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无双鬼才 第366章

《无双鬼才》第366章

作者:雀哀鸿鹄/燕雀哀鸿鹄 字数:2905 书籍:无双鬼才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在漫天的风雪中大败,“白登之围”被刘邦伊为平生奇耻大辱,此后的大汉帝国,自高祖起,文帝、景帝,皆大力经营晋阳,筑建雁门关,守护大汉帝国北部,直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方转守为攻,长驱大漠,追亡逐北,才开创了我大汉帝国如日中天、光芒万丈的全盛局面。

  至此,并州便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华夏得并州,则可北望大漠。睥睨敌寇;而外族若得并州,则会饮马黄河,祸乱华夏。

  在这三国时代,并州的重要性更是不必多言。

  虽然有徐济到来的原因,并州的历史进程出现在了一下偏差,但是大体却没有变化。

  早在汉灵帝年间,大汉帝国便边患迭起。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凉州边章、韩遂的汉羌军、已经还有归降徐济的张燕领导的黑山军,都发展到十余万乃至数十万之众。

  当时东汉先派司空张温发幽州乌桓突骑三千讨凉州。这支队伍刚行到蓟中,乌桓因军中饷款亏欠,多叛归。

  张纯和张举当年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反叛,更联合了乌桓首领丘力居等人,才有了劫略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及右北平太守的行为。

  到了灵帝中平五年,汉朝调发南匈奴兵,配合幽州牧刘虞讨伐张纯。单于羌渠遣其子左贤王于扶罗将骑前往。匈奴国人恐发兵无已,于是匈奴右部落与先已反汉的屠各胡合,共十余万人,攻杀羌渠。

  于扶罗在外闻知,自立为单于。杀羌渠的国人,恐于扶罗为父报仇。乃另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于扶罗到洛阳讼诉和求助。

  不过这个于扶罗倒也并不是什么好人,汉灵帝驾崩那年,趁着董卓带兵人京。天下大乱。于扶罗和白波军合兵攻打郡县。

  不过因为各地多聚众筑壁自保,于扶罗钞掠无所得,部众受到挫伤,只好在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停住。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仅一年而死,南庭不再立单于,只以老王代行国事。

  其后于扶罗与驻在上党的张杨一起投靠了袁绍,二人屯兵漳水。按照历史的发展,在公元191年,于挟罗应该叛离袁绍才对。

  然而,历史就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改变。

  由于徐济的原因。袁绍始终不能谋得冀州和幽州,故此,大量军队滞留在司州的的平阳郡。

  有袁绍在平阳郡。于扶罗哪里还有机会叛逃。

  再加上诸侯会战时,由于徐济的干预,河内太守王匡的实力并未受到多大的损害,再加上张扬的部队,于扶罗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故此,这许多年来,这里倒是相安无事。

  然而,徐济击败袁绍却打破了这种局势。

  袁绍实力大减,为了保住最后的一点实力,袁绍兵行险着,带领在冀州大战中大败而归的残兵败将逃到了袁术的地盘。目的是希望祸水南引,把徐济的目光吸引到袁术的豫州。

  袁绍这么做其实正中徐济下怀,徐济争夺天下的方式和这时代的诸侯有着本质的不同。

  其他诸侯,要成大事,一定要依靠地方的豪强势力,故此才可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批的军队和财富,毕竟世家大族世代聚集起来的力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就拿曹操的父亲曹嵩来说,在琅琊县逃难时,光是金银珠宝等贵重的财物为便装了满满一百多车这也难怪人家起歹意。

  一个逃难中的人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其他的安生于各地的世家大族?

  所以,其他诸侯招兵买马就好像呼吸般简单。而到了徐济这里,那就是困难重重。

  因为徐济本身乃是寒门子弟,若是想要在这时代做成大事,那就不单单是招兵买马那么简单了。

  先是声望,然后改革,更需要通过内政外交,各种手段并行,才有了今天的基业。这还是拜他妻子个公主之名徐济才得以如此顺利,否则一切只会更加困难。

  所以,当袁绍想当然地以为自己逃亡袁术的地盘可以吸引徐济的视线的时候,徐济却等于是得到了一个喘息之机。

  若是袁绍回到并州和司州,纠集王匡、张扬、于扶罗在一次进攻徐济的话,那徐济可就颇有点疲于奔命的感觉了。

  混水摸鱼,在战乱中谋取利益,这个道理并非只有徐济懂。

  当时冀州新定,兖州内乱未止,甄氏家族和张燕只是两个明显的的祸患而已,在冀州和兖州伺机而起的世家大族其实要比能看到的要多得多。

  一般说来,冀州世家大族有着巨大的声望,而兖州的世家大族则有着强横的实力。

  当时的徐济虽然已经平定两州,但是他当时麾下的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实在没有能力只依靠兖州的新兴力量来应付外敌。

  若是袁绍不顾一切攻击徐济的话,徐济也唯有依靠两州的世家大族力量消灭袁绍。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这些世家大族不趁势而起,扩张自己的实力的话,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袁绍当时的逃走乃是徐济求之不得的事情,哪里还会去想着追击袁绍?

  更何况袁绍逃到袁术的地方对徐济来说乃是一件好事,这预示着袁绍袁术两兄弟将会有一场龙争虎斗。对徐济的一应计划十分有帮助。

  也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徐济当时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并州的事情。

  张扬和王匡因此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开始在并州默默无声地发展壮大。

  因为这个原因,于扶罗虽然日渐强盛,但仍然没有像历史中记载的那样叛离袁绍。

  不过也因为袁绍远在豫州,所以渐渐地对于扶罗失去了控制力。

  故此,当徐济通过平阳郡的时候,于扶罗的军队早已经离开了这里,开始向北推移,屯兵西河郡。伺机回到太原郡,再一次掌握南匈奴的大权。

  当然这事情并非说的那般简单,因为在并州境内,少数民族很多,就是匈奴也分成了很多种,于扶罗虽然日渐强盛。但是也未见得可一战成功。

  徐济此次来讨伐张扬和王匡,根本没有把两人放在眼里,不过朝秦暮楚的于扶罗却是那唯一的变数。

  这才是真正不得不防的一个变数。

  于是。徐济进行军到永安后,居然停了下来,命令全军休息。

  此时已经是初夏,正是百花落尽之时。

  可惜永安城的街道上并没有吟诗作赋的文人雅士,反倒充满了肃杀的气氛。

  乐义此时正在临时住处焦灼不安的来回走动,时不时地看着正在拿着一本兵书看得有滋有味的徐济。

  半晌过后他终于忍不住开口道:“主公,我军已经来到这里几天时间,为何还不展开对张扬的进攻?只要我们击溃张扬,自北而来的高顺大军自可给之以迎头痛击。王匡那小子已经跑了,我们不可以在放走张扬的。”

  徐济闻言哑然失笑。放下手中的那本兵书,悠然道:“奋武,没听说过‘欲速则不达’吗?王匡并非是逃跑。他一定是奉有袁绍的命令,向北推进,屯兵幽州。”

  乐义愕然道:“幽州?”

  徐济点头道:“正是如此,莫忘记公孙瓒名义上仍旧是袁绍的盟友,现在幽州的战争局势已经十分的明朗,刘虞这个不会带兵打仗的人遇见了公孙瓒,哪里还会有好下场?公孙瓒消灭刘虞那是一定的了,不过刘虞在幽州多年,一方百姓多受其恩惠,少数民族也一直听从他的管教,公孙瓒这么做一定会激起幽州上下的集体反抗,定会奉刘虞的儿子刘和为主,不过公孙瓒乃是十分勇武之人,边塞少数民族见到公孙瓒一直是如畏鬼神,要想打败公孙瓒,他们只有一个办法……”

  乐义眼前一亮道:“向我兖州黄濬一部求助!”

  徐济点头道:“正是如此,只要黄濬在,公孙瓒的败亡乃是早晚的,可是我们不得不注意一直在并州看似毫无作为,却在一直休养生息的王匡与张扬大军。王匡大军军纪严明,并非是张扬的强盗军队所能比拟,若是说道逃走,张扬的军队才是天下第一,王匡的军队北上分明是想和公孙瓒在消灭刘虞之后全力夹击黄濬,令黄濬腹背受敌。”

  乐义听得一惊,对徐济沉声道:“既然如此,主公为何还要命令高顺大军南下?为何不追击王匡?”

  徐济笑道:“收拾王匡还用得着我们吗?”

  乐义听得一愣,不明白徐济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徐济悠然道:“奋武,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顿了一顿道:“奋武你稍安勿躁,学学公明,莫要着急,等到高顺的大军开始进攻上党。你还怕没有战打吗?”

  乐义却在喃喃道:“主公,你这不是骗人吗?等到高顺大军来了,只怕高顺将军连个渣都不会给我剩下。”

  徐济却摇头道:“奋武,你只怕你但是杀人会杀到手软。”

  乐义欲言又止,因为徐济又拿起兵书看了。

  两日后。

  从长安再度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一直在长安城外奉命寻找汉献帝的吕布手下的大将宋宪遭到突然袭击。

  并力西向的牛辅、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在新任军师“王玫”的指挥下,迅速的击溃了宋宪的军队。

  宋宪本人也被牛辅手下的悍将胡赤儿砍伤,几乎当场丧命。带着手下的士兵仓皇地逃回了长安。

  “王玫”指挥飞熊军和西凉兵将长安团团围住,开始攻打长安。

  长安城中此时守军并不多。只能苦苦坚持,幸亏长安城城墙高大,急切之下根本不可能攻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