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安盗(出书版) 第30章

《长安盗(出书版)》第30章

作者:海岩 字数:3083 书籍:长安盗(出书版)

  真正的国宝应该就在李进追击078号货车的同时或之前,走另一条路线,悄悄离开了西京,现在,应该已经出了省境。

  此役,警方判断错误,明显被对手虚晃一枪,李进的恼羞成怒,自不待说。虽然,市局并没批评总队,总队也没批评李进,但李进心里的窝火还是溢于言表。两个货车司机被带回西京,做笔录,留档案,然后,除了那几箱白色聚苯留做物证分析外,其余连车带人,一起释放。谁都无可奈何。

  一切必须重新开始,还是从调阅相关地区的道路监控录像,和对社会面的调查走访入手,寻找新的线索。李进的人马和以前一样,夜以继日,疲劳作战。回到西京的头两天,他似乎忘记了万教授,也没主动给邵宽城打电话,邵宽城每晚给他发信息报告一天“平安无事”,他也没有任何“指示”回复。

  第二十章

  一连两天,万教授带着女儿住在唐古山的那间木屋里,就和度假一样,过着悠闲并且快乐的生活。除了第一天去山下的一个庙里进了香,让主持和尚给女儿手腕上的玉环开了光,又去看了附近的一个藏医,在藏医那里坐了一个时辰,此外并未再与外界有任何来往。

  万教授本来还联系了当地一个著名的中医,以前给自己看过病的。可中医不巧出诊到天津去了,要一天后才能回来。父女二人除了在木屋的附近象征性地打打猎,做做所谓的森林浴之外,多数时间都是在木屋里聊天。

  尽管,赵红雨的身体还比较虚弱,无法远足,但她还是迷上了打猎。这是她第一次打猎,虽然木屋附近只有兔子、山鸡和鸟类可打,连野猪这种中型的野兽都难觅其踪,但赵红雨得以在父亲面前一逞枪法,坐在轮椅上都能收获两兔一鸟,还是让她叫爽不止,备觉满足。

  多年以来,万教授几乎从来没有过和家人推心置腹聊天的感受了。这次和女儿的共处,让他体会了得到爱的温暖和付出爱的激动。让他高兴的是,他和女儿聊的所有话题,女儿都没有回避,包括女儿的学业和她未来的事业,也包括女儿的爱情和她未来的婚姻。

  从女儿口中万教授确认了邵宽城在女儿感情中的位置。他与这个看上去并不强悍的年轻人发生过多次口角甚至肢体冲突,可以说,这对准翁婿彼此的敌对,已经到了撕破脸的程度。但万教授在女儿的面前,还是保持了谨慎的言辞和长者的宽容,并未对邵宽城多做评论,更没有严辞批评。也没有主题外露地晓以门当户对之类的道理,而是采取了更迂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他从年轻人应有的人生规划和事业发展的角度,婉转地对女儿的爱情泼水降温,不动声色地表示出对邵宽成的不以为然。

  万教授对女儿做了这样的开导和规劝: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将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的十年。人的一生将在什么位置上定格,将在什么高度上定位,是充实还是虚度,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叱咤风云还是默默无闻……一句话,是幸福还是不幸,主要取决于他怎样安排这十年光阴!光阴如箭啊,必须惜时如金!首先,女儿马上就要入校读研,很快,还要出国留学,这一学还不知要几年学成。学成后,马上又要管理父亲的财富,接受事业的检验,在这一切都没有开始,没有踏上正轨之前,爱情是不重要的,是必须放在第二位的。

  而且,一个人的事业与地位一旦获得,将是稳定的、受用终生的;而爱情一旦获得,则会很快变得琐屑平凡,变得索然无味。有了好的事业,爱情还用愁吗?一个拥有了财富、地位、社会声望和人脉资源的人,一个进入主流社会的成功的人,还怕没有精英人士倾心追求吗?还用得着在意成功前的屌丝吗?

  父亲的意思赵红雨当然听得明白,父亲几乎是在用他二十多年前放弃爱情的切肤经验现身说法。尽管,父亲为他当年的选择向女儿表达过歉意,做出过忏悔,但是,一旦把这个选择抽象到价值观的层面,父亲的人生态度其实并未改变。

  父亲对邵宽城的BS,赵红雨当然听得明白,但她只是低头做倾听状,做思考状,未做表态,并不应承。她也没有替邵宽城解释,她显然不想过多谈论自己的爱情与婚嫁之事。结婚如果不是眼前急办的事,她就犯不上急着说服父亲,忤逆父亲,犯不上在这优美的山间,在这悠闲的“假期”,与父亲发生争执和辩论。

  进山之后,赵红雨的精神虽然好了许多,但体力毕竟还未恢复,所以熬不得夜的,每天晚饭后不久就困乏不支,就得睡了。父亲离开她的卧室后,她照例会给邵宽城发几个信息,一来简单报告这一天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父女二人的起居活动,有事话长,无事话短;二来要陪着邵宽城亲热几句,各种逗贫,嬉笑怒骂,倒也快活。邵宽城晚上劲头大,求多聊,甚至,求通话,赵红雨眼皮难撑,几个回合下来,就得求晚安了,然后,手机转无声,很快睡着。

  这夜,邵宽城住在唐古县公安局招待所里,和赵红雨道了晚安,了无睡意。给李进信报平安之后,就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电视,百无聊赖地换了半天台,还是选择了收看西京台的《唐史讲坛》。

  《唐史讲坛》看了多期,邵宽城渐渐发觉,镜头中的万教授与现实中的万教授,个性其实大相径庭。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万教授风度优雅,慈眉善目,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绝对是个温良恭俭让的儒雅长者。而现实中的万教授则自尊心强,自卫心强,不容侵犯,有时甚至霸气侧漏,一点都不淡定,骨子里多少有点市井气的。当年抛“妻”弃女,多年与林白玉貌合神离,说明万教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很多取舍,皆视现实的需要而定。他不知道他这样评价万教授是否掺杂了个人的感情好恶。他这样看待万教授其实也很纠结,如果不出意外,几年之后万教授就特么要成为他的岳父啦,他就得叫他“爹”啦。那时如果“翁婿”间仍然如此成见,如此心存芥蒂,叫“爹”的感觉会不会很坑爹呢?

  这一期《讲坛》讲到了唐代开元盛世的尾声,宫斗愈演愈烈。十几年前由宁王抱出宫门的王子李清已经长大成人,改名瑁,封寿王。他的母亲——准皇后武惠妃为避免贵族势力渗透后宫,为寿王李瑁选择了一个民间女孩为妻,在第一次召见这个女孩并且对女孩感到满意后,武惠妃赐给了女孩一只白色的玉环作为订婚之礼,因为这个杨姓民间女孩的名字,就叫玉环。

  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反观唐代,无疑有两个女人最为知名。一个是把李唐皇帝赶下台并取而代之的武则天,一个是让李唐王朝彻底走向衰败的杨玉环。而站在这两个最具传奇性的女人中间的,就是挽救并延续了武氏一族显赫地位,并且选择了自己继承人的武惠妃。武惠妃统治后宫近二十年,虽然在与皇后党与太子党的残酷斗争中最终胜出,但后世历代舆论对其贬多褒少,多以“手段阴险”,“蛇蝎心肠”作为评述,诸多戏剧及文学作品亦皆恶之。万教授认为,究其缘由,一是历代史学家多固守正统史观,对以庶夺嫡的一切历史人物皆扬少抑多;二是唐史对武氏数个子女离奇夭亡的事实均未作深究,显然有失公允。从历史人物的政治作用上看,武氏陪伴唐玄宗的二十年,朝政开明,吏治清廉,对外开放,四海平安。与后来乱唐的杨贵妃相比,足以推断武氏对开元盛世的形成,无疑发生了正面的能量。所以,万教授认为,对武惠妃的历史作用,应当以大概小,拨乱反正,予以新的审视与评判。

  虽然武惠妃在政治上独善其身,但她选定杨玉环做为自己的儿媳,客观上为李唐王朝后来的走向,埋下了祸根。杨玉环不仅在外貌上酷似她的这位婆婆,且琴瑟歌舞样样皆通,才艺方面不逊惠妃。数年之后,惠妃薨,唐玄宗万端思念,竟与儿子换妻,另赐美女予李瑁,将儿媳杨玉环纳为己妾,以替代惠妃,填补空虚。若干年后杨玉环凭大词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留名千古,而武惠妃则反而被摆在正史的边缘,几乎被人遗忘。

  这一期《唐诗讲坛》让邵宽城着实吓了一跳,他这才知道唐明皇的宠妾杨贵妃原来竟是他的儿媳,而且与他的亲生儿子已经有了五年的夫妻生活。这样的史实让他石化了半天,碉堡了很久,不知历史上还有多少这样有悖伦常的故事让人瞠目结舌。按照万教授的解释:唐代的李姓皇帝是来自西北的少数民族,并不像中原汉族那样拘泥儒家礼教,加之唐代风气开放,于是无奇不有。若以现在的观念,并用现在的语言评价,唐玄宗夺子所爱,实在太逆天了,太奇葩了!而在后世所有的史书中均未见抨击和谴责,更有白居易的一唱三叹,歌颂赞美,足见历史对此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万教授谈道:李清改名瑁,封寿王,从父命返回大明宫,从母命与杨玉环定下终身,宫廷内外,有关皇帝欲废太子而立寿王为储的猜测,盛传一时。据野史传说,寿王李瑁在重返宫廷之后,某次出巡曾遭不明武装偷袭劫杀,靠护卫拼死保护才幸免于难。此时王皇后早已被废,武氏怀疑的矛头,只能指向太子李瑛及其一党。

  如果说,多年以来,武氏在与皇后党和太子党的斗争中一直是以守为主的话,那么这一次,她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攻势。唐史记载中多有关于武氏阴谋废太子而以李瑁代之的说法,无论确否,但武氏与太子党结怨已久,直至势成水火,你死我活,应是事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