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记忆传授人 第1章

《记忆传授人》第1章

作者:洛伊丝·劳里 字数:2938 书籍:记忆传授人

  《记忆传授人》全集【实体书精校版】

  作者:[美] 洛伊丝·劳里

  序 我向文学献辞

  梅子涵

  世界上有不少的文学家。他们写书给我们看。

  他们写诗、写小说、写童话,让我们过上了文学的生活。

  那真是一些才华横溢的人,多么能够想象和讲述!

  他们编出吃惊的故事。他们说啊说啊总能说出吃惊的感情。

  他们成功地写了一个人,无数的人就知道了这个人,这个人就成为世界的人。

  他们智慧地表达了一种思想,这个思想就成了灯光,我举过头晃动,你也映照,大家都提在手里照来照去了。

  他们写出一个个句子,连成一个个段落,语言、文字就这么变为了完美的一篇、完整一本。在文学里面,我们能读到语言、文字为自己兴奋的表情,它们为自己的妙不可言吃惊!

  文学的阅读、文学的生活就这样让我们平常的日子里能有喜悦掠过,能有诗意荡开,能有些渴望,能有很多想不起来的爱……

  我们开始讲究情调了,注意斯文,注意轻轻地呼吸。

  看见了天空的颜色,看见了风筝。

  看见黑夜平淡地接在白天的后面,可是活着是不能马马虎虎的。

  看见人是活在人格里的,人格都是有一个方向的,文学里的好人也是我们的友人,因为我们喜欢他们的方向;文学里的坏人也是我们的仇敌,因为我们憎恶他们的方向。

  看见梦幻不是空洞的浪漫,梦幻是可以让生活成为童话的。

  文学的阅读、文学的生活,让人不舍得离开。

  它们成了一个人日常生活外的另一种生活,因而也成了日常生活里的一种生活。

  我们就这样既是在文学的外面,也是在文学的里面;我们想念着文学的里面,也响应着文学的外面;我们说着文学里面的故事给文学外面的人听,文学里面的快乐和感动就成为文学外面的日子的部分。

  这样活着,珍贵的生命多了丰富,感觉的位置也不是在低处了。

  我们在高处站立。

  我们看望得很远。

  文学就是这么好的一种东西。

  所以文学是必须搁在童年面前的;童年必须经常地在文学中。

  这不是一件需要举行启动仪式的事。

  它越是最简单地开始,越是能最真实地进行。它越是不隆重地被捧在手里了,它就越是在真的接近隆重。

  这么说的时候,我就又想起那本法国小说里的少年,他十四岁,叫扬内茨,是波兰人。波兰被纳粹德国占领了,他住在父亲为他挖的三米深四米宽的洞里,洞在森林里,他的父亲已经战死。不远处的公路上有德国人的巡逻车和子弹,可是他却从洞里走出来走到另外一个洞里去。那里聚集着二十几个游击队员,很多都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有的是走了十几公里的危险道路而来,他们挤在这洞里,聆听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就是音乐。他们聆听肖邦的钢琴曲,它正从一张唱片里放出来。然后聆听一个人朗读童话,童话的名字叫《山丘小故事》,是英国的吉卜林为孩子们写的。

  在这个藏身躲命的洞里,音乐和童话是如此隆重!

  年少的孩子,游击队员和年轻的大学生们如此隆重。

  因为他们小的时候,这样的聆听和阅读是日常的,所有的盼望都来自记忆。有了体面的习惯的人,甚至会在艰难的呻吟里把隆重安排好。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和那些游击队员们,后来解放了祖国。

  我把这一些话搁在我们的这一套完美的儿童文学书籍的前面。

  这是我对文学的献辞。

  我对阅读的献辞。

  我对童年的献辞。

  我对纽伯瑞的献辞。

  这位叫纽伯瑞的英国人,是人类最早的为儿童写书,设计书,出版书的人。他是一个让儿童的阅读快乐着荡漾起来的人。他的生命、他的实业和事业、他的人格名声、他身后的一切,也都在童书和童年的快乐里荡漾。这个杰出的人,在这个非常有重量的儿童文学奖里,一直灿烂了!这么多年来,当那些手里拿着选票的人,把它投给一本书的时候,心里都会珍重地掂量掂量,它会影响灿烂吗?

  纽伯瑞奖,盛放进它的奖里的一本本给孩子们的书,于是也就灿烂了。很多年都灿烂。我们把这些灿烂捧到手里吧。

  序 找回选择权

  儿童文学评论家 郑荣珍

  对于未来,我们总是怀抱奇思梦想。也许穿越时空的飞行器已经发明,也许饮食方式起了革命,也许学校的学习不再是一场噩梦,也许星球之间早已没有了藩篱。因此科幻小说兴起,以破除现实世界规则的天马行空,建构虚拟的未来世界;然而未来世界出其不意的逻辑,乍看之下或许充满新意,但是新世界的新逻辑,却可能隐含更多生存的难题、人性的考验,这也是科幻小说令人怦然心动的地方,它迫使人们正视文明演进的轨迹,提出未来可能产生的危机,让读者不得不回头审思眼下的生活和脚步。

  在1994年获得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金牌奖的《记忆传授人》,看似写实,细读之下,方知进入了一个乌托邦世界,是一部描绘未来社区生活形态的科幻小说。书中没有邦国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社区意识。

  故事以即将迈入十二岁的乔纳思为主轴。乔纳思最喜欢每年的十二月,因为众人翘首盼望的社区“大庆典”就要来了,它不是指的圣诞节,因为社区里没有宗教意识,而是所有十二岁以下的孩子,都将在这一天一起进级,领受长一岁的贺礼。比如一岁的孩子将有自己的名字,八岁的孩子可以开始依据兴趣当义工,九岁的孩子可以领到自己的自行车,最重要、也最受关注的是:十二岁的孩子将获知将来被派任什么工作。

  在这则科幻故事里,令人眩目的不是机器战警或奇形异状的外星人,而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社区。它的领导结构很简单,最高单位是长老会,由一群社区里最具智能的长老组成,负责决定社区的大事、法则、众人的生活和工作。

  为了让农作物有最佳产能,这里始终保持恒温,没有春夏秋冬,没有太阳、月亮、动物和风雨。为了将危险减到最低,不让大家有病痛,这里没有汽车,用药免费,一般的妇女不用生育,而由职业“孕母”代理。为了避免增加社区成本和保持稳定,成长迟缓的婴儿,年纪过大的老人,第三次犯错的犯人,都要被“解放”,也就是安乐死。

  这里崇尚一致性,避谈个人特质,以免凸显差异。因此不需色彩,每个人也丧失色彩辨识能力,每家每户住同样的房子,用同样的家具,吃分配的食物,过着单调统一的生活。

  唯恐居民判断力不足,做了错误的选择,长老会还为大家决定人生的伴侣,一生的工作,为每个家庭分配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只有八岁到十二岁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担任的义工,享受自由选择的快乐,并借此让长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能力,然后在十二岁的庆典中,每个孩子就会知道自己被派任的工作。

  书中主角乔纳思在“十二岁的庆典”里,被指派担任“记忆传授人”的职务。这是一项备受尊崇的工作,只有最聪明,最有智能和勇气超强的人,才可能中选。在“上级指导员”——现任记忆传授人的带领下,乔纳思一点一滴地领略到:过去的世代里,所有的东西都有颜色,生活中处处有选择,有冒险的快乐,也有温馨的情与爱;当然也有残酷的战争,病痛、伤害,饥饿的痛楚,以及使人心碎的生离死别。而这些,在他十二岁生日以前不曾经历过:甚至整个社区除了记忆传授人之外,也无人知晓。所以他们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来传承过去的经历,以便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大家智慧的建议。

  乔纳思在接收记忆的过程中,体验了过去家庭组成方式特有的温馨、关爱,享受了色彩缤纷的喜悦,也经历了战争严酷的伤痛,他这才发现:在自己所处的乌托邦社会里,虽然不用担心饿肚子,不用担心没工作,甚至不用担心身体不适,但是单调、没有变化、没有选择权的生活竟是如此的无趣。

  他慢慢体会到现有的社区缺乏真爱,逐步认清社区制度的不合理与严重缺失;人与人之间过度冷淡,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怜惜、对个人差异的尊重;于是他最后决定逃亡。因为记忆传授人曾经说过,记忆传授人一旦离开,所有的记忆就会重回社区成员的身上,让大家体会人与人间的差异性,并能运用判断力获得选择权的快乐。

  在本书的最后两个章节里,作者描绘了乔纳思身心受到饥饿、恐惧、寒冷的煎熬,以及逐渐步入另一社区的喜悦,却没有明确点出乔纳思的逃亡行动是否成功,而是以乔纳思仿佛看见圣诞佳节合家团聚的温馨情境结束,留下了一个让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因而这本虽然没有感官刺激,却被公认为最能激发阅读兴趣的科幻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旋即引起孩子们的热烈讨论。到底乔纳思是否抵达了另一个他所向往的社区?或一切只是他临终前的幻想?学校的老师也很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书中想要传达的价值观,探讨社会的各种形式,并借此引导孩子尊重历史、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