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叔也修真 2 新生

《大叔也修真》2 新生

作者:百里挑一 字数:1900 书籍:大叔也修真

  秦起的身体渐渐好了一些,秦起jīng神好的时候,就和何宜良聊起,今后的打算。

  最简单的做法,莫过于直接投到李庭芝的帐下,有牛富将军这层关系,相信李庭芝定会收留,说不定还会委以重任。

  但问题是,李庭芝手中没有多少军队,难以有所作为。

  两人讨论了一番,还是决定先回宜州,建立一支民军,再来襄樊前线助战。

  大方向定了,秦起就开始考虑一些细节。

  组建军队,首先要有骨干军官做班底,而自己非常的幸运,拥有严铠和六校尉。

  想到这里,秦起自己都开始佩服自己了:当初留住严铠和六校尉,是多么地有远见啊!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秦起接着开始盘算,自己大约可以筹集到,多少钱粮物资和武器装备。

  -

  何宜良心中琢磨的,则是另一些问题。

  “师父,我们组织的民军,人数太少对战局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人数多了,朝廷肯定会干预限制,或者解散我们,或者将民军改编进官军,那我们岂不是白费劲了?”

  秦起仔细一想,觉得何宜良的担心,真的很有道理。这赵氏朝廷,对外一贯软弱,对内又总是疑心重重,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的遭遇,就是明证。

  看来事情不那么简单,秦起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

  何宜良还有话说:“师父,再退一步说,即使我们组建了一支,有些规模的民军,我们又有什么良策,可以击败元军呢?”

  “嗯,如果自己组建民军,我觉得一定要炼成jīng兵;火力要更猛,使用连弩,使用火药和火油,还有小型投石机等等。”

  “火药和火油是好东西,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可能会出奇制胜;但在常规的战役中,我觉得作用并不明显。至于小型投石机,如何携带转运?元军骑兵的优势,就在于调度迅速,来去如风,我们的速度本来就慢了,再带着投石机,搞不好就成了元军的活靶子!”

  听何宜良这么说,秦起的眉头皱得更厉害了:

  “你说得这些都在理,不过咱们先别下定论,等我们回宜州后,与严铠那帮老兵们,再商量商量,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高招吧。”

  -

  一年一度的chūn节来临了,对于秦起、何宜良这两位不能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来说,思乡的心情是如此强烈。

  大年初一的下午,一辆马车,来到静悄悄的军医馆,潘寒枫和潘寒英兄妹俩,带着饺子果品,特地来看望秦起和何宜良。

  四人把酒言欢,气氛非常融洽,潘寒枫发话道:

  “我知道何公子剑法出众,我妹妹潘寒英呢,也很喜欢舞剑,不如你们切磋一番,也好给我们一助酒兴。”

  不等何宜良出言,潘寒英已经拔出剑来,脚下轻盈一跃,人已经来到院子里。

  漫天的飞雪中,潘寒英迎风起舞,衣袂飘飘,让人如痴如梦。

  潘寒枫搀扶着

  秦起,来到门边,何宜良已经拔剑,与潘寒英对舞起来。

  秦起发现,两人的剑舞,很有特点,何宜良身形基本不动,手中剑随着潘寒英的步子,不断变化出招。

  潘寒英则像是一只穿花蝴蝶,舞姿曼妙,围着何宜良旋转不停。

  潘寒英舞得兴起,忽然唱到: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随着潘寒英的歌声,两人的剑不时相撞,似乎在为歌声伴奏。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歌声古朴、优雅,潘寒枫、秦起在一旁,不禁为潘寒英鼓掌喝彩。

  潘寒英歌声渐落,何宜良的歌声又起:

  “青山漫步走,原野涌河流。”

  随着歌曲的风格变化,潘寒英的舞蹈节奏也变得明快起来。

  “深情比天地,只待你收留!”

  何宜良的歌声,由深情款款,转为豁达豪迈,秦起不禁泪流满面,潘寒枫也听呆了。

  何宜良一曲终了,两人收剑而立。只是四人都还沉浸在各自的意境中,久久不能自拔。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该做些什么,才不枉此生呢?

  -

  送走了潘家兄妹后,秦起忙问何宜良:“你的剑法,好像大有突破了呢?”

  “师父,你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我一直没有移动半步?”

  “你难道不是为了配合潘寒英吗?”

  “不全是这样,其实我一动脚,手上的动作就要大打折扣!”

  “哦,原来如此!那你有没有找到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要是找到了好办法,那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舞剑了!”

  -

  等自己行走自如了,秦起便和何宜良一起,去了京湖制置使衙门,拜见京湖制置使李庭芝大人。

  见了何宜良呈上的书信后,李庭芝在大堂内接见了他们。

  李庭芝听何宜良讲述了此番樊城探亲的经过,对两个少年,是倍加称赞。

  牛富给李庭芝的信里,并没有涉及樊城军事,倒是回忆了两人往rì的情谊,最后说,一旦樊城有失,自己断不会苟活,还请李庭芝照顾自己的家眷,云云。

  李庭芝读罢,心中百感交集,但因为有两位晚辈在场,表面上还维持着平静。

  其实,李庭芝刚刚收到前线消息,称元军在樊城,启用了一种巨型投石机,因为督造的大师来自穆斯林地区,又称“回回炮”。

  回回炮威力巨大,可发shè百余斤的石块,对城墙损毁严重,元军趁势加紧攻城,现在樊城外城已经失守,守军退到内城,做最后的抵抗。

  李庭芝不想让何宜良过于伤心,便决定先瞒着不说。

  秦起躬身拱手,问李庭芝:“敢问李大人,有什么良策,可以解襄樊之围?”

  “元军采用围点打援的策略,以逸待劳,我军数量上又处于劣势,故而屡战屡败。”

  李庭芝稍微

  斟酌了一下,还是坦率地说了实话:

  “现在我军士气低落,如朝廷不发重兵,一时间,确实没有什么良策可以解围。”

  虽然李庭芝说的话,完全在意料之中,秦起、何宜良还是不禁有些失望。

  整理了一下心绪,何宜良又拿出牛富的家书,李庭芝收好,表示自己马上就派人,将信送到牛富老家。

  李庭芝珍惜这两位少年才俊,有意招纳,就试探着问道:

  “不知两位公子,下一步做何打算?”

  秦起答道:“我们正考虑着,准备先回宜州,召集一支民军,前来襄樊前线,协助官军作战。”

  见李庭芝点头称赞,何宜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李大人,我们有一个难处:如果召集的人数太少,自然作用不大,人数太多,又怕朝廷起疑心,横加干涉。”

  李庭芝想了想,对二人说道:

  “我身为京湖制置使,是有权招兵买马的,只是这宜州,却不在我的辖区内,不过此刻国家危难紧急,我也顾不了许多了,你们就打着我京湖制置府的名义,招集民军吧。”

  当即让幕僚准备好了招兵的官文,又亲自修书一封,给宜州知府姚秋智。

  “宜州知府姚秋智,曾在我帐下为官,我请他看在过去情分上,多少给你们一些关照。”

  秦起、何宜良喜出望外,急忙拜谢李庭芝。

  -

  回到医馆,秦起毕竟还是比较虚弱,就躺下休息了。

  这几rì,潘寒英常来与何宜良谈歌论剑,两人渐渐有了知己知音的感觉。

  何宜良想到即将到来的别离,不禁有些惆怅。

  何宜良在院子里展开汪氏步法,闪展腾挪间,偶尔刺出一剑。

  忽然眼前一花,一个影子飞进了剑圈,正是潘寒英。

  两人又是一番神仙唱和,只是这一回没有观众的喝彩。

  -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在冰冻的世界里,伤势初愈的秦起和何宜良,告别了潘家兄妹,回宜州去了。

  经过岳州时,两人顺道拜见了湖北安抚副使兼岳州知府高世杰,呈上何文桓的书信。

  高世杰也获悉了樊城危在旦夕的消息,和李庭芝的心思一样,他也对两人隐瞒不说。

  两人离开岳州奔潭州而去,中途又遭遇一次暴风雪,身体还很虚弱的秦起,抵抗不住寒冷,发烧病倒了,两人滞留在了一个叫绥安的小县城。

  深夜里,秦起在小客栈里高烧昏迷。

  何宜良焦急地候在旁边,一个在睡梦中被叫醒的郎中,嘴里念念有词,在秦起的额头上放上冰块降温。

  樊城,此刻内城已经被攻破,在内城东门附近的战斗中,何文桓三处重伤,倒在血泊中,他的身子变得轻飘飘的,眼中的一切渐渐放大,然后突然消失了。

  何文桓死后,牛富带领着仅存的百余战士,继续进行巷战,牛富手中那杆长枪,不知洞穿了多少元兵的身体,直到天sè渐明,牛富已经再也没有力气,舞动那杆长枪了。

  元兵小心地围了过来,牛富和身边最后两名士兵,一起走进了燃烧着的民宅,牛富用最后一丝力气,头部撞向,一根燃烧着大火的柱子。

  秦起也在这个清晨,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感觉到了什么,眼睛里噙满了泪花。

  -

  秦起的高烧退了,何宜良出于保险起见,没有马上上路,而是留在绥安县城,让秦起继续修养几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