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洪荒混元仙君 第197章

《洪荒混元仙君》第197章

作者:碧水青山 字数:2700 书籍:洪荒混元仙君

  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

  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法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

  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

  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注:①寿,《易筋经》作"圣"。

  ②二竖,指病魔。

  ③之,《易筋经》"之"后有"为寒为暑者易之"七字。

  ④节侯岁月,《易筋经》作"火候岁月"。

  ⑤跻(ji基),登。

  ⑥筋,《易筋经》作"经"。

  第二卷成长篇《九阴真经》全本

  上卷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

  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

  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

  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

  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

  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

  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

  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

  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

  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

  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第一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

  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

  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一重。每

  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

  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

  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

  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

  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

  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诀曰: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面朝北,气行小周天。五心朝

  天式,打开丹田门。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缩如

  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

  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样)。今人练

  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

  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

  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

  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

  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

  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莫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

  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

  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

  真阴,九阴第四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