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安盗(出书版) 第37章

《长安盗(出书版)》第37章

作者:海岩 字数:2894 书籍:长安盗(出书版)

  万教授咽了口唾沫,坚持了他的回答:“我不知道,我不在屋里。”

  专家继续问:“你听到你女儿的叫喊了吗?”

  屋里光线昏暗,万教授的表情沉在黑影之中:“我不知道,我没在屋里。”

  与测谎室相邻的另一个房间,灯光同样很暗。刑警们站在单向的玻璃隔窗前,他们可以看到和听到测谎室里的一切,而测谎室的人却不能看到他们。刑警们虽然看不到仪器的显示屏上电波的曲线震荡,却能隐约听到打印机嗒嗒作响,打印出万教授的脉搏、心率和血流血压的跌宕起伏。

  邵宽城是第一次旁观仪器测谎,那场面令他身心震撼。可以想见,如果万教授真的目睹了他女儿的死亡过程,那一幕将是多么不堪回首。而测谎的提问偏偏要将他带回那个山间的木屋,那个血腥的清晨,那个父女永别的现场……如果万教授真把女儿视为骨血,如果他的心真是肉长的,那么他的这颗心,可以承受这样残酷的回顾吗?他的这颗心,会疼吗?会碎吗?

  邵宽城不知该怎样想象万教授的那颗心。

  测谎继续:“你的女儿倒下之后并没有死,她当时说了什么吗?”

  万教授的声音开始发抖,发虚,控制不住地口吃:“……我不知道,我不在,我不在……”

  仪器的信号剧烈波动,测谎官的语调依旧平稳:“你女儿倒下来的时候,她的身边,是有一只猎枪吗?”

  万教授愈发凌乱:“是,啊,我不清楚,我没在屋里。”

  测谎官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地,停顿了一下,再问:“你的女儿,一共中了两枪,胸口一枪,头部一枪。其中猎枪打中的,是致命枪。这两枪,是两个不同的人打的吗?”

  万教授的额头上,汗水密布,他稳定着自己的情绪,停顿了好一会儿,才说:“我不知道。”

  测谎官忽然转题:“那个旅行箱里装的钱,是在凶杀案发生之前的几天里,分三次取出来的吗?”

  万教授机械地:“我不知道……”

  测谎官目视万教授,提问停了下来。与测谎室一壁之隔的刑警们,透过单向可视的玻璃看着已近崩溃的万教授,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同样的严峻。

  测谎官的最后一问,声音突然抬高,语速突然加快:“一个月前,当你找到了你的亲生女儿,那个时候,你有过幸福的感觉吗?”

  刑警们没有听到万教授的回答,他们或许也看不到,万教授的泪水在黑暗中脸颊上,如河流一般……

  刑侦总队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刑警。邵宽城低头坐在后面的角落里,不知为什么,他不想被人关注,不想与人交谈。

  市局的局长,副局长都来了。几位测谎专家鱼贯走了进来,在会议桌前特意留出的几张椅子上郑重落座。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总队长和李进都沉默不言。局长目视几位专家,首先开口。

  他说:“我只问两句话,第一句话,根据你们的测谎结论,万正纲的嫌疑可以排除吗?”

  测谎专家们对视一眼,为首的一位回答:“不能排除。”

  局长问:“可以认定吗?”

  专家回答:“可以认定!”

  局长沉默了两秒钟,说:“好,我问完了。”

  邵宽城随着李进和井探长一行走进总队会客室时,万教授从桌前缓缓站了起来,他的面目似乎恢复了平静,已经完全镇定下来。李进还未开口,他便首先问道:“今晚七点要录制《唐史讲坛》,我还能去吗?”

  李进没有回答,沉着喉咙反问:“石椁是在迈克·里若斯的手上吗?”

  万教授沉默片刻,心照不宣。他同样没有回答,而是再次发问:“今晚是我的最后一场讲座,可以让我善始善终吗?”

  李进意味颇深地问了一句:“你讲的,是唐史吗?”

  万教授的回答,如同在电视荧屏上的语调一样,从容而又平缓:“我讲的,是唐史中最辉煌的一段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叫做开元盛世。”

  李进若有所思,玩味地咀嚼了一句:“最辉煌的时期……”

  此时此刻,邵宽城已经听不见这里的任何话语,他的双眼被血色染红,万教授的气色虽然看似平定,却躲避开了他的逼视,垂下了眼睑。

  《唐史讲坛》的录制到这一天晚上为止,正巧是一个完整的章节。万教授与西京电视台签署的合约,就是由他从唐初的贞观之治一直讲到开元盛世。开元年的结束,也标志着唐代鼎盛时期的结束。其后接棒的天宝时期,天下由治而乱,直至发生“安史之变”,直至马嵬驿“六军不发”,直至杨贵妃缢死马前,直至大唐最终覆亡……鉴于万教授日渐高涨的人气,电视台的制片人口头上已经表示,天下大乱的这一段唐史,仍要有劳万教授金口续讲,据说合约都已备好,只差签字盖章。所以万教授所谓这天晚上是他最后一场讲座云云,从续约尚未签署的情况来看,倒也并非虚言。

  万教授这一次前往录制现场的“排场”之大,当然前所未有。不仅警车专送,而且数车“护驾”,前呼后拥。这一天的录制现场与往常并无不同,由西京大学的师生组成的观众照例早早就把阶梯式的观众席坐满。李进布置便衣们守住了录制现场的各个出口,两个便衣也挤在台下充做“听众”。邵宽城被安排在讲台的侧幕,正好能看到万教授从对面的幕影中出场亮相。万教授步履略缓地走向灯光明亮的舞台中央,那里摆放着一只方方正正的授课讲台,那只讲台早被无数电视观众看得眼熟能详。

  公安们并没有把万教授的情况告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节目录制的进程和状况皆如既往。录制现场其实就是西京大学里一间小型的阶梯教室,门禁松弛。万教授从教室前面的办公区进入,随他进入的便衣们都被当做他的随从和学生,无人盘问,无人阻挡。

  这天晚上万教授照例化了淡妆,照例衣冠楚楚,出场时台下照例掌声热烈……但邵宽城看得出来,万教授虽然保持了刻意的镇定,却是从未有过的老态龙钟!邵宽城记不得自己当时是否听得清万教授都讲了什么,他只记得除了万教授苍老的声音外,整个会场静得出奇。

  或许电视台的人能听得出来吧,万教授的语速比过去缓慢了不少,或许,他们认为那是万教授今晚特意追求的一种效果。唐代历史在今晚将发生重大转折,以致一千三百多年之后的史学家都要特意表达出应有的沉重。

  邵宽城所站的位置,不仅可以看到整个舞台,也可以看到对面的侧幕,看到对面侧幕里的队长李进。李进似乎在用心倾听,倾听着万教授最后的绝唱!

  “上次说到,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深夜奉旨进宫,是唐代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也是至今不解的一桩历史谜案。那天夜里他们究竟是被诱骗进宫,还是蓄意谋反,正史野史说法不同……”

  万教授苍凉开讲,虽然邵宽城只能看到他的侧脸,但从声音上足以判断,那张脸上是一种何等滞讷恍惚的神情。

  “……三王入宫事件之后,太子李瑛被废掉储位,连同光王、鄂王,皆被贬为庶人。十五天后,三人因谋逆之名,被皇帝……赐死。至此,开元年间的这场宫廷斗争告一段落,武惠妃母子得以平安,地位空前巩固。数年后武惠妃病亡,被追认为皇后,谥号‘贞顺’,以国母葬之,唐玄宗哀念甚深。不久,因他的儿媳杨玉环外貌酷似惠妃,竟让其取而代之,封为贵妃,据为己有,以填补惠妃离去的情感空白。杨贵妃入主后宫,也为大唐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

  据电视台的人后来回忆,这天晚上的节目录制比往常多了几分钟,不过没关系,在节目的后期制作时可以删减部分镜头,把时间拉回到规定的范围内来。比如万教授在这一期讲座完成后,还走到台前向观众鞠了一躬,都属于可以删掉的镜头。按电视台的人当时的理解,那是万教授结束合约规定的讲座课程后向观众做个告别,他们并没意识到那深深一躬,其实是万教授对自己整个人生的谢幕!

  台上的灯光暗下来了,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杂乱地上来收拾各种录音和灯光设备,邵宽城也立即向万教授走去,而万教授则转身向另一端侧幕退场。《唐史讲坛》的现场导演还过来和他打着招呼:“万教授辛苦啦,您跟我们一起吃饭去吧?节目告一段落了,咱们得庆贺一下!”

  万教授充耳不闻,径直走向侧幕的李进。两人对面而立,彼此无言。

  包括邵宽城在内,几个便衣围了上来。或许这个时候,电视台的人才开始察觉出某些异样,开始把惊疑的目光投向这群陌生的男人。

  李进与万教授并肩,在便衣们的前后夹持下,穿过办公区向楼外走去,长长的走廊里只有杂沓的脚步声,以及内心或有的粗重的喘息。

  在这条既长且暗的走廊尽头有一扇通向楼外的小门,在这扇小门昏暗的门前众人站住,一个便衣上前给万教授戴上了手铐。李进微微思索片刻,莫名其妙地问出这样一句话来:“我刚才没听明白,武惠妃为什么一定要除掉三王呢?”

  万教授茫然一怔,不明李进何出此问,但他还是郑重其事地做了回答:“因为三王要除掉她。”

  李进又问:“三王为什么要除掉她呢?”

  万教授想了一下,缓缓答道:“因为利益!”

  李进做不解状:“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