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故事会(2015年第6期) 第4章

《故事会(2015年第6期)》第4章

作者:多人 字数:2951 书籍:故事会(2015年第6期)

  张一刀趁这机会,慌忙从口袋里掏出那个信封,塞在沙发坐垫底下,等局长夫人从卫生间走出来,便起身告辞了。

  他回到家中,心里老是惦记着那五千块钱,心想:如果局长夫人不去翻那只沙发坐垫怎么办?牛局长家人多客杂,如果被外人发现偷偷拿走怎么办?这钱不就不明不白打了水漂了……

  张一刀越想越不安,便拨通了牛局长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局长夫人,张一刀告诉她,沙发坐垫底下有个信封,对方只“哦”了一声,电话便断了线。张一刀这才舒了一口气。

  第二天,张一刀突然接到牛局长的电话,要他马上过去一趟。张一刀别提多高兴了:钱这东西真灵啊!这下儿子的工作有戏啦!

  张一刀乐颠颠地敲响了牛局长家的门。一进门,牛局长黑着一张脸,手里拿着那只信封,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存心要拉我们下水?我们当干部是讲原则的,讲清廉的,讲公正的,绝不会拿原则立场做交易……”

  张一刀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心想:都说现在当官的贪心十足,可牛局长却一不收礼,二不收钱,比包公还要硬,都怪赵叔,害得我在牛局长面前碰了两鼻子的灰。

  张一刀去找赵叔论理,没等张一刀把事情讲完,赵叔就急了:“你还真是个猪头,你打什么鬼电话呀,送点钞票心里记得贼牢贼牢,这钱谁还敢要?即便是牛局长提醒你说,老张师傅啊,你忘了东西没有呀?你也得说,牛局长,让您见笑了,我是空手来空手回,哪有东西忘掉呢!”

  张一刀被赵叔一顿数落,头脑清醒了不少。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为了自己手上这把杀猪刀不再传给下一代,他一咬牙,决计最后一搏。

  张一刀把压在箱底做杀猪本钱的五万块统统拿出来,用报纸包好,塞在衣服里面,又来到牛局长家中。这次牛局长很客气,还当面夸他不带东西,不搞不正之风。

  谈话间,张一刀神不知鬼不觉地做完了动作,整个身子坐立不安,只三五分钟,便从沙发上站起来告辞要走。临出门,牛局长果然试探性地说:“老张,别把什么东西搁下呀!”

  这次张一刀长记性了,说:“啊哟,牛局长,您真会开玩笑,我是空手来空手回,哪有东西搁下呢!”边说边逃也似的离开了牛局长的家。

  自此之后,张一刀是日日等,夜夜盼,这天,终于盼到了儿子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叫他十月十日上午九时,到县农业局人事科报到,听候调处。听到这一消息,一家人那个激动呀,办起了十几桌酒席,把能请来的亲朋好友全都请来了。

  散席后,张一刀趁着这高兴劲儿,准备就在今晚封刀。儿子明天就要进城去吃公家饭了,自己再做杀猪这门行当,不是丢儿子的脸吗?他把杀猪家伙统统摊到堂屋中央,有刮毛刀、破肚刀、开膛刀、剔骨刀……大大小小几十把,一一用热水洗净,再拿毛巾擦干,仔仔细细涂上防锈蜡,套上套子,然后整整齐齐地装进箩筐里头。

  正当张一刀喜滋滋地封完刀,突然接到乡里一位分管畜牧业的副乡长的电话,说明天县屠宰公司要举办一期屠宰技能培训班,请张一刀去给学员作技能辅导。

  儿子明天要去县农业局报到,自己还被请去做辅导老师,这真叫好事成双啊。于是张一刀又从箩筐中取出一把杀猪刀,明天带去给学员们作示范。

  第二天天刚发白,张一刀父子俩便兴冲冲地乘车往城里去。

  县屠宰公司由农业局直管,牛局长亲临现场,要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培训刚开始,牛局长便把张一刀从后台请出来,然后满面春风地说:“学员们,我现在郑重向大家介绍,这位是我县大名鼎鼎的杀猪世家的张一刀张师傅,他的绝技绝活上过中央电视台,今天十分荣幸地请他来现场!”边说边带头鼓起掌来。

  张一刀点头向大家致意,心里正得意呢,没想到接下来牛局长却来了句:“下面请本期学员,也是张师傅的儿子张天明到台上来,父子二人一起为大家作示范!”

  张天明本来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听到牛局长点名要他上台,只好低着头走上去。只听见牛局长说:“天明呀,你要接过你父亲手中的这把杀猪刀,把你们张家这手绝技绝活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要将传统绝技与现代工艺很好地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屠宰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活力!”

  这会儿,张一刀脑子里头“嗡”的一声响,顿时一片空白,什么感觉也没有了……

  原来,当张天明到农业局报到时,却被通知让他来参加屠宰技能培训——他农技干部的岗位被别人调包顶替了!顶替他的是赵副县长的侄子,之前被县屠宰公司安插在屠工班当屠工。赵副县长得知后心里很不快,便立马给牛局长打电话,要他对自己这位侄子“加强批评教育,多多关注他的工作进步”。牛局长深刻领会了精神,于是来了个“移花接木”,让赵副县长的侄子去当农技干部,而把张天明安插在屠工班。这样一来,也正好是“子承父业”,让张一刀他们这杀猪世家后继有人。

  只见张一刀颤抖着手,把手中的杀猪刀递给儿子,眼泪汪汪地说:“儿啊,认命吧,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打地洞……谁让你是杀猪佬的儿子呢!”

  一去不复返

  作者:徐洋字数:3697

  想出奇招

  市园林局有个姓刘的副局长,分管油水最大的绿化工程,头些年吃惯了发包工程的甜头,捞了个盆满钵满。但自从上面出台相关规定之后,反腐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刘局长心里开始忐忑不安了。

  最近,市里又拨了一大笔钱,要求完成一片新区的绿化任务。这事要搁在以往,可是刘局长大捞一笔的好机会,但如今风头正紧,他不敢明目张胆地敛财。但是贪嘴的猫已经吃习惯了,你要他就此收手,可比死还要难。

  几天来,那笔款子一直在刘局长脑子里挥之不去,他在琢磨,怎样能拿到回扣又不被上面查出来。这天他回到家,倚在窗边抽烟,看到窗外花坛边有小孩往水里放纸船玩,突然想起小时候用河灯敬河神的事,随即一拍脑袋:何不借用神力呢?他立刻有了一个妙招。

  第二天,刘局长就叫来了合作多年的开发商胡老板,说他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只有前去神门仙境,才能摆脱尘世的烦恼。他说,前半辈子我们造孽太多,现在是弃暗投明的时候了,要胡老板和他一起多做善事,多敬神明。

  胡老板听得云里雾里,还以为刘局长从此要皈依佛教了。刘局长说了半天,终于说到了正题:“离市区五十公里外的乌鸣河是一条神河,如果我们在那里放漂一笔敬奉神灵的款子,就是我们进德修业的最佳途径。”

  胡老板这才恍然大悟,刘局长是想拿钱又怕留下把柄,在玩暗度陈仓的把戏。此刻,胡老板有求于刘局长,所以也不点破,只是一个劲违心地点头应承。说到最后,刘局长苦笑道:“反正今后我是不会收你一分一毫了,你就把给我的那份做了善事吧……”

  胡老板心里清楚,我把钱放水里,你在下游接了去,拿了钱还不认账,做了婊子还立了牌坊,真正是个坏坯!胡老板心里暗骂,但脸上还是挤出笑容,答应拿出六十万来做“善事”。

  各怀鬼胎

  胡老板也是江湖上闯荡多年的老手,以往送钱揽活是天经地义的事,可这次总觉得不是个味道。这天正好有个文化界的朋友找他喝酒,两个人一坐下来,就谈起了当前的形势。朋友说:“我正在写一本反腐败小说,但怎么也进行不下去了,现在上面的决心这么大,贪官污吏全都收手了,没什么好写的了。”

  胡老板一听这话,一仰脖子灌下一杯酒,长长地叹了口气。朋友很奇怪:“这样的局面对你们做工程的来说是好事呀,你为何要唉声叹气?”

  胡老板说:“原来当官的是拿钱办事,现在是不拿钱不办事。不过一旦给你办了事,一个子儿也不少拿,我们呀,成了婊子钻地道——瞎卖一气!”说着,胡老板朝四下里看看,俯身到朋友耳边,把刘局长给他出的歪点子讲了一遍。

  朋友听罢,一拍桌子,说:“你给他放一袋子冥币,让他捞去吧,反正他是要敬狗屁河神的,就算是假的,他还张得开口?”

  胡老板一口菜差点噎住,说:“把柄在他手里,不要说放钱的时候他要过目,一旦他捞上来发现是假币,能有我的好?今后不刁难死我才怪呢。”

  朋友听罢,略加思索,又说:“说的也是,那只能这样了。”

  第二天晚上,胡老板拿来了一个天蓝色的旅行包,里边装了码得整整齐齐的六十万现金,由刘局长亲自验了货,美其名曰:供奉神灵的东西,不能有半点马虎。两个人来到乌鸣河上游的临江口,点了几香,磕了几个响头,把包捆在一个木筏子上,放进了河里。

  这一带远离城市,人迹稀少,又是入夜时分,一般情况下,钱在水面是不会被人发现的。刘局长本就是乌鸣河边长大的娃子,这里的水路他了如指掌。他此刻的目标,已经锁定在了狼窝掌。

  乌鸣河在临江口一段是弧形水路,从这里到下游狼窝掌,虽说有十多公里远,但走陆路,直线不过两公里的样子。刘局长精心测算过这里的水流速度,他必须尽快赶到狼窝掌阻截旅行包,否则就会漂出控制范围,后果无法收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