断定一个人的能力,有些开玩笑。但是可以从简历上看出,这个人没有能力,简历都写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有能力。

  “李先生,这是我对于水泥厂的一些自己的看法,请您过目。”方学龙对于自己以后的谋生之路肯定极其重视,所以在得知郑思京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之后,详细的了解了这个项目之后,他就做出了这么一个项目大概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的内容不多,只有十几页纸,但全是手写的,而且没有修改的痕迹,一看就是誊抄的。字挺漂亮,虽然是有很多的繁体字,但是看起来让人舒适。

  “方先生字不错,挺漂亮。”李卫东赞叹,就凭这十几页的计划书和这一手漂亮的书法,就应该录用他,这肯定是个有心人。

  “李先生谬赞了,纯属个人爱好,工作之余喜欢写几笔!”方学龙弯腰致意。

  李卫东仔细看了一下项目的计划书,一步一步的看着挺合理。但是对于在国外购买设备,所有的设计由国外进行,心里有些不服气。

  “方先生知不知道,津门有一个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现在可以设计日产4000吨的干法水泥生产线,而且已经投产了。我们一个1000吨的生产线,为什么还要用国外的设计院,采购国外的设备?”

  自从开始计划要做水泥,李卫东就找一些关于水泥的资料,虽然说以前对于这个行业一窍不通,但是经过这半个多月的学习,多少还是了解一些行情。

  “李先生,恕我直言,虽然国内可以生产日产4000吨的干法水泥生产线,但是效率要低很多。而且余热的利用并不是太好。在水泥生产线这方面,RB的技术要远好于我们国内的技术。就算一些欧洲的国家,他们用的生产线也都是RB生产的。”巴拉拉地说了半天。

  方学龙不得不说话,在技术上面的事情,他觉得他还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且他观察了李卫东,虽然得知需要采购国外的生产设备,表现出来一些愤怒,但是那更多的是怒气不争。

  “好吧,这方面你是专家!”

  李卫东没有理由不同意,第一个效率,效率就是金钱,第二个污染,在他的家乡,他当然不希望自己的老乡指着他的鼻子骂。

  “这个余热发电设备,难道也需要进口吗?国内这么多做发电设备的,这才4MW的他们也做不了吗?这也太小了,不能大一些吗?”

  “李先生,这个可以在国内采购,我们的生产线就1000吨的,这已经按照最大的余热量考虑了。还有李先生,你可能不知道在内陆建设一个小型的自备电站的难度是很大的,审批层级很高。”方学龙又给李卫东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方总,你可以开始工作了,欢迎你的加入!”以李卫东有限的知识,要去考察方学龙这么一个专业人士,有些自欺欺人了,但是可以看出方学龙的工作态度极好,国内的政策、技术发展方向都已经了解的很透彻。

  “谢谢李先生,我会尽快赶往丘山H县政府谈判的!”方学龙赶紧站起来激动的说道。

  李卫东站起来和他握了握手,丘山水泥厂的一把手已经定下来了,其他的,就不再管了。

  和丘山县政府谈判,李卫东不会参加,而且要做好保密工作。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吃亏,但自己的钱也是钱。他宁愿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学校,捐给学生。

  “老郑,你这人招的怎么样了,你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

  李卫东拿出一亿美金,这钱不干别的就是用来投资内地的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能控股就控股,不能的也不嫌弃,只要按期提供审计的财务报表即可。

  但是这事情就来了,一个公司你即使不控股,不想管理,但是你一个懂事都不派就不合适了,就是拿钱的公司心里也不踏实,所以精卫投资现在急需人才。

  “李先生,我们委托一些猎头公司招聘,反馈的信息来看,并不理想,他们对于薪水很满意,但是听说要长期在内陆工作,就打退堂鼓了!”

  “对内地有偏见,你们在内地招人,深城那边人才多的是,招聘后到港岛培训一段时间,足以胜任一个监工了!”李卫东把自己的要求降低到监工了!

  李卫东想法就是让这些公司最快的走向正规化,但是仔细想来现在的内陆,正规化可能是公司发展的累赘和限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