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悠闲生活美滋滋 第一百七十九章 众人的猜测

《悠闲生活美滋滋》第一百七十九章 众人的猜测

作者:翡色姣宝贝 字数:2025 书籍:悠闲生活美滋滋

  李显兄弟子在庄园里乐不思蜀,每天上半天课,剩下的时间跟着武婧儿不是做实验就是干农活。

  冬日的第一场雪后,武婧儿带着这两兄弟回到了皇宫。武媚娘是目送两个白嫩嫩的儿子出门,但回来的这两个是谁?又黑又壮,一笑露出两排大白牙。

  “阿娘,我想你了,你想不想我?”李显扑上去抱住武媚娘的大腿。

  "阿娘,我回来了。"李旭轮抱住另外一条大腿。

  武媚娘的手分别搭在两个儿子头上,语气温和道:“快去见过你阿耶。你阿耶这些天一直在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呢。"

  “嗯嗯。我和旭轮给阿娘做了柿饼,阿娘一定要记得吃啊。”说完,李显和李旭轮手拉手跑去找李治。

  武媚娘见儿子这么贴心,脸上不自觉露出笑意,转头对武婧儿道:“你惯会教导孩子,显儿和旭轮被你教得很好。"

  武婧儿连连摆手,告饶道:"他们两个是李唐的王爷,我就怕自己学识不深误了他们。"

  武媚娘不在意道:“我不求他们有什么大出息,只要不惹事就行。”

  两姐妹说了一会儿话。太子婚期将近,宫中忙碌起来。武婧儿见时不时有人来向武媚娘禀告事情,没有多留就告辞离去。

  太子的婚事定在正月二十六,婚礼浩大,场面恢宏。武婧儿见了这对璧人,男的俊秀清雅,女的秀丽绝伦,佳偶天成。

  不管未来如何,这对小夫妻眉眼相视之间,流转着绵绵的情意,让人感慨年轻真好。

  杨妙音性格温顺,对武媚娘极为恭谨,晨昏定省,日日不落。饶是武媚娘这么高要求的人对她也时有称赞,说是有大家风范。

  太子李弘体弱多病,自从杨妙音嫁进来后,细心照顾太子,又将后院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她又友爱弟妹。宫中上下无不交口称赞太子妃贤惠之名。

  武婧儿私下里和云川感叹道:"太子妃是个了不得的人才。"

  云川笑道:“世家大族娘子学得就是人际交往的功夫,你当做了不起,说不定人家习以为常。”武婧儿听了深以为然。

  武媚娘当初是以太子婚事为由让武婧儿留在长安。如今太子已成婚,武婧儿就想回到苏州,她身上还带

  着江南道织造使的差事呢。

  “你呀就是劳碌的命。”武婧儿过来辞别,武媚娘数落她道。

  武婧儿讪讪一笑,突然想起一事,转移了话题:“太子成亲之时,梦年捎来一封家书,说茶叶、棉布和白糖在吐谷浑卖得好。弘化公主和可汗想在边境建一个榷场,想必过不多久就会上折子说这

  事。"

  武媚娘微微沉吟,道:“我等他们上折子再说,我记得弘化公主的二子该娶亲了。织造局的棉布能供应上吗?”

  武婧儿摇摇头道:“不一定,需求量太大,织造局产量太小一时半刻供应不上。不过江南家家纺纱织布,若有商人去收,我觉得倒是能供应上。"

  武媚娘颔首:"你回苏州后,根据当地的情况,把织造局未来的发展计划和产能给我拟一份折子上来。写了就要给我落实,不许弄虚作假。"

  武婧儿保证:“没问题,我从不说大话。”

  武媚娘对武婧儿的人品还是很信任的,想了想道:“你想要什么援助?”

  武婧儿眼睛一亮,迫不及待道:“娘娘能给我一个学识高深的人吗?织造局的丫头小子每天就学些《兔园册》《千字文》,不懂诗书。娘娘若是有这样的人,就给我几个。"

  武媚娘笑道:"行吧,我都怀疑你要办书院,教小孩考状元了。"

  武婧儿听到“状元”二字,脑子灵光一闪,她猛拍自己的额头,叫道:“我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武媚娘看她一脸怪相,问道:“什么事情能让你这样懊悔?”“武状元!武举!”武婧儿脱口而出。“武举?”武媚娘重复道。

  这武举是武媚娘首创,直到光绪末年才废除。武举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再造李唐的郭子仪。

  武婧儿一脸郑重,看着武媚娘说道:“大唐边地和周围胡族聚居,这些部落民风彪悍,不易教化,慑于大唐国威方臣服,叛服无常。为边境安宁,这需要我大唐不仅有强盛的国力,还需要有杰出的将领。"

  武媚娘道:“你的意思像考核学子一样去考核武人,为国家选拔将领。这个主意好,名将的儿子不一定是名将。国家太平久了,武将会越来越少。"

  />武媚娘一边说一边点头,脸上露出兴奋的之情:“这事需要从长计议,你提的这个主意好。大唐需要源源不断的将领,才能威震四方。"

  武婧儿见武媚娘记在心里,将自己脑海中关于武举的事情都挖了出来:“咱们大唐不仅要有选拔人才的武举,还要有培养人才的武学,又要有武举子上升的路径……"

  武媚娘见武婧儿掰着手指头说出要点,笑道:“你既然这么熟悉,不如你来拟一个奏章。”

  武婧儿连忙拒绝,她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自己来拟折子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贻笑大方是小,危害国家是大。

  “术业有专攻。娘娘让我拟织造局的折子我绝不推辞,这事我能干。但让我拟武举的章程,那还是算了。”武婧儿忙不迭地摆手推辞。

  “你挺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

  武媚娘笑着摇头道:"行吧,这事记你一功。"武婧儿走后,武媚娘将举办武举的事情和李治说了,李治欣然同意。

  李唐一族武德充沛,李渊、李世民、平阳昭公主、李孝恭都是文武兼备的将领,特是李世民,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安天下。大唐是文武并重。

  李治正要派人去拟折子,武媚娘阻止了他,道:“现在朝中的名将都在外面,陛下去找谁出章程?莫要找来外行人,误人误国。"

  李治回过神来,笑道:“是了,英国公带着一群将领出征高丽,苏定方在吐谷浑。现在朝中无大将,也不好因此事烦扰他们,等英国公他们回来再做打算。"

  武婧儿从宫中回来后,就开始收拾行李,前往苏州。

  和武婧儿一起上路的还有一位武媚娘送来的老夫子,头发花白,不知是何来历,只晓得人叫钱年,在宫中教习宫女内监。

  钱年这人一路上看武婧儿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冷哼了一路。

  武婧儿和云川咬耳朵说这人肯定有得了风寒鼻塞,所以才哼哼,才不是因为被派到江南干活而心不平

  烟花三月,绿草如茵,乱花迷人,垂柳婀娜,江南风景美不胜收。武婧儿归来发现,织造局又扩建了,现在织工达到了八千,织机有五千多张。

  王迦陵设宴为武婧儿接风洗尘。

  武婧儿发现王迦陵变了,语速快了许多,如珠落玉盘,往日优雅从容的贵妇变得风风火火。

  “迦陵,你瞧着比之前年轻了,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武婧儿看着王迦陵光彩夺目的脸面打趣道。

  王迦陵用手指着武婧儿笑骂道:“我还没说你一走了之将事情丢给我,如今还问我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我现在忙得连喝一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我明天给你包个大红包。”武婧儿起身给王迦陵斟酒。

  王迦陵笑纳了武婧儿的殷勤,吃完摇头:“还是不了。我听说你倒贴钱干活,怎么会有钱给我?"

  武婧儿听了一愣,随后笑道:“别听她们瞎说。那我送你一件礼物,宫里出来的,绝对能传家。”

  王迦陵掩唇笑道:“我要这个做什么,留给你儿子吧。”武婧儿一拍额头,也跟着笑起来:"不留给梦年,留给月莲。"

  两人是亲家,而又都只有一个孩子。两人若去后,她们的财产都是这对小夫妻的。饭后,王迦陵详细地向武婧儿汇报了蒙学的开办情况。武婧儿听完直叹王迦陵做得周全。

  蒙学开办以来,中间陆续有人退出,现在仍有一千多人在蒙学接受教育。只是教授学生的老师有些捉襟见肘,上课的人数一多,就难免顾不过来。

  武婧儿安慰道:“辛苦你了。”

  王迦陵摇摇头,端着茶,和武婧儿聊天:“越和这些孩子们相处,我心中就越憋着一股气。明明都是从肚子里爬出来的孩子,为什么男孩和女孩不一样对待,特别是那些做娘的。她自己都是女的,难道不知道作为女子的苦?"

  武婧儿默然,良久道:“因为穷,因为愚昧,因为她们此时已经换了身份……很多原因呢。”

  在这个时代女子的未来几乎一眼都能看到头,所谓的好出路就是嫁个好人家。很多人连自家的女儿都不会疼惜,还能奢望婆家会疼惜毫无血缘的媳妇?

  王迦陵甩甩头,苦笑道:“我喝了几杯酒喝迷了,说起这些胡话来。”

  武婧儿看着王迦陵迷茫的眼睛,坚定道:“这不是胡话,未来会变好的。咱们现在能做一点是一点,至于将来如何就交给下一代了。"

  “对呀,你说的对。”王迦陵想了想

  道:“我写信回去,看看我的那些老姐妹能不能过来。”

  武婧儿又说到她请来一位大学问的夫子,王迦陵大喜,准备明日一早去拜访,争取让夫子早日给学生们上课。

  “一个还是太少,分局也开了学堂。”王迦陵喜完又忧。

  武婧儿道:“分局里面的孩子择优录取到这里跟着夫子上课。”

  王迦陵道:“也只好这样了。”

  和王迦陵聊完蒙学的事情,武婧儿又巡查了织造局和分局,发现一切运行良好。分局那里也蒸蒸日上,规模达到了三千多张织机。

  房如雪看着娇娇弱弱,却能干得很。武婧儿走之后,将秘折上奏的权利转交给她。如今武婧儿归来,房如雪准备将上奏的权利归还,武婧儿拒绝了,让她继续干。

  “娘娘说你做事细致周全,对你赞不绝口,有什么难处只管在折子里面提出来。”武婧儿转达了武媚娘的话。

  房如雪听了一愣,回过神道:“必不负娘娘期望。”

  织造局的事情按着武婧儿制定的章程走,蒙学那里有王迦陵支撑着。武婧儿开始在江南道内查访其他可以开办织造局的地方,将资料整理好给武媚娘上了一封关于织造局未来规划的奏章。

  正当一切如常的时候,王迦陵接了一封急信,展开一看,她几乎要晕倒。

  苏定方去世了。

  其实,苏定方早在三月就病重去世,但高丽战场的捷报尚未传来,为了避免辽东战场再次出现他东征时的意外,故遗言秘不发丧。

  秦梦年、鄯州刺史和弘化公主遵从遗言,除了上奏章告知李治外,其他人包括王迦陵和苏庆节都

  不知道邢国公已经病逝。

  “我征战沙场多年,如今死在军营之中,也算是上天保佑。人终究一死,我死得其所,你们不必伤心。该说的我都已经交代了,以后防御吐蕃就交给诸位了。"

  苏定方交代完遗言,又对秦梦年说道:“以后要谨言慎行,忠心为国,不得有私。”

  “是。”秦梦年跪在苏定方的榻前,眼圈的红晕更加明显了。

  鄯州刺史和弘化公主退出来,将空间留给苏定方、秦梦年和苏月莲三人。苏定方脸色潮红,挣扎要做起来,苏月莲连忙上前扶他。

  “你们

  都是我的好孩子,以后的路需要你们夫妻相互扶持。”苏定方道。苏月莲小声啜泣:“是,阿耶。”

  秦梦年重重地点头,对苏定方保证道:“岳父放心,我秦梦年发誓生平无二色,与月莲无异生之子。”苏月莲惊讶看着秦梦年,感动不已。

  苏定方知道男人的劣根性,只笑道:“有你这话我就满意了。”

  秦梦年见苏定方的表情,就知道他不信,露出委屈的神色,道:“我说的是真的。我要是做了对不起月莲的事情,恐怕将来阿娘会把月莲当闺女,让我净身出户。"

  苏定方闻言大笑起来,脸色更加潮红,心情极为畅快,道:“这倒是永丰公主会做出来的事情。"

  笑完,苏定方脸色郑重道:“皇后……皇后有吕后之相,你们二人以后行事要谦恭谨慎,做人留一线,不要和李唐宗室结怨。未来福祸相依,就要靠你们自己了。"

  “儿谨遵岳父教导。”秦梦年的眼睛泛着水光。

  苏定方吃力地将女儿和女婿的手叠在一起,重复道:“要靠你们自己了。”说完,气息减弱,倒在苏月莲身上,陷入昏迷。

  当夜苏定方就去了。

  高丽捷报传来,苏定方的丧信也不用隐瞒了,苏月莲扶灵柩回到长安。王迦陵和武婧儿将江南道诸事托付给房如雪,一行快马加鞭,倍道兼程赶回长安。

  苏庆节有官职在身,需要禀告朝廷才能回到家中。苏定方遗书之中请求秦梦年继续留任抵御吐蕃,不须他回来奔丧。

  李治知道苏定方去世后,悲伤痛惜:“我失一栋梁矣。”

  苏定方灭突厥,平葱领,灭百济,在西北威名远播。如今他去世,镇守边疆的长城陷了一角,这让李治怎能不伤心?

  待苏定方报丧的消息传来,李治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死后哀荣。①

  苏定方和王迦陵相差二十岁,苏定方心胸开阔,多顺着王迦陵,两人感情很好。如今苏定方离

  去,王迦陵焉能不伤心?

  “他这人心气平和,当初被朝廷闲置,也不自怨自艾。唯一想的就是找人传承自己衣钵,将兵法交给有眼缘的人。"

  “他嫌弃大郎愚笨,气得拿棍子打他

  。后来我怀孕了,算卦的说我腹中的孩儿有大将之才,他十分高兴。后来我生下月莲,他气得要去砸算命摊子。我本以为他不喜女儿,没想到他对月莲极为疼爱。"

  “月莲见他时常感叹后继无人,就说让郎君教她,大兄不能继承阿耶的衣钵,她来继承。郎君听了非但没怪罪,还大赞月莲有志气,说若月莲如生在隋唐之际就能和平阳公主一起领兵打仗。"

  “他陪了我二十多年,可我知道前十几年他并不开心。眼看着朝中同僚都有仗打,他自认能力不缺,勇武不缺,可就是不被起用。每每听到捷报传来,他就郁郁寡欢。陛下即位以来,他被起用了,攻突厥、打百济……他……不知道有多开心……"

  王迦陵说着说着泪水如断线的珠子淌了下来,武婧儿坐在她旁边,递过去一方手帕,没有说话,默默地聆听。

  王迦陵用手帕擦眼泪,继续道:“我现在不是伤心,是替他高兴。死在军营,对于他而言比老死在床上更好。陛下给他赐了美谥,死后哀荣,武将之极,我为他开心……"

  武婧儿尽管看着王迦陵一脸悲伤,但没有反驳她,只是静静地陪着她。

  苏庆节一家尚未回来,武婧儿住进了邢国公府,帮助王迦陵准备丧事。

  半个月后,灵柩归家,苏庆节也回来了。武婧儿这才回到公主府。

  苏定方死前一直担忧秦家有吕氏之祸,嘱咐两人以后都要低调,丧事一切从简。苏家兄妹依言照办。

  苏定方功勋卓越,李治下旨命他陪葬皇陵。但帝陵未建,苏家停柩不葬,以待来日。丧礼过后,苏庆节丁忧停职。武婧儿怕王迦陵心思郁结,就让苏月莲在苏家陪伴母亲。

  李动率军攻陷平壤,俘虏高丽王室和权臣,带着军队凯旋归来,在昭陵和太庙分别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困扰隋唐两朝的辽东之患,至此终于平定,朝廷上下欢欣鼓舞。武媚娘见武婧儿因为苏定方的丧事操劳而且不乐,就接人到宫中。

  “苏定方有功于国,但你和他的关系一般,你怎么这副怏怏不快的表情?”武媚娘饶有兴致地看着武婧儿。

  >

  “娘娘你知不知道,你这话是要吓死我!”武婧儿埋怨道。

  武媚娘听了反而笑起来,道:“你看你现在不是很有生气嘛。”

  武婧儿道:“娘娘有没有人说过你很霸道啊?”

  武媚娘轻笑一声,道:“这话几十年前我就听你说过,你现在还没想明白,这脑子多半是不能要了。"

  武婧儿:..

  武婧儿气急,转身要走,走到门口,回头道:“我想在不想和你说话,看显儿去。”

  武媚娘摆手,让她快去快回,回来一起吃饭。然而,这顿饭没有吃成。

  武婧儿随宫女来到李显的宫殿,得知李显和沛王李贤斗鸡去了。武婧儿气呼呼,心道这孩子的全鸡宴还是没有吃够。

  武婧儿远远地看见一群男男女女围成一圈,喝彩之声不断传来。武婧儿悄无声息地走进一瞥,一只黑色的大公鸡和黄色的大公鸡凶狠地啄来啄去。

  “三姨。”一个温柔的女声在武婧儿身侧响起。

  武婧儿回头一看,原来是太子妃杨妙音。杨妙音正要向她行礼,武婧儿连忙扶起她道:“不必多礼。我常听人说斗鸡如何好看,但没见过,今日我好好瞧瞧有趣在哪里。"

  杨妙音微笑道:“我陪三姨一起看。”

  李贤和李显站在一起,两人同父同母,相差一岁,容貌有四五分相似,但气质却大为不同。李贤风神秀逸,文采风流,而李显呢,容貌稚嫩,眼睛里都是清澈的愚蠢,单纯而又热情。高下立判。

  “显儿一定会输。”武婧儿对杨妙音说。杨妙音温和笑道:“我鲁钝,看不出来。三姨从何看出?”

  "你且看着。"

  武婧儿她能说宠随主人吗?李贤看着就比显儿聪明,要是赢的概率不大,他估计都不会和显儿比试。

  果然,李显斗鸡败给了兄长,李显不服,又重开一局,想要一雪前耻。

  李贤身边一位相貌俊美至极的年轻文士道:“大王,我心中已有一篇讨伐周王鸡的檄(音袭)文,待我写下为大王助兴。"

  李贤意气风发,挥手让人取来笔墨纸砚。文士坐下,下笔如神,他写一句,周围的人念一句,不时传来喝彩的声音。

  >武婧儿和杨妙音疑惑不已。

  “处宗窗下,乐兴纵谈;祖逖床前,时为起舞。”②

  武婧儿离得有些远,只听清了这一句。她觉得这句话用典用得极好,因问这人是谁。“王勃。”杨妙音立马答道。

  黄勃?!

  武婧儿听岔了,杨妙音又重复了一遍:“王勃,王子安,沛王府的修撰。”"哦……啊……是他……竟然是他?!"武婧儿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这就是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王勃?

  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王勃?

  一字千金的王勃?

  "对,就是他。他写过《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被陛下称赞为奇才。后来又写了《上武侍极启》《再上武侍极启》受到周国公赏识,入了沛王府当修撰,很受沛王喜爱。”杨妙音轻声慢语解释道。

  武婧儿为数不多的政治细胞听到杨妙音的话语立马动了起来。

  周国公是贺兰敏之,他现在还是东宫僚属,怎么他赏识的人进了沛王府?听杨妙音这话味,她对贺兰敏之极为不满。也对,两人之间本来就有仇。武婧儿的脑子一抽一抽地疼,总觉得今天要发生一件大事。果然,这篇檄文被好事者献给李治观赏。

  李治读完,大发雷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